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大故宮2

第54章 三、宮廷藏寶

大故宮2 阎崇年 3407 2018-03-16
明朝景陽宮為嬪妃所居,清朝則不用作妃嬪寢宮,而作為儲書藏畫的場所。景陽宮的後殿,清為御書房。清康熙帝曾在此接見“天下廉吏第一”於成龍,並賜食賜物(銀一千兩、馬一匹),還賜御製詩和御書手捲。乾隆帝御書匾額“學詩堂”,懸掛在殿內,並御書匾聯:古香披拂圖書潤,元氣沖融物象和。景陽宮首領太監,兼管御書房收貯書畫等事。 “學詩堂”成為清宮珍藏寶物的一座重要的殿堂。 為什麼叫“學詩堂”呢?這是由書畫珍寶《毛詩圖》引發的。這裡的“毛”,指傳授的毛亨(大毛)、毛萇(小毛),《十三經註疏》中的主要依據毛氏所傳,稱為《毛詩》。南宋高宗趙構、孝宗趙眘(shen,古“慎”字)所書寫《毛詩》文與馬和之所配畫,合稱《毛詩圖》,以其“三名”——名詩、名字、名畫而著稱於世。乾隆時鑑定內府珍藏的《毛詩圖》,因歷年既久,散失者多,便合為一笥,貯藏在景陽宮後殿,乾隆帝題殿額“學詩堂”。 (清乾隆帝《學詩堂記》)這是“學詩堂”名稱的由來。

南宋高宗趙構善書,又喜愛馬和之的畫。馬和之,生卒年不詳,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南宋宮廷畫家,位居御前畫家十人之首。於是,趙構、趙眘書寫三百篇文,又命馬和之每篇配一幅畫,匯成巨帙,惜僅成50餘幅,馬和之就去世了。馬和之配畫,筆墨沉穩,結構嚴謹,意境飄逸,別開生面。黃公望贊其作品:“筆法清潤,景緻幽深。”其中馬和之《詩經·小雅·鹿鳴之什圖》卷,南宋,絹本,設色,縱28厘米,橫864厘米。全卷書、畫共10段,每段前小楷書原文,文後為配圖。首段開頭書“鹿鳴之什”四字,末段書三首詩名及小序,末又書“鹿鳴之什十篇”。 《古畫記》載述:“馬和之畫法簡逸,志趣有餘,人物衣褶,用柳葉法。”《石渠隨筆》記載:“馬侍郎畫,畫法在南宋諸家中別具一格。人物衣褶,真有荇帶隨風之致。其《鄭風》、《唐風》、《陳風》、《豳(bin)風》、《鳴雁》之什數卷,尤為逸品。”


馬和之《鹿鳴之什圖》之“鹿鳴山”
宋馬和之《毛詩圖》,學詩堂收藏十四卷:《邶風》一卷,御筆補書;《鄭風》一卷,宋高宗楷書;《齊風》一卷,宋孝宗書;《唐風圖》一卷、《陳風圖》一卷、《豳風圖》一卷、《小雅鹿鳴之什圖》一卷、《南有嘉魚之什圖》一卷、《鴻雁之什圖》一卷、《節南山之什圖》一卷、《周頌清廟之什圖》一卷、《閔予小子之什圖》一卷、《魯頌圖》一卷、《商頌圖》一卷,自《唐風》至此,皆宋高宗書。 (《石渠隨筆》)歷數十年收集,聚藏於景陽宮學詩堂。 景陽宮學詩堂收藏的唐韓滉(huang)《五牛圖》,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我國現存最早用紙作畫的國寶。有人認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是:(1)[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2)[唐]閻立本《步輦圖》,(3)[唐]張萱、周昉《唐宮仕女圖》,(4)[唐]韓滉《五牛圖》,(5)[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6)[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7)[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8)[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9)[明]仇英《漢宮春曉圖》,(10)[清]郎世寧《百駿圖》。

韓滉(723—787年),長安(今西安市)人,是唐朝宰相韓休之子,曾任宰相,封晉國公。幼有美名,天資聰明,善《易》與《春秋》,好鼓琴,長書畫。入仕之後,官至卿相,凡四十年,“性持節儉,志在奉公,衣裘茵袵,十年一易,居處陋薄,才避風雨”。 (《舊唐書·韓滉傳》卷一百二十九)公餘之暇,雅愛丹青,尤擅長畫牛。韓滉人品、官品、畫品“三品”俱佳,其中以《五牛圖》格逸調高,最為珍貴,被譽為畫中神品。

景陽宮收藏的韓滉《五牛圖》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五牛圖》為白麻紙本,橫139.8厘米,縱20.8厘米,設色,長卷,有趙孟頫、項元汴、乾隆帝等十四家題記,有“三希堂精鑑璽”“古希天子”“乾隆宸翰”等章,乾隆帝視《五牛圖》為“神品”。畫中的五頭牛,從左往右,一字排開,各自獨立,各具姿態——中間一頭為正面,其他四頭都為走動姿勢,五牛既聯成整體,又形態各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靜若淑女,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五牛神態,生動可愛。整幅畫面佈局,僅有一叢荊棘,不設任何襯景,增加畫牛難度。畫中表現了牛的不同性情:活潑的,沉靜的,喧鬧的,膽怯的,悠閒的,活靈活現,形貌真切。或行,或立,或止,或俯,或昂,筆墨濃重,色彩各異,線條簡潔,筋骨到位。鼻處絨毛,細緻入微,目光炯炯,體態自然,畫出了五牛溫順而又倔犟的性格。

《五牛圖》在北宋時曾收入內府,後南渡有“睿思東閣”“紹興”等南宋官印。元滅宋後,大書畫家趙孟頫得到了這幅名畫,留下了“神氣磊落、希世名筆”的題跋。明人李日華在《六研齋筆記》裡譽此卷:“神氣溢出如生,所以為千古絕跡也。”清乾隆年間《五牛圖》收入內府。乾隆帝對《五牛圖》非常喜愛,並多次命大臣在卷後題跋。 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京城,《五牛圖》被劫出國外。 1950年初,獲悉《五牛圖》在香港。文化部派專家赴港,鑑定《五牛圖》確係真跡,經過多次交涉,終以6萬港元成交。現藏故宮博物院。 景陽宮學詩堂還珍藏有青銅器、瓷器、圖書等。 青銅器鎛(bo,古代樂器)十二鐘,設景陽宮。 (《嘯亭雜錄》)最初收藏周朝鎛鐘十一尊,後又獲得一尊,合成十二尊,先收藏在西苑瀛台韻古堂中,後移藏在學詩堂珍存。

瓷器景陽宮收藏元、明、清的瓷器。民國初期,這里為宋、元、明、清瓷器陳列室。 圖書景陽宮收藏明洪武帝朱元璋到崇禎帝朱由檢的御制詩文集。如《太祖皇帝欽錄》明楷書抄本,經折裝,朱筆斷句,所錄大多是朱元璋的口諭、密旨。乾隆帝賞鑑書畫最精,嘗獲宋刻《後漢書》及《九家集注杜詩》,心甚愛惜,命畫苑寫御容於其上。

咸福宮懸掛的《婕妤當熊圖》,表現了漢元帝馮婕妤的勇敢品格
但是,清朝後期的景陽宮,管理混亂,賬簿記載,有名無實,損失亦多。光緒二十年(1894年),翁同龢受命同孫家鼐到景陽宮檢查圖書。 (《翁文恭公日記》)光緒二十年、二十一年間,查景陽宮殿內櫃櫥,都是王原祁和董邦達、董誥父子及劉墉、英和等數十名家書畫。兩壁中為多寶櫥。外簽題宋、元、明某窯某器。經過檢視,皆非原物,參證簽題,無一符合。僅開三兩櫥,不復再閱矣。又查殿堂隔扇後,排列大架,貯藏明人詩文集,從明初洪武到明末崇禎,分代排列,架上充棟。集部多四庫書目未著錄者。既奏,奉旨亦飭編目錄。乃盡發所收藏,以資檢核。別架為宋、元刻本,明人文集。 (《敬孚類稿》)

還有一批文物在宮外。如同治年間,山東巡撫丁寶楨清查藩司銀庫,見有四五個巨箱封錮嚴密。問詢庫吏,回答:貯箱已有百餘年,從未開視,不知珍藏何物。因令查閱檔案,知為乾隆帝第六次南巡,中途有詔,命留京王大臣,檢運內府書畫若干種赴行在。運到山東時,令毋庸遞送,因命交山東布政使庫收藏。後沒有諭旨查問,歷任巡撫等從未開視。這批內府書畫、文物中,多鈐“石渠寶笈”及“乾隆御覽之寶”諸璽,都是宋、元、明人的精品,裝潢為玉軸牙籤,陰刻題字,古錦包首,凡數十種。 宣統帝溥儀被驅逐出皇宮後,清室善後委員會派俞平伯等到故宮景陽宮點查文物,於1925年4月13日,曾寫下了點查文物的文章。 總之,清代在學詩堂珍儲文物,成為文物寶庫,僅是故宮藏品的一小部分。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北京故宮博物院有180萬件,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遷文物有65萬件,還有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案1000萬件、滿文檔案200萬件。我國有個傳統,皇家收集的文物珍品,帝王們既玩賞,又收藏。改朝換代,文物易主,繼續收藏,成為傳統。所以,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文物,不僅是明清兩代皇宮裡的文物精品,而且是中華歷代的珍藏國寶。因此海峽兩岸故宮博物院是中華五千年文化與藝術的聖殿。民國以來,皇家收藏變為國家收藏,才真正成為人民的財富。

最後,景陽宮和鹹福宮有共同之處,景陽宮已重點講,咸福宮則從簡略。景陽宮有《馬後練衣圖》,咸福宮則有《婕妤當熊圖》。後圖的故事是:一天,馮婕妤隨西漢元帝遊幸御苑,突然獸圈裡的熊出欄,走向皇帝,隨同妃嬪都嚇得四散逃離,唯有馮婕妤挺身御前護衛,侍衛前來,化險為夷。事後漢元帝對馮婕妤更加敬重,其故事也像“馬後練衣”一樣流傳於後世。咸福宮“婕妤當熊”典故,出自《漢書·外戚傳下》(卷九十七下)。 東漢明帝馬皇后,後尊為皇太后,在位二十三年,雖沒有留下名字,卻留下可貴精神——好學,儉樸,自律,辭讓。她的生命,普世可鑑:少壯之時,但慕竹帛,雖已年老,戒之在得。日夜惕厲,經常自省。居不求安,食不貪飽。瞑目之日,無所遺憾。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