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紀連海說甄嬛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智力玩具九連環

紀連海說甄嬛 纪连海 1781 2018-03-16
看過《后宮甄嬛傳》第七十一、七十二兩集的朋友們,一定會注意到下面的情節:摩格奉上一串九連玉環欲為難大清皇帝及眾臣,卻被甄嬛巧施一計,教導女兒朧月以孩童無知為由,破玉解密,摩格大掃顏面。 這裡,就有個問題:中國古代到底有哪些智力玩具呢? 七巧板、華容道、魯班鎖、九連環這四種玩具甚至被人譽為智力玩具中的“四大金剛”。這些體現中國古老文化和智慧之光的玩具已成了世界智力遊戲界的“寵兒”,在世界益智玩具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其原因不僅在於它們的歷史悠久,同時在於其豐富的智力內涵,而且大多數在很早就傳到國外,成為西方人津津樂道和迷戀的玩物,有的甚至導致了許多西方新的智力玩具的衍生和發明。 七巧板可以說是中國益智玩具之祖。它是一種拼板玩具。它的發明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規”和“矩”。成書於清朝嘉慶年間(1813)的《七巧圖合璧》是至今發現的有關七巧板的最早著作。中國另一種更簡單的古老四巧拼板“調合板”傳到日本後,改稱為“博士板”,聲稱能拼出一種最複雜的圖形,其智商可達博士水平,於是這種玩具竟成為日本學校必備的考驗學生智商水平的教具。在清朝,學者童葉庚將七巧板擴展為十五巧板,乾脆命名為“益智圖”,意即此圖有益於提高智力。

華容道是一種移圖玩具,一般人總是認為既然此玩具用中的故事命名,那它一定是三國時代發明的。其實,這類玩具的發明遠此三國時代古老,它的發明要追溯到遠古時代的洛書(即幻方),後來傳入宮庭,演變成了“重排九宮”遊戲。這就是“華容道”的雛形。此遊戲在元朝時傳到西方,西方人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造,變成了在西方轟動一時的智力玩具“移動十五”。與此同時,在中國也將其加以改造,變成了更有趣的“移動十塊”玩具。由於這種玩具玩的過程和三國故事中“曹操敗走華容道”相合,所以就有了這個十分貼切的名稱“華容道”。 “華容道”玩具由於佈局繁多,走法曲折,被日本《數理科學》雜誌譽為“智力遊戲界三大不可思議之一”(其他兩項分別為法國人發明的“獨立鑽石棋”和匈牙利人發明的“魔方”)。它的玩法涉及數學裡的圖論和運籌學等多門學科。現在,它又與計算機掛上了鉤,成為電腦的研究對象,其中“橫刀立馬”佈局的81步最優解法就是由電腦驗證的。

“魯班鎖”是一種立體插接玩具,是由中國古代房屋的榫卯結構轉化而來的。因為魯班是中國木工的始祖,所以得名“魯班鎖”。由於解開此種插接鎖要有聰明的頭腦,所以又有人稱它為“孔明鎖”,將它和古代足智多謀的軍師孔明聯繫起來。這種玩具最早見於文字是我國清代一本魔術書《鵝幻彙編》,當時叫“六子連芳”。美國1857年出版的《魔術師手冊》中,就引進了中國的“六子連芳”,可見這種玩具傳到國外最少也有近150年的歷史。魯班鎖實際是一種涉及立體幾何知識的玩具。通過幾何分割,可以組成多種鎖定方式。近來,美、英等多國數學家採用電腦發現,6根木條組成的樣式多達119963種。可見,其奧妙的無窮也。 九連環是一種解環玩具。這類玩具在我國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早在戰國時代的《戰國策》中就有記述。在這本記述當時遊說之士的策謀集中,講到秦王嬴政曾遣使入齊,使臣就帶了一種玉連環。他拿出來對齊君王后說:“齊多知,而解此環否?”意思是說,齊人知多識廣,能不能把其中的環解出來?看來,當時就用這種玩具來作為衡量知識和智慧的工具。我國將解環玩具稱作“巧環”,環數從一個到幾十個,越來越複雜,其中九連環最為知名。這是因為我國古代認為九是陽數之極,所以一般都用“九”來言多。即然九已到了極點,那就十分難了。故用九連環來代表解環之難。今天,解九連環的世界紀錄是237秒,由甘肅省嘉峪關市王仲斌創造。

九連環流行極廣,形式多樣,規格不一。其製作,用金屬絲製成圓形小環九枚,九環相連,套在條形橫板或各式框架上,其框柄有劍形、如意形、蝴蝶形、梅花形等,各環均以銅桿與之相接。玩時,依法使九環全部聯貫子銅圈上,或經過穿套全部解下。其解法多樣,可分可合,變化多端。得法者需經過81次上下才能將相連的九個環套入一柱,再用256次才能將九個環全部解下。此外也可套成花籃、繡球、宮燈等狀。同時,九連環也是按照一種順序來解的。解九連環需要相當一段時間,這也可以訓練人的耐心。當然,九連環還可以根據需要自行增加環數提高難度,但環數增加將使解開步驟呈幾何級數遞增,且本質上並沒有改變解環方法,因此通常所見仍是九環為主。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