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外國小說 田園交響曲

第3章 附錄安德烈·紀德生平及創作年表

田園交響曲 安德烈·纪德 3019 2018-03-18
11月22日,安德烈·保爾·紀堯姆·紀德生於巴黎梅迪契街19號(今埃德蒙·羅斯唐廣場2號)。他是獨生子。 父親保爾·紀德1832年生於於澤城意大利裔的新教家庭,在巴黎大學法學院任教。母親朱莉葉·隆多1835年生於魯昂一個富有的資產階級家庭,信奉基督教新教。二人於1863年在魯昂結婚。 安德烈入學,在達薩街的阿爾薩斯學校讀書,數月後因“不良習慣”被除名。此後,他在學校系統的學習中斷,經常請家庭教師了。 安德烈自小接受了兩種矛盾的教育:母親認為“孩子應當順從,而不需要明白為什麼”;“父親則始終傾向於無論什麼事,都要向我解釋清楚”。父親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他,給他朗誦莫里哀的戲劇故事、《奧德賽》中的段落、《天方夜譚》中的辛巴達冒險故事和阿里巴巴的故事、意大利戲劇的滑稽場面等。這些讀物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他後來強烈表現出來的好奇心與探索冒險精神的種子。

10月28日,父親保爾·紀德去世。 年末,小安德烈去魯昂,得知舅母瑪蒂爾德·隆多生活放浪,與人私奔,他表姐瑪德萊娜為此痛苦不堪,他便萌生了對錶姐的愛。 10月,安德烈重入阿爾薩斯中學,進修辭班,開始與同學皮埃爾·路易(後來署名皮埃爾·路伊)交厚。 10月,安德烈入亨利四世中學哲學班,結交了後來成為著名政治家的萊翁·布魯姆。 3月1日,舅父埃米爾·隆多去世,安德烈陪表姐瑪德萊娜守靈,他覺得那便是他們的訂婚儀式。 夏季,紀德獨自在安西湖畔寫《安德烈·瓦爾特筆記》。 12月,去南方蒙彼利埃看望叔父,經濟學家夏爾·紀德,在那裡結識青年詩人保爾·瓦萊里。 1月8日,瑪德萊娜拒絕了紀德的求婚。紀德的母親也始終反對這門婚事。

2月2日,紀德由作家巴雷斯引見給詩人馬拉美,此後他便成為羅馬街“星期二聚會”的常客。 11月,紀德同造訪巴黎的奧斯卡·王爾德多次會面。 自費出版了《安德烈·瓦爾特筆記》《那喀索斯解》。 夏季,同詩人亨利·德·雷尼埃遊布列塔尼。 《安德烈·瓦爾特詩集》出版。 10月18日,紀德同他的朋友,年輕畫家阿爾貝·洛朗在馬賽港登船去北非,遊歷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 出版《愛的嘗試》和《烏連之旅》。 2月,紀德和洛朗取道意大利返回法國。 10月至12月,紀德去瑞士拉布雷維納,在孤寂中寫下《帕呂德》,並於次年出版。 1月至5月,紀德再次去阿爾及利亞旅行。 5月31日喪母。 6月17日,他與表姐訂婚;10月7-8日在庫沃維爾結婚,結婚旅行,一路遊覽瑞士、意大利、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直至次年5月才回國。

紀德結識亨利·蓋翁。 《人間食糧》出版(法蘭西水星出版社)。 紀德出國旅行,先後去了意大利、阿爾及利亞(兩度)。開始和在中國任領事的詩人克洛岱爾建立通信關係。 出版傻劇《沒有縛緊的普羅米修斯》、文論《致安琪爾的信》《借題發揮》。 先後出版劇本《康多爾王》《掃羅》和小說。 1903年紀德遊歷德國,然後又去阿爾及利亞。 1906年出版《阿曼塔斯》。 1907年出版《浪子歸來》。 1908年,紀德同停刊的《隱居》雜誌原班人馬馬賽爾·德魯安、雅克·科波、亨利·蓋翁、安德烈·魯伊特、讓·施倫貝格創建《新法蘭西評論》雜誌。紀德從1897年開始同文學雜誌《隱居》合作,直到1906年停刊為止。 出版小說《奧斯卡·王爾德》《伊薩貝爾》。在《新法蘭西評論》雜誌創刊號上發表數篇文章。

《新法蘭西評論》在20世紀法國文學發展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許多重要作家的處女作都是在這家雜誌上發表的。這家雜誌社於1911年創建了自己的出版社,由加斯東·伽利瑪任社長,這就是後來發展成法國第一大出版社的伽利瑪出版社。 紀德同蓋翁一道去遊歷意大利(1912年),又一道去遊歷意大利、希臘和土耳其(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一年半期間,紀德全力投入“法國—比利時之家”的工作,救助被佔領地區的難民。 紀德於1916年和馬克·阿萊格雷有了同性戀關係,他同馬克去瑞士逗留(1917年),又去阿爾及利亞共度四個月(1918年)。妻子瑪德萊娜因氣憤而焚毀紀德給她寫的全部信件。 出版(1914年)、《重罪法庭回憶錄》(1914年)、(1919年)。

雅克·科波創建老鴿棚劇院(1913年10月),隸屬於《新法蘭西評論》雜誌社,成為戲劇改革的基地。 1922年2月至3月,紀德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為題,在老鴿棚劇院做了六場講座。夏季,同賴塞爾貝格夫婦去藍色海岸。 1923年4月18日,紀德與伊麗莎白·馮·賴塞爾貝格的私生女出生,取名卡特琳,直到1938年妻子去世後,他才正式認自己的女兒。 1925年7月14日,紀德同馬克·阿萊格雷登船去非洲,到剛果和乍得旅行考察,歷時將近一年,回國後撰文猛烈抨擊殖民制度和特許大公司的掠奪,引起議會辯論,媒體論戰,政府被迫派員去調查。 出版一系列重要作品:《柯里東》(1925年)、討論宗教問題的《你也是……》《偽幣製造者》(1926年)、《剛果之行》(1927年)、《乍得歸來》(1928年)、《婦人學校》(1929年)。

紀德去德國和突尼斯旅行(1930年)。紀德與馬爾羅前往柏林(1934年1月4日),要求戈培爾釋放保加利亞共產黨領袖季米特洛夫;同年2月,紀德加入了“反法西斯作家同盟警惕委員會”;7月至8月去中歐旅行。 1935年1月4日,在巴黎的“爭取真理聯盟”,以“安德烈·紀德和我們的時代”為題,展開公開大辯論。 3月至4月,同荷蘭共產黨作家丁·拉斯特去西班牙和摩洛哥旅行。 6月,紀德主持在巴黎召開的“世界保衛文化作家代表大會”。 出版小說《羅貝爾》(1930年)、劇本《俄狄甫斯》(1931年)、《日記1929-1932年》《新食糧》(1935年)。 《紀德全集》從1932年開始出版,至1939年出到十五卷因戰爭而中斷。

紀德從1932年開始關心蘇聯政治和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同情和接近共產主義。 1936年6月17日,紀德應蘇聯政府(通過蘇聯作家協會)的邀請,同幾位青年作家一道去訪問,歷時兩月有餘,回國著文批評蘇聯當權者的政策。 紀德再次去法屬西非旅行(1938年),又先後到希臘和埃及,以及塞內加爾旅行(1939年)。戰爭爆發後不久,紀德到南方朋友家暫住。 出版小說《熱納維埃芙》(1936年)、《日記新篇》《訪蘇歸來》(1936年)。 《日記1889-1939年》納入經典的《七星文庫》,開在世作家的先例。 紀德同《新法蘭西評論》斷絕關係(1941年),因為德里厄·拉羅舍爾將雜誌拖入與德國合作的政治中。 1942年5月4日,紀德登船去突尼斯逗留一年,再去阿爾及爾逗留數月,然後去摩洛哥,均住在朋友家中,共歷時兩年有餘。 1946年4月16日,他在貝魯特做了《文學回憶與現實問題》的重要講座。

出版《戲劇集》(1942年)、《日記1939-1942年》(紐約,1944年)、《忒修斯》(紐約,1946年)。 1947年6月,紀德獲英國劍橋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1月獲諾貝爾文學獎。 1949年1月至4月,由讓·昂魯什錄製《紀德談話錄》,於11月10日至12月30日在法國電台播放。 1950年,馬克·阿萊格雷拍了電影《和安德烈·紀德在一起》。 12月13日,在法蘭西喜劇院首次演出。 出版《戲劇全集》(1947年)、《與弗朗西斯·雅姆通信集》(1948年)、《與保爾·克洛岱爾通信集》(1949年)、《秋葉集》(1949年)、《日記1942-1949年》(1950年)。 1951年1月,計劃去摩洛哥旅行。 2月19日,紀德因肺炎在巴黎病逝,享年82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