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三國

第17章 7、孔融之死

謀說天下·謀三國 雷静 2554 2018-03-16
在上一節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愛惜人才的曹操,然而幾個鼎鼎大名的才子孔融、禰衡、楊修卻先後死在他的手裡,這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孔融,說起孔融,人們都會想到“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孔融從小就既仁義又聰明,被當地人稱為神童,他還是孔夫子的第二十世孫。所以,說孔融是名滿天下的才子,一點兒也不誇張。 孔融在38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北海相,後來又到許昌擔任主管工程的將作大臣,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幹部。當時朝廷的御前會議就是孔融的獨家發言會,別的卿大夫根本插不上嘴。 來頭大、才氣大,自然成就了孔融的脾氣大。 197年,袁術稱帝,袁術的親家太尉楊彪和曹操素來有仇,曹操就想趁機殺了楊彪。孔融知道這事後,就去找曹操,用《周書》裡“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話來阻止曹操。曹操辯解說,我是在履行皇上的意思。孔融回駁說:莫非成王要殺召公,周公也說不知道?如今天下敬仰您,是因為您聰明仁智,如果您濫殺無辜,會讓天下人心寒的。首先,作為堂堂魯國男子漢,我明天就不來上朝了。曹操一聽,無話可對,只好同意不殺楊彪,但心裡存下了芥蒂。

孔融沒有意識到曹操這種微妙的心理變化,還處處和曹操作對,諷刺挖苦更是家常便飯。 曹操攻占鄴城後,他的兒子曹丕就霸占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就在給曹操的信裡說:當年武王伐紂,把妲己賜給周公了。曹操信以為真,還傻乎乎地去查找典籍,結果哪兒也沒找到出處,就去問孔融,你在哪兒看到的,孔融這才悠悠地回答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聰明一世的曹操這才知道自己被孔融當猴耍了一回。 如果說前幾件事,孔融還佔點兒道理的話,那麼這後一件事孔融就太過狷介張狂了。曹操為節約糧食,下令禁酒。孔融喜歡喝酒,於是就起來唱反調,說天上有酒星,地上有酒泉,人間有酒德,這酒怎麼可以禁呢?如果酒能禁,那女人也可以禁了,不見自古到今有多少因為女人而亡國的事例。這些話傳到曹操的耳朵裡,當然句句是刺,但曹操都生生地忍下了。

曹操絕不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你若只是在小事上說說怪話也無所謂,但問題是不管小事還是原則上的事,孔融都毫不忌諱,想批評就批評,想攻擊就攻擊。曹操打官渡這一戰之前,孔融還四處散佈言論,說曹操必敗,這不是擾亂軍心嗎? 所以曹操就忍無可忍,再加上孔融與劉備關係向來親密,留著這樣的人在朝中,曹操去打劉備都不放心,於是他就在出兵荊州之前,把孔融給殺了。當然,曹操也不能說殺就殺,他還是找了點兒由頭的,這由頭就是孔融曾經說過一句話:“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體的“劉”字,這算是謀反了,所以孔融很快就被處死。 楊修,字德祖,他的父親就是曹操想殺被孔融攔下的楊彪。楊修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物,可惜他太喜歡賣弄自己的聰明。楊修是曹操的主簿,卻對朝九晚五的辦公室生活非常厭倦,動不動就想溜出去享受下自由。曹操常常會在他上班時問他幾個問題,為了不露破綻,楊修就事先揣度曹操的心思,將答案寫在紙條上,按順序放好,告訴侍從,如果丞相差人來問,就按寫好的內容順序作答。楊修確實非常聰明,每次都揣摩對了曹操的心思。

然而有一次,老天成心和楊修開玩笑,一陣清風吹來,桌上的紙條散落在地,再撿回來次序就亂了。曹操又差人來問,侍從就按錯誤的順序回答了一通。曹操一看,怎麼答的和問的是兩碼事啊,就找來楊修盤問。楊修到底膽小,就坦白從寬了。曹操一聽,楊修居然這樣玩弄自己,心裡就暗暗生恨了。 和曹操兩人玩玩聰明也就罷了,楊修在眾人面前也不肯收斂。有一回,相國府建好了,曹操前去視察,看了之後什麼意見都沒給,就在門上寫了個“活”字。楊修便讓人趕緊把門拆了重建,解釋說“門”裡一個“活”,是“闊”字,丞相嫌這門寬了。 還有一次,曹操收到了一盒酥糖,吃了一口,就在盒子上寫了個“合”字交給眾人。別人都不知道什麼意思,楊修卻拿過來就吃,說,這不就是“人一口”嗎?

當時楊修是曹植這一派的,在輔助曹植的時候,他又不合時宜地用上了小聰明。有一次,曹操命令曹丕、曹植兩兄弟出鄴城辦事,卻又暗中命令門衛不得放行,看他二人如何反應。楊修又事先猜到了曹操的安排,就交代曹植,萬一被門衛攔住,你有王命在身,可以直接殺了他出城。結果曹植如法炮製,出得城來,曹丕卻沒能出城。 可惜楊修到底是只有小聰明,沒有大智慧,他猜到了開頭,沒有猜到結局。曹操出這道考題,並不是看他們能不能出城這麼簡單,而是綜合考較二人的素質。曹植殺人出城,給曹操留下殘忍的印象,看似贏了比賽,卻失了曹操的心。 楊修對揣摩曹操的心有一種著迷般的興趣,他常常設想很多問題,並寫好答案給曹植,以備曹操來問的時候,可以快速作答。然而,曹植這種有如神助的敏捷才思引起了曹操的懷疑。曹操就派人去查,知道又是楊修搗的鬼,對楊修就越發的厭惡。

若是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也倒罷了,和孔融一樣,楊修在軍國大事上也犯了曹操的忌。公元219年,劉備攻下漢中,曹操率兵要去奪回來,結果城池堅固,怎麼攻都攻不進去。曹操正為這事犯愁的時候,有人來請示當天晚上的軍事口令,曹操脫口而出:“雞肋。”楊修一聽,立刻動手收拾鋪蓋卷,大家都問怎麼回事,楊修解釋說,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主公這是打算回家了。 楊修的答案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可他的人頭卻有問題了。幾個月之後,曹操就給楊修定了個“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的罪名,意思是洩露國家秘密,結黨營私,殺了楊修。 楊修在臨死前曾說:“我固自已死之晚也”,我早就該死了。對於自己的死因,楊修最後又忍不住設想了一次答案,但他又沒有設想周全。他以為自己的死是受曹植的牽連,卻沒想到他是死在自己手上。但凡統治者,尤其是專制時代的統治者,都會煞費苦心地給別人留下聰明天縱、深不可測、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印象,好以此製造神秘感,讓眾人心甘情願地崇拜自己。楊修卻偏偏要擅自揣度領導的意思,讓領導看起來像一個城府全無的小兒,領導當然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這才是楊修之死的根本原因。

孔融和楊修都是聰明人,卻同樣地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可見,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謬誤,逞聰明、玩兒聰明會讓聰明淪為小聰明。孔融無論在日常小事,還是軍國大事上,都是想批評就批評,想攻擊就攻擊,卻不去設想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看到一事一物的疏漏,卻看不到整體的疏漏,是為大疏漏;楊則不管大事小情,都忍不住玩弄聰明,看到第一步的答案,卻沒有看到第二步的答案,是為大錯誤。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