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85章 一、潘多拉的盒子打開

2003年1月2日,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收了一名來自河源市奇怪的肺炎病人:持續高熱、乾咳,X光透視呈現陰影佔據整個肺部,使用各種抗生素無效。而且,在河源當地醫院救治過該病人的8名醫務人員,全部被感染髮病,症狀與病人相同。專家們給這名患者臨床診斷為“非典型肺炎”。這是“非典型肺炎”這個詞在公眾面前第一次“亮相”。 2003年1月30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也收治了一位特別的病人:芳村的“大葉性肺炎”患者周某,入住呼吸內科。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禍根自此肇始。與此同時,廣東省衛生廳文件《省專家組關於中山市不明原因肺炎調查報告》也到達二院。報告稱:2002年11月16日起,佛山、河源、中山先後爆發一種新的疾病,病原體至今不明,密切接觸病人的醫務人員感染率高,抗生素無明顯效果,部分病人病情進展很快,導致呼吸衰竭,需要機械通氣支持呼吸,已經有少數病人死亡。

當晚,二院於1月18日收治的一例病人搶救無效死亡。醫院主管醫療的副院長、呼吸和急診學專家黃子通察覺到患者的病徵與省衛生廳的“調查報告”相近,覺得有必要進行“屍檢”,查明這種“不明原因”疾病的病原體。黃子通連夜動員死亡病人的家屬,多方聯繫和請示,在第二天帶領兩名醫生冒著巨大風險完成了屍體取材工作。 當時的人們誰都未曾料到,潘多拉的盒子已經打開,一場前所未有的瘟疫正向人類襲來。 繼河源發生病原之後兩週,1月19日,中山市有28名患者出現同樣病徵,其中13位是醫護人員。早在2002年11月28日,廣州軍區總醫院呼吸內科就收治了一位高熱男性患者,當時醫生給這位患者下了“重症肺炎”的診斷。事後追溯,該患者患的正是“非典型肺炎”。從2月5日至10日是“非典”在廣東的爆發期,每天新增病例50宗以上。

在大多數人茫然無知的情況下,神秘的病原體開始了它奔赴全國、全世界的旅程。 2003年3月,香港最早的“非典”病例出現在位於沙田的威爾士親王醫院,一名醫院員工出現發燒及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不久,香港大批醫護人員感染病倒,疫情不斷擴散蔓延。到3月下旬,病毒已經進入了社區,受感染人數每日以數十人的速度增加。 早在3月1日,北京就發現了第一例“非典”病例。患者是26歲的山西籍女子於某,此前她在廣東從事珠寶生意,她家人先後受到傳染,來到北京求治。這是北京“典型”流行的源頭之一。作為首都的北京,疫情危害尤烈。以北京為中轉站,全國各地紛紛出現可疑病例。 2003年3月27日,內蒙古發現第一例疑似病例報告。此後,內蒙古的“非典”發病來勢兇、危害大、流行範圍廣、傳播力極強,且屬輸入性與繼發性病例並存,防治形勢嚴峻。

進入4月,湖南報告了6例輸入性“非典”病例。其中一名19歲的女病人,患病後先在深圳龍崗醫院治療,病重後回湘治療,因呼吸衰竭搶救無效,於4月2日死亡。 “非典”肆虐,快速地向全國其他地區擴散開來,相繼有患者被確診於不同的省份: 4月7日,寧夏出現病例。 4月20日前後,天津、河北、山西。 4月中旬,湖北、吉林。 4月19日,遼寧。 4月21日,甘肅、陝西。 4月1日,福建。 4月2日,上海。 4月8日,山東。 4月16日,河南。 4月18日,重慶。 4月20日,江西、江蘇、浙江。 4月23日,安徽。 截至6月20日,全國報告有疫情的省份達26個。

按6月23日公佈的累計數字,全球共有32個國家和地區出現過“非典”和疑似“非典”患者,其中以中國的情況最為嚴重: 台灣671人感染,死亡84人,死亡率12%。香港1755人感染,死亡298人,死亡率16.86%。在全球感染的8400多人中,香港只佔20%,但是,在死亡的800多人中,香港卻佔了36%。內地感染5327人(其中醫務人員969人),死亡348人,死亡率為6.5%。 4月21日到4月底的這段時間內,北京每天都有約90到100個新病例,最高甚至達到一天新增150多人。 “非典”的肆虐,一時間造成了巨大的社會恐慌情緒。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節這一天,類似的手機短信鋪天蓋地:“情人節,情誼深,送花不如板藍根;情侶餐,點蠟燭,千萬記住抗病毒;情人夜,好氣氛,趕緊回家把醋熏。”

從廣東開始,不少城市出現了搶購風潮。先是瘋狂搶購白醋、板藍根、口罩,原本六七元一盒的板藍根竟然賣到了幾十元,再後來根本買不到。後來又有人怕大米、油鹽等染上病毒,於是又大肆搶購起這些東西,一時間恍若戰爭來臨。 飯店裡很少有人就餐,商場較以往冷清了許多,公交車上的乘客也寥寥無幾,很多人戴著大口罩行色匆匆。彌散在人們周圍的到處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氛圍。
註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