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6·貞觀之治

第17章 七世紀七〇年代(六七〇—六七九年)

1、春季,正月三日,唐王朝(首都長安)最高立法長(右相)劉仁軌請求退休;唐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四十三歲)批准。 2、三月一日,因天下大旱(旱象迄今不除,可悲),唐政府赦免天下;改年號(之前是總章三年,之後是鹹亨元年)。 3、三月四日,把蓬萊宮改稱含元宮。 4、三月十九日,太子少師(太子三少之一)許敬宗請求退休,李治批准。 5、李治下令突厥貴族子弟,應到東宮侍奉太子。立法官(西台舍人)徐齊聃(音dan)上疏勸阻說:“皇太子(李弘)的左右侍從官員應該全是具有文學素養的端正人士,怎麼可以使蠻夷醜類,進入宮廷?”又奏說:“齊(獻)公(長孫皇后的老爹長孫晟)是陛下的外祖父,雖然子孫犯法,怎麼可以把災禍延到祖先?而今,週(忠孝)公(皇后武曌的老爹武士彟)的祭廟整齊堂皇,而齊(獻)公(長孫晟)的廟卻被摧毀,不知道陛下用什麼昭示全國,表達孝道!”李治全都照他的話去做。

徐齊聃,是徐充容的老弟(徐齊聃的姐姐入宮當充容)。 6、夏季,四月,吐蕃王國(首都邏些城)攻陷西域十八州,又聯合于闐王國(新疆和田市),襲擊龜茲(新疆庫車縣)撥換城(新疆阿克蘇市),攻陷。 李治下詔撤銷龜茲軍區(總部設新疆庫車縣)、于闐軍區(總部設新疆和田市)、焉耆軍區(總部設新疆焉耆縣)、疏勒軍區(總部設新疆喀什市)。 四月九日,李治任命右衛(衛軍第二軍)大將軍薛仁貴當西方遠征軍、邏娑兵團總司令官(邏娑道行軍大總管),左衛(衛軍第一軍)編制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當副總司令官,向吐蕃王國發動總攻,並護送吐谷渾各部落返回故地。 7、四月二十八日,李治前往九成宮(陝西省麟游縣境)。

8、高句麗王國殘餘部落首長劍牟岑聚眾起兵,反抗唐帝國占領軍,擁護高句麗末任王(二十八任寶藏王)高藏的外孫安舜當領袖。 唐政府任命左監門(衛軍第十三軍)大將軍高侃當東方遠征軍、東州兵團總司令(東州道行軍總管),徵調各地軍隊,發動攻擊。安舜誅殺劍牟岑,逃奔新羅王國(首都金城)。 9、六月一日,日食。 10、秋季,八月十七日,李治返京師(首都長安)。 11、郭待封本來跟薛仁貴的地位相等,在西方遠征軍中,卻居薛仁貴之下,認為是一種恥辱。薛仁貴所作的決定,郭待封多不肯接受。西征軍抵達大非川(青海湖以南),準備直向烏海(青海省瑪多縣東北苦海),薛仁貴說:“烏海距我們路程既遠,沿途地勢又險,行軍十分困難,如果再攜帶糧秣及軍用物資,難以取得勝利。最好是留下二萬人,在大非嶺上興築兩個堡寨,糧秣及軍用物資全存在堡寨之內;我們則率領輕裝備精兵,以加倍的速度挺進,乘吐蕃軍沒有防備,發動突襲,一定可以成功。”薛仁貴率領他的部隊首先出發,在河口(今地不詳)攻擊吐蕃,大破吐蕃軍,殺戮及俘虜很多,於是進抵烏海,等候郭待封會師。郭待封偏不聽薛仁貴的指示,而攜帶全部糧秣與軍用物資,緩緩前進。還沒有到烏海,跟吐蕃二十餘萬人的龐大兵團突然相遇,郭待封軍大敗,逃回,糧秣及軍用物資全部喪失。薛仁貴孤軍不能支持,只好撤退,回到大非川駐紮,吐蕃宰相論欽陵率四十餘萬大軍,追到大非川攻擊,西征軍大敗,死亡及受傷者甚眾,幾乎全軍覆沒。薛仁貴、郭待封、阿史那道真,幸而逃出一命,跟論欽陵談判和解,狼狽回軍。李治詔令總監察官(大司憲)樂彥瑋前往軍營,對戰敗情形作實地調查,把三位將領戴上腳鐐手銬,押送京師。李治赦免三人死罪,只開除官籍。

論欽陵,是祿東讚的兒子(祿東贊事,參考六四〇年閏十月),跟老弟贊婆、悉多於、勃論都有才幹謀略。祿東贊逝世後,論欽陵繼承老爹官位,三位老弟率軍駐紮外地,鄰國深感威脅。
12、關中(陝西省中部)大旱,饑饉。 九月七日,李治下詔宣布第二年(六七一年)正月前往東都(洛陽·河南省洛陽市)。 13、九月十四日,皇后武曌的娘親魯國夫人(忠烈)楊女士逝世,李治命九品以上的文武官員以及外命婦(太子妃、親王公爵夫人、公主),全都前往武宅哭悼。 14、閏九月三日,皇后武曌因天氣長久大旱,請求退位;李治不准。 15、閏九月十二日,追尊武曌的老爹、贈司徒(三公之二)周公(忠孝公)武士彟當太尉(三公之一),晉封太原王,繼妻魯國夫人楊女士當太原王妃。

16、閏九月十四日,任命最高監督長(左相)姜恪當涼州兵團總司令官(涼州道行軍大總管),抵禦吐蕃軍。 17、冬季,十月二十六日,任命太子宮事務署長(右中護)、一級實質宰相(同東西台三品)趙仁本當國務院左秘書長(左肅機),免除實質宰相職務。 18、十二月二十一日(原文誤置於十月,據《舊唐書·職官志》改),李治下詔,命所有官員全部恢復從前官稱(改官名事,參考六六二年二月,歷時九年)。 1、春季,正月二十六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四十四歲)前往東都(洛陽·河南省洛陽市)。 2、夏季,四月十八日,任命西突厥汗國(新疆東北部及中亞東部)酋長阿史那都支當左驍衛(衛軍第五軍)大將軍,兼匐延軍區(總部設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總司令(匐延都督),用以安撫東部防區五個部落(五咄陸)。

3、最初,皇后武曌的異母老哥武元慶等既然逝世(參考六六六年八月),武曌上疏請求命她姐姐的兒子賀蘭敏之當武士彟的後嗣,並改姓武,繼承周公的爵位。武敏之(賀蘭敏之)一連串被擢升為皇家研究院(門下省弘文館)研究官(學士)學士、監督院最高顧問官(左散騎常侍)。他妹妹魏國夫人賀蘭女士被毒死時(參考六六六年八月),李治見到他,悲痛哭泣說:“剛才我出去主持朝會時,她還好好的,退朝後已不能挽救,怎麼死得這麼快!”武敏之(賀蘭敏之)悲哭號叫,沒有回答。武曌接到報告,說:“這孩子疑心是我!”因此對他開始厭惡。武敏之年輕力壯,豐姿優美,武曌的娘親楊女士跟他通姦(外祖母跟外孫上床,也只有皇家才有這種奇聞)。去年(六七〇年),楊女士逝世,武敏之理應哀悼,可是他卻脫掉喪服,召喚歌女,演奏音樂。軍械供應部副部長(司衛少卿)楊思儉的女兒貌美如花,李治與武曌親自指定要娶她當太子妃,婚期已經確定,武敏之卻用暴力把她姦淫。武曌不能忍受,上疏指控武敏之前後所有罪狀,請求貶逐。

六月十一日,李治下令把武敏之放逐到雷州(廣東省雷州市),恢復“賀蘭”本姓。賀蘭敏之經過韶州(廣東省韶關市)時,州政府官員用馬韁把他絞死。政府中跟賀蘭敏之有交往的官員,很多被流放嶺南(南嶺以南)。 4、秋季,七月一日,東方遠征軍、東州兵團總司令(東州道行軍總管)高侃,在安市城(遼寧省海城市)擊破高句麗反抗軍。 5、九月二日,潞州(山西省長治市)州長、徐王李元禮(李治的叔父)逝世。 6、冬季,十一月一日,日食。 7、李治從東都(洛陽)出發,前往許州(河南省許昌市)、汝州(河南省汝州市)。 十二月十日,李治在葉縣(河南省葉縣)舉行檢閱及狩獵。 十二月二十三日,李治返東都。 1、春季,正月八日,唐王朝政府(首都長安)任命太子宮左翼侍衛軍副司令(太子左衛副率)梁積壽當姚州兵團總司令(姚州道行軍總管),率軍攻擊姚州(雲南省姚安縣)州境聚眾起兵的蠻夷部落。

2、正月十七日,昆明蠻(雲南省東部少數民族)十四姓、二萬三千戶人家,歸附唐帝國。唐政府設殷州(四川省沐川縣)、敦州(雲南省鹽津縣東南)、總州(雲南省鹽津縣)三州(都是羈縻州)。 3、二月八日,將吐谷渾各部落遷到鄯州(青海省樂都縣)浩亹水(大通河)之南。各部落畏懼吐蕃王國(首都邏些城)的強悍,不敢安居,而且鄯州牧地又少,所以,不久,唐政府再把他們遷到靈州(寧夏靈武市),另設安樂州(羈縻州·寧夏中寧縣)管理,命末任(十九任)可汗慕容諾曷缽當州長。吐谷渾故國疆土遂全部併入吐蕃王國版圖。
4、二月十七日,最高監督長(侍中)、永安郡公姜恪逝世。 5、夏季,四月九日,李治前往合璧宮(洛陽境)。

6、吐蕃王國派高級官員論仲琮(曾出使唐帝國,參考六六三年六月)前來唐帝國朝貢。李治詢問他關吐蕃的風土人情,論仲琮回答說:“吐蕃土地貧瘠,氣候寒冷,風俗淳樸粗魯。但是法令嚴厲,執行徹底,上下一心,討論事情的時候,由地位最低、年紀最輕的人先行發言,一定滿足大眾的訴求,所以我們的強大才能長久不衰。”李治質問他吞併吐谷渾汗國(參考六六三年六月)及擊敗薛仁貴(參考六七〇年八月)進逼涼州(甘肅省武威市)的原因,論仲琮回答說:“我奉命前來朝貢,至於軍事行動,並沒有另接指示。”李治厚厚地賞賜他,送他回國。 四月二十二日,李治派水利部長(都水使者)黃仁素擔任使節,前往吐蕃王國報聘。 7、秋季,八月二十四日,特進(文散官二級·正二品)高陽郡公許敬宗逝世(享年八十一歲)。祭祀部禮儀官(太常博士·從七品上)袁思古建議說:“許敬宗把長子拋棄到荒遠邊疆,把幼女出嫁到蠻夷部落,依照《諡法》:'名實不符稱“繆”',請准予用這個'繆'字,作為許敬宗的諡號(繆,音miu;荒唐之意)。”許敬宗的孫兒、太子宮事務管理官(太子舍人)許彥伯指控袁思古跟許家結有仇怨,請求更改諡號。祭祀部禮儀官(太常博士)王福畤建議,認為:“恩怨得失,時間至為短暫,而榮耀羞辱,卻是千年之久的大事。如果袁思古確跟許家有怨,而公報私仇,自當依法制裁,如果不是這樣,正義不容侵犯,定案不可取消。”國務院財政部長(戶部尚書)鉞至德問王福畤說:“許敬宗受到皇上如此信任依賴,怎麼可以給他'繆'的諡號?”王福畤回答說:“從前,晉王朝太宰(上三公之一)何曾,忠孝雙全,只因每天飲食費用高達萬錢,秦秀就給他'繆'字諡號(參考二七八年十二月)。許敬宗的忠孝不如何曾,可是對於飲食和女人的需求,卻比何曾更為嚴重,給他'繆'字諡號,並不虧待許家。”

李治下詔,集合五品以上官員,重新討論,國務院教育部長(禮部尚書)陽思敬主張:“依照《諡法》,有過能改,稱'恭',請用'恭'字作許敬宗的諡號。”李治批准。 許敬宗曾經指控他的長子許昂有罪,流放嶺南(許敬宗的正妻裴女士很早逝世,裴女士身邊一位婢女,姿容艷麗,許敬宗愛她,擢升她當繼妻,命她姓虞;可是長子許昂一向跟她通姦,雖然當了庶母,而仍然繼續,許敬宗大怒,罷黜虞女士,聲稱許昂不孝,奏請皇帝,把許昂放逐嶺南;五〇年代末期,才上疏請釋放許昂回京),又把女兒嫁給嶺南蠻夷酋長馮盎的兒子(馮盎,參考六二二年七月),收取大量聘金,所以袁思古在這兩件事上,直揭瘡疤。王福畤,是王勃的老爹(王勃,唐王朝名作家,參考六六一年九月)。

8、九月十五日,改封沛王李賢(李治的兒子)當雍王。 9、冬季,十月二日,李治下詔命太子李弘監督國政。 10、十月五日,李治自東都(洛陽)出發。 11、十一月一日,日食。 12、十一月十七日,李治抵達京師(首都長安)。 13、十二月,東方遠征軍、東州兵團總司令(東州道行軍總管)高侃(參考六七〇年四月),跟高句麗反抗軍在白水山(應在朝鮮半島)會戰,擊破反抗軍。 新羅王國(首都金城)派軍支援高句麗反抗軍,高侃把新羅軍擊退(新羅王國因不斷受高句麗王國及百濟王國攻擊,向唐帝國苦苦求救,唐帝國才有歷次遠征,解除危機,迄今不過十年,新羅王國就向救主尋仇。國際之間,無永遠不變的感恩,也無永遠不變的仇恨,一向如此)。 14、十二月癸卯日(十二月戊午朔,沒有癸卯),任命太子宮政務署長(左庶子)劉仁軌當一級實質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15、太子李弘很少接見太子宮的官員,飲食局主任秘書(典膳丞·正八品上)全椒(安徽省全椒縣)人邢文偉,經常減少太子的飲食作為提醒,並上書規勸。李弘在回信中解釋說,因為常生病,又因為常進宮侍奉皇帝,無法分出時間,但對他的意見,十分高興接受。不久,皇家言行記錄官(右史·從六品上)出缺,李治說:“邢文偉侍奉我的兒子,竟然用拒絕供應飲食的辦法規勸,是一個正直人士。”擢升他當皇家言行記錄官(右史)。 太子李弘在一次宴會上,命太子宮官員“擲倒”(頭下腳上,用雙手前行),輪到左翼內寢保衛軍司令(左奉裕率)王及善,王及善說:“'擲倒'應由戲劇演員表演,我如果接受命令,恐怕不是輔佐殿下的正軌。”李弘向他道歉。李治得到報告,賞賜王及善綢緞一百匹,不久,擢升王及善當左千牛衛(衛軍第十五軍)將軍。 1、春季,正月二十九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締州(山西省新絳縣)州長、鄭王(惠王)李元懿(李治的叔父)逝世。 2、三月十日,唐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四十六歲)下詔命太子宮政務署長(左庶子)劉仁軌等修改國史;因為許敬宗等所作記載很多並不真實,所以才有此項命令(許敬宗編撰《實錄》,參考六四三年七月)。 3、夏季,四月二十一日,李治前往九成宮(陝西省麟游縣境)。 4、閏五月,東方遠征軍、燕山兵團總司令(燕山道總管)、右領軍(衛軍第八軍)大將軍李謹行,在瓠蘆河(應在朝鮮半島中部)之西大破高句麗反抗軍,俘虜數千人,高句麗殘餘部眾投奔新羅王國(首都金城)。 當時,李謹行的正妻劉女士留在根據地伐奴城(朝鮮平壤市西北),高句麗反抗軍會同靺鞨部落軍(黑龍江下游)圍攻,劉女士身披鎧甲,率領留守部隊登城抵抗,很久之後,反抗軍才解圍撤退。李治嘉勉劉女士的功勞,封她燕國夫人。李謹行,是靺鞨部落酋長突地稽的兒子(參考六二一年三月),勇力超過一般人,各蠻夷部落對他都很畏懼。 5、秋季,七月,婺州(浙江省金華市)大水成災,淹死五千人。 6、八月十九日,李治因身染瘧疾,命太子李弘登延福殿,接受政府各單位奏事。 7、冬季,十月一日,最高立法長(中書令)閻立本逝世。 8、十月二十四日,李治返抵京師(首都長安)。 9、十二月二十五日,弓月部落(新疆霍城縣)酋長及疏勒王(新疆喀什市)先後向唐帝國歸降。 西突厥汗國(新疆東北部及中亞東部)興昔亡可汗(十二任大可汗)阿史那彌射在位時(六五七年十二月至六六二年十二月),各部落紛紛叛離,包括弓月部落及阿悉結部落(西部防區五司令官之一)。唐帝國伊麗兵團總司令(伊麗道行軍總管)蘇定方西征時(參考六五七年十二月),生擒阿悉結酋長凱旋。弓月部落遂跟南方的吐蕃王國(首都邏些城)、北方的咽面部落(巴爾喀什湖東)結盟,聯合攻擊疏勒王國(新疆喀什市),脅迫疏勒投降。 李治派藩屬事務部長(鴻臚卿)蕭嗣業動員武裝部隊增援。蕭嗣業的西征軍還沒有到達,弓月部落酋長恐懼,就跟疏勒王一同入朝。李治赦免他們的罪狀,遣送回國。 1、春季,二月二日(原文誤置於正月,據兩《唐書》改),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四十七歲)任命太子宮政務署長(左庶子)、一級實質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劉仁軌當東方遠征軍統帥、雞林兵團總司令官(雞林道大總管);軍械供應部長(衛尉卿)李世弼(徐世弼)、右領軍(衛軍第八軍)大將軍李謹行當副總司令官,調發各路人馬,討伐新羅王國(首都金城)。 之前,新羅國王(三十任文武王)金法敏既收容高句麗反抗軍,又侵入百濟王國(朝鮮半島西南部)故土,派軍駐守。李治大怒,決心東征,下詔削去金法敏所有官職爵位;現在,金法敏的老弟金仁問正在京師(首都長安)當右驍衛(衛軍第六軍)編制外大將軍,封臨海郡公,李治遂改封金仁問當新羅國王,命東征軍護送他回國。 2、三月一日,日食。 3、賀蘭敏之被處死後(參考六七一年六月),皇后武曌奏請徵召武元爽(武曌的異母老哥)的兒子武承嗣,從流放地嶺南(南嶺以南)返回京師(武元爽流放事,參考六六六年八月),繼承祖父武士彟(武曌的老爹)周公的爵位,擔任宮廷總管府(殿中省)服飾官(尚衣奉御·正五品下)。 夏季,四月十二日,擢升武承嗣當皇族事務部長(宗正卿·從三品)。 4、秋季,八月十五日,李治追尊宣公(簡公)李熙(一任帝李淵的高祖父)為宣皇帝,正妻張女士為宣莊皇后;懿王李天賜(一任帝李淵的曾祖父)為光皇帝,正妻賈女士為光懿皇后;太武皇帝(一任帝)李淵改稱神堯皇帝,太穆皇后(李淵的正妻)竇女士改稱為太穆神皇后;文皇帝(二任帝)李世民改稱太宗文武聖皇帝,文德皇后(李世民的正妻)長孫女士改稱文德聖皇后。現任皇帝(三任高宗)李治稱天皇,皇后武曌稱天后,理由是為了避免將來稱“先帝”“先後”時,發生混淆。 李治命改年號(之前是鹹亨五年,之後是上元元年),赦免天下。 5、八月二十一日,李治下令:“文武官員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金玉腰帶;四品穿深紅色官服,金腰帶;五品穿淺紅色官服,金腰帶;六品穿深綠色官服,銀腰帶;七品穿淺綠色官服,銀腰帶;八品穿深藍色官服,黃銅腰帶;九品穿淺藍色官服,黃銅腰帶(八品、九品官員,原穿淺綠色官服,參考六六二年九月);平民穿黃色平民服,鐵腰帶。平民以下工商雜戶,不准穿黃色平民服。” 6、九月七日,李治下詔,恢復長孫晟、長孫無忌的官職爵位。命長孫無忌的曾孫長孫翼繼承趙公爵位,准予把長孫無忌靈柩運回昭陵(二任帝李世民墓·陝西省禮泉縣北九嵕山)陪葬(長孫無忌貶死事,參考六五九年七月,迄今已十六年)。 7、九月八日,李治前往翔鸞閣(含元殿左側翔鸞閣,右側棲鳳閣),視察飲酒大典,把樂隊分為東西兩隊,命雍王李賢領導東隊,周王李顯領導西隊(李賢、李顯都是武曌生的兒子),比賽勝負。宰相郝處俊規勸說:“兩位親王的年紀還小,志向及興趣還沒有穩定,應教育他們學習謙讓,相親相愛。而今,分成兩隊,互相誇耀競爭;樂隊演員都是市井小人物,說話不知道輕重,恐怕在比賽激烈之時,互相譏笑謾罵;這不是一個崇尚禮義、追求和睦的辦法。”李治吃了一驚,說:“你有遠見,別的人跟不上。”馬上停止。 當天,軍械供應部長(衛尉卿)李世弼(徐世弼)在宴會上忽然急病暴死(李世勣把後事託給老弟李世弼事,參考六六九年十一月)。李治哀悼,為此停止飲酒大典一天。 8、冬季,十一月一日,李治從京師(首都長安)出發。 十一月四日,李治在華山的曲武原(陝西省華陰市南)圍獵。 十一月二十三日,李治抵達東都(洛陽·河南省洛陽市)。 9、箕州(山西省左權縣)州政府總務官(錄事參軍)張君澈等誣告州長、蔣王李惲(李治的老弟)跟他的兒子汝南郡王李煒陰謀叛變。李治派助理立法官(通事舍人)薛思貞乘驛馬車前往調查。李惲驚惶恐懼。 十二月八日,李惲上吊身亡。李治知道他沒有罪,深為痛苦惋惜,斬張君澈等四人。 10、十二月十三日,于闐王(新疆和田市)尉遲伏阇雄(尉遲,複姓)前來唐帝國朝見。 11、十二月十六日,波斯王(伊朗高原)卑路斯前來唐帝國朝見。 12、十二月二十七日,皇后武曌上疏,說:“李姓皇家祖先,來自玄元皇帝(唐王朝正式承認是哲學家李耳的後裔,追尊李耳為玄元皇帝;參考六六六年正月),因此請令親王公爵以下都要學習他的著作《老子》,每年'明經科'考試時,《老子》、《孝經》和並列為主要課程。”又請求:“從現在開始,即令老爹存在,而娘親去世,兒子也應給娘親穿齊邊喪服三年。”又請求:“京師八品以上官員,應酌量增加俸祿。”以及其他建議共十二條。李治下詔褒揚讚美,一律核准實施。 13、本年,一位名劉曉的平民上疏討論銓敘工作,說:“現在負責銓敘工作的官員都認為辨識功過,查明真相,就已盡到責任;只要對方書法優美,文章流暢,就算得到人才;而不知道考察對方的品德和行政才能。更何況,書法和文章,大多數都由別人代筆。”又說:“國務院教育部(禮部)錄用官員,只看文章甲乙等第,所以天下知識分子都不追求品德,而去追求文字技巧。甚至有些人早上才頭名高中,晚上就犯法坐牢,即令他每天可以滾瓜爛熟地背誦一萬字,對治理國家有什麼裨益?七步之內,可以出口成詩,並不能保證有感化人民的能力(曹魏帝國陳王曹植,能七步成詩)。何況他們又全心遊逛花草林木之間,竭力描繪煙霞山水之際,竟成為一時風俗,豈不是十分荒唐!人民羨慕聲名官位,好像水往下流;在上位的人所喜歡的,在下位的人一定更喜歡。陛下遴選官員時,如果能把品德放在第一位,而把文字技巧放在最末位,則知識分子追求的腳步,勢將發出雷一樣的聲音,自然會引起四方嚮往的旋風!” 1、春季,正月二十一日,唐政府(首都長安)在于闐王國(新疆和田市)設置毗沙軍區總司令部(毗沙都督府),把于闐國土分作十州(羈縻州),任命于闐王尉遲伏阇雄當軍區總司令。 2、正月二十六日,吐蕃王國(首都邏些城)派高級官員論吐渾彌前來唐帝國請求和解,並願跟吐谷渾部落(甘肅省中部)恢復和睦;李治拒絕。 3、二月,東方遠征軍、雞林兵團總司令官(雞林道大總管)劉仁軌(派東征軍事,參考去年正月)在七重城(朝鮮半島積城)大破新羅王國(首都金城)軍;又命靺鞨部落軍(黑龍江下游)乘船艦渡日本海南下,攻擊新羅南部國土,斬殺及俘虜很多。 劉仁軌撤退,李治命副總司令官李謹行當安東地區鎮守安撫特使,駐紮新羅王國的買肖城(應在朝鮮半島東南部),準備長期戰鬥,三次攻擊,三次傳出捷報。新羅王國遂派使節到唐帝國朝貢,正式道歉,李治接受,赦免他們的罪行,恢復國王金法敏的官職爵位。 金仁問走到半途,唐政府把他召回,改封臨海郡公。 4、三月十三日,皇后武曌在邙山(洛陽城北)南麓祭祀蠶神,文武百官及地方政府進京朝貢特使(朝集使),都出席陪祭。 李治有一種頭痛病,深感苦楚(參考六六〇年十月),有意讓武曌攝政。副立法長(中書侍郎)一級實質宰相(同三品)郝處俊說:“皇帝治理國家,皇后治理宮廷,是自然之理。從前,曹丕(曹魏帝國一任帝)曾經明令公佈:即令皇帝年幼,也不准皇太后主持國政(參考二二二年九月),目的在於堵塞禍亂的泉源。陛下為什麼把高祖(一任帝李淵)、太宗(二任帝李世民)的天下,不傳給子孫,卻傳給皇后(武曌)!”另一副立法長(中書侍郎)昌樂(河南省南樂縣)人李義琰說:“郝處俊的話出自一片忠心,陛下最好接受。”李治才停止。 6、皇后武曌大量交結文化界人士,包括皇家圖書院編撰官(著作郎)元萬頃、皇家生活記錄官(左史)劉禕之等。武曌命他們撰寫《臣軌》《百僚新戒》《樂書》,共一千餘卷。政府法令規章草案和各官員各單位的奏章,武曌都密令他們參與裁決,用以分散宰相的權力;時人稱他們為“北門學士”(皇宮南門內是政府所在,北門內就是皇宮。二任帝李世民還是親王時,也曾設“文學館”,招攬全國一流知識分子,但目的只在討論文學,並未涉及政治,參考六二一年十月)。劉禕之,是劉子翼的兒子(劉子翼事,參考六二七年十二月)。 7、夏季,四月六日,擢升農林部副部長(司農少卿)韋弘機當農林部長(司農卿)。 韋弘機兼任東都(洛陽·河南省洛陽市)屯墾區主任,奉命整修宮苑,有宦官在宮苑犯法,韋弘機當時就用棍杖責打,然後奏報李治。李治認為他有才幹,賞賜綢緞數十匹,說:“再有人犯法,你只管責打,不必再奏。” 8、最初,左千牛(衛軍第十五軍)將軍、長安(首都長安西半城)人趙瓌,娶一任帝李淵的女兒常樂公主,生下女兒,嫁給周王李顯。李治對姑媽常樂公主十分厚待,武曌大不高興。 四月七日,周王妃趙女士被認為有罪(不知道什麼罪,傳統史學家對涉及人權案件,常語焉不詳),剝奪王妃權利,囚禁宦官總管府(內侍省),只送給她生菜生肉,由她自己烹飪;武曌派人觀察囚室的煙筒。後來,幾天之久看不到坎煙,武曌命打開門進去,趙女士已餓死很久,屍體也已腐爛。趙瓌自定州(河北省定州市)州長貶為括州(浙江省麗水市)州長,武曌命常樂公主隨丈夫前往任所,下令斷絕她們入宮朝見。 9、太子李弘為人仁慈孝順、謙讓謹慎,李治對他非常喜愛。李弘對高級知識分子都以禮相待,全國人民對李弘也傾心擁戴。可是娘親武曌心怀大志,正猛烈奪權,李弘時常提出規勸,以致不斷冒犯,武曌對這個親生之子遂逐漸冷淡。義陽公主及宣城公主,是蕭淑妃的女兒,因為娘親有罪的緣故,被軟禁在皇宮監獄(掖庭),年齡已超過三十歲,還沒有出嫁。偶爾一個機會,李弘看到這兩位異母姐姐,驚駭悲惻,立即向老爹李治奏請送她們出嫁,李治批准。武曌得到消息,大怒若狂,當天就把她們配給正在值班的翊衛(貴族徵兵府)衛士權毅、王遂古。 四月二十五日,李弘在合璧宮(洛陽境)逝世(本年二十四歲),世人認為是武曌把他毒死(《新唐書·高宗本紀》明確記載:四月二十五日,天后殺皇太子)。 四月二十八日,李治回洛陽宮。 五月五日,李治下詔:“我正要傳位給皇太子(李弘),而皇太子竟然一病不起,應該貫徹我以前的旨意,加授皇太子尊貴的名銜,稱孝敬皇帝。”(皇子加諡號稱皇帝,自此開始。) 六月五日,李治封雍王李賢(也是武曌親子)當皇太子,赦免天下。 10、皇后武曌,對慈州(山西省吉縣)州長、杞王李上金(李治小老婆所生)十分厭惡,有關官員迎合武曌的意思,上疏檢舉李上金的罪行(不知是什麼罪行)。 秋季,七月,李上金因此被免除官職,放逐澧州(湖南省澧縣),交由地方政府安置看管。 11、八月十九日,把前太子李弘安葬恭陵(河南省偃師縣境)。
12、八月二十七日,擢升國務院財政部長(戶部尚書)戴至德當國務院右最高執行長(右僕射)。 八月二十九日,擢升太子宮政務署長(左庶子)劉仁軌當國務院左最高執行長(左僕射),都依然保持一級實質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擢升副監督長(門下侍郎)張文瓘當最高監督長(侍中),副立法長(中書侍郎)郝處俊當最高立法長(中書令);副立法長李敬玄當國務院文官部長(吏部尚書)兼太子宮政務署長(兼左庶子),也依然保持一級實質宰相。 劉仁軌、戴至德每隔一天輪流接受人民申訴,劉仁軌對當事人總是好言好語作出承諾,可是戴至德卻詳細調查,據理盤問,當面不作裁決,遇到確實受冤被害的,一定秘密上疏奏報解救。 因此,美好的聲譽都落到劉仁軌身上,天下人對劉仁軌贊不絕口。有人問戴至德為什麼那樣做?戴至德說:“刑罰和賞賜,是最高領袖特有的權柄,我們當部屬的怎麼可以偷用!”李治聽到,對戴至德十分器重。有位老太婆打算向劉仁軌投訴,錯走到戴至德面前,戴至德還沒有把申訴狀看完,老太婆已發現這個錯誤,說:“本來認為是能辦事的最高執行長(僕射),卻原是不能辦事的最高執行長,把訴狀還給我!”戴至德笑著把訴狀還給她。世人稱道他是一個忠厚長者。 張文瓘當時兼任最高法院院長(兼大理卿),囚犯們聽說他調升最高監督長(侍中),都忍不住慟哭。張文瓘性情嚴肅公正,各單位所上奏章及建議,他大多加以糾正批駁,李治對他很是依賴信任。 1、春季,正月二十三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四十九歲)把冀王李輪(李治的兒子)改封相王。 2、納州獠(四川省敘永縣獠部落)聚眾起兵,反抗政府,李治詔令黔州軍區(總部設重慶市彭水縣)總司令(黔州都督)出兵攻擊。 3、二月六日,把設於平壤(朝鮮平壤市)的安東都護府遷到遼東故城(遼寧省遼陽市)。在此之前,唐政府派到朝鮮半島的所有官員已全部撤回。同時把熊津軍區(總部設韓國公州市)總司令部(熊津都督府)遷到建安故城(遼寧省蓋州市)。原遷到徐州(江蘇省徐州市)、兗州(山東省兗州市)等州的百濟王國遺民,一律再遷到建安(遼寧省蓋州市)。 4、皇后武曌勸李治舉行中岳(嵩山·河南省登封縣北)大祭(中岳封禪·在嵩山上添土祭祀天神、嵩山下闢場祭祀地神)。 二月十五日,李治下詔宣布:本年冬季前往嵩山舉行大祭。 5、二月十九日,李治前往汝州(河南省汝州市)溫泉。 6、三月五日,李治命副監督長(黃門侍郎)來恆、副立法長(中書侍郎)薛元超,一同擔任一級實質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來恆,是來濟的老哥(來濟事,參考六六二年十二月)。薛元超,是薛收的子(薛收事,參考六二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7、三月六日,李治返東都(洛陽·河南省洛陽市)。 8、閏二月,吐蕃王國(首都邏些城)攻擊鄯州(青海省樂都縣)、廓州(青海省化隆縣)、河州(甘肅省臨夏市)、芳州(甘肅省迭部縣東南)等州。李治命左監門軍(衛軍第十三軍)貴族徵兵府司令(中郎將)令狐智通(令狐,複姓)徵調興州(陝西省略陽縣)、鳳州(陝西省鳳縣)等州民兵抵抗。 閏三月十一日,李治下詔說:因吐蕃王國侵略邊塞,停止中嶽大祭。 閏三月十七日,任命東都總衛戍司令(洛州牧)周王李顯當洮州兵團(甘肅省臨潭縣)大軍元帥(洮州道行軍元帥),率國務院工程部長(工部尚書)劉審禮等十二個兵團司令;又任命并州軍區(總部設山西省太原市)總司令官(大都督)相王李輪當涼州兵團(甘肅省武威市)大軍元帥(涼州道行軍元帥),率左衛(衛軍第一軍)大將軍契苾何力等,討伐吐蕃王國,但兩位親王不過只空有虛銜,並沒有就職。 9、閏三月二十二日,李治返首都長安。 10、夏季,四月十七日(原文誤置於閏三月,據兩《唐書》改),任命副立法長(中書侍郎)李義琰當一級實質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 11、四月二十一日,李治抵達九成宮(陝西省麟游縣境)。 12、六月二十七日,任命副監督長(黃門侍郎)晉陵(江蘇省常州市)人高智週當一級實質宰相。 13、秋季,七月二十九日(原文誤置於八月,據《新唐書》改),吐蕃王國攻擊疊州(甘肅省迭部縣)。 14、八月七日,李治詔令:“桂州(廣西桂林市)、廣州(廣東省廣州市)、交州(越南河內市)、黔州(重慶市彭水縣)等軍區總司令部(都督府),對遴選當地人士擔任官職這項工作沒有盡責。自今以後,每隔四年,中央都要派五品以上高級官員到各州主持遴選,監察官(御史)隨同前往,充當助理。”當時稱為“南選”(帝國南部邊疆的地方官員不由中央派遣,而由軍區總司令物色當地人才並任命,參考六六九年十二月)。 15、九月七日,最高法院院長(大理)彈劾:左威衛(衛軍第九軍)大將軍權善才、左監門軍(衛軍第十三軍)貴族徵兵府司令(中郎將)範懷義,誤砍昭陵(二任帝李世民墓·陝西省禮泉縣北九嵕山)上的柏樹,依照法律應該開除官籍;李治卻下令誅殺。最高法院主任秘書(大理丞)太原(山西省太原市)人狄仁傑奏稱:“二人不應處死。”李治說:“權善才等砍昭陵(二任帝李世民墓)上的柏樹,不殺他們,我就是不孝。”狄仁傑堅持自己的見解,李治臉色大變,命狄仁傑退出,狄仁傑說:“冒犯君王滿面怒容,直率地陳述反對意見,自古迄今,都是一件難事。我的看法卻不一樣:如果遇到的君王像姒履癸(桀帝)、子受辛(紂帝),當然很難;如果遇到的君王像伊祁放勳(堯帝)、姚重華(舜帝),就很容易。現在,法律明文規定,不至於處死,陛下卻下令處死,法律已喪失公信力,人民連手腳都沒有地方放!張釋之曾經說過:'沒有知識的愚民,掘了長陵(西漢王朝一任帝劉邦墓)一杯土,陛下將用什麼更重的刑罰懲處?'(參考前一七七年)現在,因一棵柏樹,竟誅殺兩位將軍,後代對陛下有什麼評價?我不敢接受命令的原因,就是為了恐怕使陛下陷於不仁不義,而且,九泉之下,也沒有臉見張釋之!”李治的憤怒稍稍平息。最後,把權善才、範懷義開除官籍,流放嶺南(南嶺以南)。過了幾天,李治擢升狄仁傑當監察官(侍御史)。 最初,狄仁傑當并州州政府軍法官(法曹),同僚鄭崇質被派前往絕遠地方出差,而鄭崇質的娘親年紀既老,又身弱多病,狄仁傑說:“他的娘親是那個樣子,怎麼可以使他在萬里之外不憂心忡忡!”遂晉見政務秘書長(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藺仁基跟軍務秘書長(司馬)李孝廉素不和睦,為這件事互相告訴對方,說:“我們豈不慚愧!”遂恢復和好。 16、冬季,十月,李治返回京師(首都長安)。 17、十月三日,舉行皇家祖先總祭(袷祭。袷,音xia),李治採用國立中央大學教授(太學博士)史璨的建議:皇家祖廟大祭(褅祭)後三年,舉行皇家祖先總祭,皇家祖先總祭後二年,舉行皇家祖廟大祭。 18、郇王李素節,是蕭淑妃的兒子,機警敏捷,喜愛求學,皇后武曌對他十分厭惡,本來當岐州(陝西省鳳翔縣)州長,貶作申州(河南省信陽市)州長(此時州分三等:三萬戶以上為“上州”,二萬戶以上為“中州”,不滿二萬戶為“下州”。上州州長從三品,中州州長正四品上,下州州長正四品下,相差很大。岐州是上州,申州是中州,所以李素節等於被貶)。六六六年時,李治下令說:“素節既然長久患病,以後不必進京朝見。”事實上,李素節根本沒有患病。李素節因長期被禁進京朝見,乃作《忠孝論》。王府出納官(王府倉曹參軍)張柬之把這篇文章秘密奏報。武曌看見,更激起她的憤怒,遂誣陷李素節貪贓枉法。 十月十二日,把李素節降封鄱陽王,貶謫袁州(江西省宜春市)安置看管。 19、十一月八日,改年號(之前是上元三年,之後是儀鳳元年),赦免天下。 20、十一月二十六日,擢升國務院財政部長(吏部尚書)李敬玄為最高立法長(中書令)。 21、十二月二十五日,命副監督長(黃門侍郎)來恆當河南地區(黃河以南)欽差大臣(河南道大使),副立法長(中書侍郎)薛元超當河北地區(黃河以北)欽差大臣(河北道大使),國務院左秘書長(尚書左丞)鄢陵(河南省鄢陵縣)人崔知悌、國立貴族大學副校長(國子司業)鄭祖玄當江南地區(長江以南)欽差大臣(江南道大使);分別前往各地方視察安撫慰問。 1、春季,正月十二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五十歲)主持親自耕田典禮。 2、最初,劉仁軌率東方遠征軍從熊津(韓國公州市)撤退(參考六六五年八月),留在那裡的熊津軍區(總部僑設建安城)民兵司令(熊津都尉)扶馀隆恐懼新羅王國(首都金城)的逼迫,不敢駐守,不久也返回京師(首都長安)。 二月二十五日,唐政府任命國務院工程部長(工部尚書)高藏(高句麗王國末任王)當遼東州軍區(總部設遼寧省遼陽市)總司令(遼東州都督),封朝鮮王,送他返回遼東(遼寧省遼陽市),招集安撫故高句麗王國的殘餘部眾;被強行遷移到唐帝國各州的高句麗王國遺民,全部讓他們隨高藏返回故國。唐政府再任命農林部長(司農卿)扶馀隆當熊津軍區總司令(熊津都督),封帶方王,也命他返回故土,招集安撫故百濟王國的遺民。而把安東都護府自遼東故城(參考去年二月)再遷到新城(遼寧省撫順市北),統籌指揮。當時,百濟王國故土(朝鮮半島西南部)荒涼殘破,人跡稀少,唐政府命扶馀隆暫時留在高句麗故土。 高藏抵達遼東,暗中跟靺鞨部落(黑龍江下游)結合,陰謀聚眾起兵,脫離唐帝國。唐政府發覺,把他召回京師(首都長安),貶謫邛州(四川省邛崍市),死在貶所;唐政府再把高句麗遺民強迫遷移河南(黃河以南)、隴右(隴山以西)各州,貧苦無力遷移的,才留在安東(安東都護府所在·遼寧省撫順市北)城外,依靠城牆居住。 高句麗王國故都平壤(朝鮮平壤市)被新羅王國占領,殘餘部落分別逃到靺鞨部落及突厥部落(瀚海沙漠南)。扶馀隆始終不敢返回故國,高句麗高姓皇族及百濟扶馀皇族,於是覆亡。 3、三月一日,任命最高立法長(中書令)郝處俊、副監督長(黃門侍郎)高智週,一同當太子宮政務署長(左庶子);副立法長(中書侍郎)李義琰當太子宮事務署長(右庶子)。 夏季,四月,太子宮政務署長張大安(唐王朝官制,太子宮政務、事務署長各兩人,參考本條,似達三人),被任命當一級實質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張大安,是張公謹的兒子(張公謹事,參考六三二年四月)。 4、李治下詔,因河南(黃河以南)、河北(黃河以北)大旱成災,特派副總監察官(御史中丞)崔謐等分別前往災區慰問,並發放糧食賑濟。 監察官(侍御史)寧陵(河南省寧陵縣)人劉思立上疏指出:“現在,麥子正在結穗,蠶也將要吐絲,農家十分忙碌。陛下派特使前往各地安撫巡視,官民人等,一定大為興奮,甚至放下日常工作,希望得到賑濟大恩,大家聚集在一起參見,恭迎恭送,將嚴重妨礙農事。而且,既然辦理賑濟,勢必要列出名冊,動用公文,本來要安撫人民,反而造成更大的騷擾。我建議把這項賑濟工作,完全交給州縣政府辦理,等到秋季過後,農家稍閒,再派特使前往考核成績。” 奏章呈上去後,崔謐等遂中止出發。 5、五月,吐蕃王國(首都邏些城)攻擊扶州(四川省九寨溝縣)臨河鎮(甘肅省文縣境),生擒指揮官(鎮將)杜孝昇,命杜孝昇寫信給松州軍區(總部設四川省松潘縣)總司令(松州都督)武居寂,勸武居寂投降,杜孝昇堅決拒絕。 吐蕃軍撤退時,拋下杜孝昇而去,杜孝昇再率殘餘的部眾登城固守。李治下詔加授杜孝昇游擊將軍(武散官十五級·從五品下)。 6、秋季,八月,改封周王李顯(李治第七子)為英王,並改名李哲。 7、李治命國務院左最高執行長(左僕射)劉仁軌出鎮洮河軍基地(鄯州城內)。 冬季,十二月二十七日,李治派出西方遠征軍討伐吐蕃王國。 8、李治下詔說:“六五八年頒布的新禮儀(《顯慶禮》,參考該年正月),很多地方沒有遵照古人的規定;現在開始,所有禮儀都依照《周禮》實施。”從此,負責禮儀的官員便沒有具體的條文可作依據標準,每有大典,都要臨時議定。 1、春季,正月四日,唐政府(首都長安)文武百官及各蠻夷酋長,集合長安宮光順門,朝見皇后武曌。 2、劉仁軌坐鎮洮河兵團基地(鄯州城內),每次上疏提出的建議事項多被最高立法長(中書令)李敬玄擱置,因此對李敬玄深為怨恨。劉仁軌明知道李敬玄不是將帥之才,但為了報復,上疏說:“西部邊疆的防禦,非李敬玄不可。”李敬玄堅決推辭,唐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五十一歲)說:“劉仁軌如果教我去,我也要去,你怎麼能夠不去!” 正月十九日,下詔命李敬玄接替劉仁軌,當洮河兵團總司令官(洮河道大總管)兼安撫特使(安撫大使),仍攝理鄯州軍區(總部設青海省樂都縣)總司令(都督)。李治又命益州軍區(總部設四川省成都市)總部政務秘書長(益州大都管府長史)李孝逸等,徵調劍南道(四川省中南部及雲南省)、山南道(湖北省、四川省東北部及陝西省南部)軍隊,前往支援。李孝逸,是李神通的兒子(李神通是一任帝李淵的堂弟,參考六一七年九月十八日)。 正月二十六日,派金吾(衛軍第十一、十二軍)將軍曹懷舜等,分別前往河南(黃河以南)、河北(黃河以北)招募勇士,不管他出身平民或官宦世家。 3、夏季,四月二十二日,李治下詔赦免天下,預定第二年(六七九年)年號改為通乾。 4、五月七日,李治前往九成宮(陝西省麟游縣境)。 五月十一日,山上大雨傾盆,西伯利亞寒流來襲,護駕的禁衛軍士卒有的竟被凍死。 5、秋季,七月,西方遠征軍、洮河兵團總司令官(洮河道大總管)李敬玄奏稱在龍支(青海省樂都縣南)擊破吐蕃軍。 6、李治剛登基時,不忍心聽《破陣樂》(參考六三三年正月),曾下令停止演奏。 七月七日,祭祀部副部長(太常少卿)韋萬石上疏說:“如果長期停止,恐怕荒廢殘缺,請求今後大宴會時,仍繼續演奏。”李治批准。 7、九月七日,李治自九成宮返京師(首都長安)。 8、李治打算動員大軍討伐新羅王國(首都金城),最高監察長(侍中)張文瓘在家養病,聽到消息,乘坐軟轎進宮晉見李治,勸阻說:“而今,吐蕃入侵,我們正出軍討伐。新羅雖然不夠恭順,但並沒有侵犯我們邊疆,如果再分出兵力東征,我恐怕政府和人民都無法承擔它的後果。”李治才停止。 九月九日,張文瓘逝世(享年七十三歲)。 9、九月十二日,西方遠征軍統帥李敬玄,率軍十八萬人,在青海湖畔跟吐蕃王國大將論欽陵指揮的主力會戰,大敗,國務院工程部長(工部尚書)、右衛(衛軍第二軍)大將軍、彭城公(僖公)劉審禮被吐蕃軍俘虜。當時,劉審禮率前鋒部隊深入敵境,紮營濠所(今地不詳),受到吐蕃猛烈攻擊;李敬玄膽小懦弱,緊守營壘,不敢援救。聽到劉審禮被俘,更心膽俱裂,立即狼狽撤退,在承風嶺(青海省樂都縣西南一百五十千米)紮營,挖掘泥溝,企圖阻擋追兵,吐蕃軍進駐高岡,勢如泰山壓頂。左領軍(衛軍第七軍)編制外將軍黑齒常之,在夜色掩護下,率敢死隊五百人,襲擊吐蕃軍營,吐蕃軍驚恐潰亂,將領跋地設率軍逃走,李敬玄才集結殘兵敗將,返回鄯州。 劉審禮的兒子們自己用繩索捆綁,到宮門請願,要求前去吐蕃王國贖回老爹,李治准許次子劉易從到吐蕃探望。劉易從抵達吐蕃,劉審禮已經病死(《舊唐書》載,劉審禮於六八一年病死,此時只是作一完整記錄),劉易從日夜悲號,哭聲不斷,吐蕃人也為之哀傷,把劉審禮屍體交還給他,劉易從赤著雙腳,把老爹背回。 李治嘉勉黑齒常之的功勞,擢升他當左武衛(衛軍第三軍)將軍(從三品),擔任河源軍事基地(青海省西寧市)副司令(河源軍副使)。 李敬玄西征時,行政監察官(監察御史·正八品下)原武(河南省原陽縣西南原武鎮)人婁師德,響應招募勇士的號召,投筆從軍;後來大軍潰敗,李治命婁師德集結失散的殘兵敗將,士氣重新振作,李治遂派他出使吐蕃王國,吐蕃大將論贊婆親到赤嶺(青海省共和縣東)迎接。婁師德傳達唐朝皇帝的旨意,向論贊婆分析禍福利害,論贊婆十分高興,因此數年之久,不再侵犯唐帝國邊疆。李治擢升婁師德當宮廷監察官(殿中侍御史·從七品下),出任河源軍事基地軍政官(司馬),兼墾屯區管理官(知營田事)。 李治對吐蕃王國深感憂慮,舉行御前會議,命政府官員全部出席。有的建議跟吐蕃和解,使人民獲得安息;有的建議嚴加戒備防衛,等到政府與民間財力充足時,再出兵討伐;有的則主張馬上出軍討伐。議論紛紛,無法決定,李治賞賜他們酒席後,命他們退出。 國立中央大學學生(太學生)宋城(河南省商丘縣)人魏元忠呈遞“親啟密奏”,條陳抵抗吐蕃王國策略,認為: “治理國家的綱領在於政治與軍事。而今,討論政治,只注意言辭激昂和文章華麗,從不注意前瞻性的規劃;討論軍事,只看到騎馬射箭,從看不到戰略和謀略;這種情形,對於帝國的治理,有什麼裨益!陸機撰寫《辨亡論》,不能使他在河橋不被擊敗(陸機分析東吳帝國滅亡的原因,著《辨亡論》,見解深刻。河橋之敗,參考三〇三年十月),養由基一箭射穿七層鎧甲,也不能拯救鄢陵(河南省鄢陵縣)戰場上楚王國大軍(《左傳》〈前五七五年〉:晉國與楚王國在鄢陵會戰,楚王國大將養由基、潘黨豎起七層鎧甲,一箭射穿,拿給國王羋審看,說:“大王有這樣的兩個部將,不必擔心戰場!”羋審大怒說:“你們定會給國家帶來羞辱,明天會戰,你們就要死在自己的手藝之下。”會戰開始,楚王國軍大敗),這是歷史上最明顯的例證。 “古人說:'民間沒有永遠不變的風俗,有時候正常,有時候混亂;軍隊沒有不變的強弱,有些將領智慧,有些將領拙劣。'所以,遴選將領元帥,應考察他的戰略和謀略,個人的勇敢,並不太重要。而今,政府遴選將領,大多數專找將門子弟,或殉國烈士的子孫,偏偏這些人都是庸才,怎有能力擔當京師以外的責任!李左車(參考前二〇四年十月)、陳湯(參考前三六年)、呂蒙(參考二一〇年十二月)、孟觀(參考二九九年正月),他們全都是貧賤家庭出身,卻建立奇功,沒有聽說他們之所以建立奇功是由於他們是將門之後。 “獎賞與懲罰,是國家政治軍事上最重要的大事。對有功的人不獎賞,對有罪的人不懲罰,即令是伊祁放勳(堯帝)、姚重華(舜帝)當君王,國家都不能不陷於混亂。民間一致抨擊說:'最近所有戰役,只有獎賞的空話,沒有獎賞的事實。'(參考六六四年十月劉仁軌之疏)只因一些小有才氣的官員眼光短淺,沒有見識,只知道珍惜獎賞所用的金錢,唯恐國庫空虛;卻不知道戰士在戰場上不熱心作戰,國家的損失將嚴重到什麼程度。平民雖然卑微,不可欺騙!天下哪有高懸虛偽的獎賞承諾,而盼望仍有人去流血流汗建立功勳。 “自從蘇定方討伐遼東(參考六六一年四月)、李世勣(徐世勣)攻破平壤(參考六六八年九月),物質獎賞已經停止,官爵升遷到今天仍沒有定案,如此荒謬措施,卻沒有聽到斬一個國務院司長(台郎),殺一個國務院管理員(令史),向有功勳的戰士道歉贖罪。大非川(青海湖以南)之敗,薛仁貴、郭待封等,竟不能用重刑立即處決(參考六七〇年八月),假使當時就把薛仁貴等處決,則其他各將領,怎麼敢繼續打敗仗?我恐怕平定吐蕃的大業,短期內不可能成功。 “武裝部隊出擊,全靠戰馬。我請求解除民間不可養馬的禁令,使人民都可以養馬。如果政府動員大軍出征,就命州縣政府用比市價稍高的價格收購,屆時,民間的馬全部成為政府的馬。蠻夷依靠馬匹的力量日益強大,我們如果准許民間養馬,乃有害蠻夷,有利大唐。” 從前,唐政府禁止民間養馬,所以魏元忠特別提及,李治認為他的建議有積極價值,召見魏元忠,命他到立法院(中書省)上班,朝會時隨同文武百官入宮朝見。 10、冬季,十月二十三日,徐州(江蘇省徐州市)州長、密王(貞王)李元曉(李治的叔父)逝世。 11、閏十月三十日(原文誤置於十一月,據《新唐書》改),副監督長(黃門侍郎)、一級實質宰相(同中書門下三品)來恆逝世。 12、十二月,李治下詔說:明年(六七九年)改年號“通乾”(參考本年四月),因反語讀起來不吉祥之故,就此撤銷。 (胡三省注:“'通乾',反語讀成'天窮'。”反語,盛行於中世紀,有些人甚至以能作“反語”聞名於世。根據記載,似乎跟英文遊戲中的倒過來拼音一樣,把中文字母倒轉拼音,即是反語。因發音有變,各地發音又有不同,所以古人所有關於反語的故事,多不易解。) 1、春季,正月二十八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三任高宗)李治(本年五十二歲)前往東都(洛陽·河南省洛陽市)。 農林部長(司農卿)韋弘機,興築宿羽、高山、上陽等宮(三宮都在洛陽),規模雄偉華麗。上陽宮緊鄰洛水,僅長廊就達一里;落成後,李治移入居住。監察官(侍御史)狄仁傑上疏彈劾韋弘機,指控他引導皇帝驕傲奢侈,韋弘機因此被免除官職。國務院左主任秘書(左司郎中)王本立,仗恃受到皇帝寵愛,橫行霸道,政府官員都對他畏懼。狄仁傑上疏揭發他作姦犯法的罪行,請求交付司法審理,李治卻特別對他原諒。狄仁傑說:“帝國雖然缺乏英才,難道會沒有王本立這種人!陛下為什麼如此愛惜一個罪犯,寧願破壞法律?陛下一定要扭曲事實赦免王本立,請把我流放到沒有人蹟的蠻荒,作為忠貞人士的警惕!”王本立因此也被判刑。於是政府一片肅然。 2、正月二十九日,國務院右最高執行長(右僕射)、太子賓客(正三品)道公(恭公)戴至德逝世。 3、二月十一日,吐蕃王國(首都邏些城)國王(三十三任)芒松芒贊逝世,兒子器弩悉弄繼位(三十四任),本年八歲。 芒松芒贊逝世時,器弩悉弄同他的舅父麴薩若正去羊同國(西藏西北部)徵調軍隊。器弩悉弄有個弟弟,本年六歲,正在論欽陵軍營;貴族們敬畏論欽陵的強大,打算擁護論欽陵登基,論欽陵堅決拒絕,而與麴薩若共同擁護器弩悉弄。 李治聽到吐蕃國王逝世消息,命國務院文官部副部長(吏部侍郎)裴行儉利用機會,進行破壞,裴行儉說:“論欽陵主持政府,高級官員十分和睦,無法下手。”這才停止。 4、夏季,四月十二日,擢升郝處俊當最高監察長(侍中) 5、偃師(河南省偃師縣)人明崇儼(明,姓),精通畫符、念咒以及其他法術,深受唐帝李治、皇后武曌敬重,擢升他當監督院(門下省)中級顧問官(正諫大夫·正四品下)。 五月三日,明崇儼被強盜刺死,緝拿兇手,竟追捕不到;追贈明崇儼當最高監督長。 6、五月七日,李治命太子李賢監督國政。李賢處理政府事務,明確謹慎,官民一致稱讚。 7、五月十九日,在澠池(河南省澠池縣)西郊興筑紫桂宮。 8、六月三日,赦免天下,改年號(之前是儀鳳四年,之後是調露元年) 9、當初,西突厥汗國(新疆東北部及中亞東部)十姓可汗(十四任大可汗)阿史那都支,跟另一支派部落酋長李遮匐與吐蕃王國和解,聯合侵逼安西(都護府設碎葉城),唐政府打算出軍討伐,國務院文官部副部長(吏部侍郎)裴行儉說:“吐蕃向我們攻擊,劉審禮兵敗人亡,戰亂還沒有平息,怎麼可以再向西北出動大軍?而今,波斯王(伊朗高原)卑路斯(參考六七四年十二月)逝世,他的兒子泥洹師(洹,音huan)在大唐充當人質,最好是派欽差大臣護送他回國登基,途中經過兩個蠻夷部落(西突厥及吐蕃),乘機發動,可以不流一滴血,而把他們制伏。”李治同意,於是命裴行儉擔任使節,封泥洹師當波斯王,兼安撫大食帝國(阿拉伯帝國)特使(安撫大食使)。裴行儉推薦肅州(甘肅省酒泉市)州長王方翼當副特使,仍攝理安西都護。 10、秋季,七月一日,李治下詔宣布:本年冬至,將舉行嵩山(中岳·河南省登封縣北)大祭(即“中岳封禪”,到嵩山頂添土祭祀天神、嵩山下闢場祭祀地神)。 11、當初,裴行儉曾當過西州軍區(總部設高昌)政務秘書長(參考六五五年八月)。現在裴行儉身為欽差大臣,經過西州,西州軍區官員都到郊外迎接,裴行儉把西州的英雄豪杰和他們的子弟,有一千餘人,集結在自己左右,宣稱:天氣炎熱,不可以上路遠行,要等到進入秋季,天氣涼爽,再繼續西上。阿史那都支得到情報,不再嚴密戒備。裴行儉不動聲色,慢慢的召見四個軍區內的洋人部落酋長(四軍區:龜茲軍區、毗沙軍區、焉耆軍區、疏勒軍區),對他們說:“從前,我們在西州軍區縱情任性的飲酒打獵,真是人生最大的快樂,而今,打算重溫往昔的盛事,有誰還能一塊出去奔逐?”洋人子弟爭著要求加入,於是集結將近一萬人。裴行儉表面上為了打獵,特別加強訓練,幾天之後,突然以加倍的速度向西挺進,距阿史那都支禦帳十餘里,先派阿史那都支親信的人,前去問候平安,外貌上顯示安閒暇逸,好像只是過路客人普通拜訪,而不是對叛將討伐襲擊,接著派使節催請阿史那都支前來大營相見。阿史那都支原來跟李遮匐秘密約定,要到中秋節(八月十五日)才開始拒絕接待唐朝使節,突然聽說唐帝國大軍逼近,倉促之間,不知道怎麼反應,只好率領子弟到大營晉見歡迎,裴行儉遂生擒阿史那都支。又用阿史那都支的令箭(突厥沒有文字,所以用首領用的箭作為符信,由執這個符信的人,口述命令),把所屬的部落酋長召集在一起,押送到碎葉城。然後遴選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減輕裝備,日夜不停挺進,襲擊李遮匐,中途捕獲阿史那都支回國的使節和李遮匐派出陪同前來的使節。裴行儉把李遮匐的使節釋放,命他先行回去傳話給李遮匐,告訴他阿史那都支已經被俘;李遮匐走投無路,只好歸降。裴行儉於是押解阿史那都支、李遮匐返首都長安,而命波斯王泥洹師自行返回他的祖國;把王方翼留在安西,命他督促修築碎葉城。 12、冬季,十月,單于大都護府(設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所屬突厥部落首領阿史德溫傅、阿史德奉職(阿史德,三字姓)分別率部眾叛變,擁護具有皇家血統的部落酋長阿史那泥熟匐當可汗(東突厥汗國時存時亡,阿史那泥熟匐乃十六任大可汗),二十四個羈縻州州長全部脫離唐帝國,向阿史那泥熟匐效忠,擁有部眾數十萬人(東突厥汗國故土設二十四個羈縻州事,參考六五〇年九月)。 唐政府反應強烈,下令藩屬事務部長(鴻臚卿)兼單于大都護府政務秘書長(單于大都護府長史)蕭嗣業、右領軍衛(衛軍第八軍)將軍花大智(花,姓)、右千牛衛(衛軍第十六軍)將軍李景嘉等率軍北征。蕭嗣業等最先連戰連捷,因而心驕氣傲,不再戒備,正巧大雪紛飛,東突厥汗國軍乘夜襲擊唐帝國軍營,蕭嗣業放棄軍營,狼狽逃走,部眾立刻崩潰,秩序大亂,再受東突厥軍的追殺,於是大敗,北征軍死亡之多,無法數清。花大智、李景嘉率領步兵,一面撤退一面作戰,勉強回到單于大都護府。蕭嗣業被判死刑,減一等定罪,流放桂州(廣西桂林市)花大智、李景嘉都被免除官職。 13、東突厥汗國軍攻擊定州(河北省定州市),州長、霍王李元軌(李治的叔父)下令大開城門,把旗幟全部收藏;東突厥疑心設有埋伏,心懷恐懼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