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8章 二、七十二士喋血黃花崗

甲午戰爭之後,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而臨著亡國滅種的危險。為挽救民族危亡,以孫中山為傑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舞台。清政府在《辛丑條約》簽訂後,完全成了帝國主義的走狗,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國近代社會兩大主要矛盾即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焦點都集中在清政府身上,只有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才能拯救民族。 1910年11月,孫中山在馬來西亞檳榔嶼召開秘密會議,商量起義計劃。參加會議的有黃興、趙聲、胡漢民等人。會議決定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廣州起義,計劃以廣州新軍為主幹,另選革命黨人500人(後增至800人)組成“先鋒”(敢死隊),首先佔領廣州,然後山黃興率領一軍入湖南,趙聲率領一軍出江西,譚人風、焦達峰在長江流域舉兵響應,然後會師南京,舉行北伐,直搗北京。

同盟會接受歷次起義失敗的教訓,在起義發動前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準備,籌款購械、組織聯絡都有專人負責。但是,就在統籌部開會這一天,發生了同盟會員溫生才刺殺署理廣州將軍孚琦的事件,廣州戒嚴。加上美洲的款項和由日本購買的軍械未到,起義日期不得不推遲。 1911年4月27日,清政府統治下的廣州響起了一陣陣槍聲、炸彈聲、衝殺聲。黃興等100多名志士臂纏白巾,手執槍械炸彈,吹響螺號,在敵我力量強弱懸殊的情況下直撲督署。督署衛兵進行頑抗,革命軍槍彈齊發,擊斃衛隊管帶,衝入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倉皇逃往水師提督衙門。黃興等找不到張鳴岐,便放火焚燒了督署衙門,衝殺出來時,正碰上水師提督李準的親兵大隊。林文聽說李部內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漢人,當同心戮力,共除異族,恢復漢疆。不用打!不用打!”話未講完,林文被敵人一槍擊中,當場犧牲。劉元棟、林尹發等人也相繼中彈。黃興右手食指被打斷,仍以斷指繼續射擊。隨後,黃興將所部分為三路:川、閩及南洋黨人前往攻打督練公所;徐維揚率花縣黨人40人攻小北門;黃興自率方聲洞、朱執信等人出南大門,接應防營。

攻打督練公所的志士遭遇防勇,繞路攻龍王廟。喻培倫胸前掛著滿滿一筐炸彈,左手執號筒,右手拿手槍,奮勇當先,投擲炸彈。戰至半夜,喻培倫全身多處受傷,率眾退甩高陽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掩體,向敵人射擊。後因敵人放火,他們被迫突圍,喻培倫被俘遇害。往小北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軍。經過一夜作戰,起義志士打死打傷敵人多名。最後,張鳴岐放火燒街,徐維揚率部突圍失利被俘。 黃興所率一部行至雙門底後,與溫帶雄率領的隊伍相遇。溫帶雄的隊伍為入城方便,沒燈臂纏白巾,方聲洞見無記號,以為是敵軍,便開槍射擊。溫帶雄應聲倒下。對方立即發槍還擊,方聲洞犧牲。戰至最後,只剩黃興一人,避入家小店化裝出城。 4月30日,黃興到香港。

這次起義,除黃興部及順德會黨按期發難外,其餘各路均未行動。赴義的志士大部分是一介書生,而不是久經沙場的戰士,但他們表現出來的從容慷慨和勇敢堅韌,足以驚天地、泣鬼神。譚人鳳說:“是役也,死者七十二人,無一怯懦士。事雖未成,而其激揚慷慨之義聲、驚天動地之壯舉,固己碎裂官僚之膽、震醒國民之魂。”羅家倫把這一幕稱為“壯烈的開國序幕,燦爛的碧血黃花”。 起義失敗後,廣州革命志士潘達微收殮犧牲的革命黨人遺骸72具,葬於廣州郊外的紅花崗,並將紅花崗改稱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因而也稱為黃花崗起義。 黃花崗起義失敗,使同盟會喪失了許多優秀幹部,領導力量大為削弱。但是,這次起義使清朝統治受到廣沉重的打擊,烈士們英勇戰鬥、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振奮了全國人民的鬥爭意志,鼓舞荇人們踏著他們的血跡奮勇前進,促進了革命高潮的到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