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大故宮1

第4章 四、六把鑰匙

大故宮1 阎崇年 1206 2018-03-16
俗話說:學到用時方恨少。準備講課,深感困難。困難之所在,在於八個字:亦事亦理,入耳入心。如何讓學術研究成果走出書齋,面向大眾,普惠社會,為觀眾和讀者所喜聞樂見?這就必須做到:亦事亦理,入耳入心。故事和道理,入耳和入心,事理圓融,很難做到。有故事,沒有道理,不夠深刻;講道理,沒有故事,未必好聽。能入耳,未必能入心;既能入耳,又能入心,確實不容易。這是我在本講座中的一個心結。 這次講《大故宮》,應注意並把握些什麼要點?力求把握六個要點: 以往講《正說清朝十二帝》、《明亡清興六十年》、《康熙大帝》,都是主要沿歷史人物的生命軌跡,以時間為順序,逐漸演繹推進。這次講《大故宮》不同,是以空間為順序,就是以故宮的建築空間,作為講述的線索。每一講,都先設定一個空間的概念,再講在這個空間裡的時間、人物、事件、建築、文物等。就像拼圖一樣,先有一張總圖,分拆開來,微觀展示,再一塊一塊拼接,整合成一幅全圖。

《大故宮》一個最大的優勢是,不僅有人物,有事件,而且有建築,有文物——人物可描敘、事件可敘述,建築、文物則更適合於以影視形象展現。影像比文字,比講述更形象、更直觀、更韻美、更生動。所以,《大故宮》這個題材其文字與影像可以形成最佳拍檔。 人物、事件、建築、文物等都要有一根主線貫穿,這條主線就是文化,就是性靈。人們對人物、事件、建築、文物、歷史的了解,不僅是豐富知識、欣賞藝術、拓展視野、提高素養,而且要得到啟示、增長見識、陶冶性情、淨化心靈。簡單地說,貫穿人物、故事、建築、文物、歷史的思想理念和文化內涵,應是“大故宮”的精髓與靈魂。 有些歷史題材,雖然具有地域性,但不具有國際性。大故宮卻不同,明清故宮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具有國際性。這就需要將中國明清故宮同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現存的宮殿相比較,在比較中認識中國明清故宮建築的偉麗、文化的輝煌。物以人存,睹物見人,從而了解中國之偉大,中華之偉大。

歷史是一門科學,電視是一種藝術。歷史的、學術的內容,通過影像、聲音、語言、文字等手段表現出來,又使抽象的、邏輯的思維蘊涵其中,這是一個科學與藝術相互聯通轉化的過程——既將史實、理念轉化為可視、可聽的藝術,又將可視、可聽的藝術轉化為科學的道理;既值得探索,也值得期待。 北京、故宮有一條貫穿南北的子午線即中軸線,這就要突出“中”;中軸線上北京大城的正陽門,突出“正”;皇城正門的天安門,突出“安”;故宮的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突出“和”。總之,“中正安和”的理念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譬如,“和”字為重,和者為尚,具體說來,如大智大慧者所說的“六和”——自己和悅,人我和敬,家庭和睦,自然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總上,以故宮建築空間為順序,以傳統文化為脊梁,以同大故宮相關的典型歷史、人物、事件、文物、古建、藝術、園林、哲理等為主要內容,全面展現大故宮,進而體現大故宮既是中華文化的精粹,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寶。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