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121章 四、解讀

人類社會是一個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史過程。古往今來,無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建立富裕、公平、穩定、和諧的社會,一直都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美好理想。而“小康”與“和諧”目標的提出,正表達了中國對這一理想目標的追求。 20世紀60年代,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的探索中,提出了建設工業、農業、科技、國防“四個現代化”國家。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明確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鬥目標。中共十五大在現代化建設的第三步戰略目標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了“新三步”目標。而中共十六大闡明了要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必經階段。中共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理念和發展戰略,則是對小康社會認識的全面深化和拓展,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執政理念的更新、昇華和成熟。這是中國民生政治取向確立的一個完整脈絡。

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歷程顯示,從人均GDP1000美元到人均GDP3000美元這樣一個時期是社會矛盾凸顯期。順利地度過這一臨界點,中國社會就會進入一個良性運行和健康發展的軌道。而順利度過發展臨界點的關鍵,就在於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形成社會階層之間良性的、公正合理的互動結構。 目前,中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還不平衡;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比較突出;體制機制還不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健全;一些社會成員誠信缺失、道德失範;一些領導幹部的素質、能力和作風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適應;一些領域的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危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等。

小康社會作為中國人的一個時代目標和民族理想,是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之初確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奮鬥目標,它更多地體現在經濟發展速度和指標上。 “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總書記為代表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在改革開放進入攻堅階段明確提出的新的社會發展目標,是在“小康”指標的基礎上,對中國發展目標、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的系統總結和概括,是對“小康”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形成的嶄新的執政思想和全新的發展理念,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由關注物質財富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轉向更加重視社會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它是中國社會發展觀的又一次進步,是中國共產黨對長期發展實踐的經驗總結和理論昇華,是在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與時俱進,是對社會主義建設目標進一步作出的科學定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