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廟堂往事

第36章 3.“同喜同悲”、“喜怒有度”的神奇力量

廟堂往事 赵家三郎 2692 2018-03-18
兩宋國祚319年,歷18帝,平均年齡44.8歲,平均執政時間為18.5年。宋仁宗不是最長壽的,但他是兩宋執政時間最長的,42年,當然這其中大概10年是垂簾聽政。 《宋史》對宋仁宗評價非常高,贊曰:“仁宗恭儉仁恕,出於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禱禁庭,或跣立殿下。”宋仁宗是個勤勞仁德之君,他執政階段被稱為“仁宗盛治”,在宋人眼裡它是兩宋的黃金階段,甚至遠遠超過了唐代的“貞觀之治”。在經濟、民生、文化、國力等諸多方面,國土面積僅僅擁有之前盛世王朝一部分的宋朝,的確遠遠超過擁有一千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唐王朝,唯獨在軍事上疲軟。相對其他君主,宋仁宗是難得一見的好領導,他執政時期國際上事兒很多,但國內和諧無事,沒有發生過宮廷政變及大規模民間起義等情況。

宋仁宗剛上位時,給朝臣們烙下了一位仁德之君的形象,主要表現在孝道上。 《孫公談圃》記載,宋仁宗每次到了先皇真宗祭日時,總要痛哭流涕,愈到晚年愈發嚴重。群臣一勸說,宋仁宗更來勁了,當著大伙的面毫無忌諱地慟哭,到了“其聲甚哀”能夠感染到他人的境界。自從漢代確立儒家思想為主流地位以來,中國諸多道德觀源自儒家,排在第一位的是“孝”,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孝道在漢代特別受官方及民間的重視,是考察官員道德水平的重要一條。漢代皇帝的廟號最能說明問題,每位皇帝廟號前面都有個“孝”字,如世宗劉徹,廟號孝武皇帝,習慣上叫漢武帝。到了晉代也如此,李密在《陳情表》中有“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晉武帝准許李密辭免太子洗馬一職。孝道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直到現在也是,這條專屬於中國人的道德價值觀將會一直延續下去。它也是考察公務員最基本的道德標準,何況作為帝國最高領導的皇帝,必須以身作則。

宋仁宗睹物思人也好,或者真情所致也罷,這裡面不能夠排除演戲的成分,蓋因他是一位政治家。進行一場道德秀,誰也挑不出毛病,即便在演戲也沒有人敢揭穿,除非你跟閻王爺耍大刀,嫌命長。一年如此尚且可以理解,年年如此,就難免引人懷疑,因為時間是把殺豬刀,可以抹平一切的傷痛。更何況皇帝雖是最高領導,但畢竟孤家寡人,他們的親情關係極其淡薄。三姑六婆四舅二大爺眾多親戚里摻雜著很深的政治關係,很難像普通家庭那樣逢年過節親戚朋友好好聚一聚。正因為他缺少,才會極力渲染,或者正因為宋仁宗執政多年,感受到了親情的重要,才每逢先皇祭日必痛哭流涕吧! 同喜同悲、喜怒有度等,屬於領導必備演技之一。尤其是喜怒這方面,皇帝再偉大他也是人不是機器,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思,這是無法避免的。然而,身為領導應控制自己的情緒,喜怒有度,而非無常,否則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通常情況下,喜怒的誇張表現可以讓皇帝達到某種目的。宋仁宗在這方面最為明顯,研究史料發現宋仁宗很少發怒,通常表現“同悲”的一面,一怒起來事半功倍。最著名的故事莫過於張貴妃求他給伯父張堯佐升官。

《曲洧舊聞》載,當時宋仁宗說:“得得。”翻譯過來意思是說,你放心吧,保准給你辦了。於是降旨,遭到了包拯的強烈反對,噴仁宗一臉唾沫星子。宋仁宗只得作罷,問題來了,群臣這面交代了,張貴妃那面怎麼交代?這事辦不成雖不影響夫妻感情,可面子上說不過去。畢竟你答應人家了,現在搞成這個結果,進退兩難。宋仁宗演了一把,見到張貴妃後,以袖擦臉,就算洗把臉,從辦公室走到后宮,臉上的水也該干了。宋仁宗這麼做,旨在醞釀情緒。如果他去好言安慰張貴妃,一是丟份兒,二是太丟份兒,堂堂大宋天子這麼點兒事都辦不了!所以只能採取“震怒”的方法挽回顏面,還能夠讓張貴妃消停點兒,以更大的風力兼併她的“枕邊風”。張貴妃來了,問了伯父升官的事兒,宋仁宗正好擦完臉,順勢怒道:“殿丞向前說話,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豈不知包拯為御史乎?”張貴妃見狀無話可說了,不是領導不行,是那個包拯太狠毒,要怨只能怨包拯。宋仁宗這麼演,既震懾了張貴妃,同時也轉移了張貴妃的怨恨對象,此事遂擺平。

還有一次在慶曆年間,中原地區大旱,旱災從陝西起來,蔓延到了河南、河北等地。朝廷一方面進行賑濟,另一方面宋仁宗也沒閒著,經常求雨。宰相王旦的兒子王素時任諫官,見宋仁宗求雨不得,進言道,之所以不下雨是因為皇帝您老人家不夠誠心,所以沒有感天動地。宋仁宗說那就繼續求雨,明天去醴泉觀求雨。醴泉觀在開封附近,行程大約一個小時左右。王素就說,那兒太近了吧!陛下是不是害怕天熱不願意遠行? 宋仁宗怒了,他一發怒有個特點,“帝每意動,則耳赤”。每次發怒前夕耳朵發紅,似乎每位領導人都有怒的徵兆,須留心觀察,作為參考。宋仁宗怒道,去太乙宮祈雨行了吧?太乙宮在今天的西安,距離開封的確很遠。王素說請傳旨吧!於是宋仁宗冒著蒼穹流毒的天氣去太乙宮祈雨。祈雨的過程中,宋仁宗表現得相當賣力氣,大熱天的磕了一百多個頭,焚香十七斤,通體盡濕,染上了足疾。王素聽說後安慰宋仁宗說,陛下事天當恭畏。然陰氣足致疾,宜慎,注意點兒身體啊!宋仁宗正色道,如果能求來雨,犧牲我也無所謂,何慎也?這次賣力氣的表演果然感動天地,遭受旱災地區普降甘露。

在這則故事中,宋仁宗之怒主要表現了他的一個態度問題。先是諫官王素抓住了他的“把柄”,按照“天子無德上蒼降怒於百姓”的古老經驗來看,全國遭遇旱災,身為皇帝的難逃責難,所以你必須出來做個表率。宋仁宗已經盡力了,大小求雨數場,天氣持續乾旱,還要朕怎麼樣?君臣二人在這一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宋仁宗索性一怒,老子給你來個以身作則,堵住你們這幫諫官的嘴,或者也為自己做得不到位找個托詞。人的能力有限,面對自然災害很多時候束手無策,它不在人的可控範圍之內。無論人類科技如何發達,都必須遵守自然規律。 中國幅員遼闊,災難不斷,地震、乾旱、洪澇等年年發生。比如哺育了中華文明的母親河,經常翻臉,動不動就發洪水。有文獻記載以來,黃河決口1500餘次,大的改道26次,每一次都會帶走她大量的兒女。大宋建國以來,黃河澶州段屢次決口。澶州距離京城開封直線距離120公里,為朝廷防洪重點地段,不知什麼原因總也治理不好,人力、物力投入較大,收效甚微。為此朝廷採取了行動,立斬澶州長官姚恕。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尤覺得不夠過癮,於是怒了一把,將姚恕的屍體扔進了黃河,以示震懾。

我們清楚地知道發怒其實是無能的表現,如果有能耐絕不會發怒罵人,就好像微博上有人罵得難聽,當事人非常震怒,如果你有封殺他的能力,完全沒必要發怒。領導者通常在事情超出了預計範圍或者屬下沒有領會精神,為了挽回敗局或者敲打下面的人,而採取適當的“發怒”。當然這是一種表演,它有“度”的限制,超過了“度”可能會變成真的,那樣很可能不知不覺傷害了別人的感情,給自己埋下一顆官場定時炸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