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43章 一、大漠深處騰起蘑菇雲

一位國外人士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人找到一顆原子彈,蘇聯人受賄一顆原子彈,美國人拿著顆原子彈。但誰都想不到,在1964年10月16日,中國也爆炸了一顆原子彈。 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對於原子彈的認識,經歷了從戰略上蔑視到戰術上重視的過程。 1945年8月6日,美國人在日本廣島投下了原子彈。在幾天之後召開的干部會議上,毛澤東指出:原子彈能不能解決戰爭?不能!原子彈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彈而沒有人民的鬥爭,原子彈只是空的。 在1946年8月接受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來訪時,毛澤東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由於無法在戰爭中取得勝利,美國曾多次企圖對中國使用原子彈。 1955年解放軍解放了一江山島和大陳島之後,美國也動過對中國使用原子彈的念頭。 1958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砲擊金門時,美國再次提出要對中國進行核打擊。 而對美國不斷的核威脅,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認識到,要想反對原子彈,自己就必須擁有原子彈。 1954年,地質部在廣西採集了中國第一塊鈾礦石。 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毛澤東明確指出:我們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就是在這次會議上,作出了中國要發展核工業的戰略決策,這標誌著中國核工業建設的開始。

為了加速中國核工業的發展進程,1954年,毛澤東向來訪的蘇聯領導人赫魯嘵夫提出,能否在製造核武器方面給中國以援助。 1956年中蘇兩國領導人舉行最高級會議時,毛澤東再次提出同樣的要求。但赫魯曉夫每次都以搞原子彈要花費很多錢,有蘇聯的核保護傘就行了、中國不必再搞為藉口搪塞過去。 經過多次的磋商與談判,直到1957年10月,蘇聯才與中國簽訂了國防新技術協定,其主要內容就是援助中國研製原子彈。但是好景不長,由於中蘇兩黨出現政治分歧,兩國關係惡化,蘇聯援助中國研製原子彈的協議只執行了一年多就出現了問題。 1959年,赫魯曉夫在訪美前夕致信中共中央,改變了原來協議的承諾。 1960年7月16日,蘇聯政府正式照會中國政府,決定撤走在中國工作的全部蘇聯專家,而且不等中國作出反應,就於7月15日通告中國政府,在中國工作的蘇聯專家將於7月28日至9月1日期間全部撤走。儘管中國方面一再挽留,但赫魯曉夫仍一意孤行,於8月23日全部撤走了在中國核工業系統工作的200多名蘇聯專家,並同時帶走了全部的重要圖紙資料。更為嚴重的是,蘇聯原來援助中國建設的核工廠,有的建設了一半,有的還未完全建成,蘇聯也停止了按照合同應向中國供應的配套設備。

就在美國不斷對中國進行核威脅和蘇聯背信棄義的同時,在國內,從1959年下半年開始,又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局面。在這種困難重重的嚴峻形勢下,對於是否繼續研製原子彈,國家領導層出現了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是上馬,繼續研製原子彈;一種意見是暫時下馬,等經濟好轉以後再繼續研製。當時的中央領導對這兩種意見進行了多次討論,周恩來、陳毅、賀龍、聶榮臻、葉劍英等人堅決主張繼續上馬。陳毅的話非常形像地表達廠他們的決心:“就是當了褲子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這種意見得到了毛澤東的認可。 從1961年10月9日到11月初,受中共中央的委託,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張愛萍會同當時的國家科委副主任劉西堯、核工業部部長劉傑等人,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工作。

1961年11月14日,張愛萍等人向中共中央提交了《關於原子能工業建設基本情況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的報告。據此,中共中央毅然作出了自力更生研製原子彈的重大決策。 1962中9月11日,核工業部經過認真討論和研究,正式向中共中央提交相關報告,提出了爭取在1964年、最遲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兩年規劃。 1962年10月19日,國務院國防工辦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匯報了核工業部的兩年規劃,並建議加強對原子彈研製工作的領導,成立中央專門委員會。 10月3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工辦主任羅瑞卿向中央呈送了成立中央專門委員會的報告,報告列出了包括15人在內的委員會名單。 11月17日,劉少奇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討論了核工業部提交的報告,並宣布,中央組建兩彈最高領導機構中央專門委員會,由周恩來任主任委員,賀龍、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陸定、聶榮臻、羅瑞卿、趙爾陸、張愛萍、劉傑等為委員,以全面領導原子彈的研製工作。

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和號召下,各有關部委、有關地區的黨政軍民、各行各業,展開了一場原子彈研製的全國性攻關戰、協作戰。在全國的協同努力下,中國原子彈的研製工作戰勝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果。 1962年12月,包頭核燃料元件廠投料生產出四氟化鈾,大大推動了核工業建設的進程。 1963年3月,完成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 1963年8月23日,衡陽鈾水冶廠建成第一期工程並試生產。 1963年11月29日,酒泉六氟化鈾工廠生產出第一批合格產品。 1963年12月24日,同步聚集爆轟試驗產生中子試驗成功。 1964年1月14日,生產出第一批合格的濃化鈾,鈾—235,這是原子彈的核心材料。 1964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彈上用的核部件。 1964年6月6日,在青海海晏地區核武器研製基地,成功爆炸了一顆準原子彈(除未裝核材料以外,其他均是未來原子彈爆炸時用的實物),為下一步進行正式的原子彈試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9月23日,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召開特密級小型會議。會議決定,原子彈爆炸的時間應選在10月下半月到11月上旬,最好選在10月15日到10月20日之前。這個大致時間確定之後,從上到下所有為原子彈爆炸而奮戰的領導和科技人員,都隨之進入了緊張的準備狀態。 10月14日19時12分,在大漠深處的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被安全吊裝到102米高的鐵塔頂部。 10月16日早晨6時30分,爆炸前的最後一項準備工作聯結雷管順利完成。全體工作人員隨即陸續撤離爆炸試驗現場。 12時56分,最後一批人員撤離完畢。 10月16日下午2時59分40秒,主控站操作人員按下了原子彈起爆按鈕。核試驗場區廣播里傳出倒計時的報讀聲:“9、8、7、6、5、4、3、2、1,起爆!”在一段短暫的寂靜之後,突然,鐵塔方向迸發出強烈而耀眼的閃光,接著升騰起一個巨大的太陽般的火球,衝擊波如同颶風般席捲開來,隨後傳來了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漸漸地,火球與地面冲起的塵柱連成一體,形成一朵極為壯觀的蘑菇雲。巨大的蘑菇雲翻滾而起,直上藍天。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當天下午,新華社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向全世界公佈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並在聲明中說明,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防禦,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美國發動核戰爭的威脅。中國政府在聲明中鄭重宣布,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