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賺錢金點子大全集

第10章 第十章小錢是大錢的祖宗小本買賣能賺錢

賺錢金點子大全集 赵凡禹 13200 2018-03-18
不少人總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財源滾滾而來,瀟灑地做一回大老闆。但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卻難以夢想成真。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他們賺錢心太急切了,導致了致富心態的錯誤。他們忘了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只想發大財、賺大錢,能賺小錢的事情不去做。 不要嫌錢太小。事實上,賺小錢是賺大錢的必要步驟,因為在賺小錢的過程中,可以增加經驗、見識、閱歷,培養金錢意識和賺錢能力,同時積累人情關係。難怪曾有位百萬富翁說過“小錢是大錢的祖宗”。試想一下,一個連小錢也賺不到的人,真正碰上了發大財的機會,那時他有足夠的能力、經驗、氣度來獲取財富嗎? 另外,很多人在選擇新項目時,都將眼光投向高、精、尖產品。不願意生產小產品,研究小項目,認為小產品、小項目市場小,利潤低,小打小鬧成不了什麼氣候。其實,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看法。

因為,小產品只要不斷做強做大,也能獲得令人羨慕的成功。世界五百強中的美國吉利、麥當勞,其當家產品也不過是剃須刀、漢堡包加薯條的小產品而已,但卻超過好多造飛機、造汽車的公司。 生意人不應該“大利大干、小利小幹、無利不干”,而是應該“大小通吃、大小兼容”。不管大利小利,有利就圖;不管大錢小錢,是錢就賺!這才是生財之道、賺錢之術。 “窮得只能喝稀飯了”,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但就是在這樣一碗稀飯裡面,重慶市仁壽縣的李春花,硬是從中撈取了百萬財富。 1992年,李春花與丈夫辜強夫妻倆雙雙下崗。最初,他們做煙生意,因為進了假煙而背上了20多萬元的債務。為了逃避債主,夫婦倆來到成都雙流縣城賣稀飯。但稀飯的確不好賣呀,開張3個月就虧本3000多元。結果一顧客提醒了他們:開稀飯店啊,一定要改變經營理念,要有創新意識才行。

夫妻倆決定把稀飯當成正餐做,原因有二:一是現在生活好了,人們對大魚大肉吃膩了,喝點稀飯爽爽口是一種必要;二是如果把稀飯當成正餐來吃,就必須改變一些特點,改良稀飯品種,比如魚稀飯系列、臘肉稀飯系列、肥腸稀飯系列等等。另外,還可根據稀飯的特點配置各種各樣的菜品。這樣,就把大餐的飲食特點結合了進來。 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內,夫妻倆研究出了十幾種稀飯。新品稀飯正式營業那天,夫婦倆熬了5鍋不同類型的稀飯,免費給顧客品嚐。客人們吃完後個個贊不絕口,都覺得稀奇,因為他們從來都沒見過稀飯也可以做出這麼多花樣來。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沒過多久,小店的客人就比原來多了好幾倍,每天的營業額有時竟高達兩三千元。 日趨增多的顧客常使李姐夫婦感到忙不過來,李姐的心裡又開始盤算起來:不如換個大點的地方賣稀飯,把稀飯產業做大。於是他們租下了一戶面積約兩畝地的農家大院,又聘請了幾個工人。新店的生意果然更為火暴,一到週末,大院前面的空地上便密密麻麻地停滿了車輛。

面對如此好的生意,李春花心裡很明白:要想留住顧客,必須將稀飯推陳出新,不能只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因此辜強就整天思考著怎樣變著花樣熬出別人沒有的稀飯。經過一段時間的揣摩實踐,終於由原來幾個品種的稀飯發展到20多個。他們還給這些稀飯取了很好聽的名字,什麼蔞龍花粥、金玉滿堂粥、龍鬚銀耳粥、春花碧綠粥、荷葉蓮米粥等,光聽名字就讓人胃口大開。 為了保住稀飯這塊牌子,李春花到有關部門註冊了“李姐稀飯大王”的商標;為了將這塊牌子做得更大,李姐又將店搬遷到一個足有3畝地的地方,並聘請了50多名小工。後來,李春花又添加了中餐和小吃等項目,由於味道正,價錢合理,同樣讓顧客喜歡,每天的營業額有時高達兩萬元。

李姐靠自己的誠實和熱情終於將稀飯生意做大了,在雙流縣城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到雙流來,不吃“李姐稀飯大王”的稀飯等於沒有來雙流。 有人問李姐成功的秘訣是什麼,她說:“不要認為稀飯利薄就不去做,利薄總比沒有強。我最瞧不起那些窮得丁當響,又總想找大錢的人。勿以利小而不為,小本生意做大了就成了大生意了嘛。”這就是李姐獨到的生意經。 財神之二: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說法。五顯財神信仰流行於江西德興婪源一帶。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 “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髮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武財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李照森被人們稱為“鍋巴之父”,因為他把一個土得掉渣的鍋巴從西安引到全國的千家萬戶,並成為陝西人引為自豪的知名品牌。 1984年的一天,西安太陽食品集團創始人李照森陪同客人到西安飯莊進餐,發現人們對一道用鍋巴做原料的菜餚普遍感到興趣,他不由得冒出一個點子,鍋巴能作菜餚,為什麼不能開發成風味小食品呢?他又進一步想到,美國的土豆片能夠風靡世界,作為烹飪大國的中國也能夠讓鍋巴食品征服世界。 為了讓男女老幼都喜歡鍋巴食品,李照森進行了風味細分化。於是,不同原料、不同調料、不同做法的鍋巴食品相繼開發問世。諸如大米鍋巴、小米鍋巴、黑米鍋巴、玉米鍋巴、五香鍋巴、牛肉鍋巴、麻辣鍋巴、海鮮鍋巴、果味鍋巴、咖哩鍋巴、乳酸鍋巴、西式鍋巴等等不一而足,琳瑯滿目。

之後不久,西安太陽食品集團的銷售量超過了25000噸,銷售額突破1。5億元,鍋巴食品在10多個國家和地區獲得了專利權。 連鍋巴這樣的“邊角廢料”都可以做成大生意,可見“生意無大小”這句話是多麼的正確。 重慶人嚴琦,以辣子田螺這樣一個普通的川菜起家,炒出了億萬家業。 10年前,嚴琦還和多數人一樣,過著穩定舒適的工薪生活,在重慶市一家銀行任會計師。後來她發現,重慶人喜歡到郊外嚐鮮,覺得郊外的菜品更加有風味。 於是在1994年,在離市區20公里的成渝高速路旁,嚴琦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小餐館。在經營項目的選擇上,她反复斟酌,選來選去,最後選定了田螺。 為了自家菜品沒有競爭對手,嚴琦不僅在選材上煞費苦心,選擇的是肉質細嫩的福壽螺,而且在味道上也下了很多工夫,反反复復多次地做試驗,試驗用過的田螺就足足上千斤之多。

由於味道特別好,辣子田螺名聲大振,一傳十,十傳百,嚴琦的店由最初的五張桌子擴展到三十幾張、一百多張,整整一條街都被她租下來了。而現在,她在全國擁有53家連鎖店,7000多名員工。 肯德基、麥當勞本來也是小生意,但是,他們在世界各地“複製”出無數個肯德基、麥當勞之後,那就是絕對的大生意了。 遼寧錦縣新莊有一個“破爛廠長”叫張春祥。人們之所以叫他“破爛廠長”,是因為他專上“破爛項目”。 1990年,這個以生產塑料膜為主的企業想轉產,有人建議上大的,幹“洋”的,張春祥上項目總是不敢與大廠爭原料、爭市場。他認為,他們廠現在的人馬刀槍還沒有與強者抗衡的條件,所以,他選擇了生產擦機布這個“破爛項目”。 擦機布是大企業不想幹,一般企業嫌髒不願幹的項目。這個項目原料充足,市場廣闊,投資少,容易乾。於是他便投資了幾千元錢,生產起了擦機布。一般大企業都需要擦機布,所以產品比較好銷。當年就獲利7萬元。嚐到了甜頭後,他們又接二連三地干起了扎掃帚、做拖布、薄鐵加工等6個不起眼的活計。企業的“雪球”越滾越大。 “破爛廠長”志存高遠,他要走“以小見大”之路。

有市場的產品再小也是大買賣,沒有市場的產品再大也是小生意。 財神之三:財神爺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春節,是中國民間最盛大的節日。其中除夕之夜有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迎財神爺。 “財神爺”其實是印製粗糙的財神爺像,此財神爺像用紅紙印刷而成,中間為線描的神像,兩旁寫著“添丁進財”“祈求平安”的吉利詞語。 “送財神爺”的是一些貧寒子弟、街頭小販,他們低價買來財神爺像,穿街走巷,挨門挨戶叫賣:“送財神爺來嘍!”一個除夕夜,有時能接到十幾張“財神爺”,這是為了討個“財神爺到家,越過越發”的吉利。這種習俗在中國民間一些地區仍在延續。 一個生產小孩尿布的日本公司,居然同豐田汽車一樣在世界享有盛名,這就是尼西奇公司。近年來,這家公司連年被日本政府命名為“出口有功企業”。因為在擴大出口方面的成就,公司董事長多川博還獲得了日本天皇授予的獎章。

二戰後,多川博從人口普查資料中獲悉,日本每年大約出生29萬個嬰兒。他從這數字中,找到了思路,專門生產經營尿布。 20世紀40年代,尼西奇公司是一個生產雨衣、游泳帽、防雨斗篷、衛生帶、尿布等橡膠品小商品的綜合性企業。當時由於經營不穩,訂貨不足,曾面臨倒閉的危險。 作為尼西奇公司董事長的多川博,清楚地認識到如果不生產一種需要量大的產品,公司就站不住腳。而生產尿布,在那時看來,是大企業不屑幹,小企業不願幹的買賣。多川博經過長期的市場預測,看準了這一行,辦起了尼西奇尿布專業公司,專營嬰兒尿布並集中力量創制名牌產品。 尼西奇轉產的決策,不能不帶有一定的風險性。當時的日本,有汽車大王、電器大王,還沒有聽說過哪家辦起了尿佈公司,出現過尿布大王。而尼西奇公司為人所不為,在今天看來,這恰是他發蹟的一個訣竅。

尼西奇尿佈公司成立後,多川博不斷採用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創造了“尼西奇”尿布,深受孩子媽媽們的歡迎,在競爭中站穩了腳跟。這家公司隨著勝利的節奏,迅速發展,年產尿墊1000萬條。不僅壟斷了日本的尿墊市場,還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 經過幾十年的奮鬥,尼西奇尿佈公司已有職工2000多人,年銷售額高達70億日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 就是這個生產尿布的尼西奇公司,效益超過了很多生產汽車、飛機的公司。 一些四川人奇蹟般地在一些大小城市,用移動銷售的方式,每人推一輛小車,上面放一大鋁鍋,鍋裡放著熱氣騰騰的雞蛋,穿街走巷,操著四川口音喊著“正宗滷雞蛋,1塊錢3個,味道好得很”。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的模式,卻讓這種特色逐漸變得像新疆羊肉串那樣小有名氣,而且全國各地已有數千人從事此業。 這種經營模式的優勢在於:一是創業啟動成本低,不到100元,所以風險也小。二是一般一天能賣出幾百個雞蛋,靠近旅遊區的甚至能銷售千個以上,雖然每個只有幾分錢的利潤,但每天能夠掙二三十元錢,也相當於一個職業了。三是打破了常規連鎖經營模式,創出小本連鎖新概念。不像正規的連鎖經營要有門面,收加盟費,傳授技術等。但“四川滷雞蛋”的效果遠遠超出了許多正規連鎖。四是以移動銷售的方式靈活推銷,現場激起顧客的消費慾望。五是以重量稱秤的方式買進,以論個的方式零售,換一種方式銷售獲得差價。六是具體策略上,價位整齊,用一元的方式不用找零,給購買的人提供了方便,促進了銷量。 本來滷雞蛋在全國各地都能見到,是一個有著普遍市場基礎的產品,一點也不稀奇,但聰明的四川人看準了這種市場基礎,改進經營謀略,採取移動銷售方式,像報童一樣,把小產品推到顧客的嘴邊,結果其銷量出奇的好。一些固定銷售滷雞蛋的攤子自愧莫如。所以這種創新的創經營模式擴張很快,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全國許多大小城市都有人用這種方式銷售四川滷雞蛋,把這個小生意做到了每個城市的大街小巷。 滷雞蛋由來已久,但聰明的四川人將它“折騰”成了一個大行業。可見,做生意不在於大小,而在於有沒有頭腦。頭腦精明做什么生意都能賺錢。 財神之四:每到春節,中國各地均祭祀財神爺,祭祀方法各異。北方地區春節時,家家請回財神爺,供奉財神爺像,焚香上供品。正月初二清晨祭焚財神爺像。祭祀時邊行禮邊誦祝詞:“香紅燈明,尊神駕臨,體察苦難,賜富百姓。窮魔遠離,財運亨通,日積月累,金滿門庭。”南方敬祭財神爺供品內容特別講究,供品共分三桌:第一桌為果品,有廣橘,示生意廣闊;第二桌為糕點,多用年糕,意為年年高,糕上插有冬青枝,意為松柏常青;第三桌為正席,有豬頭,全雞,全鴨,全魚等等,有招財進寶、魚躍的吉意。祭祀時,主人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人人滿懷發財的希望,祈願在新的一年里大發大富。在全國各地,都有祭祀財神爺的踪跡,財神爺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便由此可見一斑。 一個路邊的小水果攤一個月的營業額有多少?說出來讓你瞠目結舌:17萬元!不要不相信,這就是汕頭人陳元朗在深圳某大廈門口一角做水果買賣的業績。 誰也沒想到這個小小的水果攤一個月的營業額會有這麼高吧?他的秘訣是什麼呢?就是換貨。陳元朗的拿手貨源是海南菠蘿,他將菠蘿以原價從同鄉處換得進口洋桃等十幾種原價水果。這樣,他攤上的水果進貨時便全是較低的第一手價,他將其中的楊桃以微利出售,其他的品種則與附近的水果攤在價格上持平。 再則,他租的這塊地盤也是“風水寶地”,這座大廈是寫字樓,每到上下班或中午休息時間,有大量女職員進出。陳元朗出售的微利楊桃吸引了她們,踴躍購買,並且成了陳元朗的義務宣傳員,使陳記水果攤一時聲名鵲起,其他水果攤索性也來他這兒進貨,於是批發加零售,微利加厚利,陳元朗不動聲色,直忙得收不過錢來。 換貨是潮汕商人慣用的生意技巧。由於許多人門路不同,各走一徑,能從廠家以最低價格拿到某種產品,潮汕商人就藉此來個優勢互補,彼此換貨。這樣他們各自手中就有了許多種最低價的或適銷對路的產品貨源。於是,就有了很強的市場競爭力,也會有更多的小店找他們進貨,他們也就賺到了更多的錢。 不要想著生意的大小,而是要考慮銷售量的大小。銷售量上去了,再小的生意都能賺大錢。 香港有一家專門收買爛鐵的鑫成金屬有限公司,一年營業額竟達9億多港元,真正實現了“垃圾變黃金”的發財致富的神話。 鑫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奕輝的成功之道是,別人眼中的廢物,可能就是自己手中的寶物。要善於在別人忽略的縫隙中尋找機會,賤價買入常人眼中的廢物,再轉變給有所需求的客戶,使之成為財富。 1973年,陳奕輝中學畢業參加工作後,成為某公司中國大陸辦事處的聯絡主任。由於工作關係,使他與中國大陸的冶金部門聯繫日漸密切,這也奠定了他後來“揀垃圾”事業的基礎。為了做好“揀垃圾”的工作,陳奕輝經常出入於各地的廢料場,尋覓優廢金屬。他隨身必帶三件原始的工具是:一把銼,用來銼開金屬,分辨其成分;一塊磁石,以判斷金屬是銅還是鐵;一個秤砣,可確定金屬的分量。 此外,陳奕輝還善於“討價還價”,他從事買賣金屬數十年,對各類金屬價格走勢如何,哪裡有貨,哪裡缺貨,哪裡可賣到好價錢均瞭如指掌,大多可賣得高價,利潤豐厚。 “鑫成”回收的金屬,多數是從歐美、中東、非洲、前蘇聯等地區收買回來的電纜、電線、舊電話、馬達、變壓器、發電機、冷氣機及電腦線路板上拆解,從而獲得含銅量達九成以上的高級廢銅和貴金屬,如金、銀、鉭等。拆解工作均在“鑫成”設於深圳的廠裡進行,利用人手將塑膠與銅線分拆,效率雖然慢些,但不會像西方國家那樣用化學方式拆解造成環境污染。這些加工廠的產品大多賣與大陸的企業,做提煉或生產材料之用。 陳奕輝認為,廢料回收前景可觀,他說,1990年鑫成集團就佔中國人口廢銅的五成之多,而中國目前是“鑫成”的唯一市場,單是這個市場,已使該集團達到1992年9億港元的營業額,陳奕輝估計今後的業務將越來越興旺。 任何買賣,要是能夠做好做細、持之以恆,就是能創造巨大財富的生意。 禮品寄售店:過年過節,不少人家會面對一大堆親戚朋友送的禮品發愁。 開一家禮品處理店,既可解除人們的煩惱及不必要的浪費,又可為需要購買禮品的人提供方便和實惠,自己更能從中獲得不少利益,真可謂一舉數得。開這樣的店,投資不大,但回報較大。總投資約1。3萬元,便可開張營業。以每天回收禮品金額在300元左右計算,加價15%出售,則每天的營業額在450元,毛利150元,去了費用,月純利潤約4500元左右,年利潤5。4萬元,投資回收期為4個月。辦這類店應具備識別各類禮品真偽的常識,以免收進假貨。禮品回收店不應以牟取暴利為目的,薄利多銷,方可做到生意興旺。開展電話服務,實行上門收購、出售禮品服務,收益就更大。 被稱為“民工城市”的東莞,已發展成國際製造業基地,僅外來民工就超過500萬人,相當於本地人口的6倍。同時,東莞市擁有1萬多家外資企業和幾十萬家大小民營企業,但很多企業部沒有食堂。於是,專事供應民工日常三餐的“個體食堂”就產生了。 據統計,該城城鄉私營、個體飲食業有近萬家,共有20000多名飲食業員整天為張羅民工三餐而忙碌。這些個體食堂,各可供應10多個菜式,民工花上一二元錢,就可以吃上足以填飽肚子的經濟飯菜,若隨意小炒或加點菜,也不會超過三五元。真正做到“薄利多銷”“經濟實惠”。個體食堂平均每天營業額都在5000元以上,若加設早市和夜市,還可多做一兩千元的生意。 個體食堂做的雖是最低消費檔次的民工生意,但由於數量特多,營業額也相當可觀。就以500多萬民工的80%來算,一年365天計,個體食堂營業額就達近100億元。這個數字足以羨煞那些專做高檔消費的大酒樓、大飯店。 人扎堆的地方錢扎堆,做大生意可以在少數人身上賺錢,但做小生意必須在更多的人身上賺錢。 義烏市是浙江中部一個小小的縣級市,卻有著自己的民航機場,有著浙贛線上二等大站的火車站,為什麼呢?因為義烏是赫赫有名的“小商品王國”,匯集了包括飾品、花類、針棉、文化用品、工藝品、日用百貨、小五金、皮具箱包、電子鐘錶、襪類、玩具等在內的28大類、700余小類的15萬餘種小商品。從幾分錢的鈕扣到幾萬元一隻的世界名表,應有盡有。 2002年,義烏小商品市場實現交易額300億元,連續10年雄踞全國百強集貿市場首位,被稱為“華夏第一市”。義烏小商品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低價策略,同類同品牌同質量的商品,這裡的批零價僅為一般商場零售價格的1/3,甚至更低。但更具競爭力的是義烏商人“做小生意賺大錢”的經營理念,這也是他們最引以為豪的生意經。 以牙籤為例,追求1盒牙籤賺1元錢,還是100盒牙籤賺1元錢?義烏商人毫不遲疑地選擇了後者。原因是,如果1盒能賺1元錢,因為利潤豐厚,大家會搶著賣牙籤,經銷商和消費者也不會千里迢迢到義烏來。而100盒才賺1元錢的生意,卻不是誰都能經營下去的,因為沒有相當大的銷售量,賣牙籤恐怕連攤位的租金都賺不回來。 為了擴大銷量,義烏人在所有環節上千方百計降低成本。說來也許沒人相信,義烏小商城商品批發價格好多時候比出廠價還低。為什麼?因為攤主去廠家拿貨時,根據拿貨的多少廠家會給攤主一定比例的回扣作為獎金。義烏人卻把這些回扣的獎金讓利於顧客,使得回頭客越來越多,市場佔有率也不斷擴大,並且靠良好的信譽吸引“回頭客”,讓“薄利”與“多銷”良性互動,成就了一方市場。 正是這種實打實的經商理念,如今義烏小商品城在國內外建立了數百個分銷市場;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貿易機構、300多名外商常駐義烏採購,商品遠銷美、日、韓、阿拉伯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義烏人的商業哲學就是:唯利是圖不足取,微利是途卻能積少成多,聚沙成塔。 野外生存俱樂部:時下,在都市青年男女中流行野外生存體驗,野外生存體驗是一項大眾都可以參加的普及性運動,它在我國才剛剛開始,在國外卻非常普及。俱樂部的選址,不一定要選在熱鬧的市中心或黃金街面,但要選擇大中專院校或廠礦企業較集中的地區附近。俱樂部經營的主要內容有:為參與者提供野外生存理論知識培訓、野外生存訓練指導、出售野外生存用品等。為參與者提供安全保障是俱樂部首先考慮的問題,必須聘請足夠的工作人員,主要有教練、醫生、導遊、救生員及其他工作人員,一個都不能少。俱樂部租金每年大約在5萬~8萬元左右,註冊、簡單裝修2萬元,購買野外生存用品3萬元,聘請員工及流動資金10萬元,投資預算為20~30萬元。年收益在20萬元以上。若能做到宣傳到位,服務到位、安全到位,不僅會吸引大批的青年人,還會拴住許多回頭客。 杭州的青春寶片劑大概算的上是中國最長壽的保健品,暢銷30多年,在保健品市場上一枝獨秀。近年來,每年的銷售額都在2億元左右。 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是什麼原因?就是青春寶片劑平實的價格策略,一瓶80片的服用量僅18元左右,價格十分大眾化。與眾多的保健品虛高價格大幅讓利經銷商不同,青春寶是實實在在讓利消費者,廠家及經銷商都是極其薄利,廣告宣傳也樸實平易,他們的掙錢是實實在在,靠口碑的日久天長積累,靠信譽的始終如一的疊加,他們銷售出去的每瓶產品盈利不多,具體的成本也大體能算得出來,不像別的保健品,動輒每盒每瓶兩三百元,甚至更高。 老實人終究是不會吃虧的。保健品行業經常是“城門變化大王旗”“各領風騷兩三年”,好多曾不可一世的保健品最終無疾而終,而青春寶卻一枝獨秀,原因不言自明。 俗話說:“三分毛利吃飽飯,七分毛利餓死人。”意即薄利多銷反而能賺大錢;反之,一口想吃成個大胖子,往往導致生意蕭條,產品滯銷。 “薄利”和“賺錢少”是兩個概念,有不少人把“薄利”等同於“賺錢少”。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看起來,你從一個顧客身上賺的錢很少。可是,正因為這一個“少”,才招徠更多的顧客,從而積少成多,把從每一個顧客身上賺得很少的錢加起來,也就相當可觀了。因而利小也能賺大錢。 1985年初,溫州有個青年跑到甘肅一個貧困地區聯繫校徽標牌業務,跑了許多天都一事無成。原因何在呢?那兒太窮,兩角錢一枚的校徽。學生們一是買不起,二是沒有那個習慣。青年人有些心灰意冷了。 這一天,他來到一個建在山樑上的村辦小學碰運氣,學校的老師很熱情,答應訂製一批校徽,說是一批,也就是13枚,因為全校師生只有13人。講好校徽每枚收費1角2分。他自知這是一筆賠錢的買賣,就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咬牙答應下來。 青年人迅速到鄉郵電所花了3。60元發了一個加急電報,請家裡在3日內趕製13枚校徽寄到這所村辦學校。 開模具、製作、寄包裹,這13枚校徽寄到這個小學時,僅成本就花了70多元,而收費只有2。60元。 幾個月之後,恰逢鄉上舉辦中小學生運動會,這所山樑上的村辦小學的12名學生和1名老師戴著亮閃閃的校徽走進了運動場,看著他們胸前引人注目的校徽,其他學校的學生眼饞得不行,當時就纏著自己的老師也要戴校徽。後來由鄉里出面為全鄉數千名小學生從青年人那兒訂製了漂亮的校徽。 受此影響,戴校徽之風刮遍了全縣。一年之後,包括鄰近縣的中小學校的學生幾乎都帶上了青年人代為訂製的校徽。他又趁機在甘肅繼續推廣校徽標牌,開拓了一個長期大市場,此後一年他就從甘肅有了十多萬元的穩穩進賬。 關於薄利多銷這道理,司馬遷早在幾千年前就說過:“貪賈三之,廉賈五之。”意思是說,貪婪的商人要價太高,不能做到當賣則賣,當買則買,所以得利少;而“廉賈”則不然,價格雖然低一點,但賣得多,銷路好,利雖小,但賺的反而多。 暢銷書專送店:開辦一家暢銷書專送店,主要是密切關注全國的圖書發行動態,一旦發現有某類或某本圖書出現暢銷動向,便及時與出版社或大的批發商聯繫,簽訂履約購書合同,即先向供貨方繳納一定數量的購書押金,確保對方能及時供貨,並且要求一定時間內賣不了的書籍可作退貨處理。新書到貨後,便在當地發行量較大的日報、晚報上刊登自己撰寫的書評文章,或者和編輯協商將大報刊登的某某書評進行轉載,文章末端留下在本地購買此書的聯繫電話。除了進貨成本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投入。此類書店年利潤可達到20萬元以上。 泰國首都曼谷有幾處酒店都有“廉價商場”,因為這裡出售的象牙製品,木龕、魚皮袋等帶紀念意義的小禮品,要比旅遊商場便宜10%以上。 柯里郎先生看到了賺錢的機會,他決意要在廉價商場旁開一個水果店,以較廉的價格出售熱帶水果。 許多生意朋友勸柯里朗先生取消這個念頭,因為一般在廉價商場旁開店是很難與對手競爭的,敢於在鬧市中開廉價商場的老闆是能進到較低價的貨的,後來者要奪去他們的顧客,談何容易。柯里郎卻“偏向虎山行”,他認為與廉價商場爭賣相同的貨物那才是硬碰硬,不合算,他要利用的是廉價商場的名聲,另闢蹊徑來經營水果。 泰國旅遊業比東南亞其他國家發達,合理的價格是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許多到過泰國的遊客都願意重返樂園,柯里郎抓住這個特點,大做廉價水果生意。他從帕塔稚等地運來新鮮芒果、菠蘿、椰子等水果,按整箱100銖的價格售出,雖然利潤只有8%,但是一天可賣出幾千箱,薄利多銷的目的達到了。並且逐步發展到多種經營,比如經營紅寶石、棕櫚油等,還加工一些廉價香水。這些商品都是遊客較喜歡的。 柯里郎的廉價生意越做越旺,以至許多原來的到廉價商場的遊客覺得買幾箱水果到賓館裡痛快地吃一頓比赴宴還有趣,於是爭先恐後地擠進柯里郎的水果店。 在人氣很旺的廉價商場旁邊經營廉價水果,完全可以因為經營規模大而將價格降得較低。價格低又會導致更大的經營規模,如此良性循環,哪有不賺錢的道理? 聰明的人不僅樂於從事賺小錢的生意,甚至沒有本錢同樣可以賺錢,即人們常說的“白手起家”。 郴州有一姓丁的普通婦女,原是一家工廠的工人,夫妻雙雙都因企業倒閉而下崗。為了生計,夫妻兩人到飯店打工、開排檔、跑營銷,嚐遍了生活的艱辛,但始終沒有找到恰當的位置。她通過認真的分析,給了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初中畢業,沒有文憑,沒有技術,沒有社會關係,身體還不好,做事情婆婆媽媽等等。 要是平常人,早就認為自己“死”定了,沒有一點發財的希望了。但她思前想後,總結出了自己的優點:為人踏實,善於操持家務,做一些簡單的事情還是可以的。然後,她再分析市場:由於現代社會工作的節奏越來越快,好多人沒有時間去市場買菜,以及做洗菜、切菜等家務活。 於是,丁大姐便決定做淨菜生意。她找了一輛舊三輪車,買了幾把菜刀、幾隻籃子,和丈夫一起,開了一家淨菜配送中心。業務就是替客戶買菜、擇菜,還送菜入室,只收取10%的加工費。由於她開展的業務填補了市場的空白,所以一開張就一傳十,十傳百,“丁大姐淨菜配送中心”生意越做越紅火,員工由開始時的夫妻兩人發展到現在的500餘人。後來,一些企業食堂、大賓館、酒家都來找她做淨菜生意。 一個沒有技術、沒有文化、沒有本錢、沒有背景的下崗女工就能通過做小生意發財,小生意獨特的魅力由此可見。 時尚野味飲品:野飲,就是用純天然野生的綠色植物作為原料調製的飲品或飲料。目前有一種用野生木瓜籽作原料,經古法手工製作後,狀如水晶清涼爽滑,可以嚼吃的水,稱之為木瓜水晶涼。它在台灣有一個別有風情且浪漫動人的名字,叫“愛玉”。木瓜水晶涼具有悠長的歷史,早就存在於我國古代南方,在台灣省也有近60年的歷史。選擇好店舖位置,以商業鬧市,步行街,大型商場(超市),娛樂場所和遊樂場所集中地為主,做好店面廣告宣傳和促銷等工作,可以和其他飲品、甜品、冷飲、休閒小吃等綜合經營,可開單店也可連鎖經營,市場容易啟動容易經營,成本低利潤高。 年僅14歲的美國小男孩艾德勒,一身經營著三種生意,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 9歲那年,艾德勒開始小本創業。那年,憑著父親借給他的19美元,開設了一間剪草作坊,他獨自一個人,靠一部二手剪草機找活干。一年之後,他用賺來的錢投資,又買了一台新機器,第三年,又買了五台機器,生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了。 艾德勒經營的第一種生意就是老本行剪草,他還將專利出售給對此項目有興趣的人。同時,艾德勒還要到處去講學,教人如何經營剪草公司。他的公司除了為客戶剪草之外,還兼做掃落葉和鏟雪服務。 艾德勒的第二種生意,是開設了一間兒童用品專賣公司。有一次,艾德勒進了一萬個膠籃,然後把一些糖裝進籃中交給零售店,結果一下子都賣光了。艾德勒就組織各種貨物,組合後出售,使客源不斷。 艾德勒的第三家公司,是為教青少年如何做企業家提供服務的諮詢公司。他在公司裡教給與自己年齡相仿的人如何經商賺錢,還借給他們本錢,鼓勵他們積極創業。 艾德勒說:“做生意不在乎年齡大小,也不在乎本錢多少,關鍵要有創意,要用發財眼光去看待每一件事,找出他們能夠生財的支點來,然後你就知道該怎樣做了。” 而艾德勒的目標是,在18歲時賺足4億美元。 小小年紀通過小小的生意,就能取得大大的成就。讓人們有理由相信,人小志大,定會夢想成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猶太人加龍省看到作戰部隊需要大量的脫水蔬菜,他意識到這是一個賺錢的機會,於是買下了當時美國最大的一家蔬菜脫水工廠。買下工廠後,加龍省就專門加工脫水馬鈴薯供應軍隊,由此發了財。 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有人研製出了凍炸薯條,卻不被人們看好。因為馬鈴薯本身水分就佔了34%多,假如把它冷凍起來,肯定就會變成軟糊糊的東西,這樣噁心的東西誰會喜歡呢? 然而,加龍省卻認為這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新產品,於是大量生產,產品問世後,果不其然,在市場上很暢銷,成為他主要的財源。 在經營中,加龍省發現,冷凍炸薯條太浪費馬鈴薯了,經過分類、去皮、切條和去掉斑點這幾道工序,每個馬鈴薯只有一半可以用,剩下的都當做垃圾扔了。於是,加龍省將那些當做垃圾的馬鈴薯變廢為寶,把這些剩餘的馬鈴薯摻入穀物用來做牲口飼料,居然飼養了15萬頭牛。 小小的馬鈴薯,就構築了加龍省的龐大商業帝國。現在,他每年銷售15億磅經過加工的馬鈴薯,並從馬鈴薯的綜合利用中,每年取得12億美元的高額利潤,成為了當今世界上100個最有錢的人之一。 猶太人認為嘴巴的錢好賺,因為人的生存就是要靠不停地吃喝。全世界人口嘴巴的面積加起來,足足有幾千畝大,想想看,一年得倒進去價值多少錢吃的、喝的? 在全球華人富豪當中,台塑集團董事長、人稱“塑膠大王”的王永慶是憑奮鬥走向成功的典型代表,因此被譽為“經營之神”。但“經營之神”最初也是從賣米這樣的小生意起步的。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 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一家米店。那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裡承租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更談不上知名度了,沒有任何優勢。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裡,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剛開始,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一天下來,人不僅累得夠嗆,效果也不太好。誰會去買一個小商販上門推銷的米呢?可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決定從每一粒米上打開突破口。那時候的台灣,農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由於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落後,很多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米里。人們在做飯之前,都要淘好幾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王永慶卻從這司空見慣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揀出來,然後再賣。一時間,小鎮上的主婦們都說,王永慶賣的米質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煩。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米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王永慶並沒有就此滿足。他還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時候,顧客都是上門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是一個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輕人又無暇顧及家務,買米的顧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於是主動送米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同樣大受歡迎。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於是一項創舉。 王永慶送米,並非送到顧客家門口了事,還要將米倒進米缸裡。如果米缸裡還有陳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把米缸擦乾淨,再把新米倒進去,然後將舊米放回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於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贏得了很多的顧客。 如果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並且問明家裡有多少人吃飯,幾個大人、幾個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裡。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裡,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後,王永慶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最繁華熱鬧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做鋪面,里間做碾米廠。 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後來問鼎台灣首富的事業。 王永慶成功的例子說明,能把一粒米這樣細小的生意做好,今後才能成為大商人。 開家仿葷素食店:素食——21世紀的主流食品,澳洲醫學博士柏列明說:“素食可以延長壽命”。同時,英國科學家發現,素食者比肉食者大大降低前列腺癌的發病率。在香港有200多家素食館生意火暴。開一家仿葷素食店只需投資幾千元,年收入可達數十萬元,是家庭小本創業者的首選項目。仿葷素食店主要採用新鮮原料精工細作,做到造型逼真為最好,特別是口味要獨特,應具有“鮮、嫩、脆、香、形、覺”的特點。在模仿肉的口感、口味與嚼勁方面,如果做到與原肉食無法分辨的程度,仿葷素食店的生意將會火暴異常。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