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政治經濟 復興之路·中國崛起的30個歷史關鍵

第2章 一、罪惡的“貿易”

“神花”,這是古埃及人對罌粟花的尊稱。罌粟,這種原生於地中海東部山區及小亞細亞、埃及等地的神奇植物,人類從青銅時代就已經認識到它的藥用價值。然而,對於鴉片戰爭前夕江河日下的晚清中國來說,罌粟烈焰般燃燒的美麗背後,是罪惡,是貧窮,是死亡。 清朝道光年間,在廣州珠江入海口,人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 海面上游弋著清朝水師緝查鴉片走私的巡邏艇,艇上都有武宮和十兵。一艘小船開到巡邏艇旁邊,船上的外國商人立即向巡邏艇上的武官扔去一個沉甸甸的紅布小包。武官熟練地伸手接住,掂掂分量,裝進了口袋,然後揮手吆喝聲“上船檢查”,帶領幾個士兵走上小船,裝模作樣地檢查一番。他們腳下踩著鴉片箱子,面前堆著裝滿鴉片的大包,嘴裡卻說:“沒有鴉片,走吧!”便放小船駛向廣州去了。

有時,還可以看到裝滿鴉片的走私船插著“粵海關”的旗號,神氣十足地直接開向廣州,水師巡邏艇的武官根本不敢過問。他們知道,那些商人已經花錢賄賂了他們的上司。上司允許人家打出自己的旗號,下級也就裝著沒看見,隨它通行無阻了。 這就是當時鴉片走私“貿易”的真實情景。那些外國商船主要來自英國,還有美國和法國。 鴉片又叫“阿芙蓉”“大煙”或“煙土”,是用罌粟果實中乳狀汁液製成的一種有強烈麻醉性的毒品。少量服用有鎮痛、止瀉、止咳作用,可一經吸食,極容易上癮,慢慢地,人變得面黃肌瘦,萎靡不振,成了“大煙鬼”。嚴重的可以導致死亡。 英國占領印度以後,強迫當地人民大量種植罌粟,製成鴉片,再由英國的殖民機構東印度公司集中起來,用大船運到中國銷售。清朝政府雖然多次頒布過禁止販運和吸食鴉片的命令,但是由於政治腐敗無能,不少官員依賴鴉片來消磨荒淫無聊的寄生生活,很多官吏接受內外煙販的大量賄賂,鴉片走私活動越來越猖獗。鴉片走私的主要口岸廣州,上自總督、巡撫,下至差役、兵丁,包括負責對外貿易和緝私的粵海關總督,大多和煙販沆瀣一氣。北京的朝廷貴族大臣,也因為從廣州等地官吏那裡收到大量賄賂,對鴉片走私視而不見。清朝的禁令成為一紙空文。

清王朝一直採取限制對外貿易的政策,規定除廣州以外,不許外國船隻到其他沿海口岸進行貿易。這樣英國及其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遠遠不能達到他們向中國銷售工業產品而牟取暴利的目的。於是,謀財害命的鴉片煙,就成為它們向中國輸出的“拳頭商品”。 1800年,鴉片輸入還只有4500多箱,以後逐年猛增,到了1838年,就增加到4萬多箱了。清朝每年出口的大量茶葉、絲綢等土特產,還不夠抵償鴉片的價值。到1835年,中國已有200萬人吸食鴉片,每年白銀外流420萬兩。鴉片既害了中國人,又給清朝的財政造成了很大損失。當時,人們把鴉片走私商人查頓等叫做“鐵頭老鼠”,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外國奸商的醜惡嘴臉。 但是,像“鐵頭老鼠”那樣進行走私活動,只能開掘一個鑽進中國的窟窿,而不能打開中國的大門。英國資產階級及其政府早已感到不滿足。為了擴大超額利潤和財政收入,他們開始策劃挑起戰爭。

1832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讓公司的廣東職員林賽改名胡夏米,冒充“阿美士德”號船的船主,派德國“傳教士”郭士立當他的助手,通過各種方法到中國沿海偵察。胡夏米給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寫信說,只要一支小小的海軍艦隊,就足夠對付中國了。他建議船上載運600人,以砲兵為主,以便進行陸上作戰。巴麥尊接受了胡夏米的意見,一方面極力主張英國政府發動侵華戰爭,另一方面對英國政府派到中國管理英人對華貿易的商務監督律勞卑下令:一要大力推銷鴉片,不要干涉鴉片走私;二要開闢商埠,在廣州以外的其他地方發展英國的商業勢力;三要在中國沿海找些海軍據點,以便作為基地,在發生敵對行動時,保證英國海軍的安全。可律勞卑到廣州後,還沒來得及實現武力挑釁就病死了。他的秘書杏理·義律繼任。這足見在罪惡的鴉片“貿易”背後,隱藏著英國殖民者的更陰險的計劃,就是武力入侵中國,實現擴張勢力和奴役中國人民的目的。一場嚴峻的鬥爭擺在了中國人面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