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千年亂局:爭霸東北亞1
千年亂局:爭霸東北亞1

千年亂局:爭霸東北亞1

方俞

  • 中國歷史

    類別
  • 1970-01-01發表
  • 143609

    完全的
© www.hixbook.com

第1章 前言

我愛讀史,但很少讀史書。總是看到某個好玩的故事,有趣的人,再回過頭去找資料來看。我愛寫東西,從高中開始,不管是用筆還是用鍵盤,不管是在考卷底下偷偷寫,還是被人約稿,我總能在寫作中找到一種快樂,和小小的滿足感。 曾有人問,為什麼我寫的歷史故事,總是有很重的地理味道? 因為,歷史與地理,總是密不可分的。 老爸年輕時曾是一位測繪工作者,曾騎著馬、別著槍,在沒有標註的大西北走過一大圈,遭遇過土匪,留下過傷疤。我沒有如此拉風刺激的經歷,偏偏遺傳了他對歷史、地理的敏感,小時候翻看他的書架,在辭海中找到一本“歷史地理”卷,如獲至寶。古代的地名,大到省路府、州郡縣,山川關隘,小到集鎮、湖泊,古代叫什麼,現在叫什麼,都有詳細的註釋。長大之後,看得書雜了,多了,慢慢有了一個認識——歷史,是基於地理之上的歷史;每一個發生在歷史中的故事,都能在相應地點找到蛛絲馬跡。這個地點,往小了說,是真實存在的地理方位;往大了說,是其發生、發展的大環境。

還有人為,為什麼要寫東北亞? 我說,因為幾千年來,東北亞一直在打仗,人人都想要。 所謂東北亞,就是古代的遼東,近代的關東,現代的遠東。 中國的版圖像是一隻雄雞,高高昂起的雞冠指向東北,漂亮的尾羽便是西域;有人說,中國的版圖像是一個張開雙臂的武士,右手是東北,左手是西域,而連通兩條臂膀的鎖鑰,便是遼東與河西走廊。中國的古代史,就是中原漢族政權與周邊胡族政權的角力史——中原王朝強盛之時,兩條手臂和周圍的領土便盡入囊中;中原戰亂衰落之時,遼東與河西走廊就會為外族所佔據;就像一個被砍掉了兩條胳膊的男人,不但無法繼續向外擴張,還會處處挨打,全面被動。 遼東與河西,影響著整個中國古代史的更迭與演進。擁有河西走廊,就等於打開了西域的大門;打通西域,沿著陸上絲綢之路的足跡,中國人開創了偉大的漢唐文明。當陸上絲綢之路被外族所控制,中原與西域的往來被阻隔時,海上絲綢之路則伴隨著隋唐以後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的東移和科技的發展而蓬勃發展。

地處中國東北邊陲的遼東,更因其特殊的海陸戰略位置而成為各方勢力角逐的焦點。 遼東,自古就是關外苦寒之地。 遼東西接蒙古草原,東連朝鮮半島,北望白山黑水,南眺遼海登萊,西南經由遼西走廊與燕趙大地相通,山海環抱。獨特而復雜的地理環境使得遼東地區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在中國古代,遼東曾是漢族移民地,其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也為漢族和其它少數民族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為了避免北方胡族直接騷擾中原腹地,自秦漢起,中原政權就開始了對遼東地區的開發與控制;而崛起於東北的少數民族也需要通過遼東來爭取生存空間。一場控制與反控制的角力就此拉開,延續千年。 遼東,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隋唐以後,中國的政治經濟重心從關中一路東移,北移,最終落在了北京。北京地處燕山腹地,東臨渤海,南接華北大平原,西北望蒙古草原,東北通關外遼海之地,長城環抱、襟帶山河,既保留了定都北方的“雄健”之氣,又兼顧水陸交通之便,更重要的是,它與大海更近,與遼東更近。定都北京的各個政權與遼東,與周圍各個勢力的關係更加密切了。

東北亞地區民族眾多,從縱向看,有四股勢力始終影響著這一地區的歷史發展和政權更迭——中原漢族勢力,北方少數民族勢力,朝鮮半島勢力,日本勢力。兩千年來,朝鮮半島各國和日本都是通過東海絲綢之路與中國進行交往,東胡、高句麗、鮮卑、靺鞨、契丹、女真等強盛一時的少數民族莫不是在白山黑水之間發展壯大,以遼東為踏板,一步步與中原王朝爭奪霸權。遼金明清,其覆亡的最大外因無不是“遼事”。 關外苦寒,卻是龍興之地。 千里長白山,就像一條橫臥在東北亞腹地的巨龍。這片山水相間、烽火不斷的黑土地,恰好處在中國與朝鮮半島和日本之間。從陸地到海上,在以遼河流域和朝鮮半島為軸心的整個東北亞範圍內,任何一個民族的崛起,任何一個國家的壯大,都需要以此為踏板。

故,欲圖天下者,先圖遼東。得遼東者得天下,失遼東者失天下。 東北亞的角力、爭霸,既是一部持續千年的戰爭史,更是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在內的全方位的競爭。為了爭奪遼東的霸權,幾千年來,東北亞範圍的各個勢力此消彼長,你方唱罷我登場:陸地和海上,白山黑水和汪洋大海,漢族和少數民族,中國與海東各國……共同演繹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史詩畫卷,訴說著一段段令人難以忘卻的悲歌往事。 明鏡可以知形,往事可以知今。 我要寫的,就是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