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低智商社會·如何從智商衰退中跳脫出來

第31章 食品造假為何如此猖獗

“政府蕭條”的第二元兇,是由於“造假問題”而被強化的規章制度。 日本政府根據最近幾年發現的造假問題強化了相關的規章制度,這導致了社會混亂,並最終形成了蕭條的局面。 在這裡,以之前說的“抗震造假事件”為例。這一事件在日本引起了軒然大波,之後政府便對建築法進行了修改,建築審查比以前更繁雜,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這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沒有承包商來修住宅褸了,原本依托住宅樓經營的公司也維持不下去了。 2007年12月,開工建設的住宅褸同比下降了14%,由此出現了大批失業者。 這種蕭條的局面都是政府製造出來的(圖2-2)。

圖2-2 官僚主義的強化阻礙了經濟的發展
這種強化製度的措施不僅表現在《建築基準法》上,還表現在風俗產業法(即日本的色情產業)、貸款法等方面。

相對於這些措施對經濟的影響,人們更關注造假行為。在這一點上,不僅是官員,所有人都變成了笨蛋。 最終政府還是承認了我說的這一點,福田在國會上低頭承認“由於行政上的預見不足,造成了產業界的迷茫和混亂”。但是,這難道不是事先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能預見到的事情嗎? 說到與政府蕭條有關的因素,其實民眾自身也負有責任。 如果他們稍微動一下腦子,就會意識到“這樣做不會有好結果”,結局也就不致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絕大多數國民什麼都不思考,只知道和媒體一起製造混亂,最後只是按政府的意願來行事。如果我們回顧一下一次次被揭發的“食品造假問題”,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這一點。 這些年來,種種“食品造假問題”層出不窮,多得讓人厭煩。

現在,政府對企業的監管力度正在加強。除此之外,消費者、經營者、市場、規則制定者等各個方面的監管力度都在加強。一旦出現什麼問題,就會在網絡上被大寫特寫。 有些糟糕的新聞記者就專門在網絡上尋找素材,在這裡如果發現了關於某家企業的一些負面問題,他們就會立馬進行取材,寫出相關報導。由此一來,政治家和官員馬上就會站出來說“這是個大問題!”因此,針對企業的監管就一步步地被加強了。我想那些食品造假問題也就是這樣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的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由中國生產的冷凍餃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 之前一直說要加強對消費者保護立法的福田政權以這件事為契機,立刻設立了“消費者廳”(之後又對消費者廳設置法案進行了審議)。

他這樣做不僅贏得了民眾的支持,而且通過強化監管的手段,使一直以來造假猖獗的食品界更加規範化。福田首相也從“政府工作的原則是生產第一”出發,提出今後要在國民的監督下健全法律法規,他可能自我感覺良好,但殊不知這樣做卻加劇了“政府蕭條”。 如果根據此規定不再使用中國生產的商品,那麼整個食品業就會陷入危機中。像街頭的那些小餐館、酒館、料理店,它們的成本將增加到原來的兩倍。之後,接踵而來的便是許多企業的破產。另外,由於食品價格上漲,國民自己的腰包也會癟下去。 你之前是否意識到這樣下去我們是在自殺?肅清食品造假是好事,但你是否意識到為此而付出的代價有多大?所以,在這裡有必要重新考慮一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食品造假”,“責任全在從事製造業的人嗎”?

近年來發現的食品造假案中,大部分是和產地造假有關,農林水產省不僅知情,甚至還參與其中。官員們經常站在產業界的立場上來看問題,誤解了出台什麼樣的法規才能對產業界的發展有益。如果對此理解不了的話,也就無法看到這個問題的本質。如果政府真正實施了福田首相所說的“生產第一”的方針政策,那麼我想對此提出一點質疑:“是生產第一呢,還是生產者第一?” 總之,政府一直以來都是把“生產者”擺在比“消費者”更高的位置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