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如果這是宋史(捌)·南宋卷·官宦王朝

第11章 第十一章鐵血和尚原

大散關,位於陝西寶雞南郊秦嶺北麓,因置關於大散嶺而得名。這裡北連渭河支流,南通嘉陵江上源,當山川之會,扼西南、西北要道樞紐,亦稱崤谷。查史書,共有七十餘次戰役發生在這裡,如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從這裡經過,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也從這裡入川。 可以說,這才是川、陝之間的必爭之地,張浚放棄了這裡,去興州當川、陝宣撫司,純粹是昏了頭,外行到無可救藥。 當富平失守,西軍挫敗後,吳玠僅率領幾千人孤軍深入險地,搶占了這塊最重要的關隘,盡顯其戰略眼光、名將風範。 當然,也有人不理解他。他的部下就勸他直接入川,退守漢中,頂在蜀川的咽喉之地,那樣不是更有利於防守嗎? 吳玠反對,那樣太被動了。堅守大散關,會變成金軍西進的一根刺。吳玠說:“我保此,敵決不敢越我而進。堅壁臨之,彼懼吾躡其後,是所以保蜀也。”

可怎樣防守呢?這是個大學問。吳玠沒去大散關的隘口硬頂著,他發現了一個絕妙點,這個點在大散關的東邊,也就是背川面陝的右前方。那里四週陡峭,山頂寬平,是古代兵家所稱的“隘地”,即最理想的設寨防守地勢。 這塊隘地叫和尚原。 地點選好了,問題卻出現了。防守的三大要素:地勢、士氣、糧食,吳玠只有第一個,剩下的兩個一點著落也沒有。比如士氣,還沒等金軍打過來,有些人就私下串聯要發動兵變,把吳氏兄弟綁起來送給金軍當見面禮。兵變前夜,有人把這個消息報告給吳玠。吳玠非常冷靜,根本沒有追究這人到底是誰,而是在第二天與所有部將歃血為盟,以民族大義感化他們,把危機變成了動力。 至於糧食,就很簡單了,吳玠派愛將楊從義下秦嶺重回鳳翔,在金軍的糧庫裡搶了整整三十萬斛糧食,運到和尚原。

宋軍做完這些,金軍終於發動攻勢了。 來的兩個人叫完顏沒立、烏魯折合,他們分別是鳳翔、階州、成州的將領。他們很有計劃,打算各自出兵,在大散關前集合,一起進攻。 問題是鳳翔距離大散關比較近,完顏沒立也心急了些,他趕到時,烏魯折合還在路上。這個簡單,先到先打,誰得手算誰的。 這麼想時,完顏沒立有點小激動,軍功在女真世界裡是頂級榮耀,這次集三州兵力去攻打幾千敗兵,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兒。於是,他第一時間強攻,可他上山之後才發現像是老虎咬刺猬,根本沒處下嘴。和尚原附近的山路崎嶇蜿蜒、亂石成堆,騎兵只能下馬步行,一步步地往上爬。筋疲力盡之後,金軍迎來的是一陣陣暴雨似的箭頭,這仗根本沒法打。 完顏沒立中場休息。烏魯折合到了。這人聰明,想搞個反牽制,沒有理會和尚原,而是直撲大散關,他就不信吳玠敢不去救。去救,和尚原天險就會失去意義,再也不是主場了。

烏魯折合想得很好,可惜大散關本身也是天險,並且關隘雄峻,是早就建好的堡壘。他打來打去,不得要領,派人去約完顏沒立。按原計劃,兩方面同時動手,和尚原、大散關全面攻擊。 這是最好的辦法,卻成了金軍的噩夢。吳玠準確地掌握了兩支金軍的行動,其精確程度讓人難以置信。完顏沒立、烏魯折合兩軍始終沒法形成合力,被吳玠阻南打北,再阻北打南,一直沒能會合。最後,烏魯折合火了,不顧一切地衝擊大散關。 他在找死。吳玠迅速集中優勢兵力,出大散關,與烏魯折合決戰。山地是西軍的主場,這裡的每一樣東西幾乎都是為西軍量身定做的。烏魯折合打,打不勝,逃,在山地裡沒速度,最後被永興軍追上,當場陣斬。 完顏沒立馬上後撤,再打下去,他也會被扔在秦嶺上。此戰震動了金國上層。由陝入川是整體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以富平決戰奪取陝西,再攻進四川,才能沿長江南下,掃平江南宋室,進而統治整個漢地。

環環相扣,少了哪一關都不行。而這些,現在就卡在了川、陝之間的大散關前,準確地說,被吳玠那幾千個人卡住了。 三州合兵失敗後,還能派誰去呢?按照老傳統,應該是完顏婁室上陣,由常勝將軍決戰,肯定會勝利。但是,這永遠都不可能了。 半年前,也就是富平之戰結束後不久,完顏婁室病死了。在他謝幕之際,還是總結一下他的生平吧。他留在歷史裡的印記很清晰,抓皇帝成了他的習慣,生擒耶律大石,追捕耶律延禧。他神速一般地擊潰了西夏主力,讓党項人立即臣服。臨死前,他重病纏身,還主導了富平之戰,擊敗宋朝唯一一支主戰軍團。 這樣的人,哪怕是敵人,也得承認他的傑出,哪怕僅僅是軍事才能的傑出。人們佩服他,就像西方世界尊敬二戰時的德國名將隆美爾、古德里安一樣。

他那不為人知的一面或許更讓人稱道。看名字,他像是金國皇族成員,畢竟姓完顏。可事實上,他父親是完顏阿骨打的叔叔盈哥的下屬,是納旦水部的族長。納旦水部與完顏部之間的關係,直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明確的信史交代。 經考證,完顏婁室的家族很有可能是完顏氏皇族的阿哈,也就是說,他們有可能是封建主僕關係。這一點應該是真的,不然的話,以他的軍功,早就位居所有完顏之上了,至少也應該和完顏宗翰之流平起平坐。 英雄不問出身,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回到現實,陝西大地上,除了已故的完顏婁室之外,剩下的金軍將領裡,最大的就是四太子殿下了。到這時為止,金兀術已經兩次死裡逃生、反敗為勝了,這讓他底氣十足。 為什麼不呢?戰場如棋局、如人生、如電視劇,總要有波折才會有看頭,所以,大敗之後鹹魚翻身,才會更加精彩,才是難得一見的精英。

他帶著十萬大軍、各個顯貴,比如完顏宗翰的女婿、侄兒們,殺向吳玠。不過,他剛剛起動,就停了,他想出了一個新奇的主意。 他把輜重向關中平原東部撤去,到處宣稱自己要回北方探親,暗中卻把主力向寶雞大散關方向轉移。三州精兵剛敗,他又撤走,吳玠肯定要乘機下秦嶺收復陝西。到那時,吳玠定會和他的主力迎頭撞上,以十萬壓幾千,必將是一場毫無懸念的大勝! 從而打通川、陝,掃平江南……他一邊做著美夢,一邊放煙幕彈使勁折騰,終於讓全體金軍累出了一身身的臭汗。吳玠一直坐在和尚原那兒看熱鬧,自始至終一動沒動。 “呸,死心眼!” 金兀術恨恨地罵道,他不得不集結兵力拉著輜重向秦嶺進發。 金兀術證明了一個道理,急性子的人就不該去逗弄別人,免得把自己搞得火大。他一旦開始行動,就會雷霆一般無可阻擋。

從這時起,這次戰役要以小時來計算,從白天到夜晚,每時每刻都精彩激烈。 他發揮大兵團優勢,先在渭水架浮橋,全軍迅速渡過,之後搶占益門鎮,毫不停留,一掠而過,幾乎沒下馬就闖進了秦嶺山脈裡。 金軍的素質真的過硬,從平原進深山,一路之上,生活問題全在馬背上解決,一點時間都沒耽誤,而且進山之後勁頭更猛,居然強行軍三十多里,到了和尚原的前沿陣地神岔。 這裡是個分界線,從這兒開始全是亂石小道,甭管多大的兵力,都得排成一列縱隊上去。單從地理來說,絕對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 守神岔的人是前些天到鳳翔搶了三十萬斛糧食的楊從義,這人很有故事,他後來成了神,擁有自己的廟、名號、職權,一應俱全。

按說這樣一個猛人守在神岔,說什麼也得把金軍打得血肉橫飛才像樣,可是,楊從義卻非常反常,女真人一露臉,他立即就閃了。 神岔關口的永興軍像一群兔子似的一溜煙跑進了深山里,逃得那叫一個迅速。 四太子很忙,沒心思翻山越嶺去抓他們。在金兀術想來,楊從義跑得很理智,這是十萬人的大兵團,實力決定一切,他真的逃得很理智! 於是,他節約一切時間,以神岔為本陣,建立了蜿蜒四十多里的連珠寨,寨尾在神岔,前方已經頂到了寶雞。也就是說,和尚原已在攻擊範圍之內。 這一路堪稱狂飆突進,所向無敵。這讓四太子很激動,這種感覺他嚮往很久了,也曾經品嚐過……嗯,就是之前追趙構那次,雖然結局很悲摧,但過程很過癮! 金兀術決定這次搞得更漂亮一些。為此,他只給了部隊一夜和一個上午的時間休整。到了第二天中午,全體金軍開拔,到了和尚原腳下。

到了之後,金兀術才知道為什麼之前三州合兵會敗得那麼慘,連主將都丟了腦袋。把那些地勢險要、下馬步戰之類的廢話都扔到一邊,精簡成一句話,就是這塊地比宋朝任何一座城的城牆都堅固,他們沒辦法帶任何強攻器械上來! 就這麼簡單,只能空手單身往上爬。這仗還怎麼打? 四太子殿下的招數還是很多的,針對和尚原,他想出了兩個。第一,馬上分兵去攻打大散關。之前,完顏沒立、烏魯折合沒配合好,始終沒能同時攻打這兩處。他可沒有這個遺憾,身邊帶著十萬人,隨便分點出去就是人山人海。 第二,攻打和尚原的主陣地太低了,永興軍的大兵們居高臨下,向下面射箭,就算弓箭質量不高,殺傷力也很驚人。反之,金軍仰射強攻,純粹是找死。為此,金兀術下令就地取材,用石頭壘起一個小山,勉強達到和和尚原差不多的高度。

之後,立即開打。 他急,前面有無數美好的東西等著他,像蜀川的美女、金幣,江南的美女、絲綢,這些和長江以北的美女、土地一樣,對他實在有太大的誘惑了! 慾望中帶著激情,全體女真大兵開始向和尚原、大散關發動進攻。迎接他們的是吳玠訓練了很久的“駐隊”。 駐隊,也叫陣腳兵。如果兩軍在平原上相遇的話,總會在一段特定的距離內停住,這個距離就取決於陣腳兵。這種兵手持弓箭,射向對方,既是威懾,也是給兩軍對陣時的距離定下了基調。不過,吳玠明顯在作弊,他配給部下的都是神臂弓。 這時候,弄到大批量的神臂弓可不容易,它本是宋朝軍中的高端武器,是很普及的,尤其對西軍來說,這種東西很平常。可是,宋朝這些年爛到底了,什麼都敢弄虛作假,武庫裡的神臂弓偷工減料,連尋常弓箭都不如。 吳玠孤軍頂在大散關,能大批量裝備這種弓箭,一定是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 這時,可以收到回報了。吳玠把駐隊分成批次,輪流出戰,神臂弓特製的箭矢一刻都沒有停過,暴雨一樣落在金軍身上。這種箭“洞重甲於數百步外”,想想有多少女真人變成了靶子。可這也不能阻撓金兀術前進的步伐,他在一下午的時間裡發動了三次大規模攻擊,直到天晚了,才悻悻地收兵往回走,他發誓第二天還會來! 夜幕降臨,戰鬥才剛剛開始,和這時相比,整個白天的戰鬥只是墊場而已。走在崎嶇的山路上,陣容龐大的金軍絕對沒有想到,他們剛剛撤退,宋軍就追了上來。 是永興軍戰將楊政。他突然追擊,殺得金軍措手不及。砍倒一片金軍之後,他又立即返回和尚原。金兀術怒火沖天,正猶豫著是不是要返回去報仇,身後傳來了另一個噩耗。 神岔方向的糧道被劫了,是躲在深山里的楊從義幹的。 前後都出事,金兀術變得非常冷靜。他心裡有底,不管宋軍怎麼折騰,實力對比放在那兒,十萬兵力握在手裡,無論怎麼打都必勝。現在,他想返回營寨吃飯睡覺,養好精神再說。 連珠寨裡,篝火點起來了,飯鍋支上了,每一個女真大兵都往火堆邊上擠,去尋找溫暖。這是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十月的秦嶺山脈,會凍死人的!火堆邊上人滿為患。就在這時,周圍的黑暗裡突然射出了比白天還要密集的箭雨! 吳玠精選了五百名神臂弓射手,悄悄摸到了金兀術的營寨旁邊。 全體金軍臥倒,連同金兀術在內,誰也沒想著回擊,一直忍到西軍射夠了撤退後,才站了起來。他們環顧四周,營地一片狼藉,再也不敢生火做飯了。 餓著睡吧。金兀術躺在漆黑的夜幕下數星星,盼著第二天的太陽早點升起來。他白天跑山道累得要死,晚上說什麼也不想動了。 可惜這次戰鬥是以小時為單位更新變動的。 二更天時,金軍的營寨突然間火光沖天,箭雨再次降臨,隨同出現的還有大批西軍。從數量上看,應該是和尚原方向的西軍全體出動了。 事實上也是,這次突襲是吳玠親自率領的。 這時,金兀術才知道自己上了大當,吳玠在天剛黑的時候派人偷襲,以當時的力度和金軍本身的實力,讓人覺得也就是這個樣子了,不然還想怎樣,幾千人吞掉十萬大軍嗎? 沒想到吳玠真敢這麼幹,他利用這種錯覺,帶著全部家底深夜突襲金軍。這是不是太魯莽、太過於熱血了呢?畢竟敵我懸殊。 事實證明吳玠是對的,他太聰明了,從根本處看穿了金軍的破綻。金兀術這人非常喜歡連珠寨,這種陣勢他不止一次用,而且以後還會用,哪怕差點死在這上面也不改。比如這次,崎嶇的小山路,連珠寨一個接一個排出去四十多里,看上去真是美麗壯觀。 可誰也幫不了誰,一旦出事,只會讓災難加倍。吳玠看似用幾千人硬撼十萬部隊,其實只需要打擊金軍最前端的那一小撮就可以了。前端垮掉的金軍會壓向後邊的連珠大寨,像多米諾骨牌一樣越壓越快;像滾雪球一樣,越到後來,滾動的力量越大。 金兀術就是最前端的那個小雪塊,他欲哭無淚,難道要他和吳玠死拼嗎?他應該是不懦弱的,可這時比在黃天蕩時還危險,他不想死。那麼,讓後面的部下頂住,也就是頂住他,阻止崩潰嗎? 那會讓他死在部下的手裡! 不行,這太憋屈了。 黑暗的秦嶺山脈裡,十萬金軍被幾千名西軍逼出陣營,一連後退了好幾里,也沒能止住西軍的進攻。混亂中,天終於亮了,金兀術下達了一個看似理智的命令—— 金軍迅速撤退,放棄山道的營寨,一直撤到山外邊去。 在他想來,天亮了,金軍會恢復精氣神,哪怕龐大的戰力在山道上無法展開攻勢,對方幾千人也不敢再追擊。而只要退出山地,立即就會主客易位,吳玠再也不敢威脅他。 雖然這樣做意味著攻擊和尚原失敗,但不失敗又怎樣,昨天士氣正旺也沒能衝破大散關,經過這樣一個夜晚,難道還想再去強攻嗎? 所以,無論怎樣想,撤退都是正確的。 金軍就倒霉在這個觀念裡了。金軍開始後撤,吳玠繼續追擊。在崎嶇的山道上,金軍的騎兵是一個個碩大豐滿的靶子,他們緩緩地移動,有時還要來個大跳或者小碎步什麼的,每一個人都在射臂弓的籠罩之下。從大散關到和尚原,從和尚原到二里驛,山道上躺滿了金軍的屍體。 金軍好不容易到了神岔,快要出山了,剛想喘口氣,楊從義又帶人從林子裡跳出來打劫。未來的神仙大人把金兀術牢牢拖住,死活不讓他們走。雙方一直糾纏了三十多個回合,其結果就是金兀術中了兩箭。這還沒有完,吳玠也趕到了,西軍全力以赴地“挽留”四太子殿下,怎麼也不肯放人。 整個白天過去了,金兀術困在秦嶺山脈裡。夜晚再次降臨,他還是被死死地摁在那兒,沒法動彈。直到四更天,寶雞方向的金軍增援部隊到了,他才被救了出去。 僅僅三天……無比黑暗、漫長的三天!這成了完顏宗弼一生的噩夢。他的部下死在秦嶺裡的至少有一萬人,光這一點就把富平之戰所贏來的東西都輸了出去。其餘的,他的親兵營裡只剩下六個人了,被俘近三千人,其中,重甲騎兵有九百多個,高級將領有二十多個。 最讓他痛苦難堪的是,大太子完顏宗翰的女婿、侄子也被他丟了,都成了吳玠的俘虜。這讓他怎麼回去見大哥呢,粘罕有時是非常粗暴的! 果不其然,他回去之後就被嚴厲斥責,被罵得狗血淋頭。大太子一怒之下把他貶成了元帥左都監。這些,金兀術都接受了。他記住了吳玠,發誓要和這個人死磕到底! 和尚原之戰結束了,它的意義怎樣評價都不過分。吳玠保住了四川,就是保住了江南,給了南宋立國的根本保障。 史稱,這是宋、金戰爭史上,金軍所遭遇的第一次慘敗。李心傳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中也說道:“金人自入中原,其敗衄未嘗如此也。” 這似乎有待商榷,畢竟前面有韓世忠的黃天蕩,有岳飛的建康。但是,黃天蕩之戰先贏後輸,沒有和尚原這樣的終局大勝;而岳飛只是疾風暴雨一般地衝擊,讓金兀術不敢力敵,只能走水路,這是擊潰戰,沒有和尚原的輝煌戰果。 此戰過後,漢地一片歡騰,趙構傳令嘉獎西軍,給予吳玠最高的榮譽——建節。三十九歲的吳玠被封為鎮西軍節度使,他是南宋第一個因軍功而建節的大將。 吳玠名滿天下! 可是,當時對局勢影響最大的卻不是他,而是一艘從北方駛向南方的船。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