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世界是平的

第4章 第二章碾平世界的10大動力(1)

《聖經》告訴我們說,上帝用6 天時間創造世界,第7 天時他休息了。世界變平的過程要更長一些,它是在10個主要的政治事件、創新活動和公司的合力下完成的,沒有人能在這個過程中停下來休息。本章主要講的是碾平世界的10大動力,以及這一過程帶來的各種新型合作方式。 第1 大動力:1989年11月9 日,創新時代的來臨:柏林牆的倒塌和Windows操作系統的建立我第一次看到柏林牆時,它上面已經有一個洞了。那是1990年12月,美國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到柏林訪問,我參與對其形成的報導。貝克第一次看到這個蘇維埃時期的紀念物,當時我和其他記者一起站在他的身旁。貝克在回憶錄《外交政治學》中寫道:“那是一個霧濛濛的天氣,身著雨衣的我感覺自己像是約翰。勒。卡雷偵探小說裡的人物。但是當我透過柏林牆的小洞看到東柏林那單調的建築時,我意識到民主德國人已經將一切牢牢抓在了自己的手中。這是他們的意志力決定的。”貝克看完離去後,我們幾個記者輪流看那個小洞,我還給我女兒帶了幾塊牆磚回家。當時覺得這真是件很古怪的事情:在一座現代化的城市中建造這樣一堵牆,目的僅僅是為了防止住在牆一側的人欣賞、甚至窺視另一側。

對於老一代人來說,柏林牆的倒塌確實讓他們感到不安。在消除貧富差距方面,沒有什麼社會制度可以和共產主義相媲美。對那些已經習慣於社會主義生活方式的民主德國人來說,過去的生活儘管辛苦而貧困,但是工作、住房、教育和養老金都有保障,因此他們可能覺得很難適應柏林牆的倒塌,但是對於很多其他人來說,這卻是通往自由的契機。因此柏林牆倒下的意義並不局限在柏林一個地方,這是一個令世界變平的事件。 要感受柏林牆倒塌帶來的深遠意義,我們最好聽聽德國或蘇聯地區以外的聲音。 當柏林牆倒塌時,塔讓。達斯是印度工業聯盟的領袖,他感受到了這一事件給印度帶來的連鎖反應:“印度當時有很多規章制度和官僚作風。在擺脫了英國長期的殖民統治後,尼赫魯上台,他在治理國家上沒有什麼經驗。美國當時忙於歐洲、日本和馬歇爾計劃。所以尼赫魯就將他的經濟智囊團派到了莫斯科。這些人回國後匯報說,蘇聯的成就令人吃驚,他們的計劃委員會配置資源、發放經營許可,可以決定一切事情。

於是我們也開始仿效,但我們忘記了印度是有私營部門的……從此以後,印度的私營部門也受到規章制度的限制。到1991年的時候,印度仍然有私人部門,但是他們受到嚴格的管制,並且不受政府的信任。因為他們只想著賺錢! 1947~1991年建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都是國有。國有部門帶來的沉重負擔幾乎讓印度破產。 我們還不起債。 雖然在跟巴基斯坦交戰中,我們多次獲勝,但這並沒有給我們這個民族太多自信。 “1991年,印度的隱痛或基本已經用盡,時任印度財政部長的辛格指出,印度必須讓本國經濟更多地融入全球貿易,解除經濟管制,實現私有化。達斯說:”我們'柏林牆'倒了,這就像釋放了籠子裡的老虎,貿易管制也被解除了。過去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只有3%,被稱作'印度人的增長率'——因為印度人一向以性格溫和著稱,'印度人的增長率'也就代表著緩慢、謹慎和保守。 1994年印度實施經濟改革3 年後,我們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70%.過去你想獲得更多的收益只有到美國去,現在,你在印度也可以成為福布寺全球富人榜上的人物……過去我們只有1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現在我們的外匯儲備已達到了1180億美元。文化和思維也發生了改變……10年內,我們從內斂的自信發展到毫不掩飾自己的勃勃雄心。 “

這一事件還讓我們以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世界——將它視為一個整體。因為柏林牆不僅阻隔了道路,還擋住了我們的視線。當柏林牆存在的時候,我們很難將這個世界當作單一市場、單一生態系統和單一社會。 1989年前很難想像會有什麼全球政策。 在哈佛大學任職的印度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喜歡引用梵語裡“井底之蛙”的故事,他說:“在柏林牆倒塌之前,很多人就像井底之蛙一樣看這個世界。 柏林牆的倒塌給人們創造了相互交流的機會,就好像一個井裡的青蛙忽然可以見到其他井裡的青蛙一樣……我之所以慶祝柏林牆的倒塌是因為我確切地知道,我們可以相互學習到很多東西。 “森提到:”婦女的自由可以提高她們受教育的程度,降低人口出生率和嬰兒死亡率,增加她們的就業機會,進而影響她們的政治權利,使婦女在地方自治政府中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最後,柏林牆的倒塌不僅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對方的知識網,而且有助於他們接受共同的標準——經濟運作的標準、會計標準、銀行標準、製造計算機的標準和撰寫經濟論文的標準。我以後將更多地討論這一問題,但可以在這裡說的是,共同標準創造了一個更為平坦的競爭平台。換句話說,柏林牆的倒塌使得好的做法更容易得到推廣。 當經濟或技術標准出現在世界大舞台上時,這些標準變得能更快地被接受。 僅以歐洲為例,柏林牆的倒塌有助於歐盟的形成和成員國數量的增加。這些因素和歐元的出現相結合,在這個曾被鐵幕分割開來的區域營造了一個單一經濟區。 雖然柏林牆倒塌的積極效應立即就已顯現,但它倒塌的原因卻並不十分明晰。 導致柏林牆倒塌的因素並非只有一個。這既是前蘇聯體制內部矛盾和低效率的產物,也是因為前蘇聯爲了和里根政府進行軍備競賽而最終受到拖累,而戈爾巴喬夫失敗地區改革那些不能改革的體制,也起到了催化作用。但是如果讓我指出最重要的因素,我想應該是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信息革命。極權統治依賴的是對信息和力量的壟斷,然而傳真機、電話和其他現代化通信工具的廣泛應用卻讓過多的信息傳到了鐵幕的另一邊。

1977年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史蒂夫。伍茨尼亞克(Steve Wozniak) 發明了著名的蘋果II型家用電腦。 1981年第一台IBM 私人電腦投入市場。 1985年第一個版本的Windows 操作系統問世。而使得IBM 電腦出現了革命性的改良的Windows 3.0 系統是在1990年5 月22日投入市場的,這僅僅在柏林牆倒塌的半年之後。柏林牆的倒塌拆除了地緣政治的屏障,使得我們能夠交流信息、使用同樣的標準、並以全球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 Windows 系統和IBM 個人電腦則消除了另外一種重要的屏障,使得每個人可以處理、寫作、掌握和傳播比以往多得多的信息。 微軟的首席工程師克雷格。芒迪(Craig J. Mundie )說:“裝載了Windows操作系統的電腦使得上百萬的人們能夠把他們的觀點數字化,並廣為傳播。”漸漸地,都能夠被數字化。芒迪還談到:“人們處理信息變得更加方便和廉價。他們可以在書桌上、廚房裡、臥室裡、地下室操作電腦,而不必要非得使用只有大企業才擁有的大型計算機,也不需要非得成為程序員才能使用電腦。”

這種變化對世界變平的影響是意義深遠的。裝載了Windows 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以及柏林牆的倒塌啟動了世界變平的過程。當然,人們一直以來就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在遠古時代就在洞穴的牆上繪畫,到古滕堡印刷術和打字機出現後人們發表言論變得更加容易。但是裝載了Windows 操作系統的個人電腦使得人們可以在書桌上就把自己的觀點變成數字化格式。數字化格式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一旦人們能夠用比特或字節把自己的內容數字化,他們處理信息就會更有效率。隨著遠程通信技術的發展,人們就可以把自己的觀點通過各種新的途徑傳送給越來越多的人。想像一下那個只能用筆和紙寫作的人,想像一下那個只能用打字機寫作的人,再看看一個擁有個人電腦的作者!

比爾。蓋茨在創辦微軟的早期曾經說過,他的公司的使命是讓每個人獲得“手邊的信息”(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s,IAYF)。在全球化3.0 時代,人們將他們自己變得全球化,這主要就是通過Windows 操作系統、蘋果和IBM 的個人電腦實現的。 這些發展給了個人隨時隨地寫作、整理並傳播信息的能力。 微軟的首席工程師芒迪談到,Windows 作為主要操作系統的地位越鞏固,程序軟件上開發出來的應用軟件就越多,生產力水平也就能提高得越快。在數以萬計軟件上的努力下,Windows 最終擁有了38種語言,極大地方便了各國的電腦使用者。 在同一時期,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只要他們購買一台個人電腦和一個調製解調器,他們就可以用電話上網並通過網絡服務供應商(如Compu Serve 和美國在線)發送郵件。芒迪說:“個人電腦、傳真機、Windows 操作系統和調製解調器的廣泛應用都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這些都是啟動全球信息變革的基本平台。”關鍵是如何將所有這些都融入單一的可共同操作系統。芒迪指出,一旦我們擁有一個標準化的計算機平台(IBM 個人電腦),一個處理Word和電子數據表的標準化圖形用戶界面(Windows )和一個用於交流的標準化工具(調製解調器和全球電話網絡),也就是說,一旦擁有這一基本的可共同操作平台,這些應用就會很快傳播開來。

柏林牆倒塌之後,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將其個人電腦連接到全球通信平台上,已經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人們通過數字化的格式傳輸任何信息。對個人的政治限制在柏林牆倒塌之後已經開始瓦解,儘管還有很多壓制的力量。對個人的信息限制在個人電腦、Windows 操作系統和調製解調器出現之後也被消除了。這兩個同時發生的變化使得個人在平坦的世界上能夠盡可能深入和廣泛地交流。他們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方式交流,也可以把他們的觀點和眾多的人交流。 和過去的歷史比較,這些變革是令人激動的。但是這些變革和滯後的發展相比,仍然是粗陋和初級的。芒迪說:“最初的平台受到很多限制,因為缺乏基礎設施。”我們今天見到的因特網——神奇的數據交換程序可以連接一切人和一切事物——在當時還沒有出現。那時的網絡只具備交換文件和電子郵件的很基本的程序,只有使用相同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用戶才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文件轉移來實現文件交換,而且即使是這些簡單操作也只有那些電腦高手才能完成。你不能像現在一樣很輕鬆地發送電子郵件,特別是當你不在自己的公司和沒有使用自己的因特網服務器的時候。那個時候,如果你使用的是美國在線,你就很難和Compu Serve 的用戶進行交流,這種交流既不簡單也不可靠。芒迪說:“當時的情況是,儘管所有的電腦上都集聚了大量數據和各種創新成果,但卻沒有什麼簡單和可共同操作的方式讓人們分享這些數據。雖然一些應用程序允許個別系統共同運作,但總體來說這只局限於單個公司內部網絡間有計劃的數據交換。”

雖然網絡的功能還十分有限,但從柏林牆倒塌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卻是個人能力突飛猛進的時候。那個時期是“我和機器可以更好更快地對話,所以我可以做更多事”的時代,也是“我和機器可以和公司裡的其他人更好更快地對話,所以我們可以創造更高生產力”的時代。 儘管並不引人注目,但這個令人激動的新時代確實存在不和諧的音符。為柏林牆倒塌而彈冠相慶的不光是美國和歐洲人,還包括舉起土耳其咖啡表示慶祝的本。拉登。 他認為,前蘇聯解體的主要功績應歸屬於(在美國和巴基斯坦軍隊的幫助下) 迫使前蘇聯軍隊在1989年2 月15日從阿富汗撤軍的伊斯蘭聖戰組織。前蘇聯撤軍9 個月後柏林牆就倒塌了,在失去了這一強大敵人後,拉登又開始尋找新的對手,他發現美國在他的家鄉沙特仍有大量駐軍,這是他不願看到的。於是,就在我們為柏林牆倒塌和Windows 視窗開啟而歡呼雀躍並且認為自由市場環境已不存在意識形態威脅時,拉登卻將槍口對準了美國。雖然拉登和里根一樣都把社會主義的前蘇聯看作“魔鬼帝國”,但拉登逐漸也把美國視為仇恨的對象,他認為伊斯蘭主義的優越性要勝過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前蘇聯的消亡不但沒有給他帶來挫折感,反而令他勇氣倍增。他對擴大了競爭平台感到厭惡。有人認為是裡根通過軍備競賽拖垮了前蘇聯,有人相信IBM 、斯蒂夫。喬布斯(蘋果公司創始人)和比爾。

蓋茨通過網絡推倒了柏林牆,但在伊斯蘭世界,很多人卻認為是拉登用宗教狂熱瓦解了蘇聯和柏林牆。 簡而言之,就在我們慶祝“11.9”時,另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9.11”卻在埋下了伏筆。我將在書中下半部分談及此事,現在讓我們繼續討論令世界變平的因素。 第二大動力:1995年8 月9 日,互聯時代的到來:Web 的出現和網景上市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上文提到的個人電腦、Windows 和局域網的發展已經到了極限。人們可以用數字化格式處理信息,這當然很好,但是為了實現更大的突破必須使世界聯繫到一起。只有我們能夠以極低的成本把自己的信息傳播出去,其他的人才能分享並使用我們的信息。到了20世紀90年代,在短短的幾年時間中出現了重大的突破:互聯網出現了,這提供了以極低的成本進行全球溝通的工具;萬維網創造了一個魔術般的虛擬世界,每個人都能夠把自己的數字化信息傳到網上,其他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接觸這些信息;各種搜索引擎出現了,人們可以方便地尋找在網站上的各種網頁,這種搜索引擎是如此簡單,每個人都開始上網了。互聯技術的革命推動了世界變平的過程。 英國物理學家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 )提出了萬維網的概念,即建立一個系統,以便創造、組織和連接文件,方便人們瀏覽。 1991年,當他為歐盟在瑞士的核能研究機構(CERN)做諮詢的時候,他創造了萬維網並建立了第一個網站。 這一嚐試是為了讓科學家們更輕鬆地分享研究成果。電話和調製解調器可以將全世界的電腦連接起來。但是電話線和調製解調器只能將你的電腦連接到互聯網上。如果你不知道怎樣查找信息,即使你到了互聯網上也仍然很茫然。儘管電子郵件已經出現,但是在網上分享信息仍然是困難的。沒有網站、沒有網頁、沒有瀏覽器,人們不知道如何去搜索信息。 伯納斯。李(Berners-Lee )設計的萬維網(World Wide Web)成為第一次大突破,使因特網(Internet)活躍起來,成為人們聯繫和寫作的一個工具——不單是精通計算機的“怪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這一工具。儘管人們常常交替使用“World Wide Web” 和“Internet”這兩個術語,它們的含義可不盡相同。正如伯納斯。李在他自己的網頁上所解釋的那樣:“因特網是一種把各個網絡聯繫起來的網絡,主要由許多的計算機和電纜組成。溫特。瑟夫(Vint Cerf )和鮑伯。卡恩(Bob Kahn) (他們是因特網的發明者)所作的工作就是解決怎樣利用因特網來發送小'信息包'。 .這就是因特網的確切含義。人們通過因特網傳送信息包——到世界的任何地方,通常在1 秒鐘之內即可完成。許許多多的活動使用因特網:例如,在我創造全球超文本系統——我稱之為萬維網——之前的很長時間裡,電子郵件遍及各地。 “ 萬維網的確切含義到底是什麼呢?已成為一種並聯的世界、令人驚異的這種電腦空間其本質是什麼呢?伯納斯。李解釋說:“萬維網是一種抽象的(想像的) 信息空間。在因特網上,你找到許多聯網的計算機,而在萬維網上,你找到各種文件、聲音、錄像……這樣一些信息。在因特網上,通過計算機之間的電纜進行相互連接,而在萬維網上,通過超文本鏈接進行相互連接。萬維網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在因特網上的計算機之間需要進行交流活動。沒有了因特網,萬維網也就不存在了。而萬維網使得因特網更為有用,因為人們真正感興趣的是信息(更不要說知識和智慧了),並不是真想了解連接到因特網的計算機和電纜。 “ 伯納斯。李建立的第一個網址(也就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網址)是: 月6 日第一次出現。在網址中解釋了萬維網的工作原理,個人如何才能擁有一個瀏覽器,如何建立一個網絡服務器。 1999年6 月14日的《時代》雜誌在其任務簡介中,認為伯納斯。李是20世紀最重要的100 位人物之一,《時代》雜誌這樣總結他所建立的萬維網:“托馬斯。艾迪生因發明電燈泡而贏得榮譽,但他有許多人在他的實驗室為此而工作。威廉。蕭克萊(William Shockley)也許可稱之為晶體管之父,但實際上這是他的研究團隊中兩位科學家的創造。如果歷史上曾有一樣東西是由委員會所創造的,這便是因特網——尤其協議和信息包轉換。 但萬維網可是伯納斯。李獨一無二的創造。他設計出了萬維網……並且,他……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