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達爾文告訴你,為什麼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達爾文告訴你,為什麼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達爾文告訴你,為什麼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马克·内利森

  • 社會心理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93687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臨睡之前……

“瞧一瞧內心的小鹿吧,就在臨睡之前,看一看從日出到日落,有沒有什麼給它帶來絲毫危險。”那個穿著粉色蓬蓬裙的苗條女孩站在燈光絢爛的舞台上朗誦這首詩,一邊唸還一邊嬌羞地扭著腰。她把那些詞——對她而言也許僅僅是些發音——熟練地背了下來,根本沒去在意詩的內容。黑暗中,我四排的鄰座小聲對他妻子說:“又是些無聊的、老掉牙的玩意兒。”那位妻子接過話茬儿:“什麼呀,哪裡老掉牙了,別亂說話。”雖然我沒做聲(大廳裡要保持安靜),但覺得她說得沒錯。比利時安特衛普女詩人愛麗絲·娜含一百年前寫的詩,你可以去爭論詩的質量,不過其中包含的可遠不止“無聊”。 我想對鄰座說,我們應該時不時回頭看看自己做過些什麼,可又不想打斷那個蓬蓬裙。我們應該問問自己,一切都安好嗎?有沒有給小鹿“帶來絲毫危險”?只有保持一定距離,我們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這位先生,您說不是嗎?這樣我們就能找到錯誤的根源,從而避免將來再次發生。我想勸那位先生好好花時間來思考,其中的關鍵是:保持一定的距離看事物。

沒錯,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果你總是悶頭做事,就無法分析出犯錯的原因,更別提理解它們了。有時候我們得先睡上一晚,而這一晚可不是白睡的,先生,您說呢? 我在心裡對他說,誰有勇氣像分析別人的錯誤那樣客觀地分析自己走錯的路,就能避免錯誤再次出現,而且還會感到很愜意。認識自己的錯誤不僅不會造成什麼傷害,而且還很有好處。我在黑暗中看了看鄰座,他也飛快地瞄了我一眼,那雙眼睛好像在說:“牧師先生,您還是管好自己分內的事吧。”我不好意思地把目光轉向舞台,女孩還在朗誦:“我有沒有讓一隻眼睛哭泣,讓石板迷離;有沒有對無愛的人,說上一兩句愛的箴言……”嗯,看來鄰座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愛麗絲·娜含的那些詞句倒是給了我一個很好的開頭,讓我繼續說下去。

我要說的不僅僅是犯下的錯誤和走錯的路,我們還應該時常近距離地觀察觀察自己的其他行為,這也很有好處,可以對自己了解得更透徹;不去管事情大小,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去做或者偏偏不做某些事情,生活就會變得更有趣。人類是一個有趣的物種,值得好好觀察。倘若一個外星人看關於地球人行為的紀錄片,一定會看上癮的。人類就是這麼有意思,只是我們自己還不知道,因為我們是當局者,總在戲中,所以才看不到。一個演員在表演時,是欣賞不了那美麗的場景的。就像舞台上那個苗條的女孩也看不到自己的害羞是多麼可愛,在她眼前的,只有一個漆黑的大廳。再強調一次,保持一定的距離很關鍵。這種距離指的不是睡上一晚,而是一種眼鏡。我們要戴上它,才能看到平時看不到的東西。就好像夜視鏡,或者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個可以透視別人衣服的玩意兒。

我說的眼鏡並不是科幻產物,它真的存在,而且還是查爾斯·達爾文的功勞。這位先生的作品和觀點也因此有了價值,在生物學界內外隨處可見。他教會我們有生命的事物如何適應周圍的環境,在環境發生變化時,又是如何一代接著一代改變的。這是自然選擇的過程,由此產生了進化。達爾文看到的世界跟所有人看到的一樣,只是他有一副眼鏡,能看到並理解的東西比常人更多。他把這副眼鏡當作禮物送給了我們,今天我們自己也能學會觀察,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我們看著這個富有生命力的世界,就像在看一部有趣的3D電影。如果你看看演員表,那就更有趣了——我們自己也在其中!難道戲到收場時我們已經不屬於這個真實的世界了嗎?還是先放下這個場景,找張躺椅坐下,去看看我們自己的行為吧,“就在臨睡之前”。

我向您保證,這不是一部沉重的學術作品。臨睡前誰都不喜歡看沉重的電影。所以我把這本書定位為輕鬆、好讀、容易消化的讀物,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把故事講出來。這並不意味著我可以對科學施加暴力,從而背棄學術作品,而是想把故事分篇講出來,以便讀者閱讀。我們將和達爾文一起,徜徉於人類行為的風景中,時而在這兒摘一朵小花,時而在那兒掰一根樹枝。故事有大有小。有時候很小,比如人說話時為什麼要把胳膊交叉在胸前;有時候很大,是一些泛泛的問題,比如,跟生下來的時候相比,你還是同一個人嗎?人為什麼會死?我把所有故事都有意識地丟到一起,從一朵小花跳到一根樹枝,最後再跳回去。其實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的:想法先是無序地出現在我們腦袋裡,接著思考便開始了。這本書也一樣。我希望讀者能通過閱讀這本達爾文主義文集來理解思考的方法。

書中有些故事不成系統序列,讀者們可以交叉閱讀。有些先前提及的話題在後文會重複出現,所以,把每篇故事單獨讀懂還是很有必要的。 每個故事都發生在不同地點或不同環境中。當想法在我腦袋裡出現時,就會像個彈簧一樣催促我寫下來。這篇序言是我在法國南部的沙灘上用蘋果手機打出來的,興許您還能嗅到沙子的味道。有時候我坐在火車裡,雙手在召喚下提起筆,有時候在露天咖啡館或賓館裡,不過大多還是在開會的時候。 地點和環境的多樣化其實很容易解釋:作為一個行為生物學家,不論我走到哪兒,都會對人類及其行為產生興趣。大街上,公車裡,還有超市裡,我都睜大雙眼,尋找素材。素材倒是很多,這不是什麼問題。其中的關鍵是我要控制住自己,不能每次都受其誘導,去“解剖”人們的行為。我必須時不時讓自己也讓您安靜一下,用不著立馬“開膛破肚”。

這本書裡的故事之前以博客的形式發表在科學月刊《黎明女神》(Eos)旗下的網站上。很感謝羅夫·斯赫爾斯和雷諾特·馮貝克兩位先生提出把博客文章集結成冊的建議。能夠為一本推崇通俗科學的雜誌獻出自己的一份力,我倍感榮幸。科學前進的速度連光速都嫉妒,也正因此,大眾才越來越不了解科學,這很可惜。雖然科學故事變得越來越複雜,但它們真的非常有趣。 《黎明女神》雜誌給每個人都提供了一個品味科學故事的機會。 創世以來,人類的行為總是現身紙上,卻很少被研究。宗教、政治、哲學……紙上總寫著什麼事該做,什麼事又不該做。 “行為”並沒有被視為某個物種特有的、具有生物功能的系統,而是由人類創造並規定出來的。人類具備理性,高於地球上的一切事物。隨著發展,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人類的行為是獨立存在的,是可以而且應該被拿來研究的,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人類本身。行為成了人類的一部分,可是人類的精神卻被當作指引,因為人是理性的,優於其他生物,其精神遠高於地球萬物。幸好,如今我們有了行為生物學,它的研究角度更為廣泛、現實,提出了“世間萬物到底是從哪兒來的”這樣的問題。達爾文給了我們研究這個問題的工具。我將試圖就此展開敘述,希望您把每個故事作為一天的結束,就在臨睡前讀一讀。一個接一個,一晚接一晚,就能把自己的本質看得更清楚,從而了解真正的自我。我祝愿您的這次人類行為風景之旅旅途愉快。

我把這本書的題目寫在一張小紙條上,塞給了鄰座。他問:“也是愛麗絲·娜含的?”我說:“不是的,是……嗨,算了。”只見他面無表情地盯著那張皺巴巴的紙。這時,粉色蓬蓬裙姑娘深深鞠上一躬,台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她的要求——看一看自己內心的小鹿已經完成,而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