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70章 一、把尖端武器搞上去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國防也不例外。國民黨儀留下了72座破爛堪的軍工廠,全部員工不過5萬人,不僅數量少得可憐,水平也低得厲害。原在解放區和根據地的一些小型兵工廠,山於環境惡劣,經濟技術條件差,只能以維修為主。以上這些,就是當時新中國國防科研與生產的全部家底。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增強國防力量,維護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安全和發展,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下決心要把國防建設搞上去。根據解放戰爭後期的需要和可能,1949年10月就以第十四兵團機關為基礎,組建空軍司令部,任命劉亞樓為司令員,組建航校,培訓飛行員,並從蘇聯購進了一批當時現代化水平的飛機。 1950年4月,以第十二兵團機關為基礎,組建海軍刊令部,任命蕭勁光為海軍司令員,抓緊海軍現代化建設。 1950年3月成立砲兵刊令部,任命陳錫聯爲司令員。 5月籌建裝甲兵司令部,許光達任司令員。為加強鐵道兵建設,任命呂正操為司令員。這些軍兵種的建立,為保衛祖國安全和抗美援朝戰爭做了必要的準備。

諸軍兵種的建立,需要現代化的裝備。 1953年,毛澤東在《給軍事工程學院的訓詞》中明確提出要“建設現代化國防”。 1955年,他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把鑽研“現代化的國防”定為全黨全軍的一項重要任務。 1956年,毛澤東在談到要搞原子彈時說:“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20世紀50年代末,他進一步指出:“建設社會主義,原來要求是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文化現代化,現在要加上國防現代化。”1963年,毛澤東在談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時又說:“如果不在今後幾十年內,爭取徹底改變我國經濟和技術遠遠落後於帝國主義的狀態,挨打是不可避免的。”三年經濟困難時期,對於尖端武器和技術是“上馬”還是“下馬”的問題,一時間議論紛紛。在此緊要關頭,毛澤東高瞻遠矚,當機立斷:“對尖端武器的研究試制工作仍應抓緊進行,不能放鬆或下馬。”當時,國外有人嘲笑中國“窮得五個人穿一條褲子”,陳毅元帥說:“脫了褲子去當,也要把尖端武器搞上去。”

為了建設現代化的國防,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中國努力爭取外援。在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七十六天,毛主席親自率團訪蘇。經過長達63天的艱苦漫長的談判,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和蘇聯給中國貨款的協定。遺憾的是好景不長。赫魯曉夫掌權之後,說一套,做一套,桌面大談“友誼”,背後釜底抽薪。當中國製造戰鬥機急需一種高合金材料,周恩來總理親自打電報給赫魯曉夫時,這位慷慨的大人物忽然吝嗇起來,不儀只答應給10噸,而且拉回來一看,竟然是廢品!面對這無情的現實,聶榮臻元帥感慨萬端地說:誰要是認為花錢就可以買來最先進的武器,那就是做夢!歷史告訴中國一個結論:乞求於人必然受制於人,像中國這樣的大國,要想走富國強兵之路,必須立足於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一批卓有成就的海外赤子,滿懷愛國激情,衝破重重阻力,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到當時真正是一窮二白的祖國,參加國防和經濟建設。 26歲便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的鄧稼先,1950年8月從美國回到祖國,後來成為新中國原子彈研製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錢學森在遭受美國政府的百般刁難、軟禁長達5年之後,於1955年回到祖國,為發展新中國導彈和航天事業做出了開拓性貢獻。差不多同一個時期,錢三強、趙忠堯、王淦昌、彭桓武等頂尖專家,相繼從法國、美國、英國回到了祖國。 為了盡快發展國防武器裝備,毛澤東提出“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為輔,充分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科學技術成果”。在毛澤東的倡導下,1951年1月,成立了以周恩來總理兼主任的兵工委員會,統管全國的兵器工業事宜。之後,又成立了以聶榮臻元帥為主任的國防科技委員會和以賀龍元帥為主任的國防工業委員會,並在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下面組建了相應的職能機構。由毛澤東審定的黨中央對國防科委的批示中指出:“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對加強國防具有重大意義,同時對於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有推動作用。為此,各級黨委應當給予重視,加強領導,組織協作,以使我國國防科學技術盡快地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全國很快形成了以國防科研帶動民用科研的生動局面。之後,為了打破美蘇兩霸的核訛詐和核壟斷,加快研製核彈和導彈,又組成了以周恩來總理兼主任的專門委員會。在軍委呈請建立“專委”的報告上,毛澤東親筆批道:“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他強調指出,對這件工作,“一年不是抓一次,也不是抓兩次,也不是抓四次,而是抓它七八次”。

由於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視,以及各級領導和全國軍民的艱苦奮鬥,中國的國防科研和國防工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從1953年至1959年,先後造出了新式步兵武器、螺旋槳式輕型飛機、火砲、噴氣式飛機、輕型艦艇、火箭炮、坦克等。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已能自己設計製造除航空母艦之外的全部國防裝備。尤其是衝破了美蘇兩霸的壟斷,成功地研製出核彈和導彈。 1964年爆炸原子彈,發射中近程導彈;1966年12月,發射導彈核武器;1967年6月,爆炸氫彈;1970年4月,發射人造地球衛星。這一切,標誌著中國已掌握了運用導彈核武器實施反擊的能力,一躍成為世界軍事強國之一。鄧小平曾指出:“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