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20年後中國和世界

第22章 十九、全球性挑戰

地球的能源資源從來沒有遇到過像現在這樣的挑戰:核安全危機、資源保護、氣候反常和全球環境。 這一挑戰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使用更多的清潔能源,排放更少的二氧化碳。 “空氣和環境污染不區分國家主權……如果我們無法看到超越了個人和社會利益之外的東西,我們短淺的目光將把我們推向失敗,這將釀成真正的悲劇。”墨西哥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在2010年坎昆會議的開幕式上如是說。 政府、媒體和無政府組織是國際談判中的主要角色。中國參加類似這樣的談判的時間較晚,在與其他主要參與者的合作方面,中國還有需要改進的空間。對於那些貧窮國家或者新興國家而言也是一樣,他們應該討論並贏取其在籌備會議上的話語權和聽證權。 儘管大部分氣候變化起初都是由於發達國家的過度消耗導致的,然而今後要面對其所引起的後果的則是全世界所有的國家。發展中國家儘管有自身的需求,但是仍應該在處理環境問題上加大力度。

如果發達國家能保障氣候基金並履行承諾,他們將成為榜樣,並將收穫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尤其是在透明度問題上的有效成果。 有些國際環境論壇的參與者表示,全球性共識的建立會使氣候談判陷入僵局。 其他人則反對說,共識原則是所有與環保問題相關的談判的基礎。但在未來的協議簽訂之前,是否每個國家都應該加入到環境保護的進程中來,並採取適當行動呢? 基於2005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中國承諾將在2020年之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40%到45%。尚未有任何發達國家做出如此大的承諾。 正如奧巴馬所要求的那樣,華盛頓承諾,要在2020年之前把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減少到2005年的17%。儘管此前美國國會拒絕了一項氣候法草案的通過。

華盛頓將採取行動,通過一系列調控措施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通過將二氧化碳歸為一類污染物,美國環境保護局將設置上限,以更好地規範二氧化碳排放量。 這樣的舉措要想產生效果,需要花很長時間。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17%的目標似乎已經難以實現了。 目前,仍沒有針對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的約束性指標。談判工作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並將在2011年底在坎昆舉行的下一屆氣候峰會上延續。 這就意味著將出現更具體的、強制性的措施和新的條約,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所有國家都真正自願地做出承諾。 另一方面,還需要想辦法支撐著名的坎昆綠色基金,在出台各自2030年的計劃之前,這將是一個檢驗各個國家政治意願的機會。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