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生活中的關係學

第90章 廣結善緣

生活中的關係學 魏清月 1689 2018-03-18
俗話說:“小才不知有緣,不懂用緣;中才知道有緣,但不善用緣;只有大才,知緣而且善用緣。” 面對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人們通常認為,商場如戰場,競爭就是拼殺,互相吞併。然而李嘉誠先生卻有著和平共處、百川匯流的豁達,遵循求同存異、共同發展之路的做事原則。廣結善緣,共同發展,才是經商之道。 李嘉誠先生是香港十大富豪之首,美國《財富》雜誌給他評估的身價是130億美元,在2005年頒布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排名榜中,名列第25位。李嘉誠先生的成功,除了靠勤勞和眼光銳利之外,與他以誠待人、以信待人,在穩健中求發展分不開。他14歲就到一家塑膠錶帶廠工作,並很快成為該廠的營業員。 20歲時,工廠提升他為經理。但兩年後,他用7000元的積蓄開設了自己的塑膠工廠,取名為長江塑膠廠。後來,他在為他的公司命名時,也叫長江。李嘉誠先生曾對“長江”這一名字的寓意做過這樣的說明,他說:“如果你不要支流,你就不能匯流成河。”他希望這名字使他時常記著,經商需要許多朋友和同伴才會成功。因此,他在生意場上,非常注意與同行們和平共處,也會讓一些利益給競爭對手。 1985年,他決定以配售方式在倫敦出售“港燈”10%的股份,當時“港燈”快要公佈年終報表,而且這一年“港燈”的業績出色。於是,李嘉誠派駐歐洲的代表馬世民建議他延後出售,這樣可以賣一個更好的價錢。李嘉誠先生沒有同意。他對馬世民說:“我們現在出售會給買家帶來一些好處,將來再有配售時就會較為順利。”

“求同存異,共同發展”不僅僅是處理好國與國之間政治關係的良方,也是處理好個人人際關係的妙藥。在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的現代社會,恪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陳舊觀念的人會使自己陷入某種程度的孤立,與外界隔絕,沒有辦法實現長期有效的發展。 新光企業集團創辦人吳火獅自幼能吃苦耐勞,白手起家,歷經50年的勤勉自勵,終至創業有成。綜觀他的一生,他的成功哲學除了“不斷突破”之外,就是“廣結善緣”四個字。吳火獅就是一位知緣而且善於用緣的大才。他常說:“人腳會帶來肥水。”這句話最足以說明他的“惜緣”。他在商場縱橫數十年,平常待人謙虛周到,極少樹敵。他雖已是億萬富翁,但毫無嬌貴之氣,與各種各樣的人都能打交道,並且相處融洽,所以他結交廣泛,人緣非常好。由於人緣好,遇有機會,別人自然會鼎力相助,這是他成功之道。

當今最流行的一種自我介紹或自我吹噓法就是把自己歸屬於某個圈子裡。在社交場合你會發現,在大家彼此自我介紹時,聽得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圈兒”。有的人說自己是在廣告圈兒裡混,有的說是在設計圈兒,有的在營銷圈兒等如此種種,只要在某個職業後面加上兩個字“圈兒”,就像自己已有了歸屬的棲息地,似乎有了些許成就感。而且如果你細心就會發現,有幸在“同圈”裡的人之間,也要較圈外的校友之間親熱了許多,更有甚者根本不與圈外的人相接觸,像是接觸了之後,自己就不再是高雅的“圈內人士”了似的! 圈圈主義只會讓你限制了自己的視野,有了一點成績便自以為是、固步自封。 “圈子”就像是阻礙你發散性思維的屏障,不但把人的思維給束縛住了,也把一個人的想像空間給人為地縮小了。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會因此而瞻前顧後。他會感到這樣做有難處,那樣做又不符合圈裡的作風。而且,“圈子”還有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同一圈裡的人經常互相吹捧,以至於有時都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份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化大生產日漸成熟的今天,圈圈主義的弊端越來越顯現出來。據說,波音747飛機的機身有幾十萬個零部件,而它們又是分別來自於世界各地上千個廠家,他們有的是製造汽車的,有的是製造橡膠的,甚至有的是製造啤酒瓶蓋的。如果按照“圈圈兒”劃分,他們肯定很難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一架波音747飛機的生產卻使它們不得不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從古至今,“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句話在中國至少流傳了幾千年之久。它為不同時代的人們提供了交朋擇友的理論依據。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今天這個觀念顯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現代社會講求的是實效與利益,而要達到這兩個目的,在社會化大生產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要藉助一些圈兒外的力量,廣結善緣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