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笑看春秋三百年

第9章 第八章打的就是你

笑看春秋三百年 广目天王 3398 2018-03-16
宋國知道齊國和鄭國是剛剛結盟不久的,正處於蜜月期。現在齊國要求舉行國際和平會議,其必然傾向於鄭國。為避免會談時勢單力孤,宋國想提前和衛國舉行一次非正式會談,以便統一口徑,形成攻守同盟。 公元前715年春天,宋殤公和衛宣公在犬丘舉行了四國峰會預備會議,雙方約定,在重大問題上採取一致行動。 這一年的4月,齊、鄭、宋、衛四國峰會在溫地召開,四國約定盡棄前嫌,放棄東門之役的舊怨。這次會議的成果倒是足夠振奮人心,可是實際效果如何就不好說了,要指望憑藉著一次會盟就給中原地區帶來和平,似乎是有點難。 策劃這次結盟的齊僖公,自然是居功至偉。鄭伯便決定帶著齊僖公一起去朝見周天子,為齊僖公請功,順便進一步鞏固齊國和自己的關係。

對於齊僖公的朝見,周桓王還是挺開心的。因為齊國和周王室之間,曾經發生過很不愉快的事情。在西周時期,第九任天子週夷王曾經聽信紀侯(紀國是齊國附近的一個小國,也在今天山東境內)的讒言,把當時齊國的國君齊哀公騙到鎬京,扔到大鍋裡給煮了。要不怎麼叫“哀公”呢?被煮了當然哀了。從那以後,齊國和周王室之間的關係一直很不對勁。現在齊僖公不僅擺平了宋衛和鄭國的矛盾,又來朝見天子,自然也是一件盛事。所以儘管周桓王恨烏及屋地對鄭伯帶來的人本能地比較反感,但還是忍住心頭那一點不快,盛情接見了齊僖公。 從此以後,齊僖公在諸侯中的名氣也漸漸大了起來,而鄭國與齊國的關係也更加鞏固。溫地的會盟,可以說是齊國外交上的一次重大勝利。就連一直和宋國結盟的魯國,也誇齊僖公會辦事。對於和齊國結盟的鄭國而言,這樣的結果還算是說得過去。不過,鄭莊公是個從來也不肯吃虧的人,宋國占據鄭國長葛的仇,還沒有報呢。

教訓宋國是鄭莊公的既定方針,不過從近些年鄭宋兩國的交手記錄來看,鄭國也勉強只能說是不輸,沒佔著什麼便宜。要想讓宋國服氣,恐怕還沒那個資格。 既然盟約已經訂立,再隨便破壞那說出去總是不怎麼好聽的。不過好在現在齊國是站在自己這邊的,而且週天子與自己的關係也改善了一些。要修理宋國,隨便找個理由就是了。 恰好在周天子那,鄭莊公得到一個消息。原來,自尊心極強的周桓王,自從當政以來,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扳著指頭數哪個諸侯國有多長時間沒來朝見了,數出來之後就會大發雷霆,說幾句早晚算總賬之類的狠話。雖然明知道這種發洩解決不了問題,不過桓王還是陷入YY之中樂此不疲。某一天,數到宋國了。 鄭莊公本來在桓王的嘮叨當中都打瞌睡了,聽到桓王數落宋國,精神一下子就上來了:“宋國如此不尊重王室,我將替大王分憂,率軍前去討伐。”

周桓王當然是想教訓一下不聽話的諸侯的,不過鄭莊公這個老狐狸出來請纓,桓王怎麼都覺得彆扭。這傢伙肚子裡指不定憋著什麼壞水呢,還是讓他老實待著吧。就說:“愛卿忠於王室之心可嘉,不過宋國乃殷商之後,於我大周為客,還應先禮後兵,出兵討伐之事,還要從長計議。愛卿先回去吧。” 鄭莊公一看天子不感冒,也就只好退了下去。回去和祭足一商議,祭足說:“這還不好辦,先打了再說呀。做臣子的,理應為天子分憂。既然天子表現出了對宋國的不滿,我們就以宋國屢次不來朝見為理由打過去。只要咱們打了勝仗,還怕天子不認可咱們?”鄭莊公覺得有道理,就和周桓王請了個假,推說國內有事,要回去一趟。桓王對鄭莊公的態度向來是眼不見心不煩,所以自然也就應允。

鄭莊公回國之後,就四處放出檄文,假託得了周桓王的命令,要求各諸侯國出兵配合,討伐宋國。公元前714年3月,鄭國軍隊直奔宋國邊境開去。 宋國這些年總和鄭國打仗,對此也是見怪不怪了。不過這次進攻宋國,可不再是鄭國一家了。齊國作為鄭國的盟友,也一同出兵。而一向與宋國關係不錯的魯國,也被鄭國拉攏過去了。魯隱公和齊僖公還專門在防地會面,一致幫助鄭國向不聽從王命的宋國開戰。 不過在這一年的冬天,由於北方的少數民族戎族入侵鄭國邊境,徵宋的日子被迫推遲。 應該說,中國的歷史,本就是一部民族衝突與融合交替進行的歷史。即使在周王朝比較強大的時候,還有南方的荊楚之地對周天子不服氣呢。平王東遷以後,王室衰敗,中原諸侯國混戰加劇,少數民族對中原諸侯國的侵擾就逐漸多了起來。北戎的軍隊能夠侵入到鄭國這個中原腹心國家,也可以看出當時少數民族的勢力已經很強大了。

鄭莊公自然是要發兵抵禦的,可是卻有所顧慮。我們前面說過,春秋時期的主要戰爭形式,還是兩軍在平原地區正面決戰,以戰車和步兵組成方陣,互相攻擊。這種戰爭形式是當時的“軍禮(也就是'周禮'中關於軍事部分的規定)”所規定的,對於中原諸侯國來說,具有法律約束力,誰要是違背了,就可能會成為天下諸侯的敵人。可是少數民族可不管你那一套,他們是怎麼打起來有利就怎麼打。如果是正面作戰,以步兵為主的北戎,肯定拼不過鄭國的戰車部隊。可是步兵卻有機動靈活的優勢,如果繞到鄭軍的背後進攻,那可就危險了。 鄭莊公的二兒子公子突說:“戎兵雖然戰鬥力比較強,但是沒有什麼紀律性,打勝了就一哄而上,打敗了就各自逃命,遇到金銀財寶就會沒命地追。咱們就派一部分兵力正面迎敵,一與戎兵接觸就佯裝敗退,再扔下點小錢。戎兵貪圖搶掠財物,一定會跟著殺過來。我們的主力部隊設下三層埋伏,等著戎兵過來再殺他個措手不及,這還怕不能取勝嗎?”鄭莊公覺得有道理,就按照公子突的方法安排迎敵。

戰鬥的進程果然和公子突預測的差不多,戎兵貪功冒進,遇到鄭國伏兵就敗退下來。鄭國的大夫祝聃率軍追擊,把戎軍截成兩段,全部殲滅。北戎入侵鄭國的這次戰爭,以失敗告終。 不要小看這次戰鬥,在“軍禮”約束之下的中原各國之間的戰爭,就好像是在進行體育比賽一樣,雖然現場沒有裁判,可是規則卻是要有的。好比打拳擊,你打得再狠,哪怕把人打死了,你也不能上腳踹。 “軍禮”的存在,就是起這麼一個作用。 但是,這種很死板的戰爭形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逐漸地改變。一是因為戰爭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激烈,二是周天子的威信一步步下降,三是不講規則的少數民族(也就是所謂蠻夷)入侵的次數越來越多,這就使得大家打起仗來,越來越不管不顧。軍禮的原則,在慢慢失去約束力,於是戰爭形態和軍事理論也就變得豐富多彩了。

消滅了入侵的戎軍,時間已經到了公元前714年底了。轉過年來的春天,響應鄭國的倡議,齊僖公、魯隱公和鄭莊公在中丘(今天的山東臨沂附近)舉行會議,商定於本年6月夏季,出兵攻打宋國。 6月一到,三國聯軍一路殺進宋國境內,佔據老桃。六月初七,三國軍隊擊敗前來反擊的宋國軍隊。隨後,鄭國軍隊大舉進攻,先後攻占了宋國的郜地和防地。郜地和防地均在今天山東境內。 鄭莊公的心眼動得賊快,他知道聯軍之中的魯國本來是宋國的盟友,是最需要籠絡的,就把佔領的郜地和防地都交給了魯國,把魯隱公感動得不得了,這鄭伯也太厚道了。鄭莊公的這一舉動,真給自己贏得了不少人氣,粉絲轉眼就多了起來,點擊率也上來了。大夥都開帖子留言說,看看人家鄭伯,還有人說人家是假公濟私,可是人家佔了宋國的土地都不給自己留著,而是給了盟友,還有比這更大公無私的嗎?

宋殤公認識到事態的嚴重了,可是面對三個強國的進攻,他也是一籌莫展。宋國的司馬(相當於國防部長)孔父嘉出了一個主意:“鄭國大軍現在我國境內,他們國內必然空虛。不如我們召集蔡衛兩國的軍隊,一同打進鄭國境內,不怕鄭伯不回兵救援。”於是,宋殤公就趕緊聯絡蔡衛兩國,也組成了一個三國聯軍,攻打鄭國。 宋衛兩國的軍隊一路殺進鄭國邊境,蔡國軍隊跟著兩個大國想討點便宜,結果兩個大國卻讓蔡國軍隊單獨去進攻鄭國邊境的小國戴國(今河南蘭考)。蔡國軍隊十分不滿,再加上勢單力孤,所以沒能打下戴國。這個時候,鄭莊公回師救援,一路包圍了戴國。宋衛的軍隊急忙趕回來,被鄭莊公以逸待勞,殺得大敗。三國軍隊大部分都被鄭國俘虜。鄭莊公憑戰勝之餘威,乾脆把戴國也據為己有。

9月,鄭國軍隊再次攻入宋國,大肆搶掠一番之後,才回到國內。經此一戰,宋國失去了不少地盤,軍隊也被鄭國俘虜了不少,算是把宋國收拾得夠戧。 到了這一年冬天,因為小國郕國(今河南範縣一帶)沒有出兵討伐宋國,違背了天子命令,所以鄭、齊、魯三國大軍攻入郕國,以示懲罰。 鄭莊公折騰得風生水起,接連打了宋國等幾個國家,而中原各諸侯國卻大都認可了他的所作所為,這當然是因為鄭莊公對外都是打著天子的旗號。鄭莊公拉大旗作虎皮的行為,也沒有到此為止,凡是不聽話的諸侯國,都在他的教訓範圍之內。 下一個目標是許國。許國是怎麼得罪鄭莊公了,會招來如此橫禍?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