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107章 三、新世紀國家第一戰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人才國際化的態勢日趨顯現,世界各國紛紛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爭奪和占有國際人才資源。能否擁有大批具有高素質的人才,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和地區在科技創新上的優勢和在競爭中的主動權。人才問題不解決,直接影響科教興國戰略的貫徹落實,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在科教興國戰略的基礎上,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進一步提出了實施人才戰略以及“黨管人才”的原則,確立了新世紀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觀佈局。可以說,人才強國戰略是新世紀中國發展的第一戰略。 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有一個逐步演進的過程。 200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六大正式提出,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的領導幹部隊伍,特別是培養造就大批善於治黨治國治軍的優秀領導人才,是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

2002年,《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首次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 2003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研究人才工作,提出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2003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作出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決策。中共中央關於人才工作的決定提出“小康大業,人才為本”“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論述了人才強國戰略的極端重要性,指出人才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新世紀新階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2005年,國務院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對中國未來15年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全面規劃。

2006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作出了走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定,提出用15年時間使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重大戰略任務。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國際競爭態勢以及世界科技發展趨勢進行科學分析後作出的科學判斷和戰略決策,是對科教興國戰略的進一步深化。 2006年3月6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把發展教育和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本強國。具體路徑包括: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普及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大教育投入,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創新人才工作機制等。

2006年6月5日,胡錦濤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會上發表講話,精闢地論述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戰略思想,提出要把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舉措。 2006年6月11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這份“意見”要求,加快推進人才強國戰略,切實把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來抓。 人才強國戰略是實現科教興國的前提條件。為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加強黨管人才,中共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協調和整合各部門的工作力量,研究和解決人才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全國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切實加強對人才工作的領導,加大人才工作的力度,積極探索黨管人才的有效途徑。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中組部、人事部還制定了《關於貫徹落實“十一五”規劃綱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各地各部門也制定了人才工作中長期規劃,發布了人才資源狀況和急需緊缺人才目錄等。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黨管人才成了普遍共識,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人可以成才的新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才工作已經成為全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