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民國原來是這樣:1912-1949

第51章 附錄民國大事年表

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 11月30日,獨立各省代表在武昌決議組建臨時政府。 12月2日,江浙聯軍攻克南京。 12月13日,獨立各省代表在南京籌備臨時大總統選舉。 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月25日,段祺瑞等北洋將領通電贊成共和。 2月12日,清帝退位。 2月18日,蔡元培、汪精衛等赴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就職。 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6月15日,唐紹儀出走天津,民國首任內閣垮台。 8月16日,湖北首義元勳張振武在北京被殺。 2月22日,隆裕太后因痰症發作去世。 3月20日,宋教仁遇刺,22日晨去世。 7月12日,李烈鈞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並通電討伐袁世凱,“二次革命”爆發。

9月1日,張勛等部北洋軍攻占南京,“贛寧之役”結束,“二次革命”徹底失敗。 9月11日,進步黨熊希齡組閣,閣員包括梁啟超、張謇等人,號稱“第一流”的人才內閣。 10月6日,國會在“公民團”的脅迫下,選舉袁世凱為正式大總統。 11月4日,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 1月10日,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 5月1日,《中華民國約法》公佈,《臨時約法》被廢除。 5月20日,袁世凱成立參政院,代行立法院職權,黎元洪副總統兼任院長。 6月30日,袁世凱廢除各省都督,設將軍和巡閱使分掌各地軍政與民政大權。 9月2日,日軍藉口對德宣戰,登陸山東半島後攻占青島。 12月29日,袁世凱公佈《大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為十年,可連選連任。

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 8月3日,古德諾發表《共和君主論》,引發帝制先聲。 12月11日,參政院上“勸進書”,推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 12月12日,袁世凱宣布接受帝位。 12月13日,袁世凱在中南海居仁堂舉行百官朝賀儀式。 12月25日,蔡鍔等人在雲南宣布獨立,護國戰爭爆發。 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 6月6日,袁世凱在四面楚歌中病故,終年五十七歲。 6月7日,黎元洪接任總統職位。 6月29日,黎元洪宣布遵行《臨時約法》,恢復國會,段祺瑞出任內閣總理。 10月30日,馮國璋被補選為副總統。 10月31日,黃興在上海去世,終年四十三歲。

11月8日,蔡鍔於日本福岡去世,終年三十五歲。 3月14日,民國政府宣布對德絕交。 5月23日,大總統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總理職務,段祺瑞憤而離京。 6月7日,張勛打著“調停國事”的旗號,率五千辮子軍北上。 7月1日,張勛復辟,大總統黎元洪於次日避入日本使館。 7月3日,段祺瑞在馬廠宣布討逆,並重新出任內閣總理。 7月12日,“討逆軍”攻入北京,張勛逃至荷蘭使館。 8月1日,馮國璋就任代理大總統。 8月14日,民國政府宣布對德國、奧匈帝國宣戰。 9月1日,孫中山在廣州發起“非常國會”並當選為“大元帥”。 3月1日,段祺瑞成立參戰督辦處。 5月20日,孫中山遭西南軍閥排擠,辭去“大元帥”職務。

6月15日,徐樹錚擅殺陸建章。 9月4日,安福國會選舉徐世昌為大總統。 11月16日,徐世昌發布停戰命令,南北開始議和談判。 1月21日,巴黎和會召開,民國政府派出陸徵祥、唐紹儀、王正廷為代表參會。 2月20日,南北會談在上海開幕,唐紹儀與朱啟鈐為南北方總代表。 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 5月8日,南北和談宣布破裂。 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各地隨即響應。 6月10日,北京政府免去章宗祥、曹汝霖、陸宗輿職務。 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 12月29日,馮國璋在北京病逝。 1月17日,駐軍湘南的吳佩孚通電要求撤防北歸。

5月20日,吳佩孚率軍北撤。 7月14日,直皖戰爭爆發。 7月19日,段祺瑞在兵敗後宣布下野。 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同月,湘鄂戰爭再次爆發。 8月22日,陝西督軍閻相文吞服鴉片,自殺於督軍行署。 9月1日,吳佩孚與趙恆惕達成和議,湘鄂戰爭結束。 11月12日,華盛頓會議召開。 12月24日,梁士詒內閣成立。 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 5月,張作霖戰敗退回關外。 6月2日,徐世昌辭去大總統職務。 6月11日,黎元洪復任總統。 2月7日,京漢鐵路大罷工,吳佩孚下令鎮壓,釀成“二七”慘案。 10月5日,曹錕賄選總統成功。 10月10日,曹錕就任總統並公佈《中華民國憲法》。

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 6月,黃埔軍校成立。 9月3日,江浙戰爭爆發。 9月15日,奉軍向關內開拔,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 11月2日,曹錕宣布辭職,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 11月5日,馮玉祥驅逐清遜帝溥儀出宮。 11月24日,段祺瑞就任臨時執政。 3月12日,孫中山病逝。 5月30日,“五卅”慘案。 10月,孫傳芳組織“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並下令討伐奉軍,浙奉戰爭爆發。 11月22日,奉軍郭松齡部灤州兵變,奉軍退回關內。 12月25日,郭松齡兵敗被殺。 12月29日,徐樹錚遇刺身亡。

1月4日,馮玉祥宣布下野,並由庫倫轉到蘇聯遊歷。 3月18日,段祺瑞臨時執政府衛隊製造“三一八”慘案。 3月20日,“中山艦事件”爆發,蔣介石初掌大權。 4月20日,段祺瑞臨時執政府垮台,段祺瑞最後一次下野並退隱天津。 7月9日,南方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進軍湖南。 8月13日,張作霖、張宗昌與吳佩孚的奉直聯軍與國民軍在南口激戰,國民軍敗北潰散。 9月17日,馮玉祥在五原誓師,組建國民軍聯軍,宣布北伐。 1月,武漢、九江收回英租界。 3月,上海工人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 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突發政變。 4月28日,李大釗在北京被張作霖殺害。 7月15日,汪精衛宣布“清共”,與蔣介石合流。

8月1日,共產黨人發動“南昌起義”。 8月7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召開“八七”會議。 9月,毛澤東等發動湘贛邊秋收起義。 12月11日,張太雷等發動廣州起義。 1月,蔣介石通電複職,三月後,再度北伐。 4月,朱德、毛澤東等部紅軍在井岡山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5月30日,在北伐軍的打擊下,張作霖決定退回關內,張宗昌、孫傳芳殘部潰散。 6月4日,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死,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 10月,國民黨宣布“訓政”,設立“五院”。 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北洋軍閥時期結束。 1月,蔣介石召開編遣會議。 3月27日,“蔣桂戰爭”爆發,李宗仁兵敗下野。

5月,蔣介石、馮玉祥開戰,韓復榘、石友三叛馮擁蔣。 6月,孫中山移靈中山陵。 7月,馮玉祥入晉,遭閻錫山軟禁。 7月10日,張學良強行接管“中東鐵路”,“中東路”事件爆發。 3月6日,國民黨三屆三中全會開除汪精衛黨籍。 8月7日,汪精衛等在北平召開擴大會議反蔣。 11月,蔣、閻、馮中原大戰,蔣介石勝出,閻錫山、馮玉祥下野。 12月,中央蘇區擊破“第一次圍剿”。 2月28日,蔣介石囚禁國民黨元老、立法院長胡漢民。 4月,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發動“第二次圍剿”。 5月,國民黨汪派等勢力在廣州成立反蔣政府。 6月1日,國民黨公佈《訓政約法》。 9月初,紅軍粉碎國民黨“第三次圍剿”。

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發動“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實行“不抵抗政策”,撤回關內。 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瑞金成立。 12月15日,蔣介石第二次下野。 1月28日,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奮起抗戰。 3月6日,蔣介石復出,形成國民黨內蔣介石主軍、汪精衛主政的格局。 3月9日,日本操縱的“偽滿洲國”成立,前清遜帝溥儀充當執政。 5月5日,中日簽訂《淞滬停戰協定》。 6月9日,蔣介石在廬山宣布“攘外必先安內”政策。 12月30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慶齡任主席。 2月,日軍進攻熱河長城一線,宋哲元率二十九軍奮起抗戰。 3月,國民黨“第四次圍剿”失敗。 5月26日,“察哈爾同盟軍”成立,馮玉祥任總司令。 5月30日,中日簽訂《塘沽協定》。 7月18日,蔣介石成立“廬山軍官訓練團”並自任團長。 9月,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圍剿”。 11月19日,李濟深與十九路軍將領蔡廷鍇、蔣光鼐等在福建成立反蔣抗日政府。 1月19日,“偽滿洲國”恢復帝制,溥儀變身“康德皇帝”。 1月21日,福建反蔣政府失敗。 2月,南京國民政府發起“新生活運動”。 10月,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開始長征。 1月15日,遵義會議召開。 6月12日,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懋功會師。 6月27日,中日《秦土協定》簽訂。 8月1日,中共發表《八一宣言》,呼籲團結抗日。 11月4日,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幣制改革。 12月9日,“一二九運動”在北平爆發。 1月28日,“東北抗聯”成立。 5月5日,國民黨政府頒布“五五憲草”;同月,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 10月9日,紅一、二、四方面軍甘肅會寧會師。 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6月,周恩來與蔣介石在廬山進行第二次國共合作談判。 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7月17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決定抗戰。 8月13日,“八一三”事變爆發,持續三個月之久的淞滬戰役開始。 8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9月,國民黨公佈國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10月13日,“新四軍”成立。 11月20日,國民黨政府遷往陪都重慶。 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軍製造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2月至4月,李宗仁指揮徐州會戰並取得台兒莊大捷。 5月,廈門、徐州、合肥先後淪陷。 6月11日,蔣介石下令掘開花園口黃河大堤,以黃河水阻擋日軍前進。 8月,廣州、武漢相繼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2月29日,汪精衛投日叛國。 2月7日,國民黨“國防最高委員會”成立,蔣介石任委員長。 7月9日,汪精衛公開與日本合作。 10月,第一次“長沙戰役”,日軍受創,死傷萬餘人。 11月7日,日軍在晉察冀大掃蕩中,中將阿部規秀被擊斃。 12月1日,閻錫山策動“晉西事變”,掀起破壞團結抗日局面的反共小高潮。 3月30日,“汪偽政權”在南京成立。 5月,棗宜會戰。 8月至11月,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 11月30日,日本與汪偽政權簽訂《日華基本關係條約》。 12月,日軍在華北展開大“掃蕩”,實行“三光政策”。 1月6日,國民黨製造“皖南事變”。 1月20日,新四軍軍部重建。 6月22日,德軍進攻蘇聯。 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 12月8日,日軍進攻香港,次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2月25日,香港淪陷。 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簽訂《聯合國家宣言》,共同反對法西斯。 6月,中途島海戰,美軍扭轉太平洋戰局。 7月4日,美空軍志願隊(即“飛虎隊”)改組為美駐華空軍特遣隊,陳納德任指揮官。 12月,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開進南泥灣,“大生產運動”開始。 12月20日,汪精衛訪問日本。 1月11日,美、英放棄在中國租界、領事裁判權等特權。 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蘇聯扭轉蘇德戰場之戰局。 5月15日,共產國際宣布解散。 11月22日,中、美、英舉行開羅會議。 11月28日至12月1日,美、英、蘇舉行德黑蘭會議。 1月3日,中國軍隊在緬甸發起反攻。 6月6日,盟軍諾曼底登陸,反攻歐洲大陸。 7月22日,美軍赴延安觀察組考察延安。 10月,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被免職召回美國。 11月,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大潰。 4月,中共“七大”召開。 4月30日,蘇軍攻占柏林,希特勒自殺,歐戰結束。 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發布。 8月6日,美軍在日本廣島投下原子彈。 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8月9日,美軍在長崎投下原子彈。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正式簽訂投降書。 10月10日,國共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 1月10日,國共兩黨簽訂停戰協定,(舊)政協會議開幕。 6月,全面內戰再次爆發。 7月11日、15日,李公樸、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11月4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簽署。 12月,北平學生髮動抗議美軍暴行(“沈崇案”)的運動。 2月28日,台灣“二二八”起義。 5月,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於孟良崮戰役中被消滅。 5月,全國學生髮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 6月30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反攻序幕。 10月10日,解放軍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 12月,東北野戰軍與國民黨軍四平大戰。 8月,國民黨政府發行金圓券,金融陷入崩潰境地。 9月至11月,遼沈戰役。 11月,淮海戰役開始。 12月,平津戰役開始。 1月,淮海戰役結束;同月,平津戰役結束,北平和平解放。 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4月21日,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23日攻占南京;24日,太原解放。 5月3日,杭州解放;16日,武漢解放;20日,西安解放;27日,上海解放。 8月8日,美國發表對華政策白皮書,國民黨政府被拋棄。 9月,(新)政治協商會議開幕。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國時期結束。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