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殘陽如血·長征前後內幕大寫真

第29章 10、李富春夫人蔡暢

在中央蘇區,蔡暢曾是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她外表優雅端莊,頗有大家閨秀的風範。但她為人謙和,艱苦樸素,才華橫溢,深為江西人民和蘇區婦女界所推崇擁戴。 1931年11月,蔡暢奉調進入中央蘇區。當時,蘇區軍民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根據地有了很大的發展。剛到蘇區,蔡暢在瑞金的紅軍學校任政治教員,負責講授社會發展史。她知識豐富、口齒清晰流利,上的課很受學員們歡迎。 同年底,正是寒冬季節,組織上調蔡暢到中共江西省委擔任婦女部部長並代理組織部部長。於是,蔡暢便隨同李富春策馬來到江西省委機關駐地興國牛坑塘。那時,李富春擔任中共江西省委書記,陳毅任江西省軍區司令員。 當時,蘇區的婦女工作開展得很活躍。在江西省委婦女部,蔡暢有兩位年輕的得力肋手,一位是危秀英,一位是鄧石香。她們都是興國人,貧苦出身,革命熱情很高,又善於做群眾工作。蔡暢常帶著她們走村串戶,宣傳和發動廣大婦女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發展生產,支援戰爭,建設革命根據地。

她常說:“婦女要發揮半邊天的作用。凡是男同志能辦到的事,女同志也要力爭能夠辦到。” 第一次全蘇代表大會通過《婚姻條例》後,蔡暢又帶著省委婦女部的干部走村串戶,訪問調查,大力宣講。當時蘇區的婚姻糾紛很多,有賣到地主富農家的貧雇農女兒要求退婚、離婚的,有因包辦強迫而要求離婚的。每遇上這樣的事,蔡暢總是根據《婚姻條例》的規定,給廣大婦女撐腰,積極支持她們爭取婚姻自主的權利。對虐待婦女的行為,蔡暢就發動群眾開展說理鬥爭,嚴重的還開公審大會進行批判。由於蔡暢的努力,蘇區婦女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婦女受壓迫、受歧視的現象得到了糾正和改善。蔡暢也因此在蘇區婦女中贏得了崇高的威望。 平時,不論是在機關還是在基層,蔡暢總要把婦女幹部中的積極分子召集在一起,聊敘家常,研究問題。她總是親切地對大家說:“你們別稱我的官銜,叫我蔡暢,或叫我蔡大姐就行,我歲數比你們大一些喲!我很喜歡聽你們說話,我到了興國就要拜你們為先生,教會我聽懂興國老俵話。否則,我就真不懂你們的'國家'語言了!”

大家見這個留過洋的蔡暢這麼坦率、誠懇、隨和,都很樂意和她談心,並親切地叫她蔡大姐。 春耕到了。那時蘇區百分之八九十的青壯年男子都參加紅軍上了前線,家裡只剩下老、弱、婦、幼,田地面臨荒蕪的危險。怎麼辦?蔡暢就大力號召婦女下田,挑起生產重擔。江西的婦女都很勤勞,會幹很多農活,可是一說頂上男子去犁田、耙田,她們卻往後縮了。蔡暢起初不知道什麼原因。經調查了解才知道,這個地方歷史上就有一種迷信的說法:“婦娘學犁,母雞學啼,觸犯天理,要遭雷劈。”這種說法對婦女精神上的束縛和威脅很大,鄉間沒有女人敢摸犁耙。為了破除這種迷信,宣傳科學思想,蔡暢帶頭挽起褲腳下田,拜老農為師,學習犁耙。學會之後,把各鄉婦女代表集中起來分批訓練,傳授操作技術。她們都是本鄉本土人,思想通了,很快就掌握了操作方法。她們回到鄉里,又採取同樣的辦法對婦女進行輪訓,全省上下迅速形成了婦女犁耙田的高潮,適時地播了種,插了秧,當年就取得了糧食豐收。全省也沒有一個婦女遭“雷公打”。蘇區婦女也在實踐中破除了迷信,發展了生產。 1933年12月,在江西省第一次女工農婦代表大會上,興國縣被評為全省婦女工作模範縣。

江西蘇區的婦女,有勞動習慣,有革命熱情,就是沒有文化,給工作帶來不少困難。為了提高婦女的文化知識,蔡暢要求各級婦女組織會同文教部門,普遍辦起夜校,每天晚上學習一小時。師資不足,就採取能者為師的辦法,把初通文化的人也聘為教員;缺少煤油,就點上松明子照明,在艱苦的條件下,使蘇區不少婦女識了字,學了文化。 蔡暢還極為重視培養婦女十部。她通過舉辦各種婦女幹部訓練班,組織婦女幹部學政治,學軍事,學文化以及群眾工作方法等。經過培訓,婦女幹部的素質和水平有明顯提高。到1933年,江西蘇區十六個縣,就有縣一級婦女幹部二十七人,興國一縣有二十多名婦女擔任鄉蘇主席,她們在蘇維埃政權建設方面發揮了骨幹作用。

蔡暢在江西蘇區工作時,生活相當清苦。當時省委領導幹部不多,吃飯時到齊還坐不滿一桌。大家經常同桌進餐,同盆吃菜,有時菜不夠吃,就找來幾個辣椒切碎拌點鹽吃,照樣吃得很開心。 1934年10月,蔡暢和李富春一起,隨長征隊伍告別了中央蘇區。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