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第16章 白坑破

馬伯庸笑翻中國簡史 马伯庸 2126 2018-03-16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終於到了三分歸晉的時候,那麼司馬家又該是什麼德呢? 按照劉歆的新五德理論,魏是土德,接受曹魏禪讓的司馬晉就應該是金德,尚白色,因為土生金嘛。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就在晉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的時候,一群老頭子官僚上書,說咱大晉是受了魏禪,應該學舜帝接受堯帝禪讓的傳統,繼承前代的土德和黃馬甲。請注意,按照舊的“五德終始說”,堯舜算一朝,都是土德,可是按照劉歆新五德學說,唐堯是火德,虞舜則是土德,根本沒有繼承——這分明是舊學派對新學派的反攻倒算嘛。 看起來司馬炎對於德性的說法不是很在意,咱只要有德就行,是什麼德關係不大,既然老先生們都這麼說了,那就這麼定吧。可誰想如此一來卻掀起了軒然大波,新學派的閒人們紛紛上書駁斥,尤其以寫過《魏氏春秋》《魏氏春秋異同》和《晉陽秋》的大史學家孫盛態度最激烈,孫盛直接扛出“天道”來說事兒,說你們這麼搞是有違天道啊,咱們大晉代魏而興,就應該是金德代了土德。大帽子一扣,老先生們只好認,司馬炎也就“從善若流”,從此大傢伙兒都穿白衣服——倒是比做黃馬甲省工。

德性之說一旦興起,自然就會有“哈德”的人獻祥瑞之類的來配合論點,這一次也不例外。據說魏明帝時期有人在張掖的刪丹縣金山柳谷裡面發現了一塊大白石頭,上面寫著:“上上三天王述大會討大曹金但取之金立中大金馬一匹中正大吉關壽此馬甲寅述水。”一共三十五個大字,字是都認得,但要有人能夠讀通才叫見了鬼了。魏明帝也讀不通,但他橫看豎看,一眼發現了“討大曹”三個字,心裡極不痛快,乾脆派人把那討厭的“討”字裡的一點敲掉,變成個“計”字。等到司馬炎受了曹魏的禪讓以後,一個叫程猗的人提起這茬儿,跟司馬炎說:“這石頭上有個'大'字,乃是極為興盛的意思;有個'金'字,正是我晉朝的德性;還有個'中'字,意思就是正趕上交會的時機;還有個'吉'字,當然就是吉利的意思。這石頭分明就是暗示陛下您開創大晉王朝乃是順應天意,上上大吉呀!”

好嘛,他倒省事兒,也不通讀也不通解,光揀了四個吉祥字兒來說,剩下那三十一個字就裝沒看見。 細心的朋友也許要問了,這個金德跟“事實”有矛盾啊。蜀漢是火德,火非但不生金,反而是克金的,怎麼會是三國歸晉,而不是晉歸了蜀漢呢?這個嘛,好解釋,因為伐蜀的不是晉,而是魏。雖然那時候司馬氏早就把持了朝政,但名義上還是曹魏的天下,皇帝還是曹奐,所以滅蜀從五德來看,恰好是“火生土”;而到了伐吳的時候,曹魏土德已敗,司馬氏已經得了天下,承了金德,“金克木”,所以晉軍伐起東吳來也就無往而不利了。五德之說確實是虛妄,但你只要用心,總能夠找到理由——咱雖然不是大儒,照樣能給說圓了。 關於晉朝的德性,還有一則有趣的故事。且說建興年間,晉愍帝司馬鄴在位,江南地區突然流傳開了一首童謠:“訇如白坑破,合集持作甒。揚州破換敗,吳興覆瓿甊。”這裡所說的“坑”,不是土坑、泥坑,而是指一種陶製容器,它的口是用金屬籀起來的,所以屬“金”,白坑白坑,又是“白”顏色,所以據說就是指“金德尚白”的西晉司馬氏。童謠的基本意思是說,“訇”的一聲,這個“白坑”(也就是西晉司馬家)要完蛋啦,大家只好把碎片拼起來做個甒(一種有蓋的酒器),在揚州重新使用,在吳興(屬於揚州)這個地方,用來蓋著瓿甊(小瓶子)。

果然到了建興四年(公元316年),匈奴大將劉曜攻陷長安,司馬鄴投降,西晉滅亡——“白坑破”;隨即宗室、瑯琊王司馬睿在揚州建立起了偏安一隅的東晉王朝——“破敗換”。 從來讖謠這種花活兒,最常見的一個種類就是童謠。一方面,這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啊,有心人編個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的瞎話,最容易教會小孩子,小孩子既然搞不懂內容,也就會無所畏懼地到處傳唱,你根本找不到源頭。另一方面,理由還是小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大人們都認為從小孩子嘴裡說出來的某些話是真正代表了天意。咱們就以這首“白坑破”的童謠來說吧,五言四句,還押韻,確實很上口,小孩子肯定喜歡到處念叨。 更重要的是,這首童謠神神叨叨,似是而非,在劉曜沒殺進長安之前,就算有人猜到“白坑破”是指西晉滅亡,也猜不到“揚州”“吳興”會發生什麼事兒。而要把已經發生了的事情往語焉不詳的讖謠上附會,腦袋會轉彎的人,誰都能幹,也就是謊圓得靠譜不靠譜而已。君不見,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在偽造和解釋《推背圖》之類的怪書,說唐朝人就已經預見到日寇侵華了。

西晉亡了,接下來的歷史,可就麻煩大了,以往雖然五德說法很多,舊派、新派互相攻訐,可基本上都是一朝一代交替著來,還算勉強有個譜儿。可從西晉滅亡開始,這譜子就徹底亂了套,因為“五胡亂華”開啟了史稱東晉十六國和南北朝的大分裂時期。那時候南北對立,諸國蜂起,華夏大亂,大家人手一“德”,互相生又互相剋,真是混亂到姥姥家了。 “五胡亂華”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滅亡了西晉,把司馬氏和中原大族趕去了長江以南。在中原折騰的少數民族兄弟們先後宣稱自己是繼承了西晉的正統,該按著五德繼續排行;而在江南的東晉以及隨後的宋、齊、梁、陳四朝則認為自己才是華夏正根兒,最有資格參與五德循環,北邊那些蠻子都是僭越,是偽朝。結果五德學說的鏈條到這裡就一分為二,形成一南一北兩條分支,雙方誰也不服誰,倒也煞是熱鬧。

且讓咱們先從北邊兒說起吧。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