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明朝其實很有趣兒

第80章 8、戚繼光之奇門兵刃

明朝其實很有趣兒 雾满拦江 7801 2018-03-16
戚繼光,著名的抗倭軍事將領,每個中國人都知道他——除了軍事學專家之外,每個中國人都曉得。 什麼叫“除了軍事專家之外”呢?為什麼要把軍事專家給除外呢? 這個問題,不妨從戚繼光手上的奇門兵刃說起。 戚繼光曾經給皇帝寫過一封信,詳細介紹過“狼筅”這種武器的使用要領及法則。狼筅是你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一種兵器,該兵器甚至未能出現在現代武俠小說之中。也就是說,這種武器,它已經超出了——突破了人類的極限之想像,就連武俠小說作家蹲在小屋子裡瞎琢磨,都不敢想像出這種武器。 如果一定要打個比喻來說,狼筅更類似於清潔工人手中的掃帚,此物純係生鐵鑄成,巨大而沉重。有一個巨長的手柄,另一端是個生鏽的鐵疙瘩,鐵疙瘩上還鑄著倒刺和鐵刃。若非是拔山舉鼎之力,等閒人物是舉不動這玩意兒的。就算是你費盡了吃奶的力氣,把狼筅舉起來了,也只能是咬牙平端著,閉著眼睛往前走。前面的倭寇殺來了,你豁出老命不要,把狼筅用力向倭寇一搗,倭寇向旁邊一閃,就听“轟”的一聲,你的狼筅將地殼搗出一個大洞。果然是威力驚人啊!塵土飛揚中,你還想再把狼筅舉起來,繼續與倭寇搏鬥,可是此時你的雙臂早已累得酸軟如麵條,不休息兩個時辰,按摩個把鐘頭,是恢復不過來的。可是倭寇他缺德啊,他不讓你恢復體力,而是趁機撲到你面前,輪起大片刀,嘁哩咔嚓……你已經為國捐軀了耶。

明擺著,狼筅這種武器,其攻擊力為零,防禦值也是零。沒有它你還有可能從倭寇手中逃得性命,有了這東西,還沒交火就已經把你累慘了,等到了戰場上,連逃命的力氣都沒得有。 這怪兵刃不好玩,是誰發明的呢? 此乃大明工部科研人員經過長期研究,隆重推出的高科技產品。徜若你不幸胸懷壯志,一門心思琢磨著報效國家,那麼OK,等你上了戰場,長官給你這麼個玩藝兒讓你舉著。等到了戰場,看到了倭寇,你早已累得兩腿綿軟手抽筋,眼看著倭寇們手舉雪亮的大片刀衝過來,為國捐軀,於你而言是必然的事情。 所以戚繼光給皇帝寫信,說:“首先,感謝工部的科研人員勤奮兢業,研製出來如此先進的武器,填補了世界最缺心眼研究成果的空白,讓敵人聞風喪膽,落荒而逃。大長了我軍的志氣,大滅了敵人的威風,相信最後的勝利,鐵定是屬於咱們……所以呢,臣以為,就不要讓每個士兵人手一柄狼筅了吧,總不能讓咱們的士兵都活活累死吧?那些士兵只是一時之間缺心眼,想到邊關立功,報效國家,就因為這個,拿狼筅把這些士兵累慘,然後再讓人家倭寇橫切豎砍,這種待遇對於士兵們來說,未免也太優厚了。所以呢,臣的意思是,咱們挑那些胳膊粗力氣大的士兵,讓他們舉著狼筅去迎戰——不舉這鐵疙瘩不行啊,不舉的話,兵部的科研人員會發飆的,而且還會導致巨額的科研經費無法報賬……總之呢,士兵一旦舉了這鐵疙瘩上戰場,肯定是有去無回,有死無生。所以臣的意思是,就給每個舉狼筅的士兵派兩個保鏢吧。倆保鏢一家一柄長矛,如果倭寇敢來砍我們舉狼筅的戰士,倆保鏢一人一柄長矛,戮不死你才怪……對了,敵人很壞很壞的,他們有時候不是衝上來拿大片刀砍,那伙壞蛋會衝咱們射箭的,那怎麼辦呢……有辦法了,再給倆持矛戰士也各配一個保鏢吧,這倆保鏢人手一柄盾牌,等上了戰場,中間一個舉狼筅的戰士,身邊站著四個保鏢,兩柄長矛,兩柄盾牌……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看到這裡,軍事史研究專家就會拍案而起,曰:“妙哉,此便是戚繼光創造並發明的鴛鴦陣是也。”戚繼光正是靠了這神妙的陣法,從沿海一直殺到北疆,直殺得倭寇人頭滾滾,直殺得奴猷落荒而逃……但如果我們的腦子進水不是太多,一眼就會瞅出這陣法的蹊蹺之處。 注意戚繼光的鴛鴦陣,此陣的陣中,是由一名攻擊力為零,防禦力也為零的狼筅戰士所佔據。兩邊各一邊長矛戰士,近程攻擊力較高,遠程攻擊力為零,防禦力也為零。再配兩個盾牌戰士,防禦力有所上升,但遠程攻擊力,仍然是零。 也就是說,戚繼光的鴛鴦陣,看著蠻來情緒,實際上是唬弄外行,在戰場上是沒辦法運用的。 明擺著,戚繼光的所謂鴛鴦陣,不過是一個儀仗隊,圖具其表而無絲毫的戰鬥價值。這種花架子,放到廣場上來走走正步,讓各級領導體驗一下愚弄民眾的樂趣,還是可以應付過去的,但如果拿到戰場上去,仍然是難逃倭寇的橫切豎砍。

歷史的真相是,戚繼光的鴛鴦陣,不過是這位軍事將領與工部的科學家和兵部的戰略家相互妥協的一個方案。 工部,相當於現在的工程建設部,同時負責軍事項目的研究與開發。 兵部,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主要是負責制訂詳細的對敵戰術策略。 工部的科研人員除了研製出了狼筅這種奇門兵刃之外,還曾經研究出了一種特大號的盾牌,此盾牌超級堅固,任什麼樣的強弓硬弩,也甭想透射而入。這盾牌千好萬好,只有一個微小的不足,士兵們一旦套進這種鎧甲裡,就會“啪唧”一聲,趴在地上,說什麼也爬不起來——盾牌太沉重了,人穿上去後,動都動彈不得。 工部有這麼多高精尖端發明創造,兵部也不甘落後,於是隆重推出了大明時代以馬為本的戰爭理念,徹底把大明邊防搞殘了。

什麼叫“以馬為本”的戰爭理念呢? 就是兵部正式發文,命令各級指戰員要愛護國家財產,要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保護國家的戰馬。 兵部要求,軍隊中的戰馬,平時騎一騎還是允許的,但如果上了戰場,絕對不允許任何人騎馬作戰。徜若敵人殺來,邊關將士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將戰馬保護在中間,將士們高舉沉重的狼筅,光著腳板,步行向著敵人走過去……可想而知,不管是沿海的倭寇,還是北部邊疆的少數民族戰士,都是騎著快馬,輪著大刀呼嘯而來。這邊卻是一群高舉無絲毫攻擊力的狼筅,徒步迎戰的明軍。這場仗,不用打你就知道結果了。 也有的士兵不服從領導,領導讓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保護國家的戰馬,他卻非要騎著馬迎戰敵人。對這種人,該當如何處理?

殺——就一個字,絕對不客氣。 很明顯,在兵部的正確領導與工部的高科技武器支持下,大明的士兵,命中註定要倒霉了。替他們想一想吧,好端端的戰場上,面對著敵人的鐵騎,這邊竟然不讓騎馬,甚至連正兒八經的武器都不能用,非要舉著一個沉重的鐵疙瘩,把自己累到半死,這種戰事,是不會有絲毫懸念的。 所以沿海會有倭寇,所以北疆少數民族兄弟也跑來鬧軋猛,人生於世,你能找到比大明帝國更缺心眼的對手嗎?碰到如此對手再不鬧騰一番,那就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所以,大明時代多有離奇的戰事,甚至曾發生過十幾名倭寇斬關入城,再破城而出,城中數万守軍束手無策的事情。 沒錯,倭寇只有十幾個人,明軍有數万之眾。可是按照戰術規定,你這數万人要想去打那幾個倭寇,首先就要舉起特大號特沉重的狼筅,還不能騎馬,只能靠了兩隻腳板哐哐哐去追趕敵人,追不上算你運氣,最多不過是累個半死。可如果追上了,人家騎馬縱殺過來,你一則累得半死,二則連馬都沒得騎,想贏的可能,基本上來說不存在。

這種狀況很糟糕。 但還不夠糟。 真正要命的是,大明軍事體制明確地廢止了遠程兵器的使用。 再回過頭來看戚繼光的鴛鴦陣,就會發現一件要命的事——戚繼光的鴛鴦陣中,有持矛的,有操盾的,還有純屬多餘的扛狼筅的,唯獨沒有操弓之士——為什麼戚繼光不將弩弓手設置於其中?要知道,戚繼光是自幼長於軍中,深諳戰爭規律的軍事行家,他不可能不知道,在當時的戰場上,強弓硬弩在戰爭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把話說明白點,如果戚繼光真的敢把他的鴛鴦陣拿到戰場上去,對手只需要對方出動幾個弓手,就會箭射鴛鴦,將他的陣勢徹底擊碎。 戚繼光不設弓手,並不能證明他缺少軍事思想,而只能證明他有過人的政治頭腦。替大明天子想一想,天子高坐龍椅,方園千里之內禁絕鐵器,這才讓皇帝獲得了稍微的安全感,可如果有誰扛一堆強弓硬弩跑來,你想皇帝心裡會怎麼想?

抄家滅門那是一定的! 誰敢用強弓硬弩來威脅皇帝,暗示皇帝說他的小命並不安全,隨時隨地都會“嗖”的一聲,不知從什麼地方射來一支翎箭,恰好結束了皇帝的小命……你想此時皇帝的心裡,是何等的悲憤,不宰了這人的全家,確屬皇恩浩蕩了。 所以你看大明時代的軍事體制古怪,但這卻是一支政治正確的部隊。政治上要正確,這支部隊首先就不能夠沾手遠程兵器,另外不可以有絲毫的戰鬥力——你戰鬥力越強大,射程越遠,對皇帝的人身安全威脅就越是嚴重。 而戚繼光的歷史任務,就是要達成大明軍隊的政治與軍事的統一。 而要提升部隊的戰鬥素質,於大明時代而言,就意味著降低軍隊的政治化程度——完成了這個任務,戚繼光就可以留芳千古,萬一沒弄明白,史書上就多了一個奸佞之臣的名字。

戚繼光與其說是一名軍事家,莫說是一個政治家。 所以關於戚繼光,軍事學專家都搞不大懂他,只有政治家才能夠理解他——軍事學專家永遠也搞不明白,你打仗就打仗,搞儀仗隊花架子有什麼用?而且,只要你翻開古來戰史,說到戰場之上,“弓馬嫻熟”這個技術標準,絕對是不可或少的。可是戚繼光迴避了實際戰爭的態勢,而是縱情謳歌兵部及工部的偉大成就,目的只有一個,妥協! 妥協是政治家玩的花活,政治就意味著妥協,而軍事則走的是極端路子,講究一個你死我活,不死不休。在人類歷史上,政治是軍事的極端態勢,而軍事則是政治的極端態勢,軍事家要死趴在自己的極端位囂不挪窩,誓與敵人血戰到底,而政治家則以此為籌碼,強迫對手讓步。如果政治失敗了,就把軍事端上來跟敵人死磕,等到戰爭打得兩敗俱傷,玉石俱焚的時候,就輪到政治家出來收拾殘局了……總之,軍事是政治家的大殺器,徜若軍事實力不足,政治家饒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沒咒可念的。

所以戚繼光的主要歷史任務,是通過軍事上的優勢把對手打得淚流滿面涕淚交加,然後朝中再派出高官,把倭寇喝斥一番,勒令對方交出戰犯,交給人民審判,就算是齊活了。可眼下的局勢是,戚繼光若然足要和敵人對打,就必須遵守工部和兵部的嚴格要求,高高地舉蓿一塊大鐵疙瘩,光著兩隻腳板,向敵人的鐵騎前進,前進,前進進,用他的血肉讓倭寇剁個痛快。 然而戚繼光真的不缺心眼,他一看這情形,噢,人家倭寇縱馬弓刀,凌厲無匹地殺來了。你這可妒,不讓我們騎馬,不讓我們用弓箭,還要高舉一個鐵疙瘩,這仗還怎麼打? 還有更糟糕的,人家倭寇個個吃得腦滿腸肥,身體精壯,而明軍這邊,自打隆慶皇帝以來,就將所有邊關士卒的餉銀剋扣了。戚繼光手下的士兵,多有三五個月沒發薪水了——全靠了士兵們八仙過海,自謀生路。有的士兵改行當了小偷,有的戰士兼職做了乞丐,滿大街端著要飯的破碗衝老百姓磕頭:“大媽大嬸可憐可憐我吧,我也就是一時缺了點心眼,放著安生的日子不過,非要為國效力投筆從戎,誰料到朝廷這邊工資一拖欠就是幾年,大媽大嬸行行好,給點吃得吧……”

這就是說,朝廷果斷地切斷了明軍的糧草與餉銀,讓這支曾為朱元璋征討天下的百戰之軍,徹底淪為了乞兒和小偷。而戚繼光的光榮使命,就是帶著這些餓到快要發瘋的乞兒們去上戰場。 撇開坊問對於戰爭的美學藝術不談,單只是實事求是地談及戰爭,古今中外,對於戰局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只有三個: 第一個是餉銀和糧草! 第二個是餉銀和糧草! 第三個還是餉銀和糧草! ……總而言之,一支軍隊要想打勝仗,餓著肚子是絕對不可能的。再說到整體戰局的配合,大抵是需要三支到五支軍隊相互配合的,一支要以絕對優勢,去欺負數量少,兵員不足的敵人;另兩支軍隊一支佯攻,迷惑敵人;另一支牽扯敵人的增援部隊,讓敵人無法會合。這種配合作戰的方式,始終能夠形成局部戰場上的優勢,才能夠打敗敵人。 想像一支半年沒有吃過飽飯,餓著肚子,舉著沉重狼筅,光著腳板的部隊,你讓他們在指定時間抵達指定地點——自古皇帝不差餓兵,這些當兵的肯定不會幹的。再者說了,明軍的敵人機動性超強,這邊兵部卻禁止戰士騎馬,所以但凡交火,百分之一百的,士兵一聽說敵人來了,就端著要飯碗掉頭就走。飯都不讓人家吃,你憑什麼要求人家乞丐浴血沙場? 所以戚繼光要想打贏他的戰爭,就必須要解決三個問題:一要吃飯,二要騎馬,三要張弓——只要完成這三項任務,明軍才能由丐幫轉型為一支戰鬥軍團。 然而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戚繼光的這三個要求,又是犯下了嚴重的政治錯誤,政治上不正確,仗打贏了也沒用。 所以戚繼光一琢磨:“咋整呢?這仗不打是個輸,打也是個輸,要怎麼樣,才能夠避免輸到家的慘局呢?” “要不我乾脆上書吧!”戚繼光想。 上書,就不能說上級領導的決策不對,你一個小小的下級軍官,敢說上級領導不對,嫌命長了是不是? 可也不能說上級領導正確——正確你還不快點去執?要你這些當兵的,就是替領導執行的,雖然你在執行的過程中肯定會死掉,可這跟領導有什麼關係?領導照舊是英明神武的。 所以戚繼光要上書,要縱情謳歌各級領導的英明決策,還要不去執行領導的決定——若然要達到這個目的,需要的是一個靈敏的政治頭腦。 如此一來,戚繼光就讓自己從一名軍事家進階到了政治家的行列之中。 政治家戚繼光的歷史使命,就是要在充分肯定朝廷不發士兵餉銀,不許戰士騎馬,不許戰士用弓箭,強行讓士兵高舉狼筅等一系列政策的前提之下,想辦法忽悠朝廷給士兵發點餉銀,讓士兵臨戰時騎馬操弓,扔了缺心眼的狼筅……只要完成了這幾樁歷史任務,明軍到了戰場上,決沒有輸的道理。 要知道,大明時代,明軍與倭寇的戰鬥兵員相比,是數万甚至數十萬比一的比例。實際上大明是沒有任何理由鬧倭寇的,撂著數以百萬之計的軍隊放在這裡,誰活膩歪了敢鬧什麼倭寇?可是大明王朝出於穩固江山的考慮,有意地廢除了自己軍隊的戰鬥力,數以百萬之計的明軍淪為乞丐,沒的吃也沒的穿,平時不許操弓,戰時不許騎馬,尤其是那要命的笨重狼筅,明擺著是大明朝廷想藉助倭寇的力量,剷除自己的軍事武裝。此時來了個戚繼光,由於他不斷地縱情嘔歌各級領導,歌頌領導們的豐功偉績,讓領導們一犯迷糊,就跟戚繼光“妥協”了。妥協的結果是戚家軍的兵餉照常發放,士兵們不用端著討飯碗四處要飯了,只管吃飽了飯,去操場上演練。而且戚家軍平時可以操弓,臨上了戰場還可以騎馬,最重要的是戚家軍的戰士不用高舉著狼筅——都不舉狼筅也不行,領導不傻,看你戚家軍一根狼筅也不舉,肯定會發火的。然而戚繼光技高一籌,弄出來個鴛鴦陣,硬生生地騙過各級領導,把狼筅的數量降低了五分之四。他的鴛鴦陣實際上不過是唬弄各級領導的,真正的目的是減少軍隊中狼筅的數量,增加長矛和盾牌的數量。 戚繼光很成功,於是就活該倭寇倒霉了。 有關戰爭,民間有句真理性認知:殺敵一萬,自損八千。意思是說,戰場上一旦發生對砍,雙方的兵員損耗基本上是等同的,你若想砍掉對方一個兵員,自己這邊肯定也要搭進去一條人命。哪怕是你數万人打人家一個,只要對主方情急拼命,你這邊照樣也得申報一個烈士名額。 這種戰爭態勢,描述的正是吃飽了飯後的戚家軍的作戰實力。由於戚家軍這邊人數眾多,聽到倭寇殺來,大家就嗚嗷怪叫著,衝上前去狂砍。而倭寇說到底也只不過是小股流匪,今天砍掉仨,明天剁掉倆,兵員又得不到有效地補充,但凡與戚家軍交手,勢必要吃大虧。 由是戚家軍之名,不脛而走。 儘管如此,戚家軍仍然有搞不明白的時候。有一次,戚繼光奉命配合友軍,合圍劫殺倭寇,卻沒有能夠在指定時間抵達指定地點,這下子戚繼光麻煩了,朝中百官瘋了一樣地上奏,強烈要求將戚繼光宰了。不要以為朝廷官員好糊弄,戚繼光錶面上歌頌上級領導,實則卻是陽奉陰違。一邊拿花架子鴛鴦陣忽悠各級領導,一邊偷著在戰場上大肆使用戰馬和常規性武器,這些事兒,朝中群臣心裡跟明鏡似的,早就看得一清二楚。現在大家終於逮住了機會,準備和戚繼光算算總賬。 危機時刻,缺心眼的倭寇突然鑽了出來,四處亂燒亂殺,朝廷頓時麻爪,急忙下令戚繼光去幹掉倭寇,打算等這夥倭寇解決了之後,再砍戚繼光的腦殼。 可是戚繼光現在已經進階成為了政治家,雖然政治手腕沒法跟特大號的政治人物相比,但眼下的情形卻是瞧得明明白白。所以呢,此後的戰事突然變得粘糊起來。如果你打開明史,就會看到,英勇善戰的戚家軍,總是會在指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讓各級領導深表欣慰。可是有一樁,這倭寇卻是越打越多,越打越熱鬧,總是不見徹底消滅。戚繼光就這樣在沿海地區和倭寇們打過來打過去,終於打到朝廷忘記了那一次他沒有在指定時間抵達指定地點的事情,他這才發動一次規模性兵團大作戰,一次性地將所有倭寇全都消滅了,然後他就去了北部邊疆和少數民族兄弟們亂打一氣。 正如我們已經在前面說過的那樣,只要按照軍事規律來辦事,臨到戰場上時明軍又占到了兵員上的絕對優勢,這種戰爭,壓根就沒有不贏的道理。 贏則贏矣,然而戚繼光的心態卻已經蒼老不堪。 一般來說,軍人性子火爆,輕易不會怕老婆,但是成功的政治家卻都有一個怕老婆的毛病。 為什麼呢? 因為啊,政治家這種動物,講究的是一個在雙方的衝突之中尋找一個妥協點。妥協是違反人性的,是充滿了屈辱與無奈的。尤其是下屬跟領導的妥協,那更意味著心靈上的巨大創痛與屈服。就拿戚繼光來說,明明朝廷出台的政策全都是混蛋到了家的,可是他為了謀求朝廷糧草與兵餉的支持,還得味著良心,硬著頭皮縱情嘔歌各級領導的英明決策。這種屈辱與苟且,別人是看不到的,別人只看到戚家軍縱橫沙場,殺得敵軍人頭滾滾,而只有戚繼光和他的親人才知道,戰場上的每一顆敵軍首級都是用他的血淚換來的。 這种血淚,這種屈辱,盡看在戚繼光妻子的眼裡。 所以呢,戚繼光的妻子就有點瞧不起丈夫的畏縮與苟且。 女人都是天生的政治家,但她們卻始終無法理解男人的政治藝術。這是因為,男人在政治的妥協之中,所表現出來的屈辱與忍耐,太像女人了——於戚繼光的妻子而言,家裡有她一個女人就夠了,沒想到丈夫的表現,居然也像是個娘們儿,這當然會讓她極度驚訝不解了。 在妻子的眼裡,丈夫戚繼光,不過是個臭娘們儿! 所以妻子在戚繼光面前的表現,就有點兇。也就是說,留名青史的戰將戚繼光,有一個懼內的毛病,一見老婆就怕得全身顫抖。 白天的時候,戚繼光在將士們面前威風八面,說殺就殺,說打就打。可等戰事過後,回到家裡,只聽老婆一聲怒吼,戚繼光就嚇得趴在地上,大氣也不敢喘。這樣的日子久了,戚繼光心裡委屈得不行,就找自己的部屬哭訴,結果就發生了歷史上這樁最有名的事件。 卻說眾部聞知戚繼光每天回家之後,都會被老婆暴打,三軍將士怒不可遏,齊聲怒吼:“打,打,打她那個爛娘們儿,竟然敢羞辱我們的將軍,這真是太不像話了……將軍,這是刀,拿在手上,去把那娘們儿砍了……” 看著部屬們遞過來的鋼刀,戚繼光害怕地道:“我……我……我一見她就害怕……有刀也不敢動手啊……” 唉!你看他這個沒出息勁兒! 三軍將士氣得瞪眼跺腳,忽然之問靈機一動,大家想到一個好法子:“將軍,你怕你老婆,我們可不怕她,要不咱們這樣好了,你把我們都集合起來,把她叫過來,我們沖她一吼,肯定會嚇住她,以後她也就不敢再欺負你了……” 戚繼光眼睛一亮:“好辦法,這個辦法好!” 於是戚繼光傳令下去,三軍擂鼓集合。就听三軍將士齊聲虎吼,這吼聲曾嚇得倭寇魂飛膽裂,這吼聲曾驚得北疆部族聞風喪膽。現在,戚繼光就是要用這驚天動地的虎吼之聲,震住自己的老婆。 聽到吼叫之聲,戚繼光的老婆出來了,衝戚繼光一瞪眼:“戚繼光,你搞了這些雜碎,又擂鼓又吼叫的,想幹什麼?是不是皮肉癢癢了?” 就見戚繼光圓瞪虎目,衝妻子哇哇哇大叫一聲,撲通一聲,他已經跪倒在妻子腳下,用顫抖的聲音說道:“有請夫人……夫人……閱兵……” 眼見得戚繼光如此懦弱,三軍將士齊齊驚呆,忍不住大叫一聲:“唉,戚繼光,你這個沒出息怕老婆的貨……” 然而中國人所需要的,正是戚繼光這樣的怕老婆英雄,他們會在女性面前體現出最大程度的忍讓與寬容,而在敵人面前,卻如獅虎一般地驍勇。若非是如紳士般的鐵血勇士,也無法完成大明時代的軍事復興。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