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張朝陽管理日誌
張朝陽管理日誌

張朝陽管理日誌

唐宏梅

  • 政治經濟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0718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前言張朝陽:不管不顧做自己

張朝陽管理日誌 唐宏梅 2029 2018-03-18
2007年,張朝陽從公眾的視野中銷匿,後來他自己解釋說,那段時間他一直在研究印度哲學,研讀克里希那穆提。許多身陷困境的人都曾試圖從哲學中尋求答案,黑格爾對哲學有一句神叨叨的比喻:哲學從不輕易向世人昭示真諦,就像智慧女神密涅瓦的貓頭鷹,總愛等到一個時代完結,才肯在暮色中悄然出現,抖動它那靈活的雙翅。 2007年之前的Charles(張朝陽英文名)發生過什麼呢?被工作傷著了。 “我是一個從小唸書念得不錯,特別有抱負的人,在班裡成績名列前茅,到美國念的是最優秀的大學。'書念得特別好、挺聰明、挺能學習',這是我對自己的基本認識。當然去了美國之後,在寄人籬下的狀態下也會懷疑自己。學生時期的這樣一種狀態,持續了10年。這10年,我一直在尋求對自我的認識、證明和肯定,直到後來,不再需要肯定和證明,才進入一個超脫的狀態。”2008年,張朝陽在接受《北京青年周刊》採訪時,有過這樣一段自我描述。

2007年並非張朝陽內心的分水嶺,這種內心起伏變換在更早些時候便出現,並指引他走到今天。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社會歷經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從60年代的震盪到70年代社會的集體甦醒,對於新知識的渴求,對科學的崇敬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1978年,在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也是在這一年,科學迎來了春天,楊振寧、陳景潤成為那個年代的偶像。在這個年代出生的人,身上有著很重的對科學知識的狂熱情結。 許多年以後,張朝陽回憶起了中學時的一段經歷,他感覺那時人們對於新知識處於一種飢渴的狀況,將大部分的熱情轉向了學習數理化。他那會兒讀一份當時對中國青年思想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中國青年報》,因為在這份報紙上讀到徐遲發表的《哥德巴赫猜想》,張朝陽暗下決心:要好好唸書,將來出人頭地。

1964年10月31日,張朝陽出生於陝西西安一個兵工廠大院。深秋初冬的西北地區已經漸漸寒冷,從西方的星座原理分析,生於深秋的天蠍座,喜靜,意清幽,本質輕名利,但擁有成名得利的天賦。諸如此類的禀性天賦在日後漸漸凸顯,並始終影響著張朝陽的諸多行為決策。本書試圖對張朝陽各階段形成的性格品質進行一次綜合而全面的解構。 尼采曾說,“我們生命中的繁茂野草,如果聚集在一起,很可能迫使我們也去剷除麥子”,當我們耕種麥子,同樣面臨繁茂的野草,“選擇”是我們對張朝陽進行再認識的關鍵詞之一。從最初決定回國,到創辦搜狐,以及對搜狐業務的選擇與定位,張朝陽的每一個選擇都關乎命運。 梭羅在裡有過這樣的闡述:如果一個人永遠待在鄉鎮裡,他最大的舞台是成為鎮長,而如果一個人待在一座小城市裡,他有可能成為一位市長。這固然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比喻,但是否每一個待在小城市的人都能成為市長呢?

剛回國時,張朝陽的身份是ISI(Institute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信息科學研究所)駐中國首席代表,主要工作是在中國收集和發布經濟信息,為華爾街服務,工資是那些在美國麥肯錫工作的人的1/10,甚至1/20。沒有存款,唯一的一張信用卡還欠了一屁股債,每天食宿辦公都在那間24平方米的民宅里。在其創辦搜狐的前身愛特信時,他的境況仍然不好,在國內沒有房子也沒有車子,沒有所謂的高層關係,人脈的斷層讓他苦無資金來源。 “望著機艙窗外圓圓的月亮,萬念俱灰,心裡反復問著自己,人類能把這麼大的飛機升到天上,我為什麼不能成功?”在做客《魯豫有約》時,張朝陽曾這樣形容去美國融資受挫後的心境。

許多有所成就者都有過這樣的隱忍與堅持。美國著名作家卡森·麥卡勒斯在寫之前亦是幾近煎熬,跟著丈夫李夫斯過著旅居的生活。的寫作者馬里奧·普佐認為是他寫得最差的一個劇本,卻因此大獲成功,靠著續集而終老,他的其他作品都未獲得好評。 除了選擇與隱忍堅持,張朝陽還有一個有別於國內其他企業家的品質,那就是不管不顧做自己。 “我好像活得越來越小,和同齡人不一樣,他們活得很沉重,總是打打高爾夫球,和老婆孩子一起,過朝九晚五的生活。我喜歡跳舞、唱歌、登山,和20多歲的人在一起玩比較來勁。我好像一直在年輕的車站,我的同齡人都坐著火車走了,我還在這兒。”張朝陽形容自己有著青春期叛逆未滿足綜合徵,這一度為業界誤解為張揚與作秀。

有位記者曾經寫道:在採訪完張朝陽後,覺得眼前這個人是孤獨的,喜歡安靜的,如果可以,真希望沒有去打擾過他。一位美女記者——據說被張朝陽本人認可的三位記者之一——描寫過張朝陽坐在咖啡廳,在燈光下那張在女性看來過於敏感的臉。 關於張朝陽的解構還包括企業管理、融資、市場策略等諸多方面,尼采在其自傳《瞧!這個人》中捫心自問:“我為什麼這麼聰明?我為什麼這麼智慧?我為什麼能寫出這本好書?你們為什麼一定要看這本書?” 你們為什麼一定要看這本書?如果你同樣擁有成功慾望,對“融資、搭班子、找項目、品牌建設、本土化或國際化、管理制度、創新以及快樂生活”這樣一些話題有著興趣,這些都會成為你看本書的理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