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農民創世紀

第56章 第十章世紀之問

農民創世紀 吴晓波 1448 2018-03-18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這段無須翻譯的文字,摘自中國古老的典籍之中。 這也是在古典文獻中能夠查索到的對市場的最早描述。 從易經時代到公元20世紀末的今天,人類社會究竟已經走過了多少王朝和文明台階,恐怕已很難盡數了。然而,讓人驚奇的是,“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市場卻一直流傳到了今天,這也可能是保留得最悠久、最完整的一種經濟方式了。 那麼,這種“恐龍式”的經濟交易方式還將流傳多久? 維持它的生命能量是否還能走過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或者更久? 在當代信息社會中,以現貨交易為特徵的專業市場究竟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 它對中國鄉土變革的意義究竟有多大?

站在新世紀的門檻前,海天浩蕩,臨風披襟,我們不禁有此一問。 憂慮像影子一樣,一一直追隨著我們的視線。 1994年12月,新華社播發了一條新聞,國家內貿部官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宣稱.全國商品批發市場發展重點將從“以建為主”逐步轉向“以管為主”,內貿部將對新建大型批發專業市場的規模、數量及佈點進行適量控制。 內貿部要求改革現有一些批發市場的招商、擺攤和趕集等交易模式。充分發揮市場的大批雖商品集散、配送,信息和數據處理等功能,擴大輻射面,提高商品交易能力。 這條新聞頓時在國內引起了一定的震動,正如新聞媒介在採用此稿時所用的同一個字眼一敲響慢板,很多人都隱約意識到了,大型批發市場建設的步伐行將放緩。

須知,當時市場熱潮在全國范圍形成氣候尚不到三年,而專業市場第一次進入國家宏觀調控的產業範疇之內,便成為適量控制的對象,於是在不少人眼裡,專業市場在中國的命運開始顯得撲朔迷離起來。 氛圍略帶沉悶。 而幾乎與此同時,另一條更具爆炸性的新聞逼到了人們的眼前。 有記者在溫州採訪調查時,敏銳地發現了一個十分意外的現象:在中國專業市場的發祥地——浙江溫州,當地的專業市場已呈萎縮趨勢。 記者在觀察筆記中寫道:80年代初,溫州家庭工業風起雲湧,經濟改革與發展領先於全國。與此相伴隨,包括橋頭鈕扣、柳市低壓電器、金鄉徽章等著名的十大市場在內的溫州集貿型專業市場也如雨後春筍,規模之大,聲震全國。專業市場為整個溫州經濟的活躍和擴張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然而,今天的溫州專業市場卻相對萎縮:當年的十大市場中有的停滯不前、發展緩慢,有的甚至已銷聲匿跡。

一個最有說服力的佐證是,1991年全國評選“十大專業市場”,溫州竟無一'家上榜。在當時全國162家超億元市場中,溫州市場中名聲最為顯赫的橋頭鈕扣市場也僅僅列在倒數第一位。 1992年,溫州在浙江各市地市場總成交額排列中名居第三,1993年就退居第四,1994年更降到了第七。這一年浙江省評選“十大超級市場”龍虎榜,溫州再次榜上無名。 有資料顯示,在1994年,溫州全市市場雖然有513個,攤位10.1萬個,年成交額137億元,但與快速增長的溫州整個經濟相比,落差日甚一日。 1983年,溫州鄉鎮工業產值6.95億元,其中依賴專業市場實現銷售的為5.2億元,佔70%以上,而十年之後,這一比重已下滑到不足40%。

專業市場在溫州經濟中的地位似乎已不再那麼地顯赫和舉足輕重了,閃爍在溫州上空的市場光環正在浙漸退色。 當年雄睨天下、生機勃勃的溫州市場竟然在短短十多年間便顯得如此乏力不堪,這一令人吃驚的態勢,不由讓人扼腕嘆息,進而對專業市場這種經濟形式的生命力產生很大的懷疑。溫州在中國的市場影響無可低估,發生在那裡的“萎縮現象”很快在浙江,乃至全國引起了一連串的驚呼聲。 一個灰色的問號,一道難解的“斯芬克司之謎”懸浮在市場的頭頂。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