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社會心理 快樂的人生

第27章 消除思想上的憂慮

快樂的人生 卡耐基 3381 2018-03-18
巴斯特是法國偉大的科學家,他曾經談過“在圖書館和實驗室所找到的平靜”的問題。為什麼會在那兒找到平靜呢?因為在圖書館和實驗室工作的人,通常都埋頭於工作,沒時間為自己擔憂。做研究工作的人也很少精神崩潰,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像其他人那樣“奢侈”。 “讓自己忙著”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一件事情能夠把憂慮從你的思想中趕出去呢?因為有這麼一個定理:一個人不論多麼聰明,都不可能在同一時間想幾件事情,這是心理學所發現的基本定理之一。讓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假定你現在靠坐在椅子上,閉上雙眼,試著在同一個時間去想自由女神,以及你明天該做什麼事情。 這時,你就會發覺自己只能輪流想其中的一件事,而不可能同時想兩件事情,對不對?就你的情感來說,也是如此。例如,我們不可能充滿熱情地想去做一些令人興奮的事情,同時又因為憂慮而拖延下來。一種感覺會把另一種感覺趕出去。就是這麼簡單的發現,使得軍方一些心理治療專家能夠在戰時創造出了一個醫學奇蹟。

一些人因為經受不了戰場上的打擊而退下來,患上了一種“心理上的精神衰弱症”。軍隊醫生對此大都採取了“讓他們忙著”的治療方法。除了睡覺的時間之外,這些在精神上受到打擊的人每時每刻都在活動,例如釣魚、打獵、打籃球、打高爾夫球、拍照片、種花,或跳舞等,根本不給他們回想自己那些可怕經歷的時間。 “職業性治療”是近代心理醫生髮明的新名詞,也就是拿工作當作治療疾病的藥。這並不是什麼新方法,因為在耶穌誕生的500年以前,古希臘的醫生們就已經使用這種方法為人治病。 幾年前的一個晚上,我永遠也忘不了,我班上的一位學員馬利安·道格拉斯告訴我們,他家裡遭受到的不幸,而且還不止一次。第一次,他失去了5歲的女兒,是他非常疼愛的孩子。他和他的妻子都以為自己無法承受這個打擊,可是,用他的話來說,“10個月之後,上帝又賜給我們一個小女兒,但她只活了5天就又離我們而去。”

這種接二連三的打擊,幾乎使人無法承受。這位父親告訴我們說:“我承受不了,我睡不著吃不下,也無法休息或放鬆。這些不幸的事情給了我精神上致命的打擊,使我信心全沒了。”最後,他去看了醫生。有一位醫生建議他吃安眠藥,而另外一位醫生則建議他出去旅行。他兩種方法都試了,可是對他都沒有用。他說:“我的身體猶如夾在一把大鐵夾子裡,而這把鐵夾子愈夾愈緊,愈夾愈緊。”那種悲哀給他帶去的壓力真的是太大了。 不過,謝天謝地,我們還有一個孩子——一個4歲大的小男孩,他教我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天下午,我悲傷地呆坐在那裡,他問我:“爸爸,你肯不肯給我造一條船?”當時,我沒有一點心情去為他造船。其實,我根本沒有心情做任何事情。可是我的兒子是個很會纏人的小傢伙,我不得不按照他說的去做。為了給他造那條玩具船,我大概花了3個小時,等到船造好之後,我發現這造船的3小時,竟然成了這段時間裡我最放鬆的時間。

正是這個小小的發現,使我從恍惚中驚醒過來,也使我想了許多——這是我幾個月來第一次認真思考。我發現,如果你忙著做一些需要計劃和思考的事情的話,就不會有時間憂慮了。對我來說,造那條船時我的憂慮全都消失不見了,所以我決定讓自己不停地忙著。第二天晚上,我看了看每一個房間,把所有需要做的事情都寫在了一張紙上面。有許多小東西例如書架、樓梯、窗簾、門鈕、門鎖、漏水的龍頭等需要修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在兩個星期內竟然完成了242件一直以來需要做卻沒有做的事。 另外,我還給我的生活增加了富有啟發性的活動:每個星期抽出兩個晚上到紐約市參加成人教育班,並參加了小鎮上的一些活動。現在我是校董事會主席,參加過很多會議,並協助紅十字會和其他組織機構募捐。現在我忙得已經沒有時間去憂慮了。

“沒有時間去憂慮”,丘吉爾也說過這句話,當時戰事緊張,他每天要工作18個小時。當別人問他是不是對如此沉重的責任感到憂慮時,他說:“我太忙了,我根本沒有時間憂慮。” 查爾斯·柯特林在研究汽車自動點火器的時候,也碰到過與之相似的情形。柯特林先生一直擔任通用汽車公司的副總裁,主管世界知名的通用汽車研究公司,不久前才退休。當年他窮得只能租堆稻草的穀倉做實驗室,全家的生活開銷也只靠他太太教鋼琴所賺來的1 500美元。後來,他又不得不用他的人壽保險做抵押借來500美元。我問他太太,她在那段時期是不是很憂慮?她回答說:“當然,我擔心得睡不著,可是我的丈夫一點都不擔心。他整天沉浸在工作裡,根本沒有時間去憂慮。”

對人們來說,當工作使他們忙得團團轉時,“沉浸在工作中”就不會有時間憂慮。可是一旦下班以後,也就是我們能夠自由自在地享受我們的輕鬆和快樂的時候,憂慮之魔就會向我們襲擊。這時我們常常會想各種問題,例如我們的生活有什麼成就,我們有沒有乾好工作,老闆今天說的那句話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意思”,或者我們已經開始掉頭髮了……當我們閒下來的時候,大腦常常會變成一片真空。物理專業的學生都知道“自然界中沒有真空狀態”。例如打破一個白熾燈泡,空氣立即就會進去,從理論上來說,充滿了真空的那一塊空間。 當你的大腦閒下來時,也會有東西補充進去,是什麼東西呢?通常是你的感覺。為什麼呢?因為憂慮、恐懼、憎恨、嫉妒和羨慕等情緒,都是受我們的思想控制的,而這些情緒都非常強烈,往往會把我們思想中所有平靜、快樂的思想和情緒統統趕出去。

哥倫比亞師範學院教育系的教授——詹姆斯·馬歇爾,在這方面說得很清楚:“憂慮對你傷害最大的時候,不是在你正忙著工作的時候,而是在你幹完了一天的工作之後。那時,你的想像力會混亂,腦海中就會出現很多荒誕不經的事情,誇大每一個小錯誤。在這個時候,你的思想就像一輛沒有載重的車子,橫衝直撞,摧毀一切,甚至把你自己也撞成碎片。消除憂慮的最好辦法,就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自己一直忙著。” 並非只有那些教授才懂得這個道理,才能把它們付諸實踐。我在戰時碰到一位住在芝加哥的家庭主婦,她將其經歷告訴我,說她如何發現“消除憂慮的最好辦法,就是讓自己忙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當時我正在由紐約到密蘇里州農莊的路上,在火車的餐車上碰到這位太太和她的先生。這對夫婦對我說,他們的兒子在“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加入陸軍部隊。母親當時很擔憂她的獨生子,因此健康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害。她常常想他在什麼地方,他是不是安全,他是不是正在打仗,他會不會受傷,是不是還活著?

我問她後來是怎樣把這種憂慮克服掉的。她回答說:“我讓自己忙著。”她告訴我,她開始把女傭辭退,希望做家務能讓自己忙著,可是這並不見效。她說:“問題是,我做家務總是機械化的,完全不用思想,所以當我鋪床和洗碟子的時候,還處在憂慮中。我發現我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才能使我在每一天的每一個小時,使身心兩方面都忙碌起來,所以,我就到一家大百貨公司當售貨員。” 她說:“這次好了,我立刻感覺自己好像掉進了一個運動的大漩渦裡——我的四周全是顧客,他們問我價錢、尺碼、顏色等問題,我沒有一秒鐘想到除了手邊工作以外的問題。到了晚上,我也只能想如何讓雙腿休息一下。我吃完晚飯之後,躺在床上,很快就睡著了。我既沒有體力,也沒有時間再去憂慮了。”

她的這種做法,正如約翰·科伯爾·波斯在《忘記不快的藝術》一書中所說的:“一種舒適的安全感,一種內在的寧靜,一種因快樂而反應遲鈍的感覺,都能使人在專心工作時精神平靜。” 我們如果極度地擔心某些事情的話,就讓我們記住,可以把工作當做一種很好的古老治療法。以前在哈佛大學醫學院當教授的已故博士李察·柯波特先生,在《生活的條件》中說過:“作為一名醫生,我很高興地看到,我的工作能夠使很多病人痊癒。他們所患的病,是由於過分疑懼、遲疑、躊躇和恐懼等所造成的。工作帶給我們的勇氣,就像愛默生永垂不朽的自信一樣。” 如果我們不能一直忙著,而讓自己閒坐在那裡發愁的話,我們就會產生許許多多被達爾文稱之為“胡思亂想”的東西,而這些“胡思亂想”猶如傳說中的魔鬼,把我們的思想掏空,摧毀我們的行動和意志。

蕭伯納把這些用一句話總結出來:“人們之所以憂慮,就是有空閒時間來想想自己到底快樂不快樂。”他說得很對,要想消除憂慮,就不必去想它,要在手掌心裡吐唾沫,讓自己忙起來,這樣你的血液就會開始加速循環,你的思想就會變得敏銳。讓自己一直忙著,這是世界上最便宜、最有效地治療憂慮的藥。 要改掉你憂慮的習慣,就要記住第三步: 讓自己不停地忙著。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