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這才是岳飛

第29章 流浪部隊的奮鬥

這才是岳飛 覃仕勇 4900 2018-03-16
馬家渡大戰失利,岳飛被迫撤軍在鐘山駐紮。 不久,建康失守,杜充降敵,岳飛這支部隊就和組織失去了聯繫,成為了一支孤軍,彷彿又回到了太行山打游擊那段時間。岳飛“孤軍轉戰,且行且擊”,不斷向趙構所在的臨安方向靠攏。 南撤的路上,下起了雪。天幕低沉,前後左右一片白茫茫、灰乎乎。 形勢比計劃變化快,剛到建康府句容縣(今江蘇句容縣)地界,就听到了趙構已經從臨安跑路的消息。 “怎麼辦?”岳飛拔劍四顧,心茫然。 恰好,同在馬家渡被打散了的劉經和扈成兩支隊伍也流落到了句容。 幾個人一碰頭,交換了意見,最後一致同意南下廣德軍(今安徽廣德縣),蓄精養銳,以觀時變。 “寒色孤村暮,悲風四野聞。”從建康府到廣德軍的路上,一派蕭條景象,說不盡的荒蕪肅殺。

岳飛等人和金兵六度交手,“六戰皆捷”,斬首一千二百一十六級,擒女真、漠兒王權等二十四人。 到了廣德軍的鐘村,又有消息傳來,說趙構出海逃亡,生死不明。 一時間人心惶惶,“諸將洶洶欲叛”,其中扈成的部將戚方率先叛亂,他鼓動了一夥不安分的士兵,斬殺了扈成,裹脅軍隊叛亂為盜。 岳飛手下也有將士躍躍欲試,想以戚方為榜樣,在亂世中占山頭、喝酒吃肉爽一把。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岳飛雖然出身農家,但父親的正直俠義、母親的知禮識義,使他自小就有了忠奸之辨、正義與邪惡之分;而遇上了劉韐、張所、宗澤等亦師亦友的長輩、上級,更是潛移默化地塑造了他忠義愛國的勇氣和氣節,再加上他本身又喜讀《春秋》一類言大義的史書,使他沒有像張俊、劉光世之流那樣胡亂地生長,終成一代楷模。

當他覺察到了將士這種苗頭,立刻召集全軍進行整訓。 在會議上,他拔刀在自己的左肩上插了一刀,“灑血厲眾”道:“同胞們,戰友們,現在國難當頭,正是我們舍生取義、慷慨赴死的時候,咱們保家衛國,可青史留名。如果咱們趁亂為盜,苟活偷生,到頭來不過枉活一世,遺臭萬年!大家想想,建康是江左形勝之地,就算胡虜暫時盜據,也不足以立國!只要我們發奮起來,萬眾一心,就一定能把胡虜驅逐出境,今日之事,有死無二,擅離者,斬!”(先臣灑血厲眾曰:“我輩荷園厚恩,當以忠義報國,立功名,書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為虜,潰而為盜,偷生苟活,身死名滅,豈計之得耶!建康,江左形勝之地,使胡虜盜據,何以立國!今日之事,有死無二,輒出此門者斬!”)眾將士大為感慨,軍心慢慢穩定了下來。

不久,劉經和岳飛的隊伍合併在了一起。 杜充從東京帶出的東京留守司部隊裡很多士兵都是西北人,他們聽說杜充已經渡江投敵,紛紛前來投奔岳飛。 岳飛將這些人按照之前的行伍兵籍集合起來,鼓勵他們說:“團結就是力量,咱們本來就是最富戰鬥力的隊伍,現在又團結在了一起,正是收復中原,建立奇功的大好時機。到那時,咱們身受朝廷封賞,衣錦還鄉,豈不是人間盛事!” 大家熱烈鼓掌,一起歡呼道:“從今以後,惟岳統制之命是從!” 兵馬屯駐鐘村,軍中“糧食罄匱”,岳飛只得“資糧於敵”,以戰養戰,不斷向金人發動襲擊,靠獲取戰利品給士兵提供衣食。 聽說金人進犯溧陽縣,岳飛和劉經帶領了一千人,趁夜向他們發動襲擊,短短兩個時辰不到,斬五百多金兵,生擒金人的同知溧陽縣事、渤海太師李撒八等高級官員數人。

當然,像這樣輝煌的戰果並不是時時都有的。在這段艱苦的日子裡,岳飛以身作則,“與士卒最下者同食”。 很多將士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面有飢色,但岳飛治軍嚴謹,大家畏懼軍中紀律,不敢擾民,“市井鬻販如常時”。 軍中的開支節度越來越捉襟見肘,所幸宜興縣令聞聽岳飛的威名,“奉書以迎”,說城中存度頗豐,可供養萬人十年有餘。岳飛喜出望外,當即於這一年二月,移師宜興,將兵營屯紮在縣城西南的張褚鎮。 原江淮宣撫司的水軍也從建康潰逃到了宜興,擾掠吏民,聽說岳飛屯軍在側,恐懼莫名,“即命虜捉舟船、盡載老小,若將遁者”。 岳飛親自寫信,派人送去,好言撫慰,招撫了半數人員過來,悉數納為己用。史稱:“江淮宣撫司右軍統制岳飛自廣德軍移屯宜興縣。杜充之敗也,其將士潰去,多行剽掠,獨飛嚴戢所部,不擾居民,士大夫避寇者皆賴以免”,“常之官吏、士民棄其產業趨宜興者萬餘家”。在這裡,岳飛召集到了很多素質極高的將士,這其中有張憲、王貴、姚政、王萬、徐慶,等等。

張憲比岳飛小三歲,在抗戰的日子裡成為了岳飛最親密的戰友,他陪著岳飛一起走完那條屬於他們的道路。當然,張憲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是陪著岳飛一直走到路之終點的人。 岳飛在亂世中治軍宜興,等於在宜興建立了一方淨土,許多外地人紛紛移居宜興避難。人們交口相贊:“父母之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難。”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很多人“各圖其像,與老稚晨夕瞻仰”,把岳飛的畫像供奉起來。甚至,人們“又相帥即周將軍廟,闢一堂祠之”,在宜興的周將軍廟旁邊,為岳飛建造生祠,將岳飛尊奉為神人。 金兵中的“簽軍”到了宜興地界,聽說岳飛大名,“皆相謂曰:'岳爺爺軍也!'爭來降附”。從金營中投降的“簽軍”前前後後約上萬人。

大軍既已安頓好,岳飛多次派人回故鄉尋找家人下落,終於把自己的母親姚氏、長子岳雲、次子岳雷、弟弟岳翻接到了軍中。 岳雲年方十二,軀幹不豐,表面一副弱不禁風的模樣,實際上卻生得銅皮鐵骨,力大無窮軍中號為“羸官人”。清朝袁枚曾題詩讚岳飛及其云、雷二子,詩云:“不依古法但橫行,自有云雷繞膝生。” 而岳雲的母親,即岳飛的夫人劉氏,因不堪忍受寂寞,改嫁了,並未在南來的親友團中。後來,岳珂作《鄂國金佗稡編》,有意為長者諱,將岳雲記作是岳飛的養子。 岳雲少小有乃父遺風,喜習武藝,《鄂國金佗稡編》卷九《諸子遺事》稱其“手握兩鐵椎,重八十斤”,每次打仗,都是一馬當先,衝鋒在前。 在宜興,岳飛對軍隊進行了整合集訓,史稱:“其禦軍也,重蒐選,謹訓習,公賞罰,明號令,嚴紀律,同甘苦。”

岳飛從上萬的“簽軍”和逃難的難民中精挑細選了七千人,編入了自己的軍隊,按照《孫子兵法》上所說的“進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於主,國之寶也”,“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如驕子,不可用也”,進行嚴格訓練。 岳飛希望在保全民眾,愛護士兵的基礎上組成一支這樣的軍隊:無論面臨絕境,還是深陷重圍,這支軍隊都一往無前,能夠壓倒一切敵人,而不為敵人所屈服,即使戰鬥到最後一刻,也絕不投降,戰鬥到底。 所以,在每堂訓練課上,岳飛都要訓上一段話,將士兵個人的命運和國家、民族的興亡結合起來,鼓勵大家刻苦訓練。 終於,一支讓金兵聞風喪膽的軍隊新鮮出爐了,這就是岳家軍!

岳家軍紀律嚴明,作風優良,當然,最讓岳飛引以為豪的是它的作戰能力。 在反复操練各種隊形戰法、衝刺砍殺的既定課程之外,岳飛還特別設置了馬上的各種技藝訓練,當然,在完成這些高難度動作的過程中,都要求士兵“被重鎧”。 而這些,只緣於馬家渡那場大戰,岳飛見到了兀術的“拐子馬”戰術,他深深地知道,如果沒有精湛的騎術和過硬的技擊術,根本不可能與金國騎兵相抗衡。 史書記載,有一次,岳雲身披重甲騎馬進行“注坡”訓練,從高山上俯衝下來,到了半山,快速勒馬停駐,因為沖得太急,馬的前足陷入了一個小坑洼裡,馬失前蹄,岳雲一個倒頭蔥,身體越過馬頭,狠狠地摔了下來。 岳飛當場斥責道:“難道上陣殺敵,也這樣嗎?”當即下令將他推出去斬首。眾將士大驚,急忙求情,最後打了一百軍棍了事。

正因為如此嚴格的要求,岳雲更加努力練習,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藝。全軍也因此一個比一個刻苦訓練,精熟安習各種技藝,“一皆當百”。 另外,岳飛本人便身懷絕技,他根據自己的多次技擊經驗和實戰心得,分別創造了一套拳法和槍法,親自在教場上傳授,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岳家拳”和“岳家槍”。 南宋嘉定年間的武狀元、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華嶽曾在他的兵書《翠微先生北征錄》中不無崇拜地說:“臣聞呈試有四門馬槍,揀指有馬上單槍。岳飛教荊襄之兵,有稽槍射。”他認為:“自近代,善馬射者不善馬槍,所以海隊只選馬槍一十八條、正副旗頭六名,其餘皆係弓箭。立為定制,不容增減。蓋新刺馬軍、新補馬校不練教習,不熟弓馬,兩手挾弓猶恐不能施放,更責以馬槍兼人之能,則彼安能獨辦?要之,一隊皆係老舊馬軍,則令各稽小槍,而不拘以十八人之數;皆係新招生疏之人,則令專事弓箭,而不拘以正副旗頭之額。庶不強人以短,而反害其所長。是謂槍制。”對岳飛的馬上槍擊之技佩服得五體投地。

農耕文明的人民要精於騎術已非易事,而馬上又要善使槍、要善使弓,更是難上加難,將這三種本事集於一身,其作戰力便足以威嚇一方。 一系列訓練下來,這些學員個個練就了非凡的武藝,戰場殺敵便多了一分勝算。 此外,岳飛還在他的軍隊中定下了鐵一樣的紀律。 只有在鐵的紀律保障下,軍隊才能具備可怕的戰鬥力。正如西方的兵家之祖維吉提烏斯在《羅馬軍制論》中所說:“真正的勇士不是天生的,而是用嚴格的訓練和鐵一般的紀律造就的。”英雄所見略同。 時逢亂世,很多軍隊的糧草得不到補充,士兵四下劫掠,維持生計。 為了不讓自己的軍隊淪落為流寇,岳飛將他們拉到了宜興縣太湖邊上的張渚鎮附近,這兒三面臨湖,只有一條狹窄的小道與外面相通,岳飛每天派出親將把守路口,嚴格控制士兵外出作亂。但有發現,嚴懲不貸。 時有大夫稱岳飛這支軍隊:“將帥輯和,軍旅精銳。上則禀承朝廷指令,人懷忠孝;下則訓習武技,眾智而勇。” 岳飛軍紀的嚴厲程度,在當時說起來,稱得上是嚴酷。史稱,他的軍隊,一旦有“踐民稼,傷農功”,或者在市場上強買強賣,甚至“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立刻斬首。 相傳湖口有一個姓項的樵夫,將岳飛的士兵視為子弟兵,甘願便宜兩錢銀子將柴賣給前來買柴的後勤兵,可是,該後勤兵正色說道:“千萬不可,我們軍法嚴厲,我可不想為了這兩錢銀子掉腦袋!”說完分文不少地付錢而去。 副將王貴帳下有士兵私自拿百姓的稻草餵馬,岳飛得知,大怒,“即斬以徇”,這還不算,命人將王貴拿來,狠狠地打了一百軍棍。 說到這裡,也許,有很多人認為岳飛太過於嚴苛、殘酷,以至於不近人情。是的,任何一位名將,在軍紀上,都和仁慈、溫和之類的名詞絕緣,所謂“仁不帶兵,義不行賈是也”。 為了嚴肅軍紀,他必須心如鐵石,冷酷無情。也只有對士卒嚴酷,才能待百姓以仁,更能得到民心,從而擁有更強悍的戰鬥力。 有時軍隊外出,在百姓家門口露宿,百姓實在不忍心,開門將士兵請進屋內,早晨軍隊開拔,室內“草葦無亂”。 岳家軍“每屯數万眾,而市不見一卒,惟閱試振旅,則人始幸觀之”。每到一地,岳飛“必自從十數騎周遭巡歷”,檢查軍容軍風,維護軍紀。 “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虜”,是這支軍隊最響亮的口號。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無數支精銳的特種軍隊,如漢代的虎賁軍,以三千騎橫掃匈奴,殺北匈奴王,將北匈奴向北逐出數千里,不敢再犯;又如唐代的玄甲軍,裝備精良,馬匹充足,初步配置了火器裝備,攻堅戰能力和野戰能力都為一流,成功地將突厥人趕了出去,讓這個當時馳騁歐亞大陸號稱最強大的帝國退出了歷史舞台。 而名聞天下,流傳千古,且以將領的名字命名的軍隊只有岳家軍一軍而已。 陸游讚道:“巨盜曾從宗父命,遺民猶望岳家軍。” 南宋史官呂午在《和岳王廟壁上韻》也稱頌說:
呂午在詩後註解:祁閶西一舍有庵,曰東松。紹興初,岳鄂王提兵經吾郡西上,士卒秋毫無犯,夜宿人門外,足不敢一越限內。嘗憩是庵,留題。 哥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 岳飛,這位年方二十七歲的年輕統帥,就憑著自己必勝的信念、頑強的毅力和嚴謹的治軍方略,建立了這樣一支偉大的軍隊。 宋人的筆記曾記有這樣一件小事,岳家軍的一名士兵奉令過長江,當時正遇上“風暴禁渡”,渡船為生的艄公誰也不願過江,這名士兵就單獨駕船過江,眾人大驚,一起勸阻,他卻說:“寧為水溺死,不敢違相公令。”然後毅然前行,在驚濤駭浪之中,越去越遠。 故此,人皆驚嘆凡是在岳飛麾下者,“人百其勇”。岳飛自己也曾不無自豪地說:“某之士卒真可用矣!” 按照《孫子兵法》上所說,這支軍隊完全達到了“風火山林”的“六如”要訣:“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而兵家都知道,能達到這“六如”要訣者,則戰必克,攻必取,無往不利! 很快,岳飛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就會在戰場上得到檢驗。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