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這才是岳飛

第59章 君臣共商平虜策

這才是岳飛 覃仕勇 3104 2018-03-16
紹興七年(1137年)的正月三日,趙構連續給岳飛發了兩份完全一樣的《省札》:“三省樞密院同奉聖旨:岳飛候指揮到,如別無緊切事宜,量帶親兵前來行在所奏事。”催促岳飛前來商洽軍務大事。 岳飛不敢怠慢,匆匆趕往平江,然後轉入建康覲見趙構。 這時,劉光世離職問題已經被炒得沸沸揚揚了。 岳飛見了趙構,兩人對話先從一場貌似毫無關係的辨馬之道開始。 趙構關切地詢問岳飛:“這次前來,似乎頗費時間,是不是沒有良馬?” 岳飛直言沒有良馬,接著借馬喻人,大談良馬的標準:良馬並非以馬力而為良馬,而以它品質優良而為良馬。 他曾有兩匹品質優良的馬,每天要食豆數升、飲水十鬥,水非潔淨寧死不喝;披掛鐵甲馳騁,一開始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就振動鬣毛長鳴,奮起四蹄飛速馳騁,從午時到酉時一直未停歇,甚至還可接著再跑兩百里;脫下鞍甲氣不喘、汗不出,神態輕鬆、若無其事。這兩匹馬,吃得多卻不隨隨便便接受食物,力氣充沛卻不逞能炫耀,是致遠之才啊。可惜,剛收復襄陽、平定楊麼,它們就不幸相繼死去。我現在騎的馬,每天吃不超過數升,飼料不揀粟米,喝水不擇清濁,攬韁就開始不安,揚鞭就開始飛騰跳躍,看似很能跑,可是還沒跑到一百里,就力竭汗喘,一副奄奄待斃的樣子,這匹馬,少吃易飽,極易疲累,是十足的駑鈍之才啊。趙構聽後,頷首不語。

良久,才語重心長地說:“國家橫遭靖康禍難,全賴將相協力相扶。時局艱危,萬事我們都要從大局出發,勇於擔當各方面的職責。恢復中原的重任,全落在你們身上了。”(“現時國家禍變非常,惟賴將相協力以圖大業,不可時時規取小利,遂以奏功,徒費朝廷爵賞。須各任方面之責,期於恢復中原,乃副朕委寄之意。”) 對於恢復之略,岳飛提出,金人之所以扶植偽齊,就是想拿劉豫作為擋箭牌,躲在他們的背後,養精蓄銳,時機一到就全力攻宋。當下之計,只有先剷除劉豫,才能清掃北虜,迎還二聖。 岳飛說:“現在經常有中原遺民從東京逃回,說劉豫自從劉猊、劉麟戰敗,意沮氣喪,而百姓則日日翹首王師北上,只要以十萬之眾橫截金境,讓金人無法救援,劉豫生性怯懦,心生恐懼之下,其手下的烏合之眾不戰自潰,中原可複。”

趙構道:“真有十萬之眾歸你指揮,多長時間可以滅掉劉豫?” 岳飛答道:“三年足矣。” 趙構沉默了半晌,說:“我現居建康,全仗淮甸為屏蔽。如果把淮甸的軍隊全交給你,你就有十萬兵眾了,真像你所說三年平定中原,那自然是好事;只是擔心中原未復而淮甸失守,到時建康和杭州都不能保全啊。” 看得出,趙構是有意將劉光世的隊伍撥歸岳飛指揮。但這個構想一旦付諸現實,漫長的江淮防線上防務將會大為空虛,那麼在這三年之內如何抵擋劉豫的入侵倒也是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這一次的君臣對話很容易讓後人聯想起袁崇煥為“聊慰上意”而與崇禎稱“五年平遼”的一次對答。 但和袁崇煥不同的是,岳飛不但是一個優秀的戰術實施者,一個堅定的戰鬥執行者,而且還是一個卓越的戰略制定者。他對於收復中原之期有高度的自信,其戰略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實施穩紮穩打的進攻,並不是冒險投機,胡吹誇口。

岳飛自從踏入平江府就听說了許多關於劉光世辭職的傳聞,各大軍區的大將都摩拳擦掌,希望得到劉光世這支部隊,特別是這次在淮西大戰中立了功的張俊、楊沂中。只有韓世忠例外,韓世忠和劉光世素有嫌隙,雖經多方調解得以緩和,隔閡卻未能就此消除,而且王德曾經殺過韓世忠手下大將,兩軍積怨極深。 岳飛聽趙構的語氣,也明白了他想把這支軍隊交給自己的心思,劉光世部隊有五六萬人,自己要真得到了這支部隊,中原克復之日指日可待,一想到這點,岳飛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靜。 為了消除趙構的憂慮,他專門寫了個奏疏,這就是後來非常著名的《乞出師劄子》。 奏疏中,他慷慨陳詞: “臣自從國家慘遭變故以來,跟從陛下轉戰大江南北,有投身報國、復仇雪恥之心,也憑社稷威靈,粗立功勞。陛下不以臣出身微薄,擢自布衣,加以重用,短短十年,官至太尉,品比三公,豈敢不晝思夜想,嘔心瀝血,以圖報國?!

金人之所以立劉豫於河南,交齊、秦之地與之管理,不過是想自己休養生息,觀釁乘隙,以中國攻中國,荼毒中原。當下之計,只要討伐偽齊,使劉豫父子隔絕,迫五路叛將回歸,則兩河故地漸復,金人詭計破產。陛下如果相信我,假以時日,戰機一現,我便提兵直趨京、洛,據河陽、陝府、潼關,然後分兵濬、滑,經略兩河,劉豫父子必走投無路,手到擒來。大遼有可立之形,金人有破滅之理。到時候,迎還二聖,國泰民安,百姓和樂,皇上便可高枕無憂,這是我們的生平之願。 ” 談及軍隊後勤保障問題,他說:“我聽說動用十萬軍隊,每日就要一千兩黃金的軍費開支,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七十萬個家庭,這豈是一件小事?然而古代良將出征,人民不增加瑤役,糧草不用再另行籌措,是因為其考慮周詳而備用充足的緣故啊。”(“臣聞興師十萬,日費千金,邦內騷動,七十萬家,此豈細事?然古者命將出師,民不再役,糧不再籍,蓋慮周而用足也。”)

奏疏結尾特別強調:“現在只有希望陛下能告誡相關部門,大力儲備錢糧,使臣得以專心致志打仗,不必為軍糧之事而亂了方寸,如此定下對敵策略,再仰仗陛下的正確領導,必能大獲全勝。”(“今日唯賴陛下戒敕有司,廣為儲備,俾臣得一意靜慮,不為兵食亂其方寸,則謀定計審,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濟此大事。”) 如此之見識,此人不能克復中原,何人可克復!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這篇奏章充分體現出了岳氏戰略思想的務實性和針對性。按照孫武說的,研究和謀劃戰爭,必須要從道、天、地、將、法五方面分析研究,比較敵對雙方的各種因素,以探求戰爭勝負的條件。另外,一支軍隊要有強大的戰鬥力,除了軍事過硬,紀律嚴明之外,還要有強大的後勤保障。如果迴避這樣的現實,一味主張不顧民生、財政、後勤等根本問題和軍隊的負荷而向敵人發動攻擊,片面追求軍事勝利,顯然只是一種紙上談兵。

岳飛在討論北伐的進程中,可謂面面俱到,不愧一名真正具有遠見卓識,謀略超群的戰略家。他熟悉兵法,但又不囿於兵法。他對戰爭、對人民、對士兵、對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客觀條件都有獨到的見解。 趙構讀罷奏章,心下大慰,扭頭對左右大臣道:“有臣如此,顧復何憂。”當即親筆批復道:“中興大業,朕全部託付於你,除了張俊和韓世忠不受你的節制之外,其餘所有軍隊,全部受你節制。”(“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餘並受卿節制。”) 三月中旬,在趙構的授意下,諸路軍事都督府給岳飛發了一道《令收掌劉少保下官兵札》,明確指示:淮西宣撫劉少保下官兵等,共五萬兩千三百一十二人,馬三千一十九匹,全部由湖北京西路宣撫使岳太尉統一接收,並叮囑岳飛“密切收掌,仍不得下司。準此。”

同時,趙構也給劉光世的部將王德等人下了一道《御札》,要他們從此以後一律聽從岳飛的節制,全文如下:“朕認為兵家之事,合軍則勢雄。你們行軍打仗,向來為我所眷愛和倚重,現在委任岳飛作為你等上司,目的是報國仇、雪家恨,拯救窮困的百姓。天意如此,時不可失,機不再來,希望你等同心協力,共赴功名,配合岳飛做好收復工作,日後論功行賞以答謝各位的功勳,一定從優厚待。你們聽從岳飛的號令,如同我親臨。如有違者,必嚴懲。”(“朕惟兵家之事,勢合則雄。卿等久各宣勞,朕所眷倚。今委岳飛盡護卿等,蓋將雪國家之恥,拯海內之窮。天意昭然,時不可失。所宜同心協力,勉赴功名。行賞答勳,當從優厚。聽飛號令,如朕親行。倘違斯言,邦有常憲。”)

接到了《兵札》的岳飛,感到收復河山、建不世功業的時機就要到了,內心無比歡欣,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然而,到頭來卻是空歡喜一場。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