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20年後中國和世界

第50章 二十二、空間探索的星光大道

到2020年,中國將推出自己的載人空間站。從1993年起,美國、歐盟成員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和巴西已經建立國際空間站,步入到探索外太空的行列中來。 我將向你展示一條“星光大道”……今後的20年裡,中國將繼續堅信一條屢試不爽的真理:萬事靠自己! 地球上的人類越來越依賴空間、衛星、通訊、遠距離探測、軍事等等。沒有這些尖端技術,就不會有衛星導航,不會有天氣預報,不會有全球定位系統,不會有衛星電視,也不會有對我們的星球更深入細緻的研究。 如今,如果沒有衛星,在生態、農業、科學、戰略、軍事等領域的諸多計劃和項目將被淘汰或遭受質疑,因此,它們對許多國家而言非常重要。 事實上,衛星的軍事和商業用途非常廣泛:衛星拍照、雷達和光學觀測地球、收聽和錄製廣播通訊數據等。衛星數目是如此眾多,以至於我們已經開始談論太空污染問題了。

2007年,歐盟官員正在實施伽利略計劃,目的是擺脫對美國GPS軍事系統的依賴。該系統可供平民免費使用,但功能受到限制,不能提供軍事情報,而且不夠精確。 就其本身而言,中國正繼續其遠程導航試驗計劃,推出了Compass/Beidou-2版本,並且在2010-2012年間,預計要發射35顆衛星。 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早已認識到導彈和太空行動的戰略意義。然而卻是由蘇聯和美國在1957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當時,中國接受了蘇聯的援助,但自此以後,中國成功開發出了自己的技術。 1970年,中國的首顆人造衛星“東方紅號”發射成功。在航空航天領域,昨日的領導者(蘇聯和美國)或者如今的新秀(中國)都面臨著其他國家的競爭。

加入到這場空間爭奪戰之中的國家包括:法國、日本、印度、加拿大、韓國、朝鮮等等,還沒有算上數目眾多的合作計劃。中國僅僅花了幾年的時間就躋身航天大國之列!在成功實現載人航天飛行計劃之後,中國無疑已成為“空間戰”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2005年10月12日,中國成功發射了“神舟六號”宇宙飛船,上載兩名宇航員:費俊龍和聶海勝。 中國預計要在2020年實施登月計劃,作為其進軍火星的第一步。 現在,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的第三個獨立完成載人航天飛行、掌握了人造衛星發射技術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五個有能力自主完成設計、製造和發射衛星的國家。 中國在2007年10月23日成功發射了第一個探月衛星,命名為嫦娥,發射地點在四川省西昌發射基地。這一持續一年的探月計劃已花費了1.29億歐元。其他一些亞洲國家,如日本和印度等國也在從事征服月球的計劃。

這一切僅僅是中國月球勘探計劃的第一階段。第二個計劃是要在月球表面實現“月球勘探車”的軟著陸。 第三階段應該是發送和回收第二輛載有月球土壤和岩石的勘探車,以就這些珍貴的樣本進行科學研究。探月衛星將拍攝月球的三維圖像,以備在月球表面安設科學基礎設施。月球探測是中國在太空旅行的第一步。 除了探索火星的計劃以外,中國對周邊的小行星以及星際空間也很感興趣。 中國希望加入參與建設國際空間站的另外16個國家的行列。但是,中國並不一定想要與其他國家進行征服月球的比賽,儘管中國表示它希望與世界各國分享其實驗結果。 如果計劃成功,不但可以樹立中國人的良好聲譽,還可以鞏固中國的國際地位,同時也能提高人們對宇宙的認識。然而,對於其他更雄心勃勃的項目而言,中國並不排斥國際合作,特別是與俄羅斯聯邦和其他新興的航天大國的合作。

儘管預算比美國人低,然而結果似乎有力地證明了中國的實力——無論是在民用方面還是軍事方面,中國已經擁有了導航衛星、氣象衛星、遠程通信衛星和地球觀測衛星等。 如今,中國發射的運載火箭能夠摧毀任何一種衛星。 中國還要通過摧毀衛星來展示其實力。於是,在2007年1月,中國發射了一顆彈道導彈,摧毀了一顆已報廢的氣象衛星。 即使未來不會發生星球大戰,這一戰略舉措也使中國有機會來測試其反衛星武器,這令美國很擔憂。在太空武器競爭中,中國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這次探險中,中國有許多長期的挑戰:建立空間站、送中國的宇航員進入太空、在短短幾年內帶回月球樣品、執行首次火星載人航天任務等。 成功完成一項太空計劃,是在向世界展現其“具有高附加價值”的技術,同時也給本國的大學和科研水平加分,告訴世界這裡有偉大的計劃和訓練有素的科學家。

因此,太空競賽展現了中國新的力量。中國的目標是非常宏偉的。類似這樣的方案對於其他世界大國而言是一項真正的戰略挑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