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時寒冰說:經濟大棋局,我們怎麼辦

第19章 第一節危險的不是朝韓

這一部分我們將從國際大棋局入手,逐步過渡到對中國問題的透視。因為,中國也是大棋局中的一環,而且是重要一環。不站在國際視野下看中國問題,看到的永遠是殘缺的內容。而站在國際高度去看中國問題,一切了然於心。 尤其中東,與中國的聯繫至關重要,它不僅是中國能源的命門,同時也是棋局演變的最重要一環。因此,它的局勢對未來趨勢的演變,顯得更為重要。 事實上,當這個棋局剛剛動起來,中國已經深刻地感受到重重危機與壓力。 所有的這一切,都僅僅是一個開始。 大棋局的演變,一直被一種神秘的力量左右著,在一系列詭異事件的背後,蘊含著宏大的戰略規劃。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於度外。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次貸危機是一次大危機,其破壞性不可能在短期內消失,也正因此,在漸漸恢復平靜的表面之下,是血與火交織在一起的湧動不已的岩漿。

作為金融戰爭方面的弱勢者,中國或許無力對外發起狙擊行動,但必須做好自我保護,必須做好應對準備。因為,狙擊的目標正在距離中國越來越近。 首先必須強調,國與國之間的博弈是自古就時刻存在的現象,這種博弈既是力量的對比,也是智慧的展示。任何國家都有在博弈中勝出的可能,也有在博弈中敗北的機率。真正的強國善於反省自身問題,並及時加以修正,使自身變得更加強大,伺機擊敗對手。因此,在整個國際大棋局中,真正的和諧相處乃是源於博弈後的力量均衡,而非某種虛無縹緲的一相情願的幻想。 在大國博弈中,中國應該拋棄習慣上的弱者的角色,用智慧去博弈,至少也不應該以簡單的仇恨取代智慧的回擊。很多時候,仇恨是最容易被選擇的,因為,這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逃避。因此,在貨幣戰爭中,仇恨其實是一種懦弱和自欺欺人的表現,是把自己放在比對手低等位置上的情緒反映。

我堅定地認為,應該以理性的應對取代仇恨。貨幣戰爭不是拼刺刀,而是智慧博弈、定力博弈。當然,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清棋局,當對方舉起一枚棋子,我們必須知道下一步、下兩步……N步以後的走向,乃至大結局。 只有洞悉未來的人,才能決定結局。 在美國擺出的棋局中,美國有取勝的希望,其對手也有取勝的可能。 現在重回主題。 在歐元狙擊戰之後,美國開始強力壓人民幣升值。但就在這時,朝韓局勢突然緊張起來,讓許多人擔憂戰爭一觸即發。 應該說,這一突發事件誤導了很多人,當他們把注意力轉向朝韓的時候,卻忽略了中東正在悄然發生的變化。 儘管朝鮮與韓國的對立狀況多次升級,但兩者之間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幾年前,我就曾公開撰文,或在公開演講中表述過這種觀點。因為,朝韓雖然也是大棋局上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現在還沒有輪到它們。

在大棋局上,時間節點的重要性是無可比擬的。失去了時間的趨勢判斷,幾乎沒有任何指導性意義。 2010年11月23日,朝鮮與韓國在延坪島砲擊,戰爭似乎一觸即發,國際社會憂心忡忡。我再次撰文,認為雙方最終必然選擇克制,朝鮮半島上空戰爭的陰霾將慢慢消散。我一直延續自己這種鮮明的判斷風格,儘管這種看起來毋庸置疑的觀點被一些人質疑和批評,我仍然堅持己見。因為,在我心中,大棋局是非常清晰的,如果我對棋局的解讀是錯誤的,那麼,一開始就應該是錯的--這也是趨勢研究的一大優勢,可以通過驗證、檢驗此前的判斷,並根據新的因素進行調整和修正--而實際情況下,趨勢在按照我推導的路線,一步步被驗證。 2010年11月23日,韓國和朝鮮有爭議的"北方界線"附近的延坪島上方冒起滾滾濃煙。當日,朝韓在"北方界線"附近發生相互砲擊事件,2011年元旦節到來後,朝鮮與韓國的表態,讓即使那些懷疑我判斷的人,也不再對朝鮮半島重燃戰火心懷憂慮。

2011年的第一天,在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緊張背景下,朝鮮三大報紙《勞動新聞》、《朝鮮人民軍報》和《青年前衛》發表的聯合社論,卻釋放出明顯的和緩信息,呼籲盡快解除與韓國之間的對抗,強調兩國對話的必要性。 韓國總統李明博也軟化立場,表示期望在2011年通過六方會談解決朝核問題,同時呼籲南北對話。李明博在新年講話中強調,在新的一年相信韓國能夠實現半島和平,繼續發展經濟。 在鬧騰了一段日子後,朝韓兩國發現,都沒有打仗的資本,還是發展經濟更實惠。為什麼會這樣?朝韓危機為什麼現在還不會引發戰爭?這裡面到底隱含著怎樣的秘密? 最簡單的回答是:時間節點未到。 就新周期而言,在美國設定的大棋局中,中東的重要性首屈一指且無可替代。換句話說,朝韓即使攤牌,也必須在中東亂局之後。這是大棋局的基本佈局。如果沒有這種宏觀的認識,就不可能清晰地判斷國際趨勢。

現在我們著手分析一下--這個過程對想研究趨勢的朋友或許有所幫助。 朝韓砲擊事件發生後,美國海軍將"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①戰鬥群派往黃海,與韓國"世宗大王"號宙斯盾驅逐艦等艦艇和反潛飛機共同參加軍演。 2010年11月29日,美國海軍增派"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開進西太平洋。美軍兩大航母戰鬥群同時游弋在亞太水域,這在非戰爭時期是非常罕見的。 在韓朝砲擊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對東北亞局勢憂心忡忡。有關戰爭即將開始的悲觀論調充斥了各大媒體。有軍事專家甚至開始推導戰爭爆發後的發展態勢。 我發表在博客的文章作瞭如下分析:韓朝不會真的打響戰爭。在緊張萬分的朝韓對峙之後,是另一個大棋局的確立。美國聯合日韓針對中朝,攜手歐洲、伊斯蘭國家針對伊朗。這兩大目標線已經非常明確地確立。針對伊朗經濟制裁為主、軍事威脅為輔;針對朝鮮同上;針對中國則是即將發動的貨幣戰爭、石油戰爭、糧食戰爭②--在磨刀霍霍的軍事部署之外,隱藏著的是另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朝鮮不是特別觸及其利益的"搗亂者",無論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國際關係的角度來看,朝鮮的作用都局限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這是其一。 近年來,美國是對外用兵最多的國家,但自伊拉克戰爭以來,這種做法在美國國內飽受質疑,掣肘重重,美國絕不敢輕易動武。 不妨舉一個例子。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對美國的伊拉克戰爭進行了"秋後算賬",他在書中寫道:新的數據顯示,伊拉克戰爭的總費用甚至可能超過我們預計的3萬億美元。這場戰事的經濟後果要遠比我們預期的更為嚴重。戰爭對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一種挑戰,對一個已經債台高築的國家來說,情形尤甚。政府如果選擇印製鈔票會引致通貨膨脹,釀成民眾的強烈反抗。

提高稅負或削減開支,在政治上也行不通。那麼,怎樣才能既開戰,又不用削減開支、提高稅負,還能避開通貨膨脹呢?那就是大額舉債,向外國政府借,主要是向中國借。美國政府的赤字在膨脹,中國政府持有的美國國債在增加。這有利於在國內喋喋不休地講述戰爭神話:開戰並不需要承擔經濟代價。事實卻是,經濟代價極其高昂,要由幾代納稅人來償付。美國的新政府感覺到,自己在好多方面被伊拉克戰爭的後遺症捆住了手腳。從經濟上看,伊拉克戰爭留下的巨額財政赤字,限制了自己激活國內經濟的能力。 ③ 顯然,無論從經濟成本上考慮,從戰略上考慮,還是從美國的大棋局上考慮,美國都不會輕易動武。對付朝鮮,美國更沒有動武的必須性--至少在棋局改變以前如此。採取措施讓朝鮮內亂才是美國的最佳選擇。這是其二。

假如美國打朝鮮,美國擁有巨大優勢,問題是,打完之後怎麼辦?伊拉克教訓會不會重現?假如美軍在佔領時的傷亡比戰爭時還多,奧巴馬豈不要重蹈布什的覆轍。這是其三。 打完朝鮮後,美國因朝韓緊張局勢布下的重兵,還有繼續存在的合理理由嗎?這是其四,也是更重要的一點。 顯然,即使不考慮其他相關國家的利益,當時攻打朝鮮至少也不符合美國利益--美國在大棋局上的利益首先是中東,不解決好中東,輪不到朝鮮,儘管它要求插隊的心聲非常強烈,情緒也常常因這種追求得不到滿足而變得很不穩定。 從朝韓來看,它們之間誰也不敢輕易發動戰爭。 從朝鮮方面來看: 朝鮮常備武裝力量為人民軍,分陸、海、空三個軍種,現役部隊105.5萬人。其中,陸軍有92.3萬人,編有20個軍(含2個砲兵軍)。朝鮮海軍擁有約4.7萬人。有2支艦隊,即東海艦隊和西海艦隊。朝鮮空軍擁有8.5萬人,編為6個航空師,作戰飛機共607架。另外,朝鮮還擁有安全和邊防部隊(社會安全部)18.9萬人,工農赤衛隊約350萬人。

朝鮮雖然軍隊數量龐大,但不會輕易發動戰爭: 其一,武器裝備相對美韓落後得多。西方國家長期對朝鮮實行封鎖政策,朝鮮難以通過這一途徑得到先進的軍事技術和武器裝備。而且,朝鮮經濟發展落後,也無力從俄羅斯等國購買到先進的武器裝備。以海軍為例,雖然朝鮮的各種艦艇總數達到了800多艘,但是具有遠洋航行能力的大型艦艇屈指可數,甚至在遇到比較大的風浪時難以執行任務。而且,受地理環境及政治等因素制約,朝鮮的戰艦無法從東海岸抵達西海岸,東西不能相顧,迫使朝鮮不得不建立起兩支獨立運行的艦隊,作戰能力受到製約和約束。再比如,朝鮮陸軍使用的戰車很多都是在20世紀50年代生產的,超過60%的戰鬥機也是1949~1953年間製造的"米格"戰鬥機,均無法用於夜間作戰。

其二,朝鮮經濟發展落後,糧食供應緊張。 其三,能源短缺,外援不足。 朝鮮的石油主要從中國、俄羅斯和伊朗進口,由於資金不足,限制了石油的進口量,進口量下降最多時超過70%,國內能源嚴重不足。朝鮮深知自己的軟肋,出於安全考慮,將它最大的火電站--北倉熱電企業換成了中國生產的只需要燒煤的鍋爐,代替了原有的油煤混燒鍋爐,以降低對進口石油的依賴。這是因為朝鮮的平安南道(順川、德川、北倉、江東及北部地區)煤炭資源相對豐富。 另外,韓國背後有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作為後援,而美日都有對外用兵的傳統和經驗。朝鮮背後只有中國,俄羅斯則一貫有利益至上的傳統。而中國則一心希望維持和平的內外發展環境,不可能在外圍事務深入太多,畢竟,中國自己的釣魚島等問題也還沒有得到解決。 這些現狀決定著,朝鮮打不起戰爭。 從韓國方面來看: 韓國擁有陸軍56萬人,編有3個集團軍、11個軍、50個師、21個旅。擁有2130輛主戰坦克,3500輛裝甲運兵車。韓國擁有海軍6.7萬人,擁有各型艦艇225艘,其總體實力位居亞洲前列。韓國擁有"具備世界最高水平"的宙斯盾驅逐艦,是繼美國、日本、西班牙、挪威之後第五個擁有宙斯盾戰艦的國家。韓國擁有空軍6.3萬人,作戰飛機538架。 2010年5月24日,韓國軍隊在靠近韓朝非軍事區的揚口舉行軍事演習,除此之外,美國在韓國有駐軍36520人。其中陸軍2.72萬人,海軍300人,空軍8920人,配備有90架戰鬥機。 韓美的總體作戰實力超過朝鮮,韓國的經濟實力也遠非朝鮮所能相比。但這是否就意味著韓國就敢挑起戰爭呢? 實際情況可能是,韓國更害怕甚至更恐懼戰爭。 朝鮮雖然整體軍力不如韓國,但是,其砲兵卻令人心有餘悸。公開資料顯示,朝鮮擁有3500門牽引炮、4500門自行炮、8100門迫擊砲、2600門火箭炮、1700門無坐力砲、4800門高炮、3000門固定陣地炮。美國國防情報局前官員貝奇托爾曾預言:"在戰爭可能來臨的第一天,光朝鮮火砲的潛在破壞力就能把韓國的政治、商業和文化中心首爾打回到上世紀80年代。"④ 對此,美國人、韓國人都有非常清醒的認識。 2009年4月22日,駐韓美軍司令沃爾特·夏普也表示,朝鮮18萬特種部隊和瞄準首爾的13000多門大砲最令人忌憚,二者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如果朝鮮決定發動攻擊,"今天就能使首爾彈如雨下"。 夏普將軍所說的瞄準首爾的13000門火砲中,約有1100門是170毫米口徑的遠程自行火砲和240毫米口徑的多管火箭炮。其中240毫米M-1985多管火箭炮及240毫米M-1991多管火箭炮射程都達到了70公里,而韓國首都首爾離朝韓軍事分界線只有50公里。因此,每當朝韓發生激烈衝突,朝鮮總會"善意"提醒韓國,首爾距離三八線可是只有50公里哦! 朝鮮砲兵部隊的部署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集中部署在非軍事區的前沿以及靠近非軍事區一帶;二是構築了大量的加固砲兵陣地,這些陣地依托地利散佈在非軍事區北側,它們或是經過改造用於存放火砲的天然岩洞,或者是人造地道,這就使韓美聯軍很難在短時間內消除面臨的遠程火砲威脅。 ⑤ 鑑於對朝鮮火砲的擔憂,從2003年開始,朝鮮半島軍事分界線附近的駐韓美軍全部後撤到了漢江以南,而韓國軍隊從2004年年底開始頂替駐韓美軍獨立承擔全長246公里的軍事分界線的防務。 美軍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撤到朝鮮火砲的射程之外,確保自身的安全。也正是從完成撤軍開始,美國在朝韓問題上變得更加強硬。其中的微妙之處,盡在不言中。 韓國對美國的態度心知肚明。由於擔心駐韓美軍引爆半島戰火,在韓國總統盧武鉉執政的2007年,韓美兩國達成協定,美國在2012年4月17日將戰時控制韓國軍隊作戰的權限(作戰指揮權)轉還給韓國軍隊。 單純從技術層面來看,如果美韓不能解除朝鮮的火砲威脅,朝韓戰爭就很難真正打響。當然,技術層面的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和韓國可以逐步解決,但難度和障礙之大,是可以想像的。 在對朝韓局勢有重要影響的國家當中,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都不希望朝韓發生戰爭,美國也一樣,但日本則有所不同。因為,它要漁翁得利!通過朝韓的互相消耗進一步挽救自己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同時,更好地對抗中國。 2010年12月14日,日本政府召開安全保障會議,批准了從2011年開始施行的5年《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預算。 12月17日,日本又批准了新《防衛計劃大綱》方案。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數量將增加6至22艘,宙斯盾護衛艦將從4艘增至6艘。日本新《防衛計劃大綱》"將把國防重點轉向應對中國威脅","強調加強日美同盟合作","加強與中國周邊國家的防務合作" --這是日本40多年來首次轉變國防戰略方向。 日本的目標非常明確:與中國所有周邊國家聯手對抗中國。 日本的如意算盤是,在朝韓局勢緊張時煽風點火,使美國重兵駐留黃海區域,對中國形成牽制,而日本則可以繼續在釣魚島等問題上做小動作。事實上,日本也在按部就班地實施自己的計劃:日本政府批准將釣魚島是"固有領土"的說法寫入教科書;修改防衛大綱,將釣魚島明確納入其防衛圈;日本石垣市設"釣魚島開拓日";日本議員空中視察釣魚島;日本"沖繩人士"非法登陸釣魚島附屬島嶼;日本公開宣布針對釣魚島"被登陸"設定反擊預案;針對釣魚島等"有事"聯合美國進行大規模"奪島"軍事演習。 日本是朝韓局勢中最活躍的煽風點火者。它刻意強調朝鮮威脅論、中國威脅論,以獲取美國在軍事、經濟上,給予其占領釣魚島的更大支持。同時,為今後與俄羅斯談判北方四島爭取更多有利條件。日本非常清楚,在無戰事的情況下,所謂的美日同盟的意義並不大。只有當美國深深感知到威脅與壓力,或者要實現自己的戰略意圖時,日本才會成為最不可或缺的伙伴。抗美援朝中,美國對日本定位的改變至今讓日本人確信,只要能把朝韓局勢的水攪渾,它就有機可乘。 日本外相前原誠司因此,每當朝韓發生衝突,日本總是叫囂得最起勁。即使朝韓之間沒有任何衝突,只要朝鮮一進行導彈試驗,日本就立即緊緊咬住不放,大做文章,以便在亂中取利。日本深知,朝韓對立越嚴重,矛盾越激化,對它就越有利。 同時,日本藉機與韓國結盟。 2011年1月3日,韓國《每日經濟新聞》刊登了對日本外相前原誠司⑥的一次新年書面採訪。這篇報導援引前原的"話"稱:"朝鮮的武力挑釁行為,對朝鮮半島乃至整個東亞的安定與和平均構成了威脅,因此,(日本)希望與韓國在安全保障領域結成同盟關係。"1月10日,日本防衛大臣北澤俊美與韓國國防部長金泰榮在首爾舉行會談。雙方同意,"由於朝鮮的軍事挑釁和本地區的其他不穩定因素,日韓兩國將更加緊密地合作"。日本和韓國已同意展開有關情報共享和相互為對方軍隊提供燃料、食品和其他物資的談判。美聯社稱,如果協定簽署,這將是1945年日本在朝鮮半島殘暴的殖民統治結束之後,日韓兩國的第一個軍事協定。 只不過日本在韓國人心目中的形象實在太差,這種結盟在韓國遭到民眾強烈反對。 儘管朝韓本身都懼怕戰爭,利益相關性更強的中、美等國都不希望戰爭,日本人的企圖很難得逞,但是,對這個曾經給中華民族造成深重災難且從不認真懺悔的國家,中國人仍然應該時刻保持警惕。 註釋: ①是世界上噸位最大的航母之一,排水量達9.8萬噸。 "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的調遣,往往引起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 ②此處為什麼單列這三項呢?因為石油--美元--糧食是三位一體的關係,是美國具有絕對掌控權的優勢。 ③(美)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琳達·J.比爾曼斯.三萬億美元的戰爭.盧昌崇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④俄專家:朝鮮不用核武就能消滅韓國百萬人口.環球時報,2009-6-13 ⑤朝鮮萬門大砲瞄準韓國首都布兵突出奇襲戰略.世界新聞報,2009-4-29 ⑥前原誠司在日本被譽為是"日本的布萊爾",是最有潛力的下屆首相競選人。 2011年3月4日,前原誠司爆出"政治獻金醜聞":他在2010年4月接受了一位旅日韓國女性20萬日元的政治獻金,前原承認接受了5萬日元,並表示願意退還並修改相關收支報告。 3月3日,前原誠司因此宣布辭職。日本首相菅直人當天接受了前原誠司的辭職請求。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日本對政治家清廉的要求,是何等之嚴格。國內很多民族主義者對前原誠司辭職歡呼雀躍,我卻感到可惜:前原誠司的強硬,還能促使中國人覺醒,促使中國人正視問題,換上一個表面對中國友好的外相,國人的神經馬上又會放鬆下來。對於我們這個缺乏憂患意識的民族而言,前原誠司辭職,讓中國失去了一面鏡子。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