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大故宮1

第18章 第05講太和之門

大故宮1 阎崇年 961 2018-03-16
明朝的“常朝禦門”,也就是皇帝舉行日常辦公會議的會議室,地點就在奉天門(皇極門、太和門)。永樂帝啟用三大殿不久,遭遇雷火,三大殿被焚毀,但奉天門倖存,於是永樂帝就在奉天門禦政。據萬曆《大明會典》記載:凡早朝,先擊鼓,文武百官分別在午門的左右掖門排隊等候;爾後開門,由鴻臚寺(管禮賓)官員引入午門,過內金水橋,到奉天門丹墀前,分六部、五府等官員,東西相向,依序而立,等候皇帝來到。皇帝御寶座,鳴鞭,百官入班,面北行一跪三叩首禮。朝拜後,鴻臚寺官宣念,然後各衙門輪班奏事。奏事完了,最後鳴鞭,皇帝還宮,百官退朝。 這裡發生了一個故事:建文帝時的副都御使茅大方,在永樂帝奪取皇位後,不為新朝當官而被棄市。他的妻子張氏年已56歲,受丈夫牽連,被發到教坊司(官伎院)遭蹂躪,病故後,官員在奉天門上奏。奉聖旨:“抬出門去,著狗吃了,欽此!”(《國朝典故》)人都死了,還不放過,還要把屍體拉去餵狗。這個故事無論發生在北京或南京的奉天門,都說明皇權的殘酷性。

清初,順治帝遷都北京,舉行大典,詔告天下,也是在皇極門(奉天門、太和門)。為什麼不在皇極殿(奉天殿、太和殿)呢?一些學者認為:李自成臨撤出皇宮時,放火焚燒宮殿,皇極殿遭火焚毀,所以順治帝登極大典不在皇極殿,而在皇極門。 太和假門故事,也很有意思。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二月十五日,太和門大火,黑煙彌天,化為灰燼。轉年正月二十七日,就是光緒皇帝大婚的吉日佳期。太和門竟然被火燒毀,內廷不安,朝野震驚。清製規定:大婚皇后必須經由太和門進宮。只有42天的時間,來不及重修太和門,怎麼辦呢?清廷下令由北京棚匠扎彩工,夜以繼日,加緊搭建,竟然搭成一座逼真的彩棚太和門,以假亂真,在大婚時使用。震鈞《天咫偶聞》記載:“……大婚,不及修建,乃以札彩為之。高卑廣狹無少差。至榱桷(cuijue,指房上椽子)之花紋,鴟吻之雕鏤,瓦溝之廣狹,無不克肖。雖久執事內廷者,不能辨其真偽。而且高逾十丈,栗冽之風,不少動搖,技至此神也!”我們看《光緒皇帝大婚圖》上的太和門,原來是彩扎的。這項工藝已被列入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矗立在紫禁城的太和門,是光緒大婚後第二年建成的。

皇極門(奉天門、太和門)前的庭院,發生過許多故事,既有歷史正劇,也有歷史鬧劇。先說歷史正劇,就是于謙在奉天門(太和門)前定亂的故事。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