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日本,我誤解你了嗎?

第40章 7、大日本

日本,我誤解你了嗎? 苏言 3098 2018-03-18
2010年3月,日本東京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大文字祭”。過去,經濟的成功令日本民族的自信心空前高漲。 “日本奇蹟”、“日本神話”等光環紛紛往日本人頭上砸。 “經濟強國”、“最安全的國家”、“最長壽的大國”等描述,讓日本人沾沾自喜。書店裡《超大國日本》、《大日本的時代到來了》等吹捧日本的圖書也風靡一時。而如今趕上經濟大衰退,日本又開始用“日本大沉沒”、“大和民族的斜陽時代”來形容本國的不景氣。 “大”字在日語中俯拾皆是。日本人把自己的民族自豪地稱為“大和民族”,把自己的祖先稱為“天照大神”。統治者在年號中也喜歡來一個“大”字。日本採取的第一個年號“大化”取自“偉大的變化”之意,此外還有“大寶”、“大同”、“大治”、“大永”、“大正”等。每年新年日本天皇在皇宮接見市民時的講話則被稱為“大昭”。

1889年,為了實現富國強兵、向外擴張的野心,日本將國名定為“大日本帝國”,並仿照德國憲法制定了新憲法,名曰《大日本帝國憲法》。 20世紀30年代,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為了實現稱霸亞洲的野心,策劃了以“大日本帝國”為核心的“大東亞共榮圈”的陰謀。 為什麼不使用其他文字,而單單看中一個“大”字呢?因為日本人相信,“大”字不僅能增強國民的信心,還能表達出島國人征服世界的野心。 日本人對“大”字的偏愛,可以追溯到3世紀。古代日本以職業確定姓氏,大概有八種姓——臣、連、君、別、直、首、造、史。姓氏有高低貴賤之分,以臣、連、君為最高階層。為了突出“高層”人士的身份,人們常在其姓之前再加個“大”字,於是就有了“大臣”、“大連”、“大君”等“大字輩”。

在日本人的意識中,“大”字是個好字,雅字,並具有“誇大”和“炫耀”的意義。歷史上,日本列島被稱為“倭”。在7世紀後半葉大化革新後,“倭”以法治國家的嶄新面貌出現在歷史舞台上。與此同時,日本人也開始對外稱“日本”,對內在“倭”前冠以“大”字,即“大倭”,後又改為“大養德”,直至改為“大和”。 正因為“大”字受到日本人的如此推崇,漢語中的“非常有人氣”或“超人氣”,在日語中就是“大人氣”,“熱烈歡迎”是“大歡迎”,“非常喜歡”是“大喜歡”,“學術權威”是“大先生”,“優秀學者”是“大儒”,某領域的卓越人物是“大人物”,“國家最高領導”是“大統領”,等等。 日本人相信世界上只有大和民族才是最優秀的。日本人重精神,他們認為這種精神只有日本人才有,這種精神包括有耐力,意志堅定,有時間觀念,有責任感,重視權威和名聲,他們認為其他國家民族不具有這樣的精神,所以乾不成什麼事。日本人善於把自己偽裝起來在暗地觀察世界。在日本人的眼裡,世界上只有兩類人,一類是他們愛的,一類是他們不愛的。日本人因為太清醒,所以極度消極的面對這個世界。

日本這種“自負”的思維就像日本影片《男人的大和號》裡的表達方式一樣,影片中有這樣一段字幕:米軍發動了對日本沖繩島的全面進攻。日本稱美軍為“米”軍。 日本人也是一個擅長總結經驗教訓的民族,據說他們在總結自己在“二戰”中的失敗,而中國在朝鮮戰勝美國的經驗時曾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中國之所以能打敗美國而日本卻戰敗,很大的原因就在於雙方對美國的稱呼不同,中國稱之為“美”國,而日本則稱之為“米”國。 其實日本人為什麼把美國叫“米國”這個問題,蔣介石早在70多年前就已經回答過。 1934年7月蔣介石在對廬山軍官訓練團發表的題為“抵禦外侮與復興民族”的演講中說過這麼一番話:“日本為要併吞我們中國,而須先征服俄羅斯,吃下美國,擊破英國,才可達到他的目的,這是他們早已決定的國策。他叫我們中國叫'支那',這'支那'兩字,照日本話是什麼意義呢?就是半死人!可知他眼中就沒有我們中國,所以不稱我們中國為中華民國,而始終叫我們為'支那'。其次,他叫俄國叫什麼呢?他叫'露西亞',露是雨露的露,這個'露'字,是表示什麼意義呢?他就是自比日本為太陽,將俄國看作是露水,太陽一照到露水,那露水馬上就要幹!由此可見日本的國策,早已決定,他非消滅俄國不可。再看他叫美國叫什麼呢?我們是叫'美利堅',而他日本則叫'米利堅',亦叫做米國。米原來是人們一種必需的食糧,他拿這個字來叫美國,意思就是決心要把美國吃下去!”

“美”對“米”,前者即尊重對手又頗為生動貼切,足以彰顯出中國人對敵人的尊重。而“米”的含義麼,就不必多說了。其實在這場“美”、“米”之爭中,某種意義上也解釋了中國和日本在面對同一個對手時為什麼會有不一樣的結局。 和日本人做生意,你必須經過一個複雜的考察期獲得認可,他們會看你在多大程度上和他們一樣。一旦生意啟動了,幾十年都會做下去輕易不會變。 日本人是自戀情緒很濃厚的民族,自戀是很容易擴大化的。過分地熱愛自己所屬的組織或集體,如自己工作的公司、居住的城市和所屬的民族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極端的民族主義導致的戰爭,個體的自戀以擴大了的民族自戀表現出來,對整個人類犯下了滔天罪行。 日本人這種只認為自己國家優秀的思維,在生活中也是體現得很透徹。在日本,無論什麼東西,只要是日本原產的,標價就一定是最貴的。這種思維和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人真心認為外國貨肯定不如自己人做得好。

日本的食品價格很貴還與其限制農產品進口有關,以大阪、京都等日本關西地區城市為例,在日本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有自動售貨機以及便利店,裡面的礦泉水以及飲料價格大都在110~150日元之間,按目前匯率,約相當於人民幣8~11元,上海目前自動售貨機以及便利店裡面的礦泉水以及飲料價格大都在人民幣2~4元,日本的價格約是上海的3~4倍。中午或晚上在外面吃快餐,包括吃一碗麵條,一般約需要700~1500日元,約相當於人民幣50~110元,上海目前大約需要6~30元。在水果價格方面,2010年夏天,神戶三個小蘋果賣300日元,一個蘋果約人民幣7元,這樣的蘋果目前在上海每個值大約1.5元,日本約是上海4.5倍。一個在上海賣20元左右的西瓜,在日本一般需要人民幣120元左右。日本的肉食品主要是豬、牛、雞肉和魚、蝦等海產品。在一家超市裡豬肉片100克158日元,500克約合人民幣59元。日產肥牛肉價格也奇高,100克680日元或780日元,500克約當人民幣255元或290多元。澳大利亞牛肉也很好,但價格便宜得多,100克298日元。雞肉最便宜,100克78日元,相當豬肉價的二分之一。

日本人通常認為,水是日本的甜,樹是日本的綠,空氣是日本的新鮮,大米是日本的好吃,啤酒是日本的可口,生魚片是日本的鮮美,汽車是日本的好使,地鐵是日本的準點,飛機是全日空的安全。 據統計,日本產大米價格是美國米的5.6倍,泰國米的9.5倍。儘管如此,日本人還是對國產米趨之若鶩。進口米在日本“只有窮人才吃”,更多的則是拿去造酒或當飼料。 日本的政治、宗教等都與農業及水稻有很深的關係。日本人自稱“食稻米民族”,而西方人則稱日本人是“生活在水稻莖稈裡的民族”。古時候,日本人把自己的國家描繪成“豐葦原瑞穗國”。豐葦原指肥沃的土地,瑞穗則是指水稻豐收的景象。直到現在,日本女孩還喜歡用“瑞穗”做名字,日本社民黨黨首福島瑞穗就是其中之一。 “田”也是日本姓氏中常出現的字,據日本一位學者推斷稱,日本天皇其實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田氏。該學者稱:在日本前200大姓氏中,“田”字的使用率佔有絕對優勢,如福田、豐田、織田、武田等,這就是因為“田”這個字是神聖的,代表他們是當年齊國田氏的後裔。這里首先要解釋一點,那就是日本人古代是沒有漢字的,他們有語言,但是沒有文字。後來引入了漢字,於是他們就用漢字來代替自己語言中的發音,這種習慣一直發展到現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