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18章 二、共產主義星火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陳獨秀曾是毀譽相參的人物,不過,他確實是近代新文化運動的旗幟,在建黨之初,又是國內一代先驅的啟蒙者。追溯中共的建黨,不能不提及陳獨秀。 陳獨秀1896年考中秀才,第二年入杭州中西求是書院學習,開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 1899年,因有反清言論被書院開除。 1901年,因為進行反清宣傳活動受清政府通緝,從安慶逃亡日本,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速成科學習。 1903年7月,在上海協助章士釗主編《國民日報》。 1904年年初,在蕪湖創辦《安徽俗話報》,宣傳革命思想。 1905年,組織反清秘密革命組織岳王會,任總會長。 1907年,入東京正則英語學校,後轉入早稻田大學。 1909年冬去浙江陸軍學堂任教。 1911年辛亥革命後不久,任安徽省都督府秘書長。 1913年,參加討伐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被捕入獄,出獄後於1914年到日本,幫助章士釗創辦《甲寅》雜誌。 1915年9月,在上海創辦並主編《青年》雜誌,一年後改為《新青年》。 1917年初,受聘為北京大學文科學長。 1918年12月,與李大釗等創辦《每週評論》。這期間,他以《新青年》、《每週評論》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積極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文學革命,反對封建的舊思想、舊文化、舊禮教,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和主要領導人之一。

1919年五四運動中,陳獨秀大力鼓動,被師生視為領袖,曾一度被捕。出獄後他在思想上轉向共產主義。與李大釗相約建黨後,陳獨秀即奔赴上海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為共產黨發起組的前身。 1920年6月,在維經斯基的幫助下,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主要成員開始醞釀成立共產主義組織。戴季陶當時作為國民黨黨員,也對社會主義十分熱衷,寫了一些文章來宣傳和解釋社會主義。但孫中山對他的這一行為和思想進行了訓斥。戴季陶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退出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張東蓀也因為與其他人政見不一選擇了離開。這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主要成員有陳獨秀、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陳公培五人,主要是在陳獨秀的駐地環龍路老漁陽里2號進行活動。為籌備建黨,他們五人起草了黨綱。 1920年8月,李大釗從日本回國。他回憶道:“我回到上海以後,首先訪問了陳獨秀。談起組織社會革命黨的事,他說他和李漢俊正在準備發起中共,就邀我參加,做了發起人。”關於黨的名稱,叫“共產黨”還是叫“社會黨”呢?陳獨秀沒有自己作出決定,而是與李大釗、張申府商量。經過反复商量,“共產黨”這一名稱被確定了下來。 1920年8月,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組織正式誕生。陳獨秀投身革命後,放棄了還算殷實的家產。在北大時,他月薪300塊大洋,專職任黨的領導人後,就靠組織上每月三四十元的津貼和出版的《獨秀文存》的版費維持生活,有時只有一件汗衫,一天喝兩頓稀粥。

上海這個早期組織實際上是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後來北京、濟南等各地早期組織都是在它的指導下成立的。 1920年10月,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三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劫、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包惠僧為書記。 1920年秋,施存統、週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以新民學會骨乾為核心,秘密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春,在與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共產黨”分道揚鑣後,陳獨秀等重新組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有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陳獨秀、譚平山先後任書記。 1921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等在法國巴黎建立了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張申府為負責人。這些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名稱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叫“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但性質相同,都是組成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

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發起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工人刊物,開辦工人學校,領導工人成立工會,開展工人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