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謀說天下·謀元

第28章 1、無襄則無淮,元世祖攻宋方略

謀說天下·謀元 胡善恩 3639 2018-03-16
深秋時節,蕭瑟秋風,又一次勾起崔氏對丈夫的思念之情,十五載不見丈夫音信,你是死了,還是留在了那個紙醉金迷的世界?郝經妻子感傷不已。 突然,家人來報,汴中民求見,崔氏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自己汴中也沒有什麼親戚呀?自這幾年郝經出使南宋未歸以來,郝府就變得冷冷清清了。有的說他已經被賈似道殺死,有的說他又投向了南宋小王朝。但崔氏不信這些傳言,他知道自己的丈夫是怎樣的一個人,他不會投靠南宋,也不會拋下她不管。十五年來,她一直堅信他還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是等等吧! 一個健壯的小伙子走了進來,見過禮之後,他遞給崔氏一個油紙包,說道:“我在金明池射雁,這是從雁足上發現的,聽說與你家相公有關,就把這個送來了。”

攤開油紙包,崔氏的眼淚刷的湧了上來,“是的,是他的筆跡,是他的……快快重賞……” 油紙包被送到了忽必烈的手中,忽必烈反复念叨著:“霜落風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上林天子援弓繳,窮海累臣有帛書。” 是的,是他,十五年來,忽必烈一天也沒有忘記過他:是他勸說自己“斷然班師,亟定大計”;是他上書《東征議》,闡明應在平定各國後,先暫停用兵,安撫民眾,治理百業,創法立制,頒布條綱,使國家上下井然,有條不紊之時再征討南宋;是他說明連年徵宋不成功的原因在於用智不足;是他認為徵宋戰略應是“自東海至於襄陽、鄧州,發數路大軍作為主力,進攻南宋正面,自漢中至大理,輕兵捷出,以騎兵繞攻敵人後方……之後應先荊襄後兩淮,先兩淮後江南,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這些目標,有的已經實現,而有的正在有條不紊地實現著……

多麼優秀的大臣呀,然而南宋扣押了他整整十五年。忽必烈震怒了,他立刻下令召集朝議,商討徵宋戰略方案。 說到徵宋,其實忽必烈一日也沒有放棄過。但是,自蒙哥死後,忽必烈忙於奪取汗位。汗位奪到手後,又忙於追擊阿里不哥。阿里不哥還沒有完全投降,他又忙於平定李璮的叛亂。李璮亂平,他又忙於整理朝政,對付漢儒和漢人的世侯……他忙得不可開交,一時抽不出手來。 現在行了,他要對南宋出手了。他在軍事會議上說:“我對南宋是禮讓的,十多年前,我從長江那邊回來即大汗位時,為形勢所迫,曾與他們簽訂合約,結果他們背信棄義,把我的使者郝經扣押了,一扣就是十五年呀!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決意興王者之師,征討南宋,讓南宋小皇帝明白,我們大元不是好欺負的!”

聽到忽必烈要伐宋,蒙古將領個個摩拳擦掌,漢人大臣也都極為擁護,他們都積極地表現自己,意圖通過這場滅宋的戰爭,好向忽必烈顯示自己的忠誠,恢復對他們的信任。 最為積極的是劉整。 劉整,字武仲,河南鄧州人,他原是金國的將領,金亡後投了南宋。因受賈似道排擠,憤而投蒙,整籍瀘州十五郡、戶三十萬入附。忽必烈大喜,任命他為夔府行省兼安撫大使,賜金虎符,又授予行中書省於成都、潼川兩路。 攻打宋國,先從哪裡下手,在蒙古內部從來都是有爭議的。以前,蒙哥的意見是先拿下四川,然後從西而東;一種意見是先取建康(今南京),然後再順江而下,攻克江南;而史天澤則建議應先取襄樊,而揚州、瀘州可置之不顧,直插臨安。臨安破,則巴蜀之地就不攻自破。但是,由於剛剛發生了史天澤擅殺李璮事件,此時的忽必烈對史天澤還沒有完全恢復信任,又加上蒙古人大多反對,他也就沒有採納。

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滅宋之事提上日程,箭已在弦上…… 劉整說道:“南宋偏安一隅,苟延殘喘,國弱民疲,奸臣當道,良臣猛將欲以自保,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而我朝國力充盈,兵強馬壯,此為我大元滅宋的天賜良機。況且,自古以來,帝王非四海一家不為正統。眼下,聖朝已有天下十之七八,怎能棄一隅而自棄正統呢?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聖上決斷乃英明之舉。” 忽必烈大喜,問道:“計將安出?” 劉整說道:“臣下認為,先攻襄陽,撤其扞蔽。所謂:'無襄則無淮,無淮則江南唾手可下也。'” 他提出了和郝經、史天澤同樣的觀點。 塔察兒出班奏道:“臣以為攻宋時機尚不成熟。” 忽必烈問:“何以見得?”

塔察兒說:“我軍擅長陸戰騎射,不善水戰,現在攻宋,是以我之短對敵之長,應練好水軍以後再攻宋為宜。” 穆哥也說:“宋廷雖然偏安江南一隅,但對其實力也不能低估。江南乃魚米之鄉,財力頗豐,城池堅固,利於久戰。金朝兩次攻宋均告失敗。我朝窩闊台汗打到四川,無功而返。蒙哥汗更是飲恨釣魚山下。這一切都提示我們,攻宋必須作好充分準備,輕易攻打是不會奏效的。” “臣下不敢苟同兩位王爺的觀點!”劉整望了一眼兩位王爺,然後說:“臣下認為,不說金朝,只說憲宗之所以飲恨釣魚山下,臣下以為其弊有四:一是選錯攻宋地點。我蒙古大軍,長於騎兵作戰,所向無敵。但騎兵作戰,宜選擇空曠、平坦之地。川蜀深山大川,險阻重重,山路蜿蜒曲折,我騎兵在此種地形很難展開。況且敵人佔據地利人和,我軍為客,人地兩生,既無擄掠來補充給養,又無俘獲來補充兵力,只能以有限之力,冒無限之險,縱然有泰山壓卵之勢,傾河海以滅火之舉,一旦進攻遭受阻滯,盤桓不能前進,便無異於強弩之末;二是國力尚很疲弱。凡奪取天下者,必蓄養精力,徵賦稅以足需用,屯農田以足糧草,待內部理順,對外殲敵的條件也就成熟。而蒙古帝國自開國以來,一直在外用兵,國力豈有不弱之理?憲宗皇帝承繼大統不久即出兵攻宋,以強力謀取。兵法說,以力強取者則不可持久,久則挫傷元氣,疲困不振,因此才致使功敗垂成;三是缺乏智謀。古之用兵,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而後可以用奇兵。豈能連兵百萬,首尾萬里,御駕親征,全國動員,攪得天翻地覆,人人皆知?如此伐宋,無異於撞其鐘而掩其耳,吃其臍而蔽其目,這哪裡是用奇兵,分明是拿著價值千金的玉璧去投瓦石!”

忽必烈對劉整的高談闊論非常感興趣,問:“劉愛卿認為,用兵襄樊,又有哪些勝算?” 劉整接著說道:“選擇用兵襄樊,原因也有三。” “一是發兵南下的條件業已成熟。自我皇承繼大統以後,銳意改革,內修政理,鼓勵農桑,北方經濟已經復蘇,現已民殷國富。加之時下內亂已平,漠北安寧,各種不安定因素業已清除殆盡,政局如日中天,此時南下伐宋,正能完成我皇一統天下的宏願;二是襄樊是南宋的軟肋。兵法說,打蛇七寸,攻人打軟肋。千里長江,兩淮、臨安、建康如果視為蛇頭,巴蜀為蛇尾,則襄樊就是它的軟腹。軟腹牽制了蛇頭和蛇尾,一旦擊中,攻下襄樊,向西使川蜀與朝廷失去聯繫,向東則有順江之勢,向南使得南面的湖湘門戶洞開,蛇頭、蛇尾不能相顧,然後猛擊頭部,哪有不勝之理?三是我軍騎兵、步卒優良,所向披靡,惟水戰不如宋軍。我軍從現在開始,著手圍困襄樊,然後造戰艦、練水軍,奪宋軍所長,接我軍所短,必能獲得成功。況且我蒙古大軍經過幾年的實戰,對於攻城拔壘亦有相當的經驗,從伊兒汗國引進的砲,更是威力無比,應當說,現在我軍與宋相比,在戰鬥力上已經遠遠勝出。”

“可不能小瞧南宋噢!”阿術領兵與南宋軍隊較量過多年,對他們的作戰能力和技巧有著細緻的研究,對南宋的政治、經濟、軍事也都了解一二,他插話說道:“別看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卻是物阜民豐,兵多將廣,只是由於皇上無能,賈似道擅權枉政,才離心離德,民生怨懟。我看要打南宋,應該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持久戰!從中央突破,這個辦法好!但是,以我方的國力、財力、兵力,攻占襄陽尚需時日。” 劉整說道:“襄樊之地,夾漢水互為依存,'跨連荊豫,控扼南北',位於南北交通要衝,處黃淮與江漢平原交匯之處,兼有荊山與漢江之險,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宋在此經營多年,固若金湯。我軍應先圍襄陽,然後破之。說得更清楚點,就是採用'圍城打援'的戰術,逐漸消耗宋廷的財源、兵源,最終一舉消滅南宋,統一全國。”

阿術頓首。 忽必烈看到大家不再說什麼,就把視線轉向了右中書右丞相安童。這個從十三歲就被自己提拔為怯薛長,十八歲就任右中書右丞相的年輕人會怎樣想呢? 安童看到了忽必烈徵詢的目光,就一字一頓,擲地有聲地說:“完全同意劉將軍的意見!” “好!”忽必烈雙手撐住金椅扶手,慢慢站起身。 “眾卿聽旨:朕意已決,即日設立元帥府,全面實施中路突破的戰略,在宋人的江北防線上打開缺口,大軍長驅直入,一舉突破長江天險!阿術、劉整,我命你二人全權指揮攻宋軍隊;阿里海牙,朕命你別置行省掌僉軍、屯田、供餉諸事,同時負責入奏軍機。後勤保障及兵員調遣則由中書省和樞密院協商解決,不得延誤,否則,軍法論處!” “遵旨!”眾將離席,齊聲接旨。忽必烈如此分派,自有他的道理。阿術曾隨忽必烈遠征大理,又多年在黃、淮間指揮軍隊與宋軍對峙,有豐富的對宋作戰經驗。劉整入朝之初即對攻宋之策成竹在胸,遠在大計確定之前,他已命部屬日夜操練,作好大軍渡江作戰的準備。阿里海牙,這位在整個會議期間一言不發的畏兀兒高級將領,則擅長協調諸軍、確保供給……

對南宋的整個戰略部署瞭如指掌的劉整確定的攻宋方略,它直接點出了南宋防線上的要害和最大軟肋,使得元軍由原來的多點進攻變成集全力而攻敵之要害,而後來的戰事也表明劉整的計策是非常高明的。咸淳三年,也就是公元1267年年末,主帥阿術與副帥劉整率軍南下,親自安排進攻襄樊的事宜,滅宋的大戰從此拉開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