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歷史深處的民國3·重生

第4章 第四章神秘的中山艦

歷史深處的民國3·重生 江城 6720 2018-03-16
廣州城裡看上去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可底下暗流洶湧,危機四伏,稍不留意就會粉身碎骨。 1926年的3月下旬,廣州發生了一件足以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大事件。先一起來看一段公認的事實: 3月19日凌晨,中山艦——當年“炮轟總統府”時孫中山避難的永豐艦,突然駛離軍港,開入黃埔。 當日下午,中山艦駛離黃埔,開回軍港。 第二天,也就是3月20日,蔣介石調動軍隊宣布戒嚴,斷絕廣州內外交通,逮捕共產黨員李之龍,扣留中山艦及其他艦隻;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收繳工人糾察隊槍械;包圍廣州東山的蘇聯顧問所;驅逐黃埔軍校及國民革命軍中以周恩來為首的共產黨員。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先來聽一聽各方不同的聲音。

一、《中國共產黨黨史》是這麼描述“中山艦事件”的: 二、蔣介石的自辯。資料來自蔣介石日記。 由日記得知,蔣介石為自己打造了一個“受共產黨陷害,被迫還擊”的形象,但上述日記值得信賴嗎? 根據大量當事人如章臣桐等的日記和回憶,目前解密的國、共、蘇三方黨史,以及眾多學者對此事件的研究,可以大致還原“中山艦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下文所引史料來源太過龐雜,出處就不一一列出。 3月初,斯大林派出的高規格代表團在考察過馮玉祥之後,抵達此次中國之行的最後一站——廣州,團長是蘇聯的實力派人物布勃諾夫。 奇怪的是,在蘇聯考察團抵達廣州後的這些日子裡,廣州的局勢變得更加詭異。 街頭不時有人散發反蔣傳單,流言四起。如“蔣介石與季山嘉翻臉,蘇聯判定蔣介石是反革命分子,共產黨與蘇俄顧問要挾持蔣介石往莫斯科受審”、“蔣介石要發動叛亂驅逐汪精衛和蘇聯顧問團”等流言不一而足。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3月10日,黃埔一期生、海軍局政治部主任、共產黨員李之龍昇任海軍局代局長兼中山艦艦長,軍銜也晉升為海軍中將,28歲的他成為軍銜最高的黃埔同學,也超越周恩來成為在國民革命軍中軍銜最高的共產黨人。 李之龍能爬上局長的位子,必須得感謝一個人。 此人就是海軍軍官學校副校長歐陽格,他做了兩件事來“幫助”李之龍。 第一件:歐陽格向他堂兄、原海軍局局長、中山艦艦長歐陽琳透露了一個“內部消息”:你的手下利用軍艦勾結不法分子走私,從中收取保護費的事暴露了,上頭要查你! 隨後,歐陽琳不辭而別,逃往香港。 但後來的事實證明,此“內部消息”純屬子虛烏有,換句話說,歐陽格是在忽悠他堂兄。

歐格陽的詭異行動並不止於此,他還製造了一起事件:挑撥中山艦上的士兵鬧事。隨後李之龍以海軍局政治部主任的名義,率憲兵處理此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汪精衛任命李之龍暫代海軍局局長兼中山艦艦長。 按某些歷史專家的說法,歐陽格是一個官迷,他搞這些事是為了趕走堂兄歐陽琳,由自己取而代之,沒想到便宜了李之龍。但是如果把後面發生的事情聯繫起來仔細思考一下,這個理由似乎不夠充分。 李之龍春風得意之際,蔣校長的神經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雖然到處都是關於他的流言,但他也拿不出什麼好辦法。無奈之下,只好使出老招數——辭職。 於是,蔣介石找到汪精衛,請求辭去一切職務,赴蘇聯休養。這已不是蔣介石第一次要求辭職,他們每次見面,蔣介石都要打季山嘉的小報告,要求汪精衛把搞事的季山嘉弄回蘇聯,甚至屢次以辭職相要挾。但由於他這招玩得太過頻繁,效果越來越差不說,還引起了汪精衛的逆反心理。

於是,這一次汪精衛很有些生氣,沒給蔣介石留面子:目前北伐時機不到,蘇聯顧問和共產國際方面都不贊成,你不應該因此鬧意氣之爭! 在汪精衛看來,蔣介石撂挑子的行為,就是不顧中蘇合作的大局,就是不把孫總理的三大政策放在眼中。 看到汪精衛竟然旗幟鮮明地站到了季山嘉的一邊,蔣介石頓覺汪精衛“受讒已深”,為自己在黨內黨外四面楚歌的境遇糾結鬱悶不已(無法自解),於是任性的脾氣發作,堅決要求赴蘇聯休養。 汪精衛經過仔細考慮,覺得蔣介石的離開也許可以緩和蔣介石與季山嘉的矛盾,有益於革命局面的穩定,於是便同意了蔣介石的請求。 蔣介石當然不想去蘇聯,但他想不到汪精衛不識相,居然沒有繼續挽留反而一口允諾,下不來台的他只能繼續試探汪精衛:可否由汪夫人陳璧君和曾仲鳴(汪精衛的秘書)陪同出國。

可是,結果令蔣介石再次失望。 大概是陳璧君也樂得去蘇聯開開眼界,在夫君耳旁吹了枕邊風,汪精衛再次答允了蔣介石的請求。最搞笑的是,按捺不住喜悅心情的陳璧君迅速做完了出境旅遊的準備工作,還天天打電話詢問蔣介石何時動身。 說到這裡,就得強調一下蔣介石身上的一個特質:多疑。稍遇複雜情況與變化,就會陷於極度疑惑乃至焦慮之中。 因此,陳璧君催得越緊,蔣介石就愈發認為汪精衛已倒向季山嘉一邊,是真的要拿下自己。 蔣介石對汪精衛的猜疑,在兩人之間埋下了一個大大的炸藥包,而且拉好了引線,只等那個點火的人。 很快,點火的人就到了。 1926年3月18日下午,黃埔軍校司令部值班室接到求援電話:一商船在黃埔江外海面遇劫,急需軍事保護。

但是,黃埔軍校無艦可派,當前有能力派遣軍艦的地方只有海軍局。於是,黃埔軍校必須向海軍局求援,這個求援的任務交由業務對口的軍校駐省(廣州)辦事處主任歐陽鐘來完成。 當時,海軍局代局長李之龍因公外出,海軍局作戰科科長鄒毅接待了歐陽鐘。 歐陽鐘告訴對方:剛才接到軍校鄧教育長的電話,奉蔣校長口諭,要貴局派得力軍艦兩艘,連夜開赴黃埔等候蔣校長調遣。 請大家記住歐陽鐘和他的這番說辭。 鄒毅是一個公事公辦的人,既不打官腔推諉拖延,也不官官相護開後門,他按照規定乾了兩件事: 第一件,讓歐陽鐘開一個調函,白紙黑字,免得將來對方不認賬,歐陽鐘照辦。 第二件,給歐陽鐘開了一封介紹信,讓他自己去找李之龍。

於是,歐陽鐘來到李之龍家,當時只有李之龍老婆在家,歐陽鐘在留下鄒毅的信函之後離去。 18日夜,回家的李之龍看見了鄒毅的信: 因為自由艦正在維修,李之龍便命令自己的親信——代理艦長章臣桐率中山艦即刻開往黃埔。 19日早上6時許,江霧瀰漫,章臣桐率中山艦抵達黃埔軍校,隨後上岸找軍校教育長鄧演達報到,請示任務。 但奇怪的是,鄧演達對此一頭霧水,表示自己絕對沒有請派軍艦。 有問題吧?歐陽鐘白紙黑字,紅口白牙,明確表示自己接到了鄧演達的電話啊?可是作為親蘇親共的國民黨左派領袖之一,鄧演達實無撒謊謀害李之龍的必要,難道這個歐陽鐘有問題? 要搞清楚歐陽鐘有沒有問題,還得關注事件的後續發展。 19日上午,蔣介石接到了幾個電話。

沒有人能想到,這幾個電話居然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把稻草。 頭三根稻草來自汪精衛,他在電話裡除了和蔣介石談工作,還三次問及對方今日是否去黃埔,心情不佳的蔣介石給出的答復是不去。最後一根稻草來自李之龍,由於蘇聯考察團提出參觀中山艦,於是李之龍打電話請示蔣介石,蔣介石這才知道中山艦去了黃埔(楊天石《中山艦事件之謎》)。 蔣介石一面同意調回中山艦,一面深為驚疑:中山艦去了黃埔?沒有我的命令就去了黃埔,這是怎麼回事?去不告訴我,回來卻又要向我請示,這是為什麼?他感到前些日子那種隱約的擔憂在逐漸變成現實,再聯想到他的赴俄護照剛好得到批准,蔣介石把這一段時間發生的所有事情連貫起來想了一遍,很快就有了日記上的結論——“欲擺佈陷我也”。

蔣介石想像的或者他所期待的事情的發展,應該如下——中山艦到黃埔,季山嘉在黃埔將他綁架上中山艦,然後送上去蘇聯的船;在他剛剛和汪精衛確定下來今天不去黃埔後,對方以為陰謀敗露,共產黨員李之龍便以蘇聯考察團參觀軍艦為藉口,故意向他請示調回中山艦,消滅證據(楊天石《中山艦事件之謎》)。 按照蔣介石的日記,接下來的劇情應該是:他打算躲到自己的地盤汕頭躲躲風頭,不過就在逃往汕頭的途中,他突然改變了主意,決心武力“平叛”。 至於這一心理轉變如何發生,他自己解釋為“我何為示人以弱”。但不得不說,這個解釋頗為牽強。這是因為,共產黨一方都對當前形勢有著比較清醒的判斷,而實力更強的蔣介石不可能對當前波詭雲譎的形勢背後的陰謀沒有起碼的認識。

3月19日,周恩來向布勃諾夫轉告了他對當前形勢的判斷:“看來,右派現在準備採取行動了……現在的形勢與謀殺廖仲愷前夕的形勢相仿,到處是謠言和傳單”(楊雲若、楊奎松《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可惜布勃諾夫沒有採信。 因此,根據之後發生的事實以及蔣介石對蘇聯、共產黨一貫的不信任心態,更大的可能是蔣介石決定“順水推舟”,藉機動手,從而消除蘇聯顧問和共產黨對國民黨的影響力,分裂國共合作,奪取對黨、政、軍的領導權。 蔣介石抱著渾水摸魚的決心,拉開了“中山艦事件”的序幕。 20日凌晨,蔣介石召來親信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劉峙、陳立夫等人,商量好了行動計劃。隨後發生的事情就是前面提到的“公認的事實”。 這大概就是比較完整的“中山艦事件”發生的全過程了吧。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確定四點: 第一,中山艦駛往黃埔並非李之龍“矯令”,也與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蘇聯顧問季山嘉無關,更與共產黨無關。 第二,沒有證據證明蔣介石直接給海軍局或李之龍下達過調艦的命令。 第三,事件爆發的根源,在於國民黨右派和蔣介石爭奪革命領導權的意圖,以及蔣介石多疑、容易走極端的性格。 第四,黃埔軍校駐廣州辦事處主任歐陽鐘是解開迷局的關鍵。 由於那個年代通信手段不夠發達,既沒有手機也沒有網絡聊天工具,所以經過層層轉達(大概5人),歐陽鐘才接到向海軍局求援的任務。因此不少學者都認為歐陽鐘之所以說調艦的命令出自鄧演達和蔣介石,是因為層層轉達導致的信息失真,是誤會,是巧合。 但這一說法在一個又一個的“巧合”面前似乎站不住腳。 首先,“中山艦事件”中的三個關鍵人物關係非常親密,是一家子。歐陽琳和歐陽格是堂兄弟,歐陽鐘是歐陽格的侄子。 其次,3月18日上午,歐陽格給李之龍寫了一封信,仔細詢問了中山艦的情況:中山艦目下維護如何?可否具備立即執行任務之能力?李之龍出於禮貌,照實回復對方:目下中山艦業已修理完畢,狀況良好。如此看來,李之龍的警惕性很有問題,不懂得“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的道理。 歐陽格頭一天知道了中山艦可以執行任務,第二天中山艦就捲入了政治鬥爭的漩渦,難道這也可以解釋為巧合? 打探中山艦的情況,絕不是因為歐陽格閒得沒事幹,關心國家資產的健康狀況,而是因為這是一個陰謀。 國民黨右派搞了一個“西山會議”後,發現沒有什麼市場,無人響應,於是暗中殺回廣州,把廣州的水攪渾,便於渾水摸魚,藉機生事。 實際上,廣州的右派勢力很強,這或許是“西山會議派”敢於殺回來的信心所在。 當時的廣州市市長孫科、廣州市政府常委伍朝樞(老爹是孫中山的忠實戰友兼外交專家伍廷芳)、廣州市公安局局長吳鐵城都是右派,也都是“西山會議”的支持者。而且國民黨右派狂熱組織——“孫文主義學會”也在廣州,歐陽格正是“孫文主義學會”的骨幹。 右派是積極反對孫中山三大政策的,因此他們一直在處心積慮地讓國共分裂。 經過周密計劃、仔細調研,他們決定拿蔣介石做文章,借刀殺人。因為蔣介石手握軍權、政治地位高,且與蘇聯、共產黨之間有分歧,有實力、有意願對付汪精衛、蘇聯顧問團與共產黨。 於是右派開始步步為營,一步一步地將蔣介石引入彀中。 第一步,發傳單,造流言。散佈汪精衛、共產黨、蘇聯要對付蔣介石的謠言,擴大蔣介石與對方的嫌隙。 第二步,藉機設局。造成共產黨、蘇聯顧問有聯合汪精衛脅迫蔣介石出洋的假象,引誘蔣介石動武。為此,他們精心走了兩步棋。先是把共產黨人李之龍捧上海軍局代局長的職位,讓共產黨人承擔軍艦出動的責任,後又安排了右派間諜歐陽鐘故意混淆李之龍正常派遣軍艦出援一事,造成共產黨派出軍艦到黃埔的“事實”。 “中山艦事件”發生後,蔣介石為了挽回形象,自導自演了一場表演秀——自請處分,甚至一度退居虎門,表示堅決離開廣東,可惜被各方“深切同情、堅決挽留”,於是在4月初“艱難”地回到了廣州。整套表演情節合理、動作自然、感情到位,看來蔣校長也是有實力走紅地毯的人。 看完蔣校長的表演,一起來分析一下“中山艦事件”的輸家。 輸家有很多,首先來看汪精衛。 蔣介石在“中山艦事件”中下手是極其迅速的,根本沒有通知國民政府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汪精衛。 雖然汪精衛對蔣介石無組織無紀律的行為極為憤慨,但是事件已經造成了國共矛盾、中蘇矛盾,木已成舟,於是汪精衛以此次事件自己負有領導責任為由辭職,又跑到法國去了。 汪精衛這權交得也太快了點吧?是啊,所有人都覺得太快了,不知道汪精衛當時是怎麼想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汪精衛並非一個戀權的人,他辭職是為了避免黨內爭鬥,保證國民黨的團結。 一號人物汪精衛走了,二號人物蔣介石得以繼承黨政軍實權,但他沒能坐上國民政府主席的椅子。 因為汪精衛對蔣介石很有意見,所以他把譚延闓扶上了代理國民政府主席的位子。老譚雖然幹過很長時間的軍閥事業,打仗的能力也一般,但他在跟小弟趙恆錫的殘酷鬥爭中老打敗仗,受到了嚴酷的實事教育,並因此下定決心加入革命隊伍,在討伐陳炯明、平定商團叛亂及北伐戰爭等大是大非問題上與孫中山保持了高度一致,算是一個久經考驗的“老革命”,由他接任主席也算合理。 最大的輸家則非共產黨莫屬。 蔣介石在“中山艦事件”發生後表面上認了錯,後來也逐步把共產黨員給請了回來。這一切表明他似乎仍在高舉“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偉大旗幟前進。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只是“形象工程”而已,因為蔣介石目前並沒有足夠的實力與共產黨分裂,只得虛與委蛇。 蔣介石的第一軍目前只有第二師劉峙在廣州,剩下的主力都遠在潮汕。而李濟深、譚延闓、朱培德的部隊都近在咫尺,真要打起來不一定能贏。更重要的是,第一軍上下深受革命思想影響,而蔣介石自己也一直宣揚革命,如果他不能佔住法理,部隊思想必定陷入混亂。 此外,前文分析過,蔣介石的蘇聯之行後,他就從沒有真正信任過蘇聯和共產黨,他和親蘇聯、親共產黨的國民黨左派爭奪領導權的鬥爭是不可避免的,是必然的,即使沒有中山艦事件,蔣介石早晚也會製造出另一個事件來。 這不是瞎猜,取得黨政軍實權的蔣介石,迅速借助“中山艦事件”製造了一個“整理黨務案”,以繼續削弱共產黨的實力。 在1926年5月的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蔣介石通過了一系列不利於共產黨的政策,比如,規定共產黨員不得擔任國民黨中央各部部長,國民黨員不得加入共產黨,共產黨須將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員名單交國民黨中央主席保存……這就是“整理黨務案”。共產黨在國民黨內的地位從此便低人一等。 “中山艦事件”的背後主謀國民黨右派,也沒有落著好。 在這次風波中,汪精衛、共產黨、蘇聯顧問、國民黨左派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甚至連蔣介石都弄臭了個人形象,唯獨右派安然無事。 看到了這一點,離“中山艦事件”的真相也就不遠了。 躲在幕後的右派被揪了出來。蔣介石迅速處分了歐陽格、歐陽鐘等人,免去廣州右派分子的頭面人物伍朝樞、廣州市公安局局長吳鐵城一切職務,解散右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西山會議派”也被他冠以非法組織之名,開除其成員黨籍。 至於右派的另一個巨頭——孫科,蔣介石還不能動他,因為他必須賣孫中山的面子。 不得不說,此案的關鍵人物李之龍的下場極其悲慘。 李之龍確實有他的問題。在既無蔣介石的手令也無正式公文的情況下,這位仁兄輕率地將軍艦調往黃埔。他事前完全應該也必須向蔣介石核對,如果他這樣做了,一切的誤會也就灰飛煙滅,但他沒有這麼做。 所以,陳獨秀、張國燾認為李之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懷疑他有叛黨嫌疑,遂將其開除黨籍。 就在李之龍為被開除黨籍一事苦惱萬分的時候,蔣介石卻沒有忘記他,派了幾個黃埔同學去找這位黃埔英傑,希望他能迷途知返,歸順自己。 “四·一二政變”前,蔣介石還發了一封電報給李之龍,叫他立即去南京。 不過李之龍身處被同志們懷疑的風口浪尖,又豈敢做出如此見風使舵的事?他不僅拒絕了蔣介石的拉攏,還寫了一篇叫《三·二○反革命政變真相》的文章,徹底加入了討蔣隊伍。 兩年後,李之龍回到廣州策劃“中山”等艦起義,失敗被捕。不過,蔣校長對李之龍還算不錯,他電令相關人員將李之龍押往南京,他要親自做李之龍的思想工作。可是一切都太晚了,李之龍在被捕後的第二天即被歐陽格的狐朋陳策執行槍決。 一顆本有前途的將星就此隕落,他的死亡就像一滴水消失在河流中,像雪花融入到冰凌中,一切都那麼的悄無聲息。 基於當時沒有比蔣介石實力更強的力量可以扶持的現實(馮玉祥此時已經完蛋,後面細說),在布勃諾夫考察團的建議下,蘇聯政府本著實用主義和利益至上的原則,轉變了態度,向性格強硬的國民黨一把手蔣介石做出妥協——季山嘉被調回蘇聯,未來的蘇聯元帥加倫和鮑羅廷重新回到中國,再度北伐開始提上日程。 陳獨秀在代表共產黨做了申辯後並未深究此事,隨後蔣介石宣稱此事和共產黨無關,國、共、蘇繼續合作,一場風波以蔣介石的勝利落下帷幕。在這個過程中,蔣介石取得了獨裁地位,汪精衛從此再也鬥爭不過蔣介石。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