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重燃中國夢想

第39章 一、關於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經濟政策的建議

重燃中國夢想 姚余栋 4625 2018-03-18
2001年是進入實施“十五”計劃和第三步戰略部署的第一年。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我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幾年來我國政府堅定不移地實行擴大內需的宏觀經濟政策,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2001年我國經濟繼續快速健康增長,為2002年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保持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是我國宏觀經濟政策壓倒一切的目標,是解決我國所有經濟和社會矛盾的前提。在面臨多方挑戰的情況下,能否保持我國經濟在今後幾年的持續穩定增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濟政策的走向、力度和毅力。 過去20多年,我國經濟在健康發展中也有驚濤駭浪。朱鎔基總理已明確指出要“知難而進”,我國政府已經和正在採取堅決有力的應對措施。從趨勢上看,我國外需減弱的不利影響還將持續,短期內國民經濟強勁增長的可能性不大,保持經濟繼續高速增長須宏觀政策的長期支持。我完全贊同我國政府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擴大內需為手段、以經濟改革為動力的政策方向。我大膽建議,2002年,我國經濟工作的十六字方針是:“堅定從容,打持久戰;兩軍相逢,勇者必勝”。 2002年,儘管世界經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我預計,美國經濟從衰退中開始復蘇,世界經濟增勢仍緩慢。我國外貿出口不振,但國內需求繼續上揚,利用外資規模和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在相當大程度上抵消了外需的下滑。 2002年我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全年GDP增速約為7%。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2001年經濟政策的主基調。若該政策2002年繼續執行,我從總需求方面對我國經濟2002年走勢作出預期。 (一)國內消費繼續保持增長,後勁不足。 2002年城鎮居民消費性支出實際增長低於收入實際增長,而且由於收入差別拉大,使城鄉消費反差明顯。居民收入繼續增加,但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處於完善階段,人們對未來支出增大的預期較強。 消費需求的增長不僅與居民持久收入水平有關,而且與居民財富積累的理想值有很大關係。當居民面臨未來不確定時,預防性財富的理想值必然變高。在未達到財富的理想值時,儲蓄意願是剛性的。強勁的儲蓄意願必將削弱邊際消費傾向,同時導致大量貨幣沉澱下來。在消費方面,國內居民消費會有“流動性不足”的困難。

(二)出口形勢嚴峻,可能會出現貿易逆差。對我國進出口的分析離不開對2002年世界經濟發展走向的判斷。在沒有經濟增長的情況下,日本經濟的結構調整是艱難的、緩慢的和有倒退風險的;東亞經濟的複蘇將趨緩;歐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不可阻擋,經濟改革有所成效。但在過去幾年,經濟增長快時改革力度不夠大,歐盟重新出現的高失業率將會給改革和一體化帶來壓力。在國際貨幣體係不健全的情況下,歐元具有積極意義。在我看來,美國從1983年到2001年是新舊經濟的轉軌階段(1990~1992年的短暫衰退是美聯儲貨幣政策失誤造成的),信息產業的投資收益在轉軌階段的不確定性大,還不是“新經濟”。美國經濟的大減速和可能的衰退,有利於其改善國際收支平衡。 2002年歐元的流通給美元的調整帶來不確定性,美元的走向不會大幅度貶值。

從2001年美國經濟引發的世界經濟下滑中可以看出,美國經濟狀況已成為目前和今後我國經濟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2001年以來美聯儲連續10次降低利率,表現出美聯儲利用利率手段刺激經濟復甦的堅定決心。但利率的一步步下調,“流動性陷阱”效應增大。美國政府的財政刺激計劃有一定作用,美國經濟的重振是可以預期的。預計2002年美國經濟開始復蘇,2003年徹底走出低谷。這意味著外需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在今後兩年內都較弱,擴大內需的持久度加大。 (三)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強勁,長期國債發行增長有難度。 1998年以來,在外需減弱的大背景下,增勢強勁的投資部分彌補了外需的不足,成為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 200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長。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佔大頭,集體投資增長佔中頭,社會和個體投資增長佔小頭。由於我國實際利率因前期通貨緊縮而過高,個體投資增長受到抑制。

從投資方面看,一方面國家的投資力度不減;另一方面,民間社會投資經過這幾年的持續調整,已經進入平穩回升時期。如果通貨緊縮的後繼效應有根本改變,企業贏利空間增大,民間投資增長幅度可能明顯提高。 2002年國際資本市場別無選擇,只有看好中國市場,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帶來的商業機會,紛紛尋求在華投資機會。外資繼續增長,這將是經濟發展中的一大亮點。 (四)價格上升的壓力減弱。 2002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和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水平微漲。從發展趨勢上看,2002年導致物價走低的因素仍主要是市場需求不振,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物價低迷的狀況短期內難以扭轉,價格上升的壓力不高。 根據以上分析預測,2002年,我國經濟將面臨不少矛盾和困難,特別是:有效需求持續增長還具有不確定性,居民儲蓄傾向增強,消費行為遇到“流動性不足”的限制;勞動力市場供大於求,找工作難度加大,實際失業率上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還不夠強勁;銀行貸款額度增速減慢;我國出口增長速度下降,可能遭遇更大的困難。為此,有必要及時調整2002年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在具體操作上,我以自己所學和有限的經驗,提出以下10點經濟政策建議,供有關方面參考。

第一,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中國的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大量的公共設施建設投資失誤的風險小,投資的社會收益有把握。國債/GDP的比例目前還不高,即使達到100%也不怕;我國利率尚未放開,“財政擠出”效應不明顯。現在不大手筆花錢搞基建,比如開修京滬高速鐵路,更待何時?隨著中國經濟水準提高,今後乾這些項目就會貴得多。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是一場及時的好雨,還有開發大西部。我國有錢(居民儲蓄率高),有好項目,即使世界經濟衰退,心裡也不慌。 第二,貨幣政策迅速由穩健轉為適度積極。我國目前實行的貨幣政策導致實際利率過高,嚴重抑制了民間投資的快速增長。社會民間投資增長有效啟動是積極財政政策的目的,貨幣政策要配合。低的實際利率不一定啟動投資,像美國經濟目前的困境一樣。但較實際利率一定壓制投資。實際利率過高主要是由於過去三年的通貨緊縮和2001年物價回升乏力造成的。中國人民銀行在貸款利率下調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應大幅度增加貨幣供應量,降低實際利率,為社會民間投資的啟動和增長奠定基礎。在“高通貨膨脹-低實際利率-高經濟增長”和“通貨緊縮-高實際利率-低經濟增長”兩者之間,應該寧冒前者的風險而迴避後者的風險。我國已經成功地治理了1993年的高通貨膨脹,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所以,我們應當有信心反高通貨膨脹。

中國人民銀行應繼續充分發揮公開市場操作靈活及時的特點,適度增加貨幣供應量。但是,公開市場操作在中國國情下效能有限。貨幣政策執行一定要適合我國國情,不能模仿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政策工具。 第三,在堅持人民幣幣值長期穩定的條件下,根據市場,加大人民幣市場浮動範圍。 1994年後,我國實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系。目前,我國經濟受到外部衝擊,出口下降,有必要調整國內價格。而匯率在外匯市場上波動也是一種便宜和重要貨幣調整方式。 第四,堅定不移地繼續拉動內需,打持久戰。教育、家電、住房、汽車和旅遊消費仍將是中國內需擴大的主要來源。特別是教育,是我國老百姓潛在消費支出的“大漏洞”。抓教育消費,一抓就靈。對公務員大幅加薪和實現職工帶薪休假是可行的。從長遠看,增加農民收入,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到中小城市來,是保證消費持續增長的重中之重。當前應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小城鎮建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第五,千方百計地擴大外貿出口,打堅韌戰,熬過寒冬,等待美國和世界經濟復甦。 “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當前,保證對出口創匯多、信譽好的企業及時足額退稅。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和出口地區的多元化,加入WTO將是一個大促進。 第六,堅定不移地整頓國內市場秩序,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大力促進國內地區間的貿易增長,建設一個整合有序的國內大市場。 (根據我的研究工作,我國地區之間的貿易不暢通,是全國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盟國家間的貿易增大導致歐盟各國收入迅速趨同。)國內市場整合和開發大西部是我國解決地區收入差距拉大的兩個法寶,是擴大內需的長遠之路。上海經濟已起飛,通過打通全國市場經脈,擴大上海經濟對全國的輻射作用,這將有戰略意義。

第七,堅定不移地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同時下大力氣,加速發展中小企業,為鄉鎮企業解困。國有企業改革和中小企業發展都應以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為目標。沒有企業製度創新,其他的一切都是不穩固的。鄉鎮企業因其製度上的缺陷,近幾年發展速度不快,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在取得三年脫困的基礎上,繼續將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作為主攻方向。而且,所有企業都應盡力創造就業機會,協助政府積極實施和擴大再就業工程。 第八,勞動力市場改革比金融體制改革容易而且也安全得多,應把我國勞動力市場改革放到空前的戰略高度,逐步和穩妥地取消戶籍制度。我國失業率各地區不平衡,讓勞動力在全國較自由地流動起來,有助於總體降低全國就業壓力。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提高這部分農民收入,從而長期地擴大內需的治本之道。在進一步完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同時,落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從長期來看,城市居民的生活要靠工作來保證,尋找工作是要作出努力的,若福利過頭,將降低找工作的積極性(這在歐盟很普遍)。中國收入最低的還是農民,要為農民進城工作創造有利條件。目前金融改革吸引我國經濟學界過多的注意力,以至於對勞動力市場改革關注和研究不足。在世界經濟一體化中,勞動力和人力資本是中國的絕對優勢。經濟學界若對怎樣改革和建設一個世界一流的勞動力市場多作研究,我相信,其投資收益將是最大的。

第九,金融體制改革要穩中求進,不要著急。中國的金融體係不能以銀行為主,必須以健全的資本市場為主,才能對世界經濟和技術革命性創新作出靈活反應,進行及時的經濟結構調整,日本經濟結構因對信息技術反應遲鈍而停滯的教訓對我們太深了。世界金融體系尚不健全,我國短期內不可能開放資本賬戶,四大國有銀行轉出的壞賬要在10年內消化,不能一蹴而就。從2001年年中股市大跌可以看出,我國股市很脆弱,並存在泡沫的可能,有待繼續發育和健全。創業板應早推出,通過“從乾中學”逐步積累經驗,但要高門檻。 第十,我國改革開放的經驗證明,改革是克服經濟困難的根本動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基本確立的今天,應開始研究和設計“先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藍圖。根據江澤民主席提出的“三個代表”精神,我國應把建設一個“先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下一個經濟改革目標。經濟改革的目標從來都甚為重要。 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為實現我國第一步戰略目標提供了經濟制度保障;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為我國基本完成第二步戰略目標提供了經濟制度保證;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三步戰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鄧小平指出,第三步比前兩步實現起來難得多。我懇切希望,我在一篇短文中提出的所謂“學習經濟”思想,能對“先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目標的設計有所幫助。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