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880年·滿城盡帶黃金甲

第17章 四黃金甲下的長安城

880年·滿城盡帶黃金甲 吴蔚 5627 2018-03-16
長安是中國著名的古都之一,歷史上前後共有十一個朝代在這裡建都,具有長達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從漢朝開始,正式定名為長安。漢惠帝元年(前194年),正式開始修建長安城,由軍匠出身的陽城延主持建造,徵召上萬名民工,歷時五年才完成。全城佔地九百七十三公頃,城高三丈五,共有十二個城門,每門有三個門洞,可以並行四輛馬車。城裡有八條大街,一百六十個封閉作坊。宮殿雄偉壯麗,房屋鱗次櫛比,街道寬闊,樹木成行。長安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城市之一,可以和當時歐洲的羅馬城相媲美。 到了東漢,長安城因不是正式首都,便逐漸走向衰落。尤其是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戰事頻繁,長安城多次遭到毀滅性破壞,原來興旺繁榮的景像已不復存在。後來雖然前趙、後秦、西魏、北周等朝代都把長安作為都城,但始終未能恢復到漢朝的規模。

隋朝建立後,開始仍以北周的舊長安城做都城。但是自東漢以來,長安城破亂不堪,宮室狹小,城里水質變樣,不能食用。且城裡宮室、官署、居民混在一塊,難以區分,不利於統治,也不適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令營建新都,以著名建築家宇文愷為營新都副監(相當於都城建設總設計師),在漢長安東南修建宮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定名大興。 唐王朝建立後,仍以大興城為首都,改大興城為長安城。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委派工部尚書閆玄德負責,在春、秋兩季,先後修建唐城外部城牆和東、西、南三面的九座城門及城樓。其時,全城面積八十四平方公里,大約相當於明清都城北京的四倍。且規模宏大,佈局嚴整,南北向大街十一條,東西向大街十四條,全城劃分一百零九個坊和東、西兩市。正如白居易在詩句中所描述的那樣:“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長安城的市政規劃建築,對日本古代奈良時代的“平城京”和古代京都的“平安京”都產生了直接影響。

長安不僅是大唐的政治、文化、軍事、宗教中心,還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國際大都會:人口眾多,建築規整,名勝林立,繁華富庶。整個都城的氣勢相當宏博,縱貫南北、橫貫東西的主街道寬度都在一百米以上,作為全城中軸線的朱雀大街寬度更是達一百五十五米,比起今天任何一座現代化大都市都毫不遜色。當初唐朝國力強盛之時,來自世界的各國使臣,沿著如同廣場一樣寬廣的朱雀大街前往大明宮朝覲大唐皇帝的時候,大唐無與倫比的強盛與國力,將對他們的心靈產生何等的震撼!盛唐詩人王維曾在《和賈舍人早朝》一詩中寫道:“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盡情描繪了長安宮城中早朝的場面以及大唐天子君臨萬邦的盛大氣勢。 可以說,唐帝國憑藉國力在這塊古老的土地上重新鐫刻了長安的輝煌。正是因為長安偉岸的風情和魅力,以及它所代表的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徵,才令多次到這裡應試的青年書生黃巢產生了深深的眷念和崇拜,甚至直接影響到他後來與朝廷對抗的決心。然而,等到他真正擁有了這座城市,帶來的卻是無比巨大的災難。

黃巢軍意氣洋洋地進入長安時,農民軍將領尚讓一再告諭市民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極力撫慰百姓。農民軍將士見到窮苦市民,還經常送與財物。百姓們相率歡呼。 黃巢進長安後,先入春明門,升太極殿。皇宮舊宮女數千人前來拜見,一齊稱呼黃巢為“黃王”。黃巢聽了心花怒放,說:“這真是天意了。”於是派人守住皇宮,不得搶掠。而他本人出宮住在大宦官田令孜的舊宅。黃巢自稱將軍,向部下申明軍律,不要隨意驚擾百姓。 這個時候的黃巢,還是明智的。他是讀書人出身,熟讀史書,應該相當了解維持軍紀對爭取民心的重要性。然而,許多加入農民軍的人有自己的目的和背景,保持軍紀、爭取民心對一些人沒有任何吸引力,他們看重的是豐厚的戰利品。沒過幾天,農民軍開始大肆掠市,“各出大掠,焚市肆”,長安的災難開始了。連續幾天,農民軍洗劫了這個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各市場都被付之一炬。長安的百姓也遭受了地獄般的恐怖,“殺人滿街”,“家家流血如泉沸,處處冤聲聲動地”。農民軍尤其痛恨唐朝官吏,凡是被捉住的,都被當場殺死。黃巢也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部下,沒有製止這些浩劫般的行為。

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二日,黃巢入太清宮,次日,於含元殿(大明宮正殿)即皇帝位,“擊戰鼓數百以代金石之樂。登丹鳳樓,下赦書,國號大齊,改元金統”。齊是黃巢家鄉山東的古稱,由此可見黃巢內心深處的鄉土情結。 黃巢也建立了一套自己的政權體系:封其妻曹氏為皇后;尚讓為太尉、中書令,趙璋為侍中,崔璆、楊希古並同平章事,這四個人都是宰相之職;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孟楷、蓋洪等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可以說,大齊是由農民軍與唐故臣混合而成的一個政權機構。不過,除了崔璆以外,其他都是舊農民軍將領。 崔璆為唐前浙東觀察使,曾為黃巢求天平節度使一職。後被唐朝廷免職,剛好在長安,結果被農民軍逮住。黃巢本來想讓唐朝的舊宰相們來出任大齊宰相,舊宰相們德高望重,都是當時的名士,這樣黃巢更有面子。結果,舊宰相要不就逃跑了,要不就藏起來了。黃巢無奈,只好臨時逼迫崔璆為相。

黃巢後來還逮住了唐宰相王徽,逼迫王徽出任大齊的官。王徽裝聾作啞,一言不發。後設法逃出長安,投奔僖宗,被任命為兵部尚書。 黃巢也知道自己部下中能負文治之責的有限之極,要讓政治機構運轉起來,還是要靠那些唐朝官員。於是,黃巢下了一道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則官復原職。不過要到宰相趙璋府第投遞名銜(名片),才可以復官。 然而,農民軍進長安後大肆劫掠,已經殺了不少人,其中包括一些唐朝大臣。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都不願意去相信黃巢的話,因此大都沒有理黃巢的那一套,沒有去趙璋府第投遞名銜,而是各自躲藏起來。 黃巢見自己的號令竟然無人理睬,又回想起當年他來長安應試時名落孫山的落魄,頓時勃然大怒,下令四處搜查唐朝大臣,凡搜獲者全部殺死。唐宰相豆盧瑑、崔沆及左僕射於琮、右僕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裴度之子)等人,都被搜出後處死。於琮妻子為廣德公主,見丈夫被殺,上前握住殺人者的刀刃,慨然道:“我是唐室女,誓與於僕射同死。”於是被殺。將作監鄭綦、庫部郎中鄭系拒不投降,“舉家自殺”。

金吾大將軍張直方曾經領銜到灞上迎降,主動投降了黃巢,頗得農民軍信任。但張直方心念舊情,將許多無處可去的唐大臣冒險藏在自己的永寧裡府第裡,人數多達數百名,結果被黃巢發現,張直方全家都被殺死。因此有人認為張直方先前是偽降黃巢。歷史人物因為當時所處的複雜環境與局勢,已經很難完整復原。根據當時的情況看來,張直方投降黃巢為情勢所逼,並不一定心甘情願,但是為了性命和前程,只得如此。 農民軍四處搜查可疑人物,除了唐官員外,還搜查有名的讀書人,以逼迫他們做大齊的官,凡是不從的便當場殺死。當時,禮部郎中司空圖也在長安,於是上演了極為戲劇性的一幕。 司空圖,字表聖,河中虞鄉(今山西永濟)人。史稱司空圖少有文才,後以文章為絳州刺史王凝所賞識。王凝回朝任禮部侍郎,知貢舉。司空圖於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應試,擢進士上第,時年三十三歲。因受到王凝讚許,司空圖名聲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貶為商州刺史,司空圖感於知遇之恩,主動表請隨行。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觀察使,召請司空圖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圖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離開王凝,拖延逾期,被左遷為光祿寺主簿,分司東都洛陽。當時盧攜因與鄭畋爭吵罷相,正居於洛陽,對司空圖的才華和為人很愛重,常相往來共遊。有一次,盧攜經過司空圖的宅第,在壁上題了一首詩稱讚他說:“姓氏司空貴,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後來,盧攜回朝復相,召司空圖為禮部員外郎,尋遷郎中。

黃巢進駐長安的時候,司空圖正住在西安崇義裡。他聽說農民軍大肆搜人後,立即準備轉移為常平倉下藏匿。當他正要出門時,被一群農民軍士兵當場堵住。正當司空圖絕望的時候,其中一個持槍的農民軍士兵上前與司空圖相認。此人竟然是司空圖以前的車夫段章。段章熱情地向司空圖宣傳農民起義軍的各種好處,勸他加入起義軍。司空圖表示誓不辱節,段章悵然淚下,於是,將司空圖領到大道上,便與他分手了。司空圖得以有機會乘夜逃出長安城去。 無疑,司空圖得以逃脫,完全是因為段章的念舊。後來司空圖特意寫了一篇《段章傳》以紀念恩人。段章這樣的人,應該代表了農民軍中的一類人。他們是最普通的一類人,一樣有血有肉,有自己的人生經歷。他們加入農民軍,更多地是出於自願,農民軍確實給了他們唐朝廷不能給予的東西,否則段章不會熱情地向舊主人宣傳農民軍的好處。然而,他們也加入到破壞中,殺人、放火、搶掠,也許是野性迸發,也許是身不由己。他們的生命被歷史的浪潮捲入,又被歷史的浪潮衝沒。就像大浪淘沙,如同細微的沙粒,不可能被人區分。

殺完隱匿不肯報到的唐大臣後,“黃巢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類”。唐宗室、公卿士族遭受了巨大打擊,“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韋莊的這些詩句形像地反映了這一歷史事件。從事實上來說,這不過是一個新政權對一個舊政權的清洗。但因為唐朝始終不失人心,而黃巢始終未得人心,這一在歷史上常見的清洗被妖魔化了,極大地影響了黃巢的形象。到後面可以看到,即使是長安百姓急切盼望的唐官軍回到長安時,也對平民進行了無情的掠奪和屠殺。當戰亂之時,權與血、火與淚,幾乎成了動盪時局的特徵,而遭殃受苦的總是老百姓。 當初堅決不同意授予黃巢廣州節度使的宰相盧攜是黃巢的頭號敵人,不過他早已經喝毒藥自殺。為了洩憤,黃巢下令打開棺材,將盧攜的屍體在長安市集上公開碎屍萬段。

大殺宗室後,黃巢的農民軍再一次表現出“流寇”的特徵,通過劫掠來獲取軍餉,這無疑給長安帶來了巨大的騷亂和破壞。黃巢進長安時,年青士子韋莊正在京城準備應舉,如同當年年輕時的黃巢一樣。然而,與黃巢當時所看到的長安的繁華不同,昔盛今衰,韋莊還目睹了農民軍燒殺搶掠的暴行,親眼見證了一個繁華的都市如何變成一座廢墟的過程。韋莊本人也在這場劫難中與弟妹失散,還生了一場大病,經歷了一次人生的大磨難。後來,韋莊將這段經歷寫成著名的長詩《秦婦吟》。此詩以長安為中心,通過一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自述”,講述了黃巢農民軍給長安帶來的深重災難,黃金甲下的長安,並非是沖天香陣,而是地獄般的噩夢。農民軍令人髮指的所作所為,使長安百姓遭受了巨大浩劫。秦婦的講述從黃巢起義軍攻占長安開始,到黃巢稱帝建國,再到農民軍與唐軍反复爭奪長安,一直到最后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

《秦婦吟》因真實地反映了唐末動蕩的社會面貌,寫成後轟動一時,在當時極負盛名。韋莊也因此詩被時人呼為“秦婦吟秀才”。然而,這樣一首爭相傳抄的詩之後卻失傳了近千年。因為韋莊在詩中寫有“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這樣的詩句,引起了唐公卿貴族的憤怒。韋莊見惹怒了唐朝廷權貴,也相當後悔,立即想方設法到各處去回收抄本。但這首詩已經廣泛流傳,許多人家的屏風、幛子上都寫著這首詩。韋莊臨死前,遺囑上還寫明不許家裡掛寫有《秦婦吟》的幛子。後來,有人給韋莊編定詩集,沒有選入這首詩。因此,從宋朝後,《秦婦吟》失傳。宋人孫光憲在《北夢瑣言》中記錄了這件事,但誰也沒有見過《秦婦吟》這首詩。一直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在敦煌發現了許多古代寫本書籍及文件,其中就有《秦婦吟》寫本。這些寫本後由伯希和取走,整理全詩後寄回中國,這首失傳了一千年的敘事長詩至此才重新得見天日。 《秦婦吟》是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 特別要說明的是,有人認為韋莊站在他的立場,對農民軍有諸多誣衊之詞。實際上,這首《秦婦吟》大體上寫黃巢軍隊的奸淫燒殺,但從詩中一位老人口中吐露出來的,卻是唐官軍比黃巢軍更壞。這首詩後來之所以失傳,不光是“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兩句而為公卿所驚訝,還因為詩中所描繪的官軍的情況觸怒了那些“東諸侯”。由此可見,韋莊的角度應該是相當公正的。正因為它的寫實,所以詩成後才會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廣為傳抄,以致韋莊都不能回收抄本。也幸虧如此,此詩才得以流傳到今天。 黃巢曾經有凌雲之志,卻沒有與之匹配的才幹。他應該是不希望看到一幕幕殺人放火的景像出現在長安的,但他卻無力製止自己的部下。黃巢的追隨者,大都是以搶掠出名,沒有深謀遠慮的眼光。那些在長安的有才幹的唐大臣都被他的部下毫不猶豫地殺死。而黃巢所建立的大齊政權只在歷史上留下了暴虐的名聲。毫無理由的大屠殺所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沒有讀書人再願意投靠他,除了證明了殘暴,屠殺沒有帶來任何益處。 有個在長安的讀書人憤恨黃巢等人,在尚書省的大門上題了一首詩,極力嘲諷了大齊政權。結果,惹得尚讓大發雷霆。他將大院包圍起來,追查詩作者,卻無人承認。尚讓便下令殺死了在尚書省工作的所有官員,並將這些人挖出眼珠,屍體倒掛起來示眾。就連守衛尚書省大門的農民軍衛士也被一道殺死。尚讓還覺得不解氣,下令大索城中,殺死長安城中有詩名的舊官吏,還抓了一批識字的人罰作僕役。因為這一首詩被殺的人多達三千多人。這是繼公卿士族、唐宗室之後的第三次大屠殺。 當時滯留在長安的文人名士甚多,倘若大齊政權能妥善任用,這些人定然會成為大齊的棟樑。然而,農民軍一味殺戮,這些人不免惶惶不安,都想方設法地化妝逃出了長安城。這其中便有後來成名的韋莊和杜荀鶴、謝瞳等人。杜荀鶴(杜牧庶子)和韋莊前面都已經提過,謝瞳在這裡多提兩句。謝瞳好不容易逃出長安後,又被朱溫手下的農民軍抓住,朱溫聽說他是讀書人,倒以禮相待。謝瞳從此跟隨朱溫,成為其手下著名的謀士。 毫無疑問,黃巢佔領長安期間,長安被徹底地破壞了,被破壞的不僅僅是城市,還有這座城市所體現的政治秩序。當黃巢如秋風掃落葉一般襲捲長安城的時候,他為得到他理想中的城市而高興,但他不知道他改變的將是長久以來維繫的社會秩序。尊嚴與放縱交織、怡然與惶恐背離。之後,這座城市再也沒有恢復過來。作為京師而言,長安自此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