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真歷史在民間

第18章 第五章日本是我們心靈上的鈍刀

真歷史在民間 梁晓声 4085 2018-03-18
考 前幾日看了一部從網上下載的德國電影《希望與鬥爭》——片名太像政治演說稿的題目了,也太像大學論文的題目了,簡直太是德國電影的片名了。 那是一部風格極莊重、內容極嚴肅的電影——時間背景是1943年,“二戰”已經持續了三個年頭;美國已參戰,戰局已開始發生不利於德軍的轉變。有獨立思想、熱愛和平、嫌惡侵略戰爭的德國人,開始反省本國發動那一場世界大戰的罪惡性了。 開始反省的德國人是有的——便是片中二男一女三名青年。女青年和其中一名男青年是大學生。 看到了希特勒給別國人民造成的苦難,也看到了希特勒怎樣使成為侵略軍的德國青年自己同樣陷入了戰爭苦難的德國人也是有的——便是片中那女青年的哥哥——一名從前線歸來養傷的青年軍官。

他們與幾名青年同志秘密印刷反戰反希特勒的傳單,四處散發——一次在大學裡散發傳單時,因被人看到、指認而遭逮捕。 接著是秘密審訊,象徵性的公開審判——同時被判處死刑。不是槍決、絞刑,而是斷頭斬首之刑。 “二戰”後的德國,是拍過幾部反戰電影的,如《鐵十字勳章》和《錫鼓》,但都是與歐洲別國合拍的。 《希望與鬥爭》卻是完全的德國電影。 它的思想性是顯然而明確的——希望世界上再也不要發生“二戰”那樣的戰爭災難;一旦又發生,希望有更多的人為阻止戰爭而鬥爭。 這一部極莊重、極嚴肅、完全的德國電影,證明德國對本國在“二戰”中犯下的罪惡仍在進行懺悔與反省。 對比日本,一個事實乃是——日本從未拍出過類似的電影。

他們只拍出過表現日本所受的戰爭苦難的電影——在那樣的電影中,日本彷彿更加成了“二戰”的苦難國。 他們更拍出了一系列為軍國主義招魂的電影——《啊,海軍》、《偷襲珍珠港》和《山本五十六》等。 再聯想到日本某些人士與政客,居然要為他們在“二戰”中的所謂“神風敢死隊”進行“申遺”活動,使我們中國人不能不對某些日本人和政客再一次“刮目相看”。欲將侵略戰爭中的“瘋狂勇敢”作為人類文明遺產予以保護,這是多麼瘋狂的思想! 此種頑固地拒絕懺悔、拒絕反省、堅持以發動侵略戰爭為榮、以復活軍國主義為責任和使命的惡劣態度,使日本多麼像殭屍電影中的殭屍王!在那一類電影中,殭屍王只有一個行為目的——趁復活之機而對人類社會進行報復。

如果日本一味由安倍們那樣的政客拉縴而駛,那麼——它駛向的絕不會是寬闊的海洋,而必定是電影《加勒比海盜》中所呈現的“鬼魂之港”。 如果說世界和平又值得人類憂慮,那麼日本正是製造那一種憂慮的少數幾個國家之一。 “二戰”後的德國,曾被美國和蘇聯分割為東德與西德。東德也罷,西德也罷,其意識形態,受到這兩個制約國高度警惕的睽注和監控,法西斯主義稍有復燃動向,即遭及時撲滅。在此點上,美國與蘇聯對西德和東德的態度是同樣嚴厲的。整個歐洲的輿論監督立場,半個多世紀以來,空前一致。東德、西德、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乃至整個歐洲在文化領域對德國法西斯主義的聲討強大無比,從不曾間斷過。這促使“二戰”後的德國(儘管曾被一分為二)不可能不進行歷史反省。聯邦德國時任總理勃蘭特之面對世界傳媒的公開一跪,實屬水到渠成之必然,標誌著德國之民族意識徹底從法西斯帝國的噩夢中清醒。

“二戰”後的日本卻並不是這樣。制約著它監控著它的僅僅是美國。美國僅僅高度警惕日本對美國的民族心理怎樣。至於日本對亞洲,尤其是對中國的民族心理究竟怎樣,根本不是美國所考慮的,特別是在“冷戰”時期,日本這個國家倘對於中國依然磨齒切切,反而正中美國政客們的下懷。日本作為“二戰”時期三個法西斯軸心國中的一個,因其罪惡主要犯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半個多世紀以來,西方國家對它的態度一向是漠然的。時至今日,仍然如此。而在亞洲,各國對於日本法西斯主義侵略罪惡的文化指控和譴責,從來沒有形成任何方式任何意義上的合力。這使日本在亞洲的日子從來沒有像德國在歐洲那麼不好過。這是日本一直拒絕承認反人類戰爭罪惡的國際前提。

“一戰”後的德國,在從民族心理上,曾自以為是“英雄式的戰敗國”。因為它在“一戰”中所面對的敵軍是十幾個國家的軍隊。四年的大戰打下來,德國雖然宣布戰敗,但事實上並沒有哪一支外國軍隊攻入德國領土。從前線撤退下來的德軍,居然處處受到凱旋般的歡迎。這使德軍官兵感到雖敗猶榮。以希特勒為首的一批新生代政客,將德國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兩條:其一曰國內革命思潮的干擾;其二曰猶太人在德國發達,卻不以德國為國,不與德國共命運。這一種歸結的潛台詞是——德國非是敗給敵國的,而是敗於自身狀況。更深的潛台詞是——只要德國將自身的問題解決了,它在世界上不但是可以同時與多國宣戰的,而且有戰爭能力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德國法西斯主義就是在這樣的暗示之下形成大氣候的。他們的那個著名的精神病人,所謂的囈語哲學家尼采,乾脆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人是配活著的——以他自己為首的少之又少的“高邁的人”,和士兵——當然不是別國的,而是德國的。

“二戰”後的日本,在整個民族心理上,也何嘗不認為自己“失敗得極其悲壯”呢?我這裡的話確實在日本人的筆下是找不到的,但他們關於本國在“二戰”中的一切記錄的總合,始終體現著那樣的意思。將日本人自己拍的以“二戰”為背景的電影統統看一遍吧,其“畫外音”不言而喻。日本承認自己是戰敗國,但絕對不承認是敗給中國的。依他們想來,大日本帝國的皇軍,是完全可以征服全亞洲亡中國數次的。他們也不將出兵中國東北的蘇聯紅軍放在眼裡。 “二戰”後的日本,只承認一點——他們敗給了兩顆原子彈,美國人投在他們國土上的。美國用兩顆原子彈報了珍珠港的“一箭之仇”,也使日本在美國面前從此跪服。 “二戰”後的日本,其實只明白一個道理——世界是由三種力量組成的:其一是美國,唯一靠兩顆原子彈打敗了它的國家;其二是它自己;其三是一切別的國家。只要日本能東山再起,別的國家都可以仍像半個多世紀以前那樣被蔑視。這一種日本“道理”的潛台詞是——德國已經無法再成為世界第一帝國了。

世界第一帝國由美國取代了,但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就該是日本。只不過需要忍,只不過是從長計議之事罷了。 國內外研究日本民族性格的學者,總是一廂情願地將日本的民族精神加以美化。日本學者尤其樂此不疲。皆曰日本人的精神信仰,是由神、佛、儒三教構成。而基督徒在日本人中僅僅100餘萬而已。 其實,“武士道”精神才是普遍日本男人所崇尚的精神,起碼在“二戰”前後是那樣。這也是一種被美化了的“精神”,而且被神化了。 1000多年前武士成為日本的社會階層之後,所謂“武士道”精神的俗惡一面日益膨脹,由階層而污染於全社會。它說穿了不是一種精神而是一種邪獰的邏輯,即——倘我用暴力殺死了你,霸占了你的妻子,奴役你的父兄,買賣你的姐妹和兒女,那並不說明什麼人性的問題,僅只說明一個事實而已——我強你弱。強者為王,弱者是蟲豸,是根本不值得憐惜的。只配被殺。殺是無過的。被殺是活該的。

弱者是蟲豸——靠了這一“理由”進行解釋,“二戰”前後的日本軍人以及他們的家人,十之八九認為“皇軍”在中國和亞洲犯下的罪惡,既不是罪惡,更算不上兇殘。那隻不過是“皇軍”在“主張”強者的“正當權利”。 迄今為止,曾有兩位作家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曾有許多部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日本,卻根本沒有在文化方面對於日本的軍國主義危害(無論是給別國還是給本國)進行過任何像點樣兒的反省。在日本,幾乎每一個試圖喚起那種反省的日本人,都反而會遭到他的同胞的敵視,“英雄式的戰敗國”、“日本近代史上的悲壯一頁”——這就是日本這個國家通過它的文化一再灌輸給一代代日本人的總的歷史印象。大多數日本政客不但欣賞以上那一種日本的文化現象,而且支持。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以後,日本曾一度與中國相安無事。那是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所表現出的英勇頑強,令日本人肅然。令日本人跪服的美國,在朝鮮戰場上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打服了,這使日本不得不重新看待中國。中日建交後,雙方關係幾無摩擦。在外交方面,日本對中國變得特別謹小慎微。 中越邊境衝突以後,又有一個不短的時期,日本對中國另眼相看。倘事關中日關係,日本也是不敢輕易造次的。 事實上,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對日本的不友善表現每每極為克制,似乎絕不應該出現目前的倒退。然而事實是倒退了,責任全在日本。 欺軟怕硬,凌弱畏強——日本這一民族的劣根性,變相地體現在一代代政客身上。相比之下,日本的青年們倒是變得可愛多了。起碼,他們總體上斷不會再以“弱者是蟲豸”這樣一種反人性的眼光來看世界了。

對於某一些政治心理陰暗的日本政客,以及視中國的克制為中國之懦弱的日本反華右翼人士,一般的外交藝術是不夠了。他們差不多是與台灣地區的陳水扁一丘之貉的——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中日關係將對中國的外交風格提出極其嚴峻的考驗。 對於一個實際上拒絕歷史反省的國家,我是既無好感也絕無信任感可言的。一個國家的反省意識無非體現於兩方面——對國內行為的反省和對國際行為的反省。前一種反省的有無、遲早、真偽,決定一個國家自身文明進步的節奏;而後一種反省的有無、遲早、真偽,將帶給周邊國家安全或不安。 進一步說,倘德國乃是一個亞洲國家,它的存在再強也不至於又使我這一個中國人不安。 但日本在亞洲。我想亞洲未來的和平,幾乎必然地又將籠罩了陰影。 我所依據的是這樣的一條規律——看來,由一個好戰的國家而真正成為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它僅僅經歷一次戰敗國的教訓是不夠的。當然,經曆三次也太多了。或許,經歷兩次是正常的情況,比如德國。 “一戰”失敗——反而滋生出法西斯主義;“二戰”再敗,這才深痛反省,於是脫胎換骨。 這是德國的過程。 日本絕不是一個比德國反省力強的國家。 我想,它現在肯定還不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 因為掌控它的方向的政客們基本上還是一幫信奉勝王敗寇的政客。 它要養精蓄銳到什麼時候再發起戰爭?以什麼藉口發起戰爭?對哪一個別國發起戰爭?多大規模的戰爭? 現在作出判斷還為時尚早。哪一國使它再敗,也難估料。但總不會再是歐洲國家了,再不會是美國了。 有一點將是肯定的——日本,它只有再成為一次戰敗國,它才會有真反省。它才會真的脫胎換骨,亞洲才多一分永久的安全…… 是以為亞洲、為中國憂患!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