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31章 二、逐鹿中原

1947年7月29日,魯西南戰場上,剛剛指揮完羊山集戰役的劉伯承、鄧小平在前線指揮所裡收到份特殊的電報。這份電報是由毛澤東親自起草的,上面標有3個“A”字,代表最緊急,而且極秘密。在接到這份電報前一個月,也就是6月30日,劉鄧大軍12萬人馬剛剛強渡黃河,開進魯西南,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魯西南戰役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毛澤東敏銳的意識到,劉鄧大軍只有迅速直插大別山地區,直逼南京、武漢,才能全面打亂蔣介石的戰略部署。所以,1947年7月23日,毛澤東致電劉鄧:“下決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出大別山。”這個時候,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部隊經過一個月的連續作戰,已經極度疲勞,而且傷亡較重,亟須休整補充。 28日,劉鄧給中共中央軍委回電,如實地陳述了部隊存在的困難,希望能在內線繼續作戰一個時期,等時機更為有利時再向大別山挺進。於是,第二天,也就是29日,毛澤東親起草了這份標有三個“A”字的電報,電報的大意是,“現陝北情況甚為困難”,如果陳賡、謝富治及劉伯承、鄧小平不能在兩個月內有效調動胡宗南軍一部,“陝北不能支持”。 “現陝北情況甚為困難”幾個寧深深地印在了劉伯承、鄧小平的腦海中,他們也深深地感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對他們寄予的重托。鄧小平後來回憶:“我們看完後立即燒掉電報,當時我們二話沒說,立即復電——半個月後行動,躍進到敵人後方去,直出大別山。實際上不到十天,我們就開始出發了,這一走就是一千里。”“當時,真的是二話沒說,什麼樣的困難也不能顧了!”收到“3A”級電報後的第9天,1947年8月7日黃昏,劉鄧大軍12萬人馬,在100多里寬的地面上,悄悄開始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千里躍進大別山。這注定了是一步險棋。從魯西南到大別山,遠隔千里,前有隴海路、黃泛區、沙河、渦河、汝河、淮河等天然障礙,後有蔣介石十幾個旅的部隊窮追不捨,再加上正值酷暑雨季,河水猛漲,道路泥濘,暑氣蒸人,部隊本來就疲憊不堪,還沒來得及好好休整,現在要馬不停蹄地向南奔馳,真可謂困難重重。

擺在劉鄧大軍面前的第一道難關,就是號稱“死亡區”的黃泛區。原二野司令部軍政處處長楊舊宇對當吋的情以記憶猶新,他說:“沒有到過黃泛區的人,是很難想像這裡的情景的。這裡雖然已成了一片死水,但還是一片汪洋。除了能隱隱約約地看到一些坍塌的民房屋脊和偶年從空中掠過的幾隻野鴨之外,再也看不見什麼別的東西。即使是無水的地方,也盡是稀爛的膠泥,前腳起,後腳陷。”前有敵兵、後有黃河,真是進亦難、退亦難,處於難以動彈的“死地”。 40多年後,鄧小平曾感嘆地說:我這一生,這一個時候最緊張。聽說黃河的水要來,都聽得到自己的心臟在怦怦地跳!幾天以後,等劉鄧大軍越過黃泛區,繼而渡過沙河,蔣介石如夢方醒,立即調集大軍南阻北追,並氣惱地撤了參謀總長陳誠的職務,自己親自兼任參謀總長,飛到前線督戰。

為了把劉鄧大軍阻擊在汝河以北,蔣介石急急調來整編八十五師經過平漢路南下,駐守在汝河南岸,全力收繳或砸爛汝河上的所有渡船。 8月24日晚,劉鄧率指揮部到達汝河北岸,前面敵人的火力阻擊很猛,後面追兵只有30裡。面對這種情況,劉伯承說:狹路相逄勇者勝,殺開一條血路!鄧小平命令部隊不分白天黑夜,不管飛機大炮、槍林彈雨,片刻不停,強渡汝河。前線指揮員則命令所有的步槍都安上刺刀,每顆手榴彈都揭開蓋,看到敵人就打,打完就往前插,並要求先頭部隊過後,沿途不留一個敵據點和一個敵人。第二天下午,劉鄧大軍共有4萬多人渡過了汝河。 至此,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還剩下最後一道險關——淮河。 8月的淮河正值雨季,水情變化無常,劉鄧大軍缺少渡船,被阻擋在北岸。此時,敵人追兵的先頭部隊已經和劉鄧的後衛部隊接上了火,離淮河渡口僅僅30里遠。形勢再次變得緊急起來。劉伯承藉著馬燈的光亮,手拿竹竿,親自探測水深。劉鄧大軍冒險蹚過淮河,剛剛走出5里地,追兵就趕到淮河北岸,不料此時河水突然暴漲,數十萬國民黨軍隊只得望河興嘆。

8月27日,劉鄧大軍經過20日千里挺進,終於走到了大別山。這一消息傳到陝北,毛澤東欣喜地說:“我們總算熬出頭了,20多年來,革命一直處於防禦地位,自劉鄧南征後,我們的革命戰爭,才在歷史上第一次轉為戰略進攻!” 巍巍千里大別山雄踞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大別山烽火再起。 11月,蔣介石在南京主持召開大別山作戰檢討會,設立華中“剿總”,並興師動眾地把海軍調入長江,以防範劉鄧大軍渡江作戰,隨即開始對大別山進行全面“圍剿”。 在大別山,劉鄧大軍度過了抗戰勝利後最艱苦的一段歲月。冬天來了,劉鄧大軍在風雪荒野中,缺衣少糧,沒有後方,他們既要同“圍剿”的敵人作戰,又要自己設法抵抗飢寒。 大兵團無後方作戰,物質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中原解放軍遵照毛澤東自己動手解決部隊棉衣問題的指示,在發動群眾的同時,自己動手縫製棉衣,解決了全軍的御寒叫題。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陳毅、粟裕領導的華東野戰軍挺進豫皖蘇,陳賡、謝富治兵團挺進豫西。三路大軍互相策應,在黃河與長江之間的廣大地區形成了—個“品”字形的戰略態勢,牽制了南線國民黨軍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區由國民黨軍進攻解放區的重要後方變成了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這是一個對戰爭發展具打重大戰略意義的勝利,它帶動了全國各個戰場的戰略進攻,整個戰爭格局從此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