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中美國·從激烈對抗到超級融合

第27章 你知道經濟學家是怎樣研究經濟的嗎?

經濟學法則起源於學院派經濟學家,並由他們歸納和推廣,這些法則在政治和商業領域被廣泛應用。傳統經濟學包含了從經濟學思想(如市場是由理性實踐者組成的)到經濟學法則的一切內容(如國家賬戶必須維持平衡)。這些一般性的經濟學法則在世界政治經濟中得到了充分實踐,並被人們視為自然規律。 20世紀,傳統的經濟學法則和規律逐漸發展演化,但始終受到政府和企業的推崇。在這一時期,一些經濟學家對傳統經濟學的理論和法則也提出了質疑,並對傳統經濟學的基本假設進行了修改。通過經濟領域的實踐,一些經濟學家發現,理性實踐者和國家均衡系統的假設都存在問題。然而,很多幫助美國政府和華爾街制定政策的經濟學家堅信,國家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單元並沒有改變,國家均衡理論仍然是經濟學的重要法則。

在具體的經濟領域,在企業和政府任職的經濟學家們對抽象的經濟學理論進行研究並不能獲得報酬。即使他們通過深思熟慮創造出新的經濟學模型,也沒有人會為他們的勞動支付報酬。這些經濟學家的工作就是對現有的數據進行分析,同時預測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經濟學家的收入也正源於對未來需求的預測。深層的思考雖然是社會所需要的,但是已經超出了學術領域,因此很少有經濟學家會從事那些沒有報酬的勞動。在經濟繁榮時期,有些大企業會擁有一個強大的智囊團,有時候智囊團會醞釀出一些偉大的思想。然而,當經濟不景氣時,這些智囊團往往是最先被遣散的。 一般來說,受聘於金融機構的經濟學家必須要對紛繁複雜的數據有清楚的認識。這些雜亂的數據可能來自政府機構和企業,也可能來自行業聯合會或是統計協會。經濟學家通常被人們看做了解重要信息的關鍵渠道。我曾經在華爾街的一家公司任首席經濟師,在那段時間裡,我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經紀人和金融諮詢師們談話。他們想通過我了解當前的經濟形勢和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以合理安排客戶的資金,從而在股票和債券市場上作出正確的投資選擇。企業經濟師這一職位要求從業者必須具有逆向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這樣才能夠準確判斷哪些數據是可靠的,哪些是不可靠的,哪些理論可以在實踐中產生理想的結果,哪些不能。企業經濟師的職責就是為客戶解釋各種經濟數據並作出相關分析,而不是對原有的經濟學理論和原則進行檢驗和修訂。

在美國政府任職的經濟學家們所在的部門很多,有美聯儲、財政部、管理與預算辦公室、統計局、經濟分析局等。在美聯儲工作的經濟學家分別供職於它下屬的12個分支機構。這些經濟學家對一些關鍵性經濟問題進行研究,包括如何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在高房價和高物價的情況下如何計算“財富效應”等。在國會工作的經濟學家要在考慮稅收和行業產出的基礎上,幫助國會計算出未來幾年的支出預算。其他部門中經濟學家的工作還可能會涉及平衡進出口數額、預測國內銷售量、研究利率和現金流,以及影響國家預算和宏觀經濟發展的其他關鍵因素。經濟學家和統計數據的作用主要在於為既定支出找到合理的出口,他們的分析結果將決定社會保障金的流向以及醫療保險與補助中心的預算。

我們所接觸到的大量經濟數據都是由政府機構、企業和企業聯合會提供的。政府統計經濟數據的目的是為了製訂更合理的財政支出計劃,評估政府項目的運行效率和國家經濟系統的穩定性。關於通貨膨脹的數據並不是為普通人衡量自己的財富而統計的,無論是關於通貨膨脹的數據,還是關於失業率和貿易額的數據,這些統計結果都是為政府的支出預算和未來收入提供參考依據的。由企業聯合會統計的其他數據,如零售額、裁員數量、庫存量、房屋開工率等,是為了幫助相關行業的企業對未來行業發展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並做好合理的財務預算。比如,當數據顯示零售業或連鎖商店的銷售額很低時,大的零售商就要再三考慮是否還要按照原計劃開設新的店鋪。 為了鼓勵數據統計,那些需要數據的人必須為使用數據而付費。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的調查和統計工作都是需要成本的,即使當經濟形勢一片大好時,數據統計工作也要納入財政預算之中。企業的主要目標就是為股東贏得最大的投資回報,因此它們需要重要的行業數據以幫助它們作出正確的商業判斷。學術界對統計數據的需要是由於學者們要通過這些數據進行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同時為了得到新的研究數據,他們的研究工作也需要有資金的支持。儘管這個世界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數據信息,但對於人們來說,真正能夠幫助他們了解世界的數據還是非常缺乏的。換句話說,大量的數據並沒有使我們真正了解那些我們未知的事情。在依靠數據和公式描述經濟和商業活動的風潮之下,存在著一種假象,即我們自以為已經掌握了足夠的數據信息並可以得出可靠的結論,然而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的。

相對於比較充足的國內數據信息而言,全球性的數據信息則更加匱乏。這是因為,沒有哪個國家和政府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完成這樣的工作。然而,一些跨國公司正在從事這一工作,只不過它們的統計數據大多局限在自己的行業內,比如,石油公司統計的是全球石油的供給和需求數量,通用電氣公司統計的是全球對動力渦輪機的需求量。儘管有這些大型跨國公司的行業數據統計,但是對於全球經濟來說,仍然存在著巨大的信息缺口。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一大批全球性的機構和組織相繼成立,包括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等。每一個國際性的組織和機構都擁有專門從事數據蒐集和統計的工作人員。與國家政府只關注自身的經濟數據、跨國公司關注全球某行業數據所不同的是,這些國際組織所進行的數據統計是多行業的、跨國界的。但是,它們在蒐集和統計全球信息時,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世界衛生組織關注的是健康和疾病問題,聯合國關注的是全球難民數量、失業人口和窮困人口數量問題等。現在,越來越多的非營利性組織也開始從事信息蒐集和數據統計工作,最著名的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它所擁有的個人捐贈基金超過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

我們知道,世界上有數千位受過良好教育且業務熟練的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他們分別代表上百個政府、數万個企業和非政府組織蒐集數據信息。然而,在這些人當中,幾乎沒有人將全球經濟作為一個系統來進行分析和解釋。即使是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預測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它的數據來源也是依靠世界上190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結果,然後經過加權平均從而得出全球經濟數據。簡單地說,關於全球經濟系統的統計數據其實還是各個國家的統計結果。 在對全球化和“世界是平的”等話題進行了多年的討論之後,並不是每個人都認為如今的世界存在於一個全球經濟體系之中。世界是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家有權力對國際貿易和海外資本提高或降低本國壁壘。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國家邊界的作用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面前日益弱化,但是國家的主權和邊界始終不能被改變。除一些富豪和跨國公司之外,個人資產和企業利潤都會存入某一國的銀行。人們在談到經濟問題時,通常指的是他們自己國家的經濟問題。儘管一國之內的不同地區發展水平不同,但是就總體情況而言,這些地區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向是一致的。

面對激烈的變革、歷史的轉折點、突發事件的發生和未知的將來,沒有機構和個人能夠將事務處理得十分妥當,即便是那些專職研究推動邊界問題和知識產權問題解決的學者也無法做到。歷史在變革中發展,科學變革、技術變革、政治變革和社會變革構成了歷史發展的每個環節。而這些變革有時來得非常突然,以至於人們當時來不及反應,比如突然撞機或者暴徒搶劫,只能靠事後去回味和總結。人們經常對發生的事情視而不見,直到無可挽回,他們沒有意識到是否在矽谷的某個國庫里或者研究室的某個桌子上有一份無人閱讀的手稿,直到作者死後這份手稿才被發現。社會和製度對變革有種先天的排斥性,當變革不可阻擋時,它們會盡量削弱變革帶來的負面影響。金融部門喜歡預測未來,政府願意維持現狀,普通百姓則樂於墨守成規。也許這就是人類的本性。

在很多時候,人們願意宣布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或者一個新的範式的誕生,雖然時機往往還不夠成熟,甚至有時候他們是錯的或者是歇斯底里的。商業周期的終結、無風險的投資、宗教作用的減弱,都可能預示著時代的轉折。人們有時也會堅守著舊的規則和理念,直到它已經表現出對新時代的極大不適應。一些傳統經濟學的規則已經經過了多年的實踐,比如,民族國家是世界經濟系統中最基本的經濟單元、貿易應當維持進出口均衡等。新的經濟體係也是在這些傳統經濟規則的基礎上孕育而成的。 很多因素作用在一起,導致了中國和美國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走向融合,而這一趨勢卻往往被人們忽略。因為中美兩國的融合不是傳統經濟學理論可以解釋的,人們對此始料未及。大多數人認為,中國和美國這兩個主權國家之間應當是競爭關係,不可能真正融合。

中美融合在2001年12月後才獲得快速發展。由於缺乏早期的相關數據和理論,所以我們無法追溯中美兩國融合的早期發展路徑。美國的實力受到了恐怖主義的襲擊和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的削弱,同時在製約朝鮮和伊朗的過程中,其發展速度也受到很大影響。歐盟與美國所面臨的國際局勢相似,除此之外,還要應對諸多繁雜的內部問題,比如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問題和對待東歐各國的態度問題。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很多私營企業把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增長市場。如果你是卡特彼勒公司或通用汽車公司的一名管理者,那麼你會把中國作為公司發展的下一個巨大市場。 2002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相關企業紛紛縮減開支、減少商品庫存;電信部門在向光纖領域投入巨資後開始變得不景氣;經濟學家擔心通貨緊縮、消費者需求銳減和長期增長受到影響等不利因素出現。這時,中國成了全球經濟的“救世主”,中國的加速發展令很多人刮目相看。

很快,中國的發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也有人對中國長期發展的能力提出了質疑。中國的經濟活動過多依賴於政府財政支出和低成本商品的出口。這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發展狀態,並不能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中國加速發展的同時,美國的經濟開始復蘇,但是這一輪的經濟增長並沒有像以往一樣伴隨著通貨膨脹和工資上漲。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對當時全球經濟高增長、低利率、低通脹的現象感到非常迷茫。有些人對該現象進行了解釋,認為造成這種反常現象的原因是中美兩大經濟體融合得更加緊密,而且這種融合是悄然發生的。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