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歷史深處的民國1·晚清

第56章 一人敵一國

歷史深處的民國1·晚清 江城 2302 2018-03-16
朝鮮雖然表面上平靜,實際上暗流洶湧。 日本這些年來一直沒有放棄獨吞朝鮮的努力,可是鑑於自身實力不夠,也不敢公然地出兵佔領朝鮮,所以剩下的辦法就只有扶植傀儡。 日本忽悠了一些朝鮮富二代、官二代組成“紳士遊覽團”前往日本考察。在日本,他們見到了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的嶄新景象,嘆為觀止,但同時也為朝鮮國內貧窮落後、死氣沉沉的景象而深深自卑。 日本人當然不會好心到請這些人免費出國觀光旅遊,他們是為了做一筆大大的“風險投資”。這些人回國後,由日本人出錢出槍、幫助培養軍官掌控朝鮮軍隊,逐漸結成“開化黨”。 1884年年底,“開化黨”在日本的支持下發動政變,一夜之間,親日派大權在握,意圖脫離清朝自立。

而且,俄、英、美這三個國家的駐朝使節態度也對清朝不利:他們都巴不得朝鮮脫離清朝獨立,獨立之後才方便他們撈好處。因此,他們先後公開表示:支持政變,支持朝鮮人民追求自由和文明。 駐朝清軍大營裡,因為政變一事吵得熱火朝天。 袁世凱拍案而起,強硬地告訴與會眾人:現在情勢已經惡化至此,我們應該趁日本沒有增軍朝鮮,果斷出兵鎮壓,要不然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但是有兩個人提出了反對意見,一個是吳兆有,一個是張光前。他們的意見是一樣的:輕率出兵容易落人口實,被列強誤會是在挑起外交爭端,應該先請示北洋大臣李鴻章之後再做打算!而且兵力也不夠,咱們就一千來人,對方也有一千多人。 袁世凱不同意:遠水哪裡解得了近渴,等請得朝廷的意見,大勢去矣!你們不用擔心因此獲罪,到時候領導怪罪下來,我會一力承擔,不會牽連你們!

袁世凱做出這樣的決定,不是因為他是個二愣子,而是因為他有足夠的把握,他手裡有三個好條件:一是手中的軍隊素質較高;二是由他訓練的那部分朝鮮新軍跟他比較熟,可以爭取過來;三是他跟朝鮮高層的關係比較好。 統一了內部意見的袁世凱,帶著清軍,帶著拉攏過來的朝鮮新軍,向“開化黨”掌控的朝鮮軍隊和“開化黨”背後的數百日本鬼子發起了猛烈進攻! 兩個小時後,袁世凱擺平了一切。 袁世凱是贏了,但事情還沒有結束。 由於袁世凱的果斷出兵鎮壓,日本這些年的風險投資打了水漂,日本人豈能放過袁世凱。 於是,日本惡人先告狀,對慈禧說:袁世凱這小子不恪守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挑起國際爭端,粗暴干涉朝鮮內政,違背了包括朝鮮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我們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以免給中日關係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你們得賠償一切損失。還有,趕緊把袁世凱給撤了!

袁世凱這麼一個小人物,事先不給領導打報告就把事情給辦了,日本人當然是一告一個準。清朝不少大員都要辦他:這小子害得日本人找上門來,惹一堆麻煩,必須撤職查辦,以儆效尤! 還好有李鴻章給他擦屁股,頂住壓力保住了他,只讓他養了一段時間病假就官復原職。 袁世凱的個人問題解決了,但此事引起的爭端還沒有解決。 國際問題既要講力量,也要講態度。但這時的大清帝國因中法爭端尚未解決,也不打算和日本再生糾葛,免得多線開戰。而日本這邊雖然對朝鮮是處心積慮已久,且在這次事件中死了幾百日本軍人,但其實也不想打仗,畢竟他們這時候正集中所有的精力和資源搞改革開放——尤其是政治改革(後面細講),並未做好全面戰爭的準備。

於是,都不想打仗的雙方決定用談判解決問題,談來談去,最後簽訂了一個對清朝來說有點失敗的條約,主要內容是“以後出兵朝鮮須互相通知”。 朝廷的不給力,絲毫不能掩蓋袁世凱的英明。 袁世凱可不只是會練兵打仗,搞外交也是有一套的。 袁世凱為了加強對朝鮮的控制,與朝鮮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獲得了領事裁判權和海關監管權,還建了不少租界,保護中國商人在朝鮮的利益。 除了駕馭朝鮮、對付日本,袁世凱還得提防俄、美、英三國。尤其是俄國,不停地慫恿朝鮮向他們藉款開礦修路什麼的。什麼意思呢?他們缺錢花。朝鮮要藉款就需要抵押,朝鮮拿什麼做抵押?唯有關稅,而這個時候朝鮮的關稅是由清朝管理的,實際上就是列強想從清朝手中分錢。

袁世凱態度很強硬。對付流氓,就要用流氓的方法。首先他用“朝鮮外交無自主權”的合法理由,將朝鮮國內支持借款的官員全部逮捕,並送往中國監獄羈押。然後按照外交慣例照會列強使館,聲明大清帝國是朝鮮的宗主國,你不得乾涉。 袁世凱的表現彪悍而瀟灑! 當然,袁世凱同志也不是只知道蠻幹,他也知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懂得做好宣傳工作的重要性。袁世凱挑燈夜戰,四處查閱資料,咬文嚼字,經過數夜的艱苦創作,名作《朝鮮大局論》橫空出世。他在此文中向朝鮮王宮內的一切重要人士詳細地闡述了朝鮮“依中國”的六大好處和“背中國”的四大害處。 不管此文效果如何,在清朝國力日薄西山的時候,袁世凱靠著自己的強勢和外交手腕竭力維護著清國在朝鮮的“上國”地位。

李鴻章將這一切都看在了眼裡,因此每次列強向清朝政府打袁世凱的小報告時,李鴻章都站出來力保袁世凱。而且,在對手下的干部們進行考核時,李鴻章幾乎次次都給袁世凱優等,還寫下過“血性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的十六字考核評語。 這樣優秀的工作成績,不可能不升官! 1885年,朝廷正式任命袁世凱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權代表,大概就是軍政經濟一把抓,實打實的一把手。 僅僅用了四年,袁世凱便從芝麻小官一躍成為26歲的三品大員、副部級高官,就升官速度而言,相當於坐火箭。此時,他未來的對手康有為還在為考舉人、獲得做官的資格而苦苦掙扎。 但無上榮光的背後,是袁世凱費盡心機、耗盡腦筋,周旋於諸列強之間的身影。不過,也正是由於在朝鮮的這一段經歷,令袁世凱熟練掌握了兩樣強大的武器:東方深奧的權謀手段和西方先進的民主憲政思想。袁世凱因此獲得了寶貴的成長,成長為一個中西合璧的袁世凱。這對他的對手而言,是一個不幸的消息。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