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走出抑鬱

第11章 第九章自我謾罵:消極標識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走出抑鬱 保罗·吉尔伯特 7389 2018-03-18
在前—章,我們探討了消極思維與情感。本章將探討其他類型的自我評價,即我們是如何體驗自我,並為自己貼上標識的。這些標識不僅表達了我們對自己的敵意,而且在抑鬱病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自我標識 許多人都會在某些時候感覺自己沒用、無能。當我們對自己的行為失望,或做某事失敗、被他人批評時,這些感覺就會出現。長大後,我們的父親、老師、手足以及同伴會給我們貼上各種各樣的標識,有時甚至是傷害性的。他們可能說我們是廢物,是壞東西,不可愛,愚蠢。過分保護的父母會說我們無法獨立決策,無法獨自應付。久而久之,我們形成了對自己各種各樣的看法一一即是說,我們開始給自己貼標識,用這種方式描述自己。 舉例說明,如果你寫信給你的一位筆友——你將如何描述自己?如果你寫—封求職信,你將如何描述自己?如果你寫信給婚姻介紹所,你將如何描述你自己?如果你寫信給牧師或某一個熟悉的人懺悔,你又將如何描述自己?如果你比較以上的信件,很可能每一封信對自己的描述都是不同的。

其原因在於,人是很複雜的,具有許多不同的品質。抑鬱的時候,潛在自我的豐富性、多樣性以及活力都枯竭了,我們開始用極簡單的字眼或標識來描述自己。這些標識可以來源於生活事件,比如你被所愛的人拋棄後,你給自己貼上“不可愛”的標識。或者,你可能在某項重要的任務上失敗了,你便給自己貼上“失敗”的標識。消極性的標識常常由消極情感所引發,而消極情感則是由早期經歷埋下的。 設想你被你深愛的戀人拋棄了,便開始認為自己不可愛,而一旦你陷入抑鬱,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第二天去上班,你滿腦卜都想著這件事。你去看一位同事,但他太忙了,沒有時間和你聊天,而且他似乎也有自己的麻煩。這時,你便開始想:“或許我的朋友根本就不太在乎我,也許我與他的關係並不像我想像的那麼親密。”你能發現其中的問題嗎?我們用這種內部情感以及“不可愛”的標識來判斷其他情境與關係。因此,內部標識(即你看待自己的方式)能夠影響你對許多問題的感知。

自我標識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謾罵。抑鬱時,我們感到標識(如軟弱、無能、沒有價值)似乎概括了我們的實質。整個自我可以靠標識來識別。 抑鬱是我們關於自己的判斷、標識以及情感,全世界都是一樣的。無論我們住在中國、美國、還是歐洲,抑鬱的人都以同一口氣說話。以下是抑鬱症患者用於描述自己的典型詞彙: 壞無能局外人不可愛 空虛無用失敗弱者 藐小受害者可厭軟弱 無望廢物沒有吸引力無價值 要想向自我標識挑戰,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我們正在使用片面的詞語描述自己。我們可以努力從抑鬱中跳出,這時你會發現,抑鬱使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對自己下如此魯莽的判斷。但是,我們可以訓練自己思維,使之意識到,這僅僅是眾多可能性論斷之一,其他的還有:誠實、勤奮、關心他人、樂於助人、年老/年輕、喜歡音樂。我們的消極判斷,儘管看起來很確定,是“全或無”的,但我們可以向它的精確性提出挑戰。儘管抑鬱將我們推向某些極端判斷中,但要記住:這些判斷僅是我們的一部分。就像一架鋼琴,我們可以彈出不同的音符,我們其實比自己想像中的要復雜。

向自我挑戰的內容如下: .作為一個人,我是複雜的,是幾萬年進化的產物;我的基因密碼極其複雜;大腦中有上億的腦細胞;從個體角度而言,我經過了多年的發展,我能夠在不同的腦狀態下工作, 並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用簡單的消極字眼判斷自我,判斷自我存在的本質,是將“全或無”的思維方式推向極端的 做法。 .抑鬱的時候, 自我感覺變得很糟糕,是自然反應,並不說明我真的變得很糟糕。要確信,這是情緒化的推理方式。我或許感到自己無價值,但這並不能成為事實。 .儘管抑鬱的時候, 我傾向於將注意力集中在消極標識上, 但我應該用其他自我觀念抵消這種消極標識。例如,我們可以告訴自己:我誠實、勤勞、有愛心——至少有時是這樣的,我應當考慮其他可能的標識和內部感覺。

.我應當查驗:我的思維是否過於片面?我是否忽略了生活中的積極方面?對事物的判斷是否過於依賴於自己的情緒狀態?是否使用了過分概括化以及極端的思維方式? .不抑鬱的時候,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或許沒有理想中的那麼好,但至少比現在強。 .儘管抑鬱使我傾向於用簡單的思維處理複雜的問題,看事物非黑即白、非好即壞,但我不是必須這樣,我應當努力向它發出挑戰。先考察一下,我是如何用簡單粗魯的標識進行自我判斷的,認真考察我所使用的典型標識,向它發出挑戰。 空虛的自我 有些抑鬱症患者生活在空虛中。抑鬱趕走了我們的積極情緒, 使我們對周圍的人喪失了愛。我們感到自己死氣沉沉,缺乏生氣。正如一個病人所說的:“我感到自己是一個空殼。”

要改變這種狀態,重要的是認識到這是抑鬱的自然反應。抑鬱奪走了你的熱情,不是你這個人缺乏熱情,而是你所處的心理狀態使然。一旦情緒改善,你的熱情會自然復甦。儘管你可能為此極為難過,但不要因喪失熱情而自我攻擊。事實上,如果你關注於自己的悲傷情緒,而不是你所處的糟糕狀態,你或許發現自己非常想大哭一場。哭往往會成為熱情復甦的前兆。 在一些抑鬱個體中,空虛體驗並非來自於消極事件,而是源於生活中缺乏積極事件。保拉曾對我解釋過這種情感廣我從不認為自己很差,從整體上講,我不認為自己很糟糕,但我覺得自己像'白開水'。 ”她感覺自己既不是很可愛也不是不可愛:她覺得自己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治療中我們發現,小時候,她常受到父母的忽視。他們從未虐待過她,也沒有關注過她。由於生活中沒有人在乎過她,使她產生了空虛感。當保拉分析“自己像白開水一樣”這一觀念的利弊時,她發現,這種觀念雖帶給她空虛感,但也有它的價值:即,使她避免任何形式的冒險。她有自己的格言:不冒險,就不會失去。

要克服這種空虛感,保拉需採取如下轉變: .準備去冒險, 學會應付失敗、失望以及被人拋棄。 .認真分析,從某種程度上說,空虛感是不是避免了你對某些事物的恐懼感(例如失敗、冒險等)。 .要認識到,空虛感是一種情緒推理。例如:“我感到空虛, 因此我就是空虛的。”感覺並不能變成現實。 向內部空虛觀念挑戰,你首先應認識到,你有自己的偏好、慾望、需要和願望。你的偏好使你成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如果你有偏好、願望和需要,你就不可能是空虛的,或者說是像白開水一樣的人。現在,你或許希望自己的感受馬上產生變化,這意味著你渴望達到某種心理狀態——例如不再抑鬱。 讓我們首先看看你的偏好:你喜歡看哪種電影?不願意看哪類電影?你喜歡哪類音樂?對哪類音樂無動於衷?你愛吃哪些食物?哪種食物會令你厭惡?你喜歡吃熱馬鈴薯還是蛇或蟑螂?可見你有自己的偏好!你和哪些人呆在——起最愉快?你最喜歡哪一個章節?你愛穿哪種衣服?如果你說你沒有偏好,那麼你會不會穿橙紅色上衣配完全不和諧的艷綠色長褲?

有空虛感的人需要喚醒內部的某些東西,這些“東西”好像正在睡覺。想像一下,如果這些東西醒來,你活躍起來,形成了門己的偏好,事情會怎麼樣?想到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偏好,而且要從事它,你或許會感到焦慮,如果是這樣,寫下你的焦慮觀念,並與之對抗——你的恐懼是否被你誇大了?你如何採取步驟戰勝焦慮? 因此,你應當承認,無論你的偏好是怎樣的不突出,你的確有偏好。你不是完全空虛的,你的狀況並不是全或無的。你或許會說:''但是,我身上沒有吸引他人的地方。 ”如果你這樣想,你的空虛感可能更近似於“孤獨感”,亦或是自信方面的問題。你是否將你的偏好告訴了他人?如果沒有,原因何在?如果你向其他人說“我喜歡這或那,你呢?”又會怎麼樣呢?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他們也許不喜歡,或者會認為我很愚蠢,太貪心。”那麼你的問題就出在自信方面,而不是空虛的問題。

另一種可能就是你太不現實。你希望吸引一些人,還是吸引所有你遇到的人?你是否過分關注社會比較?你是否認為,因為父母對我不感興趣,因此沒有人會對我感興趣? 你可以從如下方面挑戰自己的空虛感: .告訴你自己,“我很空虛”是一種情緒化推理。 .我應當學會關注我自己的偏愛,並與他人分享。 .空虛不是非黑即白、或全或無的問題。 .我或許忽視了生活中的積極方面,認為一些事情並不重要, 果真如此的話,這些積極方面是什麼? .我或許正在給自己貼標識,沒有意識到人是很複雜的。 .或許這並不是空虛感,而是孤獨感,我與他人交往很困難。 .或許在自信方面存在問題,如果我在表現自我方面更加自信,我還會感到空虛嗎?

.我沒有給人接觸的機會,卻認為沒有人對我感興趣,這是不是自我攻擊?如果是這樣,我將如何給他們機會了解我? 令人討厭的人 幾乎所有的人都需要他人的讚賞,這常常意味著我們希望被他人為有可取之處(例如天資或能力)。關注他人比被他人關注要容易些。問題在於,當我們有某種需求,只有通過他人幫忙才能解決時,我們感到自己令人討厭、不值得關心。人們常為需要他人幫助而感到內疚和羞恥。在生命早期,他們的需要可能從未被認真對待過。我的一個病人有句格言,“與他人分擔問題,一個問題就會變成兩個”。她盡量控制自己,以免成為他人的負擔。這使她感覺很糟糕,充滿內疚感,而內疚感使她更進一步地渴望關心和被愛。 害怕被人討厭是非常令人難過的。它意味著這些人無法公開自己的需要,無法公開向他人求助。他們喜歡“旁敲側擊”,向他人發出相互衝突的信息。有時,一些病人來治療,也會感到很尷尬。他們不是努力分析自己的感覺及其原因,而總是擔心麻煩我。我從很早就開始對這一現象進行研究了,我發現,這種擔憂有時是因為羞恥,有時是因為擔心他們自己的問題太多、太複雜,我無法應付。還有的時候是因為缺乏信任感,他們認為,儘管表面上我對他們很好,內心我會認為他們浪費時間,且向他們隱瞞了自己的真實感覺。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挑戰這些觀念: .任何人都有求靠他人的時候。 .我是否因為有這種需要而自責,給自己貼標識,而沒有面對它們,更好地理解它們? .我的情感性/理性思維會如何看待此事? .有什麼證據證明, 即使我求靠他人,他人也幫不了我? .我是否事先就主觀臆測自己將遭到拒絕? .我是否在求助於一個不大關心他人或不能理解我感情的人? .我是否認為在得到他人幫助之前,我的一切需要都應得到滿足?這是否是全或無的思維方式?我的一些需要比另一些更重要嗎?我自己能解決一些特殊的問題或需要嗎? .我能否將大需求分解成小的需求,而不是被這些大的需求 嚇倒? .我是否能夠學會對自己的需要更加清楚,更加自信?這對我是否有幫助? 我們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問題是,有時,我們意識到自己渴望治愈或幫助,有必要求助於他人,但卻不知該怎麼做,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確要費一番心思,但如果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需要,你可以考慮:“如果我真的找到一個能夠滿足我需要的人,我該怎麼做呢?”這個問題十分重要。因為,你的一些需要得到滿足,你會感到高興。但這些滿足將如何給你帶來變化?將如何幫助你成長? 莎朗不敢要求丈夫更溫柔些,花更多的時間陪自己,以為這樣做會影響他工作。莎朗認為自己是令丈夫討厭的傢伙。然而,當她仔細考慮自己的需要,並對需要得到滿足後她將產生怎樣的變化進行設想時,她意識到,自己的確需要他的支持和鼓動來提高自信,以便自己能夠出去工作。通過思考需要滿足後她將做什麼這一問題(即需要滿足將如何使她發生改變),她意識到兩件事情:首先,她能夠做一些事情幫助提高自信心(例如,不苛責自己,學會自信);其次,她能夠弄清自己對丈夫的需要,即她希望丈夫能夠幫助她獲得出去找工作的信心。 最後,我們談一談向親密的人坦白自己的需要這一問題。莎朗認識到:從丈夫那尋求更多的愛,不會成為丈夫的負擔,相反,會強化彼此的感情。這一點是她能夠驗證的。通過反思,她看到,讓丈夫談論他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或許也會帶給他很多益處。當她向丈夫提及此事時,開始他不太明白,但她觸動了他,使他也逐漸意識到,他太關注於自己的工作了,以至於感到很孤獨,二人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淡了。而且,他承認他以前知道莎朗心情不好,但不知該怎麼做,因為莎朗只是泛泛地談及她的感受,從未提及感情背後隱藏的問題——她呆在家裡多麼的孤獨、厭煩,她想出去找工作。而且,為了不增加她的煩惱,他沒有同她談論自己的問題。 有時,我們的問題看起來完全是個人化的,我們感覺自己成了別人的負擔。但事實上,有時我們的感覺是關乎二人關係質量的。如果我們過分擔心成為至親至近的人的負擔,我們就不會讓他們分擔我們的苦惱——每個人都瞞著自己的問題,那麼兩個人的感情就要受影響。 偽裝感 與空虛感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是,我們感到自己很虛假。從進化論角度看,欺騙和偽裝無論對於人類還是動物都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動物依靠作假和偽裝來避免受攻擊。同樣,兒童也必須學會說謊,說謊和偽裝是重要的社會技能。有時,對人不那麼直率,至少是採取點策略,勝於冒險傷害他人感情。那些堅持100% 誠實,相信真誠是人類最重要的品性的人,才會帶給人真正的痛苦。打著誠實的旗號,常常意味著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苛責別人;他們不考慮其他人的情感,只關注自己對於誠實的需要。然而,當別人直截了當地對待他們時,他們會變得非常沮喪。有時,我們需要隱藏自己真實的情感與想法——過分誠實並不總有益處。 心理分析學家卡爾·榮格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人格面具”,我們戴著它以使自己可以被他人接受。我們不能夠總是與真實的情感打交道,我們需要遵循一定的社會規則,保持相當程度的禮貌。但是,與任何事物相同,好的“人格面具”也需要一種平衡(不是全或無的)。如果我們待人過分不誠實,並感到他人正在利用自己,那麼我們心裡會感到強烈的不滿。 抑鬱的時候,我們感覺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似乎都是在偽裝或作假,或者完全出於運氣。抑鬱的人貶低自己以往或現在的成功。究其原因有多種。有時,這些人是完美主義者,對於他們認為不合乎完美標準的事情,他們都不予考慮。他們看到了自己行為或業績方面的不足,並且過分在意。他們認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比真實自我更有能力、更出色。我的一個病人在學術界享有很高的地位,當他獲得一項大獎後,開始變得抑鬱,他感到自己欺騙了所有的人,他所有的著作都是假的,毫無價值。 我們或許也會憂慮:自己過去對他人的情感是真誠的,還是在自欺欺人?然而,抑鬱的時候,最不適宜作這類判斷,因為抑鬱降低了我們感受快樂的能力,變得缺乏熱情。並且,欺騙他人會給我們帶來內疚感,而這種內疚感正是我們想竭力掩飾的。 當布蘭達患上抑鬱症後,她開始覺得自己騮取了尼克的婚姻,並且正在假裝愛他。她來我這兒看病的時候,我們進行了一場深入的交談(情況大致如下): 保羅(作者名):你結婚時,是否覺得自己在偽裝對尼克的愛? 布蘭達:不,不是這樣的。老實說,我是對他拿不准並感到焦慮,但我們相處得不錯,我當時覺得我們的婚姻沒有問題。 保羅:婚姻會有變得可怕的時候,或許你的感受很複雜,無法理出頭緒。 布蘭達:是,我想是的。結婚是一個大問題,我當時在擔心我的決定是否正確。 保羅:你是否認為對決策的正確性感到憂慮就意味著你在欺騙? 布蘭遲:我說不准。 保羅:好,讓我們這樣詮釋:你感到自己正在欺騙尼克,是因為你很混亂,不知道自己對他的確切感受。 布蘭達:噢,是的, 目前我的感情的確混亂。 保羅:好,我們將此視為情感混亂而不是欺騙。雖然,你現在感受不到對尼克的愛,但我們不能確定這是為什麼, 或許你對什麼事情感到不滿,或許還有其他原因。但如果我們有步驟地理清它,或許會讓你對自己的感受有一個清晰的印象。問題是,如果你為自己欺騙了尼克而進行自我攻擊的話,你會感到內疚,那麼,想理清你的情感就會更困難了。 上述談話對布蘭達起了一定的作用。事實表明,由於布蘭達一開始對尼克就沒有激情,她感覺自己欺騙了他,這使她非常內疚。為了擺脫內疚感,她做了許多她不願意做的事情(例如性活動、一起出門)。但她同時因自己的妥協而感到憤怒。一旦她不再因自己假裝愛尼克而內疚時,她認識到,他們兩人關係中的確存在問題。此外,她還認識到,愛情是複雜的,並不像電影裡演的那樣。布蘭達過分關注自己的消極情感,忽視了生活中的積極方面;過分關注自己情感混亂的時刻,忽視了與他在一起的快樂時光。 有時,人們感到除了偽裝外,他們別無選擇。例如,他們認為自己必須偽裝出愛,以便使家庭某種關係或職業得以維持。麥克假裝很喜歡他的老闆,他認為,如果不給老闆一個好印象,就會被解僱,但他又因自己的軟弱而憎恨自己。其實,他可以用另一種眼光看待這一問題。他應當說:“我理解我需要這份工作,除了給老闆留下好印象、與其和諧相處外,我沒有更多的能力去做什麼。事實上,我是一個非常老練的社會活動家。”這並不是說, 偽裝是好的——這只是個人的一種決策,我們需要誠實面對,找出原因,避免自我攻擊。如果我們想降低對人做假的程度,就需要學會自信,真心愛自己、愛他人。自我攻擊、情緒低落只會使這一過程變得更加艱難。 對偽裝的恐懼不僅有內疚的成份(如布蘭達),有時也包含怕被人發現。一些偽裝生活的人,時常會感到恐懼,他們害怕被揭穿,害怕遭致冷落和嘲笑。 向偽裝觀念發出挑戰可採用下列步驟: .或許我在某些事情上很運氣,但不等於說,我所取得的成績都源於運氣。我有才華,儘管不像我期望的那麼多。 .有時,我偽裝是因為我迷惑或恐懼。弄清這一點比單純自我攻擊要好得多。 .偽裝與否不是全或無的,偽裝是有程度上的差別的。 . “我做的任何事都是偽裝的”,是過分概括化的觀念。 .由於感覺像偽裝者,我就相信自己就是一個偽裝者,這是一種情緒化的推理方式。我需要證據來證明我是或不是。 .偽裝感是抑鬱的一個症狀,抑鬱使我不能夠準確地看待自己及他人。 .如果偽裝感困擾我,我最好找到原因,這樣才能改變狀況。 如果我採取自我攻擊,我會感覺更糟,偽裝的程度不僅不會減小,而且還會加劇。讓我試著用同情的心態來弄清背後隱藏的問題。 抑鬱時,對偽裝和欺騙的體驗,比我們所認識到的更為常見。而且,偽裝與欺騙問題常常是社會兩難情境的關鍵點。當發現自己並不十分真誠或誠實的時候,就會感到十分內疚。並且,當我們對自己的行為或表現缺乏自信時,我們也會變得非常脆弱,因為我們害怕他人會發現我們的漏洞,從而將我們看成是做假的人。問題是,“真誠”不是一次性的,即使你今天與伴侶發生齜齷,也並不意味著你們在一起的快樂都是偽裝的;假使你抑鬱的話,也不表明你過去良好的感覺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偽裝的。這僅僅說明,你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在不同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感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