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13章 二、外交失敗成“五四”導火索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奧等同盟國的失敗告終。 1919年1月,戰勝國在法國巴黎舉行和平會議,中國作為協約國之一,也派了代表參加。當時的北京政府總統徐世昌派外交總長陸徵祥為代表團委員長,顧維鈞、施肇基、魏宸組為代表,孫中山主持的廣州革命政府也派王正廷為代表、曹霖生為代表團秘書長前往參加。 1919年1月28日,和會討論中國和德國的關係時,中國代表團被邀參加,陳述了中國政府的主張,如拒絕對德賠款、主張租界的正當權利等。而討論山東問題時,日本首席代表西園寺公望向和會提出了繼承德國在中國的權利的無理要求。陸徵祥在和會上嚴重抗議,並提出一份長篇說帖,說明理由。然而,主持的美、法、英、意等國對此均作壁上觀,說帖終被擱置。

在和會進行期間,陸徵祥隨時電報北京徐世昌請示,王正廷、曹霖生隨時電報孫中山請示。孫中山指示王正廷:這樣喪權辱國的條件,中國無法接受,應該強烈抗議。王正廷、曹霖生得到指示後,即說服顧維鈞、施肇基接受孫中山的意見。由於曹霖生早年去美國入小學、中學、大學讀書,都得到顧維鈞的幫助,他的夫人施美珍又是施肇基的侄女,他同顧維鈞私交甚深。於是,顧維鈞、施肇基都站到孫中山的立場上來。他們會同王正廷,根據孫中山的指示,促使陸徵祥再向和會提出強烈抗議。 中國駐日本公使章宗祥與陸徵祥是朋友,當時正在日本談判山東鐵路合同。為使自己經手進行的賣國勾當順利進行,章宗祥力圖影響陸徵祥遷就日本次和會所提的條件,於是回北京,與交通總長曹汝霖、幣制局總裁陸宗輿密商,擬把顧維鈞、王正廷調回,由章任代表,並面見徐世昌,主張照簽巴黎和約。徐世昌初歩同意,準備電告陸徵祥。 5月3日,報紙報導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全國人民無比憤慨。 5月4日,北京學生到天安門廣場集合後遊行示威,每人手執小旗,上書“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還我青島”“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字樣,隨之漫捲全國,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迫使北京政府不得不轉變態度。

與此同時,孫中山根據各界人民愛國運動的形勢,指示王正廷、曹霖生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王正廷、曹霖生先說服顧維鈞、施肇基拒簽,後來魏宸組也主張拒絕簽約。他們向陸徵祥進言,不應在這喪權辱國的巴黎和約上簽字,以免遺臭萬年。 1919年6月28日,中國代表團以陸徵祥為首,包括代表顧維鈞、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組,發出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並辭去代表職務的電報給徐世昌,還通電各參戰國家,說明拒絕簽約的理由。巴黎和約在凡爾賽宮簽字時,中國代表拒絕出席。他們給徐世昌發去電文:“和約保留簽字,我國對山東問題,自5月26日正式通知大會,依據5月6日祥在會中所宣言維持保留之後,迭向各方竭力進行,迭經電呈在案。此事我國節節退讓,最初注張註入約內,不允;改附約後,又不允;改在約外,又不允;改為僅用聲明,不用保留字樣,又不允。不得已改為臨時分函聲明,不能因簽字而有妨將來提請重議。豈知時至今午完全被拒。此事於我國領土完全及前途安危關係至巨,祥等所以始終不敢放鬆者,固欲使此問題留線生機,以免使所提他項希望條件生不祥影響。不料大會專斷至此,竟不稍顧我國纖微體面,曷勝憤慨。弱國交涉始爭終讓,幾成慣例,此次若再隱忍簽字,我國前途將更無外交可言。”

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一經傳到國內,立即引起軒然大波,成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索。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