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

第8章 二、中國的中產階層有多大?

中國這麼一個巨大的發達板塊也意味著中國已經具有一個相當龐大的中產階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的研究報告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了中產階層成長的黃金期,中產階層估計已達到全國人口的23%,也就是3億左右,而且中產階層正以每年一個百分點的速度擴大。一般認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應該屬於中產。中產階層如何定義很有爭議,全世界都沒有統一的標準。我對印度自稱有3億中產階層一直比較好奇,因為我多次訪問印度的直覺告訴我印度的中產階級的人數不會超過中國的三分之一。後來我請教了一位資深的印度經濟學家,印度這個中產階級人數是怎麼算出來的,他說那是根據世界銀行經濟學家馬丁·拉瓦雷(Martin Ravallion)的一個研究計算出來的。我就去查了馬丁·拉瓦雷的研究,發現他用了一個非常寬泛的標準,即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日均收入為2美元至13美元的人,都算中產階級,他認為一旦超過2美元,一個人就算脫貧了,用這個標準可以更好地衡量新興經濟體國民走向富裕的情況。我又查了他用這個標準對中國和印度作的比較:按照2005年的標準,處於這個收入段的中國人為8億,印度人為2.64億。這個標準顯然低了一些,說中國有8億中產階級,大多數中國人是不信的,但馬丁·拉瓦雷的研究證明了我的判斷,印度中產階級的規模比中國小得多(見英國《經濟學人》2009年2月12日關於新興經濟體中產階級情況的研究報告)。

2010年亞洲銀行發布了一份名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010年關鍵指標》的報告,稱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為8.17億。它採用的指標和馬丁·拉瓦雷差異不大,即每天消費2—20美元的人群。亞行把這部分中產階級又劃分為“底層”、“中層”和“高層”三類。報告認為中國有3.03億屬於底層中產階級,另外5億屬於中、高層的中產階級。中國人對自己的要求總是比較高,認為自己屬於中產階級的目前還是少數。在印度,你入住任何一個飯店,幫你搬行李的服務生,他可能住在貧民窟,會說幾句英語,就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但你到北京和上海的星巴克,問在那裡喝咖啡的小白領,你算不算中產階級?他說,我算什麼中產階級,我只有一套房子。 其實,即使對於大多數發達國家公民來說,一生奮鬥下來的最大的物質財富也就是一套產權房。所以結合中國的情況,僅考慮經濟因素的話,我比較傾向於把擁有一套房產和一份比較穩定的收入作為中產階層的一個大致標準。這個標準不低,而且也不是專門為發展中國家定做的,因為僅從房子自有率來看,法國為55%,日本為60%,美國為60%,大致反映了這些國家中產階級的規模(瑞士為36%,但瑞士屬於一個特殊類型)。中產階層也包括所謂“房奴”,因為西方在55歲前付清房貸的也是少數,大部分人相當長時間內都是“房奴”,歐洲人一般認為能拿到銀行房貸本身就是銀行對你中產地位的一種確認。

中國居民的住房自有率已經超過上述國家。這無疑是中國過去六十年發展,特別是近三十多年來高速發展的結果。如果這樣進行評估的話,我估計中國中產階層人數早就超過了日本的總人口(1.3億),其規模可能在四個法國的人口(2.6億)與美國的人口(3億)之間,也可能略微超過美國總人口。哈佛大學東亞經濟研究所主任德懷特·帕金斯(Dwight Perkins)認為中國中產階層規模成長的速度正在加快,到2020年有望達到7億人。他使用的是年收入1.18—1.77萬美元的經濟標準(約8萬到12萬人民幣之間)。 一些消費數據也有助於我們判斷中國中產階層的大致規模:早在2003年,中國出境游達到2 020萬人次,首次超過了日本。中國遊客2009年在法國的平均購物消費超過了日本遊客;2009年,中國成了世界轎車產銷第一大國,表明一個上億人的巨大汽車消費群正在形成。到2009年底,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已經超過了美國,為世界第二,約佔世界的25%。越來越多的西方品牌公司不再使用代理商,轉向直銷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市場的表現在今天的世界上可謂一枝獨秀。瑞士手錶出口中國大陸已從2000年佔瑞士手錶出口總額的0.2%躍升到了2009年的5.3%,超過日本,儘管中國對名牌手錶徵收很高的關稅。如果把中國大陸和香港算在一起的話,那麼兩地2009年從瑞士進口的手錶接近瑞士當年手錶出口總額的三分之一,而香港進口手錶的主要購買者是大陸游客。如果我們擱置關於名牌消費是好是壞的價值爭論,只進行事實分析,那麼這些信息可以表明中國的消費能力已經不是如一些人所稱的僅限於少數巨富,而是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消費群體已經形成。

我們甚至可以與美國作個比較。我前面提到的中美家庭淨資產比較就很能說明問題,因為家庭淨資產遠比人均GDP更加能體現出老百姓的真實家底。如前所述,美國去年的中位家庭淨資產大約在8.4萬美元與9.3萬美元之間,也就是56萬人民幣與62萬人民幣之間。我估計中國大概有上億的家庭淨資產已達到或超過這個水平。當然,這在某種程度上得益於中國房產的升值,其中不排除有泡沫的成分,畢竟當年日本房產泡沫的時候,日本人的資產也一下子超過了美國人。不過我們也要考慮到人民幣幣值可能被低估以及美國家庭平均人口多於中國等情況。 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關於中國城鎮家庭淨財富的一個調查大致可以印證我的判斷。該中心2008年的調研(抽樣樣本定位在15個城市,收集了約2 100個樣本數據)發現我國2008年城鎮家庭淨財富平均為60.7萬元。在我國家庭資產構成中,房產是最主要的資產,佔比62.72%,而現金、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佔比超過15%(見2009年9月27日“中國消費金融與投資教育調研報告發布”,搜狐理財頻道)。這個調查雖然不是家庭中位淨資產評估,但足以說明我們城鎮居民的家底不薄。而且這還是2008年的調查,2008年之後,中國城鎮家庭淨財富還在增加。無疑,改革開放三十年間,中國人財富增長的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僅此一點,中國模式就值得充分肯定。許多定居美國的華人今天也坦承,如果過去十年沒有在祖國購買房產的話,今天想要衣錦還鄉都不容易了。這些年中國進步得快,美國退步得也快,一進一退,中國的發達板塊與美國差距就大大縮小了。

這裡還要說明一點,美國的家庭淨資產似乎並不是很大,但美國人的消費能力卻長期保持世界第一,這是由多種原因形成的。首先是中位統計把美國的富豪群體給略掉了。還是以2004年為例,這一年美國有750萬個家庭的淨資產超過100萬美元。他們構成了一個巨大的高消費群體。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美國人借貸消費的習慣。特別是過去這二十年,美國借貸消費的習慣被推到了極端:今日花明日的錢,自己花別人的錢才算本事。中國人賺100塊花70塊,叫大手大腳,賺100塊花100塊,叫敗家子。美國人賺100塊花100塊是不正常,賺100塊花300、500塊才算好漢。如能及時行樂,見上帝時留下一屁股債,那就是英雄了。美國國家行為也是中國人說的“寅吃卯糧”。整個美國經濟都是以超前貸款消費來刺激發展的。長達二十年的超規模信貸消費自然造就了一個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不過這種做法也是導致這次金融海嘯的主要原因。但美國似乎還是有辦法,因為世界經濟和金融目前還主要是以美元為交換手段,美國仍然可以靠印鈔票、發行國債來實現某種平衡。美國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實力來壓制別國貨幣升值以平衡自己的虧損,如當年逼日元升值那樣。

中國已經悟出了問題的要害,正在逐漸把人民幣與一攬子貨幣掛起鉤來,並力爭使人民幣較快地國際化,最終強勢出牌。但美國是不會輕易接受人民幣國際化對它帶來的挑戰的。一個歐元已經給它帶來了太多的麻煩,再來一個人民幣也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它會感到吃不消,對此我們要心中有數。我們一定要防止美國誘發的金融危機。這種危機一旦發生,中國經濟將受重創,甚至倒退數十年並引發政治動盪。但換一個角度看,美國的做法對我們也有啟示。我們不應該像美國人那樣過度地依賴信貸消費,但我們也要考慮如何盤活中國家庭的資產,適度地擴大信貸消費,從而釋放百姓的消費能力。在美國沒有貸款記錄的人一般被認為是沒有信用的人。在瑞士房貸還清的人要被徵高額的財富稅,因為你被看作是富人。中國不必照搬西方的做法,但適度擴大信貸消費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方向。這對於我們經濟結構的調整很重要,對於我們把經濟從過度依賴出口轉為以內需驅動為主也很重要。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