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鑑6·貞觀之治

第13章 7、黃金時代

最初十年,隋王朝宮廷政變,一直沒有安全感的皇帝楊堅,被他的兒子楊廣謀殺。楊廣是中國歷史上昏暴君王之一,奢侈淫虐,一意孤行。他大規模侵略高句麗王國,引起國內遍地民變。第二個十年末期,他終於被叛軍絞死,隋王朝也告滅亡。 唐王朝興起,李世民大帝使長期苦難中的中國人民迅速復原,並擊敗騷擾中國的所有蠻夷,被尊為“天可汗”。中國進入第二個黃金時代,強大繁榮,受萬邦崇拜。 直到九〇年代,一個妃子出身的美女武曌奪取唐王朝政權,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1、春季,正月二十日,唐王朝(首都長安)皇帝(二任太宗)李世民(本年四十七歲)前往鐘官城(陝西省戶縣北)。 正月二十五日,李世民前往鄠縣(陝西省戶縣)。

正月二十七日,李世民前往驪山溫泉(陝西省臨潼縣東南)。 2、出使高句麗王國(首都平壤)的使節相裡玄獎(參考去年九月),抵達平壤,高句麗中央執政官(莫離支)淵蓋蘇文(淵蓋,複姓)正率軍攻擊新羅王國(首都金城),已佔領兩個城池。高句麗國王(二十八任寶藏王)高藏派人召他回軍,淵蓋蘇文才返。相裡玄獎吩咐他不要再進攻新羅,淵蓋蘇文說:“從前,隋朝侵略我們(指隋王朝時代三次東征),新羅乘機下手,佔領我國領土五百里,除非歸還土地,恐怕戰爭不能停止。”相裡玄獎說:“過去的事,怎麼可以追究!遼東(遼寧省)各城,本來都是中國郡縣(參考六一〇年十二月注),被你們併吞,中國尚且不說話,你們又怎麼可以一定要追回失土?”淵蓋蘇文終不接受。

二月一日,相裡玄獎返抵首都長安,據實報告。李世民說:“蓋蘇文(淵蓋蘇文)謀殺他的君王,殘害他的僚屬,虐待他的人民,而今又違抗我的命令,侵略鄰國,不可以不加討伐。”高級顧問官(諫議大夫)褚遂良說:“陛下手指一揮,中原就清靜太平;向四方轉頭察看,四方蠻夷就全都臣服;聲威德望,達到巔峰。而今渡海遠征一個小小蠻夷部落,如果馬上攻克,傳出捷報,當然很好。萬一受到挫折,傷害威望,迫使大唐再度出動憤怒之師,國家安危,就難以預測。”(楊廣三次東擊高句麗,全是憤兵,褚遂良擔心重蹈覆轍。)李世勣(徐世勣)說:“前些時,薛延陀侵入國土(參考六四一年十二月),陛下打算出軍窮追猛打,魏徵勸阻,才算停止,以致留到今天,仍然在邊疆製造災難。當時如果用陛下的策略,北方早已平安無事。”李世民說:“果然如此,這是魏徵的失算,我不久就感到後悔,但不願出口,恐怕阻嚇別人呈獻良謀好計。”

李世民打算親自率軍攻擊高句麗,褚遂良上疏,說:“天下猶如一個人的身體,兩京(長安及洛陽)猶如心臟,州縣猶如四肢,四方蠻夷乃身外之物。高句麗罪惡重大,誠然應該討伐,但是派兩三位猛將,率四五萬兵馬,仗恃陛下的聲威,擊敗它易如反掌。而今,太子(李治)剛立,年齡還小(本年李治十七歲),其他擔任屏藩的親王,陛下更都瞭如指掌(他們的年齡比李治更小),一旦離開金城湯池的京師(首都長安),冒著橫渡遼東大海的風險,以天下萬王之王的尊貴,輕率地發動絕域戰爭,實在使我們擔憂。”李世民拒不接受。當時,文武官員很多人勸阻討伐高句麗,李世民說:“八個伊祁放勳(堯)、九個姚重華(舜)以及再多的神聖君王,在冬天都不能耕田播種,可是一個荒村的農夫或孩童,卻能在春天耕田播種,使它們生長;什麼原因?在於他們掌握恰當時機。上天有一定的運轉法則,人的行為符合這個運轉法則就能成功。蓋蘇文(淵蓋蘇文)欺凌元首,虐待文武百官,人民伸長脖子,盼望有人援救,這正是高句麗亡國的時機,大家議論紛紛,只是看不到這一點。”

3、二月五日,李世民前往靈口(陝西省臨潼縣東北零口鄉)。 二月十一日,李世民回宮。 4、三月十七日,李世民任命左衛軍(衛軍第一軍)將軍薛萬徹擔任右衛軍(衛軍第二軍)大將軍。李世民曾經告訴侍從官員說:“當前著名將領,只剩下李世勣、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李世勣、李道宗打仗時,不會有驚天動地的勝利,也不會慘敗,薛萬徹如果不是獲得驚天動地的勝利,就一定潰不成軍。” 5、夏季,四月,李世民登兩儀殿,皇太子李治在旁侍奉。李世民對文武官員說:“太子的性情作為,外面的人知不知道?”司徒(三公之二)長孫無忌說:“太子雖然不出宮門,但他的聖賢品行,天下無不欽敬。”李世民說:“我在李治這樣年齡時,相當調皮搗蛋,李治從小寬恕敦厚,俗話說:'兒子性情像狼,猶怕他像羊。'(班昭《女誡》:“生男如狼,猶恐其羊;生女如鼠,猶恐其虎。”重點在於訓誡婦女越卑屈越好。)希望長大成人後,能有改變。”長孫無忌回答說:“陛下神明英武,是掃平禍亂的天才;太子仁愛寬大,具有保護帝國安全的美德。個性志向雖然不同,但分別適合所擔任的角色,這正是上天為了愛護唐王朝而降給人民的福分。”

6、四月八日,李世民前往九成宮(陝西省麟游縣境)。 四月九日,李世民前往太平宮(陝西省戶縣境),對侍從官員說:“臣屬聽話的多,直言冒犯的少。我今天打算聽一聽我有什麼過失,各位實話實說,不要隱瞞。”長孫無忌等都說:“陛下沒有過失。”監督院副監督長(黃門侍郎)劉洎說:“最近有人上疏,稍微不合陛下意思的,陛下就當面盤問到底,沒有一個人不慚愧惶恐,狼狽退出,恐怕不能鼓勵直言無隱。”立法院副立法長(中書侍郎)馬周說:“陛下最近所作的賞罰,有一點點以自己喜怒作標準的傾向,除此之外,看不到其他過失。”李世民全都接受。 李世民喜愛文學,而又口才敏捷,和文武官員討論政治事務時;李世民常常引古援今,折服他們,很多人無法回答。劉洎上疏勸阻說:“帝王與平民,聖賢跟愚昧,上下差距太大,無法相提並論。我們可以了解,最愚昧的人面對最智慧的人,最卑賤的人面對最尊貴的人,前者即令竭力保持心理平衡,事實上卻做不到。陛下縱然頒下溫和的聖旨,和顏悅色地諦聽臣屬陳述,虔敬謙虛地接受部下建議;臣屬部下的回答,還不見得有條有理。何況陛下顯示神奇的機智和天賜的口才,用扭曲的理由堵對方的嘴,引用古人的事蹟排斥對方的建議;這種情形下,愚昧平民怎麼敢回答陛下的問話!而且,記憶太多傷害心神,說話太多傷害原氣,心神原氣受損,身體和精神自會因外在壓力太重而過度疲勞,最初或許沒有感覺,到了後來,定會累倒。陛下須為國自愛,為什麼縱情任性,自己傷害自己!嬴政(秦王朝一任帝)強詞奪理,自我膨脹,結果失去人心;曹丕(曹魏帝國一任帝)博學多才,因為說了太多虛無浮華的言語,使聲望降低,這都是逞口舌之快的毛病,至為明白。”李世民隨手用草書寫一封信回答,說:“沒有思慮,就不能管理部屬,沒有言語,就不能傳達我的思慮,所以最近以來,發言較多。輕視別人,自覺驕傲,恐怕原因在此,但身形精神和心境氣息的疲累,卻與此無關。今天聽到你坦誠直言,當虛心改正。”

四月十六日,李世民前往安仁宮(陝西省眉縣境)。 7、李世民將向高句麗王國發動攻擊。 秋季,七月二十日,李世民下令建築部長(將作大匠)閻立德等前往洪州(江西省南昌市)、饒州(江西省波陽縣)、江州(江西省九江市),建造運輸船艦四百艘,裝載軍糧。 七月二十三日,派營州軍區(總部設遼寧省朝陽市)總司令(營州都督)張儉等,率領幽州軍區(總部設北京市)及營州軍區的軍隊,並動員契丹部落(遼河上游)、奚部落(灤河上游)、靺鞨部落(黑龍江下游),先在遼東(遼寧省)發動攻擊,試探高句麗王國的反應。命祭祀部長(太常卿)韋挺當後勤運輸司令(饋運使),國務院財政部副部長(民部侍郎)崔仁師當後勤運輸副司令,黃河以北各州,都受韋挺指揮,加授韋挺可斟酌事勢所宜,自行處理,不必請示。又命畜牧部副部長(太僕少卿)蕭銳,負責把黃河以南各州糧食由海道運往北方。蕭銳,是蕭瑀的兒子。

8、八月十一日,李世民對司徒(三公之二)長孫無忌等說:“人,最苦的是不知道自己的錯誤,你們要明白見告。”長孫無忌說:“陛下的戰功和恩德,我們連崇拜都來不及,怎麼會有錯誤!”李世民說:“我請你們批評我的過失,你們卻曲意地拍馬屁,說些使我高興的話!我打算當面說出你們的長處和短處,用來互相勸誡改正,各位認為如何?”大家叩拜感謝。李世民遂說:“長孫無忌動不動就避嫌疑,反應敏捷,決斷迅速,連古人都趕不上;但率軍作戰,不是他的專長。高士廉博古通今,心地光明,再大的災難都不能使他改變節操,擔任官職,從不結黨營私;但他的缺點是沒有勇氣對長官批評建議、提出意見。唐儉有辯才而思慮周到,能夠調解人們的糾紛;但侍奉我三十年,卻沒有一句關於國家大計方針的建言。楊師道性情溫和淳樸,不會有什麼差錯和冒犯;但也因為他天生懦弱膽怯,在急難的時候,得不到他的幫助。岑文本個性忠厚,文章華麗,立論正確,不離正道,不會使人失望。劉洎性情堅定篤實,忠貞不移,言行對政府都有貢獻;然而重視信義,堅守承諾,偏袒親友。馬周對事情分析十分快捷,忠貞端正,對人的批評從不忌諱,每次派他辦事,多使我滿意。褚遂良學問比別人稍好,性情堅定嚴正,每次上疏規勸,對我的親切和關心好像飛鳥投入懷抱,人自憐愛。”

9、八月二十三日,李世民返京師(首都長安)。 10、八月二十六日,任命監督院最高顧問官(散騎常侍)劉洎當最高監督長(侍中);代理副立法長(行中書侍郎)岑文本,實任最高立法長(中書令);太子宮政務署長(左庶子)副立法長(中書侍郎)馬周,暫任最高立法長(守中書令)。 岑文本就職後,回到家裡,滿面愁容,娘親問他緣故,岑文本說:“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上的老友舊部,卻蒙受寵爱荣耀,地位高而責任重,所以憂慮恐懼。”親戚朋友賓客有來賀喜的,岑文本說:“我今天只接受哀悼,不接受祝賀。” 岑文本的老弟岑文昭,當皇家圖書院校勘官(校書郎·正九品上),喜愛結交賓客朋友,李世民聽到消息,十分不高興,曾經在閒暇時從容地對岑文本說:“你老弟結交朋友,遠超過你,恐怕將來連累你,我打算派他出京當官,你認為怎麼樣?”岑文本流淚說:“我老弟小的時候,老爹去世,所以老母對他特別疼愛,從沒有一連兩天離開過她身邊。今天如果把他放逐到外地,娘親一定憂愁憔悴。倘若沒有這個弟弟,也就等於沒有娘親。”嗚咽流涕,不能自止,李世民憐憫他的孝思,停止行動,而只召見岑文昭,當面嚴厲告誡,岑文昭也一直沒有出事。

11、九月,李世民任命高級顧問官褚遂良當副監督長(黃門侍郎)、實質宰相(參預朝政)。 12、焉耆王國(新疆焉耆縣)背叛西突厥汗國(新疆東北部及中亞東部),西突厥強人、指揮官阿史那屈利給老弟迎娶焉耆王龍突騎支的女兒(龍,姓),於是焉耆再轉向西突厥,而對唐朝的朝貢卻開始短缺。安西總督(總督府設交河)郭孝恪向中央請求出軍攻擊,李世民批准,下詔命郭孝恪當西州兵團總司令(西州道行軍總管),率步騎兵混合兵團三千人,從銀山道(新騎托克遜縣西南)進軍。正巧焉耆王龍突騎支的老弟龍頡鼻兄弟三人前來西州(新疆吐魯番市東),郭孝恪命龍頡鼻的老弟龍栗婆準當嚮導。 焉耆王國首都焉耆城四面環水,焉耆軍仗恃這種天險,所以沒有戒備。郭孝恪急行軍以加倍的速度前進,夜晚,抵達焉耆城下,命官兵武裝游泳渡河,等到拂曉,唐朝軍隊已攀上城牆,生擒國王龍突騎支,另逮捕及斬首七千人,命龍栗婆準管理國事,而郭孝恪率軍凱旋。三天后,西突厥指揮官阿史那屈利率軍援救焉耆,已來不及,於是囚禁龍栗婆準,另派精銳騎兵五千人,追擊郭孝恪,追到銀山,郭孝恪反擊,把西突厥軍擊破,並追擊數十里。九月二十一日,李世民對侍從官員說:“郭孝恪最近奏報:八月十一日前往攻擊焉耆,二十日一定可到,二十二日一定可攻破城池,計算道途遠近,告捷使節,今天應該抵達。”話還沒有說完,驛馬車及時趕到。

西突厥汗國另一指揮官阿史那處那,命他的一位將領當焉耆總督,派使節前來唐朝朝見進貢。李世民責備他說:“我出軍攻擊焉耆,你們是什麼人,卻去佔領?”焉耆總督大為恐懼,放棄焉耆,返西突厥。焉耆擁護龍栗婆準的堂兄龍薛婆阿那支當國王,仍臣服指揮官阿史那處那。
13、九月二十五日,藩屬事務部長(鴻臚卿)奏稱:“高句麗中央執政官(莫離支)蓋蘇文(淵蓋蘇文)進貢白金。”副監督長褚遂良說:“蓋蘇文謀殺他的君王,九夷部落群(東方九種蠻夷)都不能容忍。而今,又要出軍討伐,卻先接受他的白金,這是'郜鼎'事件的重演(郜,音gao。宋國滅郜國,把郜國大鼎運到宋國。魯國十五任國君姬允攻擊宋國,奪走郜國大鼎,再運到魯國皇家祭廟。參考《春秋》〈前七一〇年〉),我認為不可以接受。”李世民同意,對高句麗使節說:“你們侍奉國王(二十七任榮留王)高建武,都在他駕前當官受爵。蓋蘇文叛逆,謀殺國王,你們不但不能給國王復仇,反而出面替蓋蘇文遊說,欺騙大唐,這個罪狀嚴重。”把他們全部交付最高法院(大理)。 14、冬季,十月一日,日食。 15、十月十四日,李世民前往洛陽(河南省洛陽市),命司空房玄齡留守京師;右衛(衛軍第二軍)大將軍兼國務院工程部長(工部尚書)李大亮當副留守官。 16、安西總督(總督府設交河城)郭孝恪用鐵鍊鎖住焉耆國王龍突騎支,連同他的王后、兒女押解到皇帝行宮(時李世民在赴洛陽途中),李世民下令赦免釋放。 十月十七日,李世民對太子李治說:“龍突騎支不知道任用賢明的輔佐,不接受忠良幹部的建議,自己尋找滅亡;鐵鍊拴住脖子,械具銬住雙手,漂泊一萬里之遙(長安、焉耆二地航空距離二千一百千米)。人們在這件事上能夠警惕的話,就應心懷畏懼。” 十月二十九日,李世民在澠池縣(河南省澠池縣)的天池打獵(此天池在熊耳山下,當地人稱澠池,澠池縣因此得名)。 十一月二日,李世民抵達洛陽。 前宜州(陝西省宜君縣)州長鄭元璹已經退休,李世民知道他曾經隨隋王朝二任帝楊廣出擊過高句麗(鄭元璹在隋王朝時,當右武候大將軍,率軍東征),特別把他召喚到行宮,問他當年出擊情形,鄭元璹回答說:“遼東(遼寧省)道路遙遠,糧秣運送艱難危險。東方蠻夷(指高句麗王國)精於防守城池,沒有辦法馬上攻下。”李世民說:“今天已不是隋政府時代,你且等待佳音。” 營州軍區總司令張儉等因遼河漲水,大軍很久不能渡河,李世民認為張儉膽小懦弱,召喚他返回洛陽。張儉抵達洛陽後,向李世民詳細陳述山川情勢的險易和水源野草的美惡;李世民大為高興。 李世民聽說洺州(河北省永年縣東南舊永年鎮)州長程名振是一員戰將,召見詢問方略,嘉許他的才華敏捷,慰勞勉勵,說:“你有元帥、宰相的氣度,我正要交給你更重大的責任。”程名振怔怔的沒有立即叩頭謝恩。李世民假裝不高興,滿面怒容地責備他,觀察他的反應,說:“山東(崤山以東)一條粗漢,好不容易當上州長,難道就認為富貴已到極點?竟然膽大包天,在天子麵前,說一些不照路的話,而又不向天子下拜!”程名振請求寬恕,說:“我來自遙遠簡陋的地方,從來沒有被皇上親自詢問過,剛才心裡正在思考如何回答,竟然忘記叩頭謝恩。”言談舉止十分安詳,回答皇帝的問話,更流利清晰,李世民感嘆說:“房玄齡在我左右二十餘年,可是每看見我責備別人,他就面色驚慌,六神無主。程名振一輩子沒有見過我,我突然向他發怒,他竟然一點也不震恐,言辭條理分明,真是奇士!”當天,任命程名振當右驍衛(衛軍第六軍)將軍。 十一月二十四日,任命國務院司法部長(刑部尚書)張亮當平壤兵團總司令官(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江淮(華東地區)、嶺南(南嶺以南)、三峽地區士卒四萬人,又在長安、洛陽招募士卒三千人以及戰艦五百艘,從萊州(山東省萊州市)出發,橫渡黃海,直擊高句麗王國首都平壤。又命太子宮總管(太子詹事)兼太子宮左翼侍衛軍司令(左衛率)李世勣當遼東兵團總司令宮(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步騎兵六萬人及蘭州(甘肅省蘭州市)、河州(甘肅省臨夏市)二州歸降的蠻夷,向遼東城(遼寧省遼陽市)進發。海陸兩軍,分道同時並進(以上“平壤”“遼東”之名,是以敵國城池作軍號,與兩城人民沒有關係)。 十一月三十日,遠征軍陸軍各軍在幽州(北京市)集中。李世民派兵團總司令(行軍總管)姜行本、宮廷供應副總監(少府少監)丘行淹,督促工匠在安蘿山(遼寧省朝陽市東南)製造各種攻城高梯。當時,遠近各地投軍當兵的勇土以及呈獻所發明攻城武器的人,多到無法計數,李世民都親自審查,挑選使用方便、製造容易的;又親寫詔書,向天下解釋遠征的意義,說:“高句麗蓋蘇文謀殺君王,虐待人民,這種情形不能再忍。我現在準備視察幽薊(河北省北部),討伐遼碣(遼寧省),所經過駐紮之地,地方政府不必供應。”並且強調:“從前,楊廣(隋王朝二任帝)殘酷虐待他的部屬,高句麗王(二十六任嬰陽王高元)愛護他的人民,用渴望叛亂的軍隊,攻擊團結和睦的部眾,所以不能成功。今則大不相同,簡單的說,至少有五個必勝的因素:一是大國攻擊小國,二是正義討伐叛徒,三是安定征服混亂,四是精力充沛克制筋疲力盡,五是快樂歡欣對付怨聲載道,為什麼還憂慮不能攻克?通告全體人民,不要懷疑恐懼。”於是,地方供應的費用,減少超過一半。 17、十二月一日,左衛(衛軍第一軍)大將軍、武陽公(懿公)李大亮在首都長安逝世(享年五十九歲),遺留奏章,請李世民撤回東方遠征大軍。李大亮家境清貧,身後只留下米五斛、布三十匹。親戚中早年喪父的孤兒,被李大亮收留撫養,以喪父的禮節為他服喪三年的有十五人。 18、十二月二日,故太子李承乾在黔州(重慶市彭水縣)逝世(本年二十六歲)。李世民得到報告,停止朝會,用封國級公爵的禮儀把李承乾安葬。 19、十二月十四日,李世民下詔,命遠征各軍及新羅王國軍(首都金城)、百濟王國軍(首都泗沘)、奚部落軍(灤河上游)、契丹部落軍(遼河上游),分道前進,進攻高句麗王國。 20、最初,李世民命東突厥俟利苾可汗(十六任大可汗)阿史那思摩(李思摩)渡黃河北上時(參考六三九年六月),薛延陀汗國(蒙古國西南部)真珠可汗(二任大可汗)薛夷男恐怕所屬部落投奔東突厥,所以大為厭惡,遂在瀚海沙漠群以北,秘密集結輕裝備騎兵,準備攻擊。李世民派使節傳達手令,禁止薛夷男行動,薛夷男回答說:“皇上的命令,怎麼敢不服從!可是突厥人反复無常,不能對他們抱太大希望。他們亡國之前,每年侵犯大唐,殺人千萬。我認為皇上既把他們制伏,就應教他們男當奴、女當婢,賞賜給大唐人,想不到反而像養育兒子一樣養育他們,恩德太過深厚,可是阿史那結社率竟然叛變(參考六三九年四月),人面獸心,怎麼可以把他們當人看待。我蒙受皇上太多恩典,無以為報,願意為大唐效勞,誅殺突厥。”從此,兩汗國互相不斷攻擊。 阿史那思摩渡黃河北上時,部眾有十萬人,勝兵有四萬人;但他沒有統御才能,以致人心不服。 十二月十八日,所屬軍隊霎時叛變,拋棄阿史那思摩,全體渡黃河南下,請求唐朝准許他們居住勝州(內蒙古托克託縣)、夏州(陝西省靖邊縣北白城子)之間(黃河河套跟陝西省北部);李世民允許。文武官員一致反對,認為:“陛下正要遠征高句麗,卻把突厥人安置在河南(黃河河套),距京師不遠(夏州、長安航空距離四百千米),怎麼能保證沒有後患?盼望陛下留在洛陽鎮守,只命各將領東征。”李世民說:“蠻夷也是人,性情跟大唐人沒有兩樣,君王只害怕待人的恩德太少,不能因對方跟我們不同種族就盲目猜忌。只要恩德深入人心,四方蠻夷同樣可成一家,盲目猜忌太多,至親骨肉也會變成仇敵。楊廣淫亂暴虐,早已失去人心,遼東之役,人民都自己砍斷手腳,逃避入伍當兵,楊玄感發動運輸部隊在黎陽(河南省濬縣)叛變(參考六一三年六月),這都不是蠻夷製造的災難。我今天討伐高句麗,用的是志願軍士卒,招募十個人,竟有一百人報名,招募一百人,竟有一千人報名;沒有被錄取的,憤怒悲嘆,形於臉色,隋政府那種天怒人怨的情形,怎能相比。突厥人貧苦,我收留養育,可以想像到他們的感謝之情已深入骨髓,怎麼會傷害大唐!而且突厥人跟薛延陀人,風俗習慣大致相同,他們不北上投奔薛延陀,而南下投奔大唐,心意如何,可以一目了然。”因而告訴副監督長(黃門侍郎)褚遂良說:“你代理皇家生活記錄官(知起居),把我這段話記錄下來,從今以後十五年,我保證沒有突厥災難。” 阿史那思摩喪失軍隊後,只好帶著簡單的行李及侍從重回唐朝。李世民命他當右武衛(衛軍第四軍)將軍(重建不久的東突厥汗國瓦解,自六三九年七月起,歷時六年)。 1、春季,正月,唐朝(首都長安)遠征軍後勤運輸司令(饋運使)韋挺(參考去年七月)因沒有先行視察運輸河道,以致六百艘糧船抵達盧思台(遼寧省朝陽市南)後,因為河床太淺,船隻擱淺,不能前進。韋挺被帶上械具,押送洛陽(唐帝李世民所在·河南省洛陽市)法辦。 正月二十八日,開除韋挺官籍,命建築部副部長(將作少監)李道裕接替韋挺職務。後勤運輸副司令(饋運副使)崔仁師也因同一原因免職。 2、滄州(河北省滄州市東南)州長席辯被控貪贓枉法,二月二日,唐帝(二任太宗)李世民(本年四十八歲)下令所有地方政府進京朝貢特使(朝集使),都親往刑場參觀斬首。 3、二月十二日,李世民親自率領遠征各軍,從洛陽出發,任命特進(文散官二級·正二品)蕭瑀當洛陽宮留守長官。 二月十七日,李世民下詔:“我自定州(河北省定州市)出發後,命太子(李治)監督國政。”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一級·從一品)退休的尉遲敬德上疏說:“陛下親征遼東(高句麗王國),太子駐紮定州,長安、洛陽心臟地帶,守衛空虛,恐怕發生類似楊玄感兵變(參考六一三年六月)。而且邊陲一個小小蠻夷部落(指高句麗王國),不值得勞動御駕,請派一支軍隊前去討伐,指定日期,就可消滅。”李世民不接受,反而任命尉遲敬德當左翼第一騎兵總司令(左一馬軍總管),命他隨軍出發。 4、二月十九日,李世民追贈商王朝太師子乾(比國國君)諡號“忠烈”,命有關單位整修他的墳墓(子乾墓在河南省衛輝市境,參考四九四年正月注),春秋二季,用少牢(羊豬各一)祭祀;並免除附近五戶人家的捐稅差役,由他們負責子乾墳墓清潔灑掃。 李世民從京師(首都長安)出發時,命房玄齡當留守長官,全權代表皇帝行事,不再奏報請示。有一個人前往留守長官府(留台)聲稱告密,房玄齡問告誰的密,那人回答說:“告你的密。”房玄齡立刻把他用驛馬押送行宮。李世民聽說京師留守長官用奏章解來告密人,大怒,命劊子手攜帶長刀侍候,然後出來接見,問告的是誰,那人回答說:“房玄齡。”李世民說:“果然不錯。”喝令把他腰斬。下詔斥責房玄齡不夠自信,說:“再有這種舉動你可獨斷專行。” 二月二十五日,李世民抵達鄴城(河北省臨漳縣西南鄴鎮),親寫祭文,祭祀東漢王朝丞相曹操,說:“閣下面對危機,隨機應變,料敵如神,出奇制勝,當一個元帥,智慧綽綽有餘,但當一個皇帝,才幹不足。” 本月,遠征軍遼東兵團總司令官(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世勣(徐世勣)率軍抵達幽州(北京市)。 三月九日,李世民抵達定州。
三月十九日,李世民對左右官員說:“遼東本是中國領土,隋王朝政府四次出擊(五九八年、六一二年、六一三年、六一四年),都不能取勝;我今天東征,打算為中國報子弟被殺之仇,為高句麗雪君王(二十七任高建武)被殺之恥。而且天下一統,四方安泰,只有這個角落,還未平定,所以在我還沒有太老之前,用知識分子剩餘的精力把它制伏。我自離開洛陽,只吃肉和飯,連春天出產的蔬菜都不准供應,恐怕擾民!”李世民看到患病士卒,召喚到御座之前,安慰勉勵,交付給州縣政府負責醫療,士卒沒有人不感動喜悅。有些人姓名沒有列入遠征軍名冊中,卻攜帶鎧甲武器,自願從軍的,數目以千為單位計算,他們說:“不要求皇上賞賜官爵,只盼望為帝國戰死遼東。”李世民不准。 李世民將從定州出發,太子李治數日以來,都悲傷哭泣。李世民說:“今天留你鎮守定州,特別遴選俊傑良才,做你的輔佐,打算使天下知道你的風采。治理帝國最重要的事,是擢升賢能、淘汰墮落分子,獎賞善良、懲罰罪惡,凡事都要大公無私,你當努力實踐,悲傷哭泣幹什麼!”命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一級·從一品)高士廉攝理太子太傅(攝太子太傅·太子三師之二),和最高監督長(侍中)劉洎、暫任最高立法長(守中書令)馬周、太子宮副總管(少詹事)張行成、太子宮事務署長(右庶子)高季輔一同負責機要,輔佐太子李治。司徒(三公之二)長孫無忌、最高立法長(中書令)岑文本跟國務院文官部長(吏部尚書)楊師道,隨李世民御駕出征。 三月二十四日,李世民從定州出發,身上佩掛弓箭,親手把雨衣綁在馬鞍之後。命長孫無忌攝理最高監督長(攝侍中),楊師道攝理最高立法長(攝中書令)。 遼東兵團總司令官(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世勣,率軍從柳城(營州州政府所在縣·遼寧省朝陽市)出發,虛張聲勢,聲稱要穿過懷遠鎮(遼寧省遼中縣),卻秘密向正北挺進,直指甬道(隋王朝遠征軍在遼河上搭浮橋,稱“甬道”,參考六一二年三月),完全出高句麗軍意料之外。
夏季,四月一日,李世勣從通定鎮(遼寧省新民市東)渡過遼河,挺進到玄菟(遼寧省瀋陽市)。高句麗王國(首都平壤)大為震駭,境內所有城池全部關門固守。 四月五日,唐朝遠征軍遼東兵團副總司令官(遼東道副大總管)江夏王李道宗,率士卒數千人,抵達新城(遼寧省撫順市北),平民徵兵府司令(折衝都尉)曹三良率十餘位騎兵,直抵城門之下,城中高句麗守軍驚恐騷動,沒有人敢出來應戰。營州軍區(總部設遼寧省朝陽市)總司令(營州都督)張儉,率蠻夷部落軍當前鋒,渡過遼河前進,直向建安城(遼寧省蓋州市)進發,擊破高句麗軍,殺數千人。 5、太子李治邀高士廉同坐處理公事,又下令在御座旁為高士廉設置桌案,高士廉堅決辭讓。 6、四月十日,李世民從幽州出發。 李世民把軍中物資、糧秣、武器以及文書工作等,全都交給岑文本。岑文本夜以繼日全心投入,親自處理細節,手中不離算盤筆墨,體力耗盡,以至說話舉止都跟平常大不一樣。李世民看到,十分憂愁,對左右官員說:“文本跟我一起出來,恐怕不能跟我一起回去。”當天,岑文本突然得病,立即逝世(享年五十一歲)。晚上,李世民聽到軍中擊鼓聲音,說:“文本死亡,不忍再聽,教他們停止。”當時,太子宮事務署長(右庶子)許敬宗留在定州,跟高士廉等一同負責機要;岑文本逝世後,李世民召喚許敬宗,命他保留本職,攝理立法院副立法長(檢校中書侍郎)。 四月十五日,李世勣、江夏王李道宗,聯軍進攻高句麗王國蓋牟城(遼寧省撫順市)。 四月二十日,李世民抵達北平(即平州·河北省盧龍縣)。 四月二十六日,李世勣等攻陷蓋牟城,俘虜二萬餘人、糧食十餘萬石。 唐朝遠征軍平壤兵團總司令官(平壤道懺軍大總管)張亮,率艦隊從東萊(即萊州·山東省萊州市)開航北上,橫渡渤海海峽,襲擊卑沙城(遼寧省大連市),卑沙城四面懸崖絕壁,只有西門可以攀登。右驍衛(衛軍第六軍)將軍程名振率軍於夜晚抵達,副總司令(副總管)王文度首先爬城。 五月二日,攻陷卑沙城,俘虜男女八千人。張亮派總司令(總管)丘孝忠等進抵鴨綠江口,炫耀軍威。 李世勣南下抵達遼東(遼寧省遼陽市)城下。 五月三日,李世民抵達遼澤(遼寧省遼陽市西),進入廣達二百餘里的泥沼地帶,人馬無法通過。建築部長(將作大匠)閻立德運來乾土,鋪出一條道路,大軍絲毫沒有受到阻留。 五月五日,李世民穿過泥沼地帶,抵達東岸。 五月八日,高句麗步騎混合兵團四萬人,援救遼東,江夏王李道宗率騎兵四千人截擊;軍中都認為兵力懸殊太大,不如挖深壕溝,增高營壘,等候皇上駕到。李道宗說:“盜賊(高句麗軍)仗恃他們人多,對我們有點輕視,而且遠道而來,身心都疲倦不堪;如果迎擊,他們一定失敗。我們擔任前鋒,應當掃清道路,等候皇上駕到,怎麼能把盜賊留給君王!”李世勣同意,平民徵兵府副司令(果毅都尉)馬文舉說:“不遇到強大敵人,怎麼能顯示壯士的勇敢!”說完鞭打戰馬,直衝高句麗軍營陣,所到之處,敵人紛紛栽倒,遠征軍人心稍微安定。霎時間,兩國大軍開始會戰,兵團總司令(行軍總管)張君乂後退,遠征軍形勢不利。李道宗集合殘兵敗將,登上高處眺望,發現高句麗營陣大亂,李道宗急率精銳騎兵數十人,奮勇殺入,左沖右突;李世勛率軍支援,高句麗兵團潰敗,陣亡一千餘人。 五月十日,李世民渡過遼河,撤除橋樑,表示不勝不歸,用以激勵士氣,在馬首山(遼寧省遼陽市西)紮營,慰勞賞賜江夏王李道宗,越級擢升馬文舉當貴族徵兵府司令(中郎將),斬張君乂。李世民親自率騎兵數百人,抵達遼東城下,看到士卒背負泥土,填塞壕溝(護城河),李世民命一位背負最多的士卒分一部分給自己,載在馬上,隨從官員於是搶著背負泥土,運到城下。李世勣下令猛烈攻擊,日夜不停,歷時十二天,李世民親自率精銳士兵增援,把遼東城包圍數百里,戰鼓聲、吶喊聲,聲震天地。 五月十七日,南風大起,李世民派勇士爬上沖竿頂端,縱火焚燒西南城樓,大火蔓延到內城,遠征軍將士遂攀登城牆,高句麗軍竭力抵抗,但不能阻擋,遂告陷落。高句麗軍一萬餘人被殺,全副武裝士卒一萬餘人及平民四萬人被俘。唐朝政府在遼東城設置遼州。 五月二十八日,遠征軍進抵白岩城(遼寧省燈塔市西)。 五月二十九日,右衛(衛軍第二軍)大將軍李思摩(阿史那思摩)中箭,李世民親自為他吸出淤血;將士們聽到這個消息,沒有人不感動。高句麗烏骨城(遼寧省鳳城市)派軍一萬餘人,北上救援白岩城;右驍衛(衛軍第六軍)大將軍契苾何力率驍勇騎兵八百名迎擊,契苾何力衝鋒陷陣,腰部被長矛刺中,宮廷總管府車轎管理官(尚輦奉御·從五品上)薛萬備,匹馬單槍,殺入敵陣搶救,在千軍萬馬中把契苾何力救出。契苾何力火冒三丈,把傷口裹住,翻身上馬再戰,隨從的騎兵奮勇進攻,遂擊破高句麗援軍,唐朝遠征軍追逐數十里,殺一千餘人。正巧天黑,兩國各自收兵。薛萬備,是薛萬徹的老弟(薛萬徹,參考六一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六月一日,李世勣進擊白岩城西南城,李世民親到西北觀戰。白岩城城防司令(城主)孫代音秘密派出心腹使節,請求投降,唐朝遠征軍抵達城下時,孫代音把刀斧投下來,作為信誓,並且說:“我願意投降,但城裡有人不肯。”李世民把唐朝遠征軍旗幟交給使節,說:“一定投降的話,把它插到城牆上。”孫代音照辦,城中守軍認為唐朝軍隊已經登城,遂全體追隨城防司令投降。 李世民攻陷遼東城時,白岩城首先請求投降,可是不久就又後悔。李世民對這種反复無常的行動大為憤怒,下令說:“攻破城池,男女老幼、生命財產,全部賞賜給戰士!”可是後來,李世民仍是接受他們投降,李世勣率數十位將領請求說:“士卒所以爭先恐後,冒著亂箭飛石,不顧死活,衝鋒陷陣,為的是搶奪男女和金銀珍寶,而今,城池眼看就要攻克,為什麼還要接受他們投降,使戰士們失望!”李世民下馬道歉說:“將軍的話很對,然而,放縱士卒殺人,擄掠他們的妻子兒女,我於心不忍。將軍部下有功的,我用國庫裡的東西賞賜,希望因將軍的寬恕,饒過一城生靈。”李世勣才告退。白岩城男女一萬餘人,李世民在河旁設立篷帳,接受投降,供應飲食,八十歲以上的老人,更分別等差,賞賜綢緞。其他各地派到白岩城協防的高句麗軍隊,李世民都一一安慰,向他們解釋唐朝遠征軍的任務,發給他們糧食、工具,隨他們的意散去。 最初,遼東地方政府秘書長(長史)被部下謀殺;他的侍從官(省事)保護秘書長的妻子兒女逃奔白岩。等白岩城投降,李世民憐憫秘書長的遭遇,敬重侍從官的道義,賞賜給他綢緞五匹,並給秘書長製造柩車,送回平壤。在白岩城設置岩州,命孫代音當州長。 契苾何力傷勢嚴重,李世民親自給他敷藥,在俘虜中找出刺傷契苾何力的高句麗戰士高突勃,交付給契苾何力,讓他親自動手報復。契苾何力說:“他為他的國家冒犯刀鋒作戰,把我刺中,乃是忠勇之士,我們互不相識,並不是出於私人怨恨。”遂將高突勃釋放。 (像契苾何力,才是英雄!) 最初,高句麗王國中央執政官(莫離支)淵蓋蘇文派加屍城(朝鮮平壤市西南)民兵士卒七千人,駐防蓋牟城,李世勣把他們全部俘虜,他們請求參加唐朝遠征軍,李世民說:“你們家人都在加屍城,如果為大唐效力,蓋蘇文(淵蓋蘇文)一定屠殺你們的妻子兒女,得到一個人的服役,而毀滅一家人的性命,我不忍心。” 六月二日,李世民送給他們糧食,全體遣送回國。 六月三日,李世民在蓋牟城設蓋州。 六月十一日,李世民從遼東城南下。 六月二十日,李世民抵達安市城(遼寧省海城市),揮軍攻城。 六月二十一日,高句麗王國北部總督(耨薩)高延壽、高惠真率領高句麗軍及靺鞨部落軍(黑龍江下游)十五萬人,向安市城增援。李世民對侍從官員說:“高延壽有三種選擇:一是率軍一直前進,和安市城聯結營壘,據守高山險要,依靠城裡的糧食供應,放出靺鞨部落軍掠奪我們的牛馬。我們進攻不能立即攻克,撤退又受泥沼地帶阻隔,勢將坐在這裡受困,這是上策。其次是救出城中軍民,一起撤退,這是中策。如果不衡量自己的智慧能力,打算跟我們在戰場上見一高下,將是下策。你們可以觀察,他們一定使用下策,我已看見他們被生擒活捉。” 高句麗軍的一位行政官(對盧),年紀很老,經驗豐富,警告高延壽說:“李世民對內像割草一樣,割除群雄,對外使四方蠻夷信服,獨立為帝,是一位蓋世英才,而今又傾全國之力而來,我們無法抵禦。依我的建議,最好是固守陣地,避免會戰,等拖延一段時間,分別派出奇襲部隊,切斷他們的運輸線,糧食一旦吃光,想作戰沒有人跟他作戰,想退走又沒有道路,我們才可以獲勝。”高延壽不接受,率軍前進,距安市城四十里。李世民仍恐怕他逡巡逗留,命左衛(衛軍第一軍)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率突厥騎兵一千名前往誘敵,兩軍剛剛接觸,突厥騎兵即向後逃走。高句麗軍互相說:“太容易對付了!”爭先恐後乘勝追擊,直抵安市城東南八里,緊靠山麓,築營結陣。 李世民舉行擴大軍事會議,討論對策,司徒(三公之二)長孫無忌回答說:“我聽說,面對敵人,會戰將要開始時,一定要觀看士卒的情緒。我剛才經過各營,看見士卒們聽說高句麗軍抵達,都拔出佩刀,修理旗幟,滿臉興奮喜悅,這是一定可以打勝仗的戰士。陛下少年時就投入戰場,凡是出奇制勝的謀略,都作英明指示,各將領遵照命令行事而已。今天的情形相同,請陛下吩咐!”李世民笑說:“各位既然如此謙虛,先讓我發言,我就跟各位一同研究。”乃跟長孫無忌等,率騎兵數百人,登上高岡眺望,觀察山川形勢,評估可以設置伏兵及可以發動攻擊的通道。高句麗軍及靺鞨部落軍,聯合建立陣地,長達四十里。江夏王李道宗建議說:“高句麗出動全國兵力抵抗王師,首都平壤的防守一定薄弱,請交給我精銳士兵五千人,先行摧毀他們的根據地,則即令是數十萬部眾,也可以不戰而降。”李世民沒有反應;派使節告訴高延壽說:“我因為你們國家亂臣賊子謀殺君王,所以興師問罪。至於兩國交戰,不是我的本意。大軍進入你們國境之後,糧秣來不及供應,不得不奪取幾個城池,等你們國家恢復臣屬的禮貌,這些城池都會交還。”高延壽相信,不再戒備。 李世民於夜晚召集各軍事將領,詢問他們的意見,命遼東兵團總司令官(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世勣率步騎兵一萬五千人,在西嶺構築陣地;長孫無忌率精銳士兵一萬一千人,負責機動任務,從山北狹谷出擊,猛衝高句麗軍的後衛;李世民親率步騎兵四千人,暗中攜帶戰鼓號角,藏起旗幟,登上北山;下令各路兵馬聽到戰鼓號角聲響,一起出動攻擊,命有關官員在行宮寶殿的旁邊,設置受降篷帳。 六月二十二日,高延壽等發現李世勣構築陣地,下令緊急備戰,打算攻擊。李世民看見長孫無忌軍揚起灰塵,立即下令擂動戰鼓,吹起號角,豎起所有旗幟,各路兵馬在震天鼓角聲中,嘶叫吶喊,同時並進,高延壽等大為恐懼,打算分兵抵抗,可是營陣已亂,正巧天際響起隆隆巨雷,閃電耀眼,唐朝遠征軍戰士、龍門(山西省河津縣)人薛仁貴身穿奇形怪狀衣服,大聲呼號,攻陷敵人營陣,所到之處,沒有人能夠抵擋,高句麗軍紛紛敗退,遠征軍主力乘勢投入,高句麗軍霎時崩潰,陣亡二萬餘人。李世民望到薛仁貴表現,即行召見,命他當游擊將軍(武散官十五級·從五品下)。薛仁貴,是薛安都的六世孫(薛安都,參考四四六年正月),名薛禮,但以別號薛仁貴行世。 高延壽等率殘餘部眾靠山紮營,加強防守。李世民命各路兵馬展開包圍,長孫無忌更破壞所有橋樑,斷絕高句麗軍退路。 六月二十三日,高延壽、高惠真率部眾三萬六千八百人,請求投降;高延壽、高惠真等進入軍營大門,雙膝跪地,爬到御座之前,匍匐叩頭,請求寬恕。李世民說:“你們這些東方蠻夷少年,在海邊橫行霸道,倒也威風凜凜,至於摧毀堅強防禦工程,戰場上一決勝負,當然不如老人!自今以後,還敢不敢跟天子較量!”大家匍匐地面,不能回答。李世民遴選總督(耨薩)以下酋長三千五百人,分別加授給他們唐朝武職散官,押送中國國內;其他官兵全部釋放,命他們返回平壤,眾人一齊舉起雙手跪下,用前額叩地,歡呼聲音傳到數十里以外。但對生擒的靺鞨部落軍三千三百人,則全部坑殺。唐朝遠征軍俘獲馬五萬匹、牛五萬頭、鎧甲一萬件,其他戰利品跟此相等。高句麗全國震驚,後黃城、銀城(二城地望均地在今遼寧省岫岩縣北)守軍紛紛棄城逃走,數百里之間,沒有人煙。 李世民用驛馬車報捷給太子李治,並寫信給高士廉等,說:“我當將領,表現如此,怎麼樣?”把他駐紮的那座山(六山·遼寧省遼陽市西),改名駐蹕山。 秋季,七月五日,李世民把御營遷到安市城東嶺。 七月十三日,李世民下詔命在陣亡將士屍體上做出標幟,準備班師時攜帶同歸。 七月二十二日,李世民任命高延壽當藩屬事務部長(鴻臚卿),高惠真當農林部長(司農卿)。 平壤兵團總司令官張亮率軍經過建安(遼寧省蓋州市)城下時,所築營壘還沒有堅固,士卒又很多出去餵馬、砍柴,而高句麗軍忽然湧到,遠征軍驚恐騷動,張亮一向膽小如鼠,嚇得魂飛天外,呆坐在小凳上,兩眼發直,一句話也說不出,將士們看到,誤認為他真勇敢。副總司令官(副大總管)張金樹等,擂起戰鼓,下令緊急戒備,出動迎擊,把高句麗軍擊破。 八月八日,遠征軍斥候捕獲高句麗中央執政官(莫離支)的情報員高竹離,雙手綁在背後,押送御營大門。李世民召見,鬆開他的捆綁,問道:“你為什麼這樣瘦?”高竹離說:“在小路上摸索前進,幾天沒有吃飯。”李世民命賞賜給他飲食,對他說:“你既然是情報員,應該迅速回去報告。代我告訴中央執政官(莫離支淵蓋蘇文),如果想知道軍事消息,可以派使節直接到我這裡,何必走小路那麼辛苦!”高竹離赤著雙腳,李世民命發給他草鞋,放他回去。 八月十日,李世民把御營遷到安市城城南。李世民在高句麗境內,每次紮營,只注意派出大量斥候,而從不興築堡壘,挖掘壕溝,即令逼近城池,高句麗軍也始終不敢出城反擊,士卒來來往往,或在荒野住宿,都是單人匹馬,好像在唐朝境內一樣。 7、李世民大規模動員準備進攻高句麗王國時,薛延陀汗國(蒙古國西南部)的使節正巧前來進貢,李世民對他說:“回去告訴你們可汗,如今,我父子東征高句麗,他如果覺得有能力乘虛而入的話,歡迎他來!”真珠可汗(二任大可汗)薛夷男驚惶恐懼,再派使節到唐朝道歉,表示友好,聲稱願派軍參戰,李世民不允許。後來,駐蹕山(六山)之役,高句麗軍潰散,高句麗中央執政官淵蓋蘇文通過靺鞨部落,遊說薛夷男南下攻擊唐朝心臟,承諾付給豐富的利益,薛夷男震於唐朝聲勢,不敢發動。 九月七日,薛夷男逝世,李世民為他舉行哀悼大典。 最先,薛夷男請求唐朝同意,封他的庶長子薛曳莽當突利失可汗(小可汗),駐防汗國東部,統御各種族部落;封他的嫡子薛拔灼當肆葉護可汗(小可汗),駐防汗國西部,統御皇家所屬的薛延陀部落;李世民下詔批准,並分別用隆重的儀式冊封。薛曳莽性情暴躁,煩擾不寧,動不動就出動軍隊,跟薛拔灼感情不睦。老爹薛夷男逝世,二人都到王庭(設蒙古國哈爾和林市)奔喪,安葬完畢後,薛曳莽恐怕老弟薛拔灼謀害自己,先回東部防區,薛拔灼追趕襲擊,把他誅殺,薛拔灼遂自稱頡利俱利薛沙多彌可汗(三任大可汗)。 8、李世民攻克白岩城時,對李世勣說:“我聽說安市城池險要,守軍精銳,城防司令(城主)智勇雙全,蓋蘇文(淵蓋蘇文)發動政變時(參考六四二年十一月),這位城防司令拒不承認,蓋蘇文發動攻擊,不能攻克,只好仍由他駐防安市。建安守軍人少勢弱,如果出其不意發動襲擊,一定可以攻克。你可先攻建安,建安攻下,安市就被吞在肚子裡,這正是《孫子兵法》所說的:'對於城池,有些不必攻擊。'”李世勣回答說:“建安在南,安市在北,我們的軍糧更在東北的遼東。而今越過安市進攻建安,如果安市守軍出擊,切斷我們的運輸線,將怎麼辦?不如先攻安市,安市攻取後,在戰鼓聲中南下,就可奪取建安!”李世民說:“我任命你當大將,怎麼能不尊重你的戰略,只要不耽誤我的事就行。”李世勣遂攻安市。 安市守軍望到唐朝皇帝御用的旗幟,就在城牆上跳起來高聲呼喊詬罵。李世民大怒,李世勣請在攻克城池之後,城中男女全部坑殺。安市人聽到這個消息,防守更是嚴密,遠征軍進攻很久,無法攻克。高延壽、高惠真向李世民建議說:“我們既然把性命託付給大唐,不敢不獻出誠心,盼望天子早日成功,我們也可以跟妻子兒女團聚。安市人為了保護他們的家人,每個人誓死奮戰,不容易馬上攻克。而今,我率高句麗軍十餘萬人,望到遠征軍旗幟,就沮喪潰敗,國人已經心碎膽破。烏骨城守軍總督,年老智昏,決不能堅守到底,如果大軍轉移陣地,進逼烏骨城,早上抵達,晚上就可奪取。剩下來沿途一些小城小鎮,一定望風瓦解。然後,接受各城留下來的物資糧秣,擂動戰鼓前進,平壤決不能守。”文武官員也說:“張亮大軍在卑沙城,下令調動,兩天就可來到(此時各人未知張亮大軍已前進至建安)。趁著高句麗全國震恐之際,傾全力奪取烏骨城,渡鴨綠江,直撲平壤,就會在這次行動中成功。”李世民打算接受,隻長孫無忌反對,說:“天子御駕親征,跟一個普通將領不同,不可以冒險僥倖。而今,建安、新城的蠻虜仍有十萬人之多,如果攻擊烏骨,兩城守軍勢將抄我們後路。不如先擊破安市,攻取建安,然後長驅而入,才是萬無一失的謀略。”李世民因此停止。 (胡三省注:“李世民平定天下,都靠出奇制勝,只遼東戰役,打算用萬無一失的手段去製伏敵人,所以不能成功。”) 遠征各軍猛烈攻擊安市,李世民聽到城裡有雞和豬的叫聲,對李世勣說:“圍城已久,城裡的煙火漸少,而今雞豬的叫聲震耳,定是犒勞戰士,準備夜晚出擊,應該嚴密戒備。”當天夜晚,高句麗守軍數百人,從城上縋下,李世民接到報告,親自抵達城下,集結部隊急行攻擊,殺數十人,殘餘的高句麗軍退回城中。 江夏王李道宗督促士卒在安市東南角興築土山,進逼城池,安市守軍也增加城牆高度抗拒。遠征軍士卒輪流出陣,每天有六七次會戰,衝鋒戰車發射出的石砲擊碎城樓,城中守軍立即築起木柵,塞住缺口。李道宗腳部扭傷,李世民親自為他針灸。遠征軍土山不斷擴張及增高,六十天之久,日夜不停,共用五十萬工,土山頂距安市城牆數丈,向下眺望城中,一覽無遺。李道宗命平民徵兵府副司令(果毅)傅伏愛率軍駐紮山頂,防備敵人突襲。忽然間,土山崩塌,壓到城牆上,城牆跟著崩塌;就在這千鈞一發的緊要關頭,傅伏愛私自離開部隊,高句麗守軍數百人,從崩塌缺口殺出,奪取土山,挖掘壕溝,反過來抵抗遠征軍。李世民大怒,斬傅伏愛示眾,下令各將領攻擊土山,三天不能攻取。李道宗雙腳赤裸,前往御營軍旗下,請求處罰。李世民說:“你的罪狀應該誅殺,但我認為劉徹(西漢王朝七任帝)斬王恢(參考前一三三年),不如嬴任好(秦國九任國君穆公)任用孟明(參考二二一年八月注);而且你有攻破蓋牟、遼東的功勞,所以對你特別赦免。” 李世民發現遼左(遼寧省)嚴寒氣候來臨較早,草木枯乾,河水結冰,士卒馬匹都難久留,而且糧食又快吃完。九月十八日,李世民下令班師。事先裹脅遼州(遼東城·遼寧省遼陽市)、蓋州(蓋牟城·遼寧省撫順市)所有居民,渡過遼河,移居唐朝。遂在安市城下,舉行閱兵大典,展示威力,然後撤退。城中守軍不敢出戰,城防司令登上城牆叩拜送別。李世民對他抵抗到底,不肯屈服的精神十分嘉許,特別賞賜他綢緞一百匹,作為對忠心侍奉君王的一種勉勵。命李世勣、江夏王李道宗率步騎兵四萬人擔任後衛。 柏楊曰: 安市城防守司令堅毅不拔,史書記載,歷歷如繪,高句麗王國的野戰軍主力在駐蹕山(六山)之役,已全部瓦解,安市城一旦陷落,高句麗勢難不亡。城防司令孤城孤軍,奮勇守衛,山崩牆倒之際,正是唐朝遠征軍攻城之時,守軍卻搶先出擊,佔領土山,反客為主,反敗為勝,可看出他的反應迅如閃電,英勇無匹。 可是無論韓國或中國,對這位偉大的將領,卻沒有留下姓名。中國史籍上不載,勉強可以理解,韓國史籍上不載,便使人驚疑。難道是,他被高句麗激烈的內鬥所吞食!他最先反抗淵蓋蘇文,在擊退唐朝遠征軍,立下天地震動的大功之後,淵蓋蘇文可能用盛大歡迎儀式,把他歡迎到首都平壤,升官晉爵,給他殊榮,稍後再誣以謀反,並從各種記載上抹去他的姓名。從歷史上層出不窮的內鬥事蹟,作此推測,不算離譜。 但我們卻在韓國民間記載中,找到這位英雄的名字——他叫楊萬春,我們向這位偉大的韓國英雄致敬。 九月二十日,李世民抵達遼東。 九月二十一日,渡過遼河,進入遼澤泥沼地,車馬陷住,不能通過。李世民命長孫無忌率一萬人,剪除野草,用乾土填道,遇到積水深的地方,就把車輛當做沉箱,在車上架橋,李世民親自把木柴捆到鞍頭,參與鋪路工作。 冬季,十月一日,李世民抵達蒲溝(遼澤泥沿地),督促各路兵馬渡過渤錯水(流經遼澤泥沿地),而氣候突變,狂風大雪,溫度下降,士卒衣服沾濕,很多人凍死(遼寧省中部冬季室外氣溫達零下十五度)。李世民下令沿途燃起火把,等待落在大軍之後的老弱殘兵。 這一次遠征高句麗王國,計攻陷玄冤、橫山(遼寧省遼陽市東南華表山)、蓋牟、磨米(今地不詳)、遼東、白岩、卑沙、麥谷(今地不詳)、銀山(今地不詳)、後黃(地望在遼寧省岫岩縣北)等十城;而遼州(遼東·遼寧省遼陽市)、蓋州、岩州(白岩)居民遷居中國的有七萬人。新城、建安、駐蹕山三大戰役,殺高句麗軍四萬餘人,遠征軍陣亡將士將近兩千人,戰馬死亡達十分之七八。李世民對這次戰爭竟終於失敗深感懊悔,嘆息說:“魏徵如果仍在,他不會讓我有這次行動。”派使節乘驛馬車到魏徵墓前,用少牢(羊豬各一)祭奠,把過去他下令摧毀的石碑(參考六四三年七月),重新製作豎立。徵召魏徵的妻子兒女到行宮,予以慰問賞賜。
十月十一日,李世民抵達營州,下詔收集遠征軍陣亡將士的骨骸,安葬柳城(營州州政府所在縣)東南,命主管單位用太牢(豬羊牛各一)祭奠,親自撰寫祭文哀悼,在典禮上哭泣宣讀,十分哀痛。陣亡將士家屬聽到消息,都說:“我兒雖死,天子哭他,還有什麼遺恨!”李世民對游擊將軍(武散官十五級·從五品下)薛仁貴說:“我當年手下的將領,都已進入老境,總是想選拔勇士接替,沒有人能比得上你。我不喜歡得到遼東,喜歡得到你!” 十月二十一日,李世民聽說太子李治親來迎接,就要抵達,於是率領飛騎(禁軍·羽林軍前身)三千人,飛奔進入臨渝關(河北省撫寧縣東榆關鎮),在中途和李治相遇。李世民從定州出發時,指著所穿深灰色長袍對李治說:“等到再看見你,才把它換下。”在遼左(遼寧省)時,即令是盛暑酷夏,滿身流汁,也不更換。入秋之後,長袍既破又髒,左右侍從請求換衣服,李世民說:“將士們一身破爛,我獨自穿上新的,是不是可以?”直到父子見面,李治送上新衣,李世民才更換。 遠征軍各軍所俘虜的高句麗男女一萬四千人,先集中幽州,準備分別賞賜給將士當奴僕婢女,李世民憐憫他們父子夫妻勢將離散,指示有關官員依照他們的年齡、體力、面貌,評估價格,由國庫出錢或布,把他們購買,然後釋放,充當平民。高句麗俘虜歡呼感謝之聲,三天不停。 十一月七日,李世民抵達幽州,高句麗人前往城東迎接,在地上叩頭舞蹈,呼號拜謝,塵土飛揚天際,遠近都可望見。
十一月十六日,李世民經過易州(河北省易縣),州政府軍務秘書長(司馬)陳元璹命居民利用地窖,燃起溫火,種植新鮮蔬菜呈獻(北方天寒,冬季只能吃鹽醃蔬菜)。李世民厭惡他的諂媚,把陳元璹免職。 十一月二十二日,李世民抵達定州。 9、十一月二十三日,國務院文官部長(吏部尚書)楊師道被控所任用的官員才幹都不能勝任,貶降為國務院工程部長(工部尚書)。 10、十一月二十八日,李世民從定州出發。 十二月七日,李世民生瘡化膿(史書沒有記載是什麼瘡),不能騎馬,乘坐皇家軟轎前進。 十二月十四日,李世民抵達并州(山西省太原市),太子李治親自用嘴給老爹吸膿,扶住車輛步行,一連護送好幾日。 十二月十七日,李世民痊癒,文武百官一齊祝賀。
11、李世民東征高句麗王國時,派右領軍(衛軍第八軍)大將軍執失思力(執失,複姓)率突厥部落軍(東突厥降戶)駐防夏州(陝西省靖邊縣北白城子)之北,防備薛延陀汗國(蒙古國西南部)。薛延陀多彌可汗(三任大可汗)薛拔灼繼承寶座後,認為唐朝皇帝率軍遠征,還沒有回來,遂南下侵入河南(黃河河套地區)。李世民派左武候軍(衛軍第十一軍)貴族徵兵府司令(中郎將)長安(首都長安西半城)人田仁會,會同執失思力聯合迎擊。執失思力故意派出老弱殘兵,一經接觸,即行敗退,引誘薛延陀軍追擊,深入國境,而在夏州境內嚴陣以待,薛延陀軍遂大敗,向北逃走,唐朝軍隊奔逐追趕六百餘里,在沙漠北方展示軍威,班師。但薛拔灼不久又出軍攻擊夏州。 十二月二十五日,李世民詔令國務院教育部長(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徵召朔州(山西省朔州市)、并州、汾州(山西省汾陽縣)、箕州(山西省左權縣)、嵐州(山西省嵐縣)、代州(山西省代縣)、忻州(山西省忻州市)、蔚州(山西省靈丘縣)、雲州(山西省大同市)等九州民兵,增援朔州;命右衛(衛軍第二軍)大將軍、代州軍區(總部設山西省代縣)總司令(代州都督)薛萬徹及左驍衛(衛軍第五軍)大將軍阿史那社爾,動員勝州(內蒙古托克託縣)、夏州、銀州(陝西省榆林市南魚河堡)、綏州(陝西省綏德縣)、丹州(陝西省宜川縣)、延州(陝西省延安市)、鄜州(陝西省富縣)、坊州(陝西省黃陵縣)、石州(山西省離石縣)、隰州(山西省隰縣)等十州民兵,增援勝州;勝州軍區(總部設內蒙古托克託縣)總司令(勝州都督)宋君明、左武候(衛軍第十一軍)將軍薛孤吳,動員靈州(寧夏靈武市)、原州(寧夏固原縣)、寧州(甘肅省寧縣)、鹽州(陝西省定邊縣)、慶州(甘肅省慶陽縣)五州民兵,增援靈州。又命執失思力徵調靈州、勝州二州境內突厥部落軍,跟駐防朔州的李道宗互相呼應。 薛延陀軍抵達長城,發覺唐朝已嚴密戒備,不敢逼近。 12、最初,李世民把最高監督長(侍中)劉洎留在定州輔佐太子李治,仍兼太子宮政務署長(兼左庶子)、攝理國務院財政部長(檢校民部尚書),主管文官部(吏部)、教育部(禮部)、財政部(戶部)三部業務。李世民將出發時,對劉洎說:“我今天出門遠征,你輔佐太子(李治),國家安危寄託在你身上,我想你會深刻了解我的心意。”劉洎回答說:“請陛下不要憂慮,高級幹部中如果有人犯罪,我會立即誅殺。”李世民對他這種口出狂言的行為深感奇怪,警告他說:“你粗心大意而又性格剛強,一定會在這上面闖出大禍,你要小心。” 後來,李世民患病,劉洎從行宮出來,滿面悲淒恐懼,對同僚們說:“皇上病情沉重,使人憂慮!”於是有人向李世民打小報告說:“劉洎說,國家大事沒有什麼可憂慮的。只需輔佐幼主,依照伊尹、霍光前例,高級幹部中有三心二意的,就把他處死,局勢自然穩定。”李世民深信不疑。 十二月二十六日,李世民下詔宣稱:“劉洎跟別人暗中談論、窺探我的病情,企圖利用萬一的機會(指李世民死亡),打算控制政府,自認為他是伊尹、霍光,猜忌高級官員,竟然都要屠滅。最恰當的處分,是命劉洎自殺,家屬赦免。”(《實錄》、《舊唐書》《新唐書》一致記載告密者是褚遂良,劉洎曾請最高立法長馬周作證,但褚遂良堅持,李世民再問馬周,馬周不敢講話,劉洎遂死。司馬光認為:這種事連中等人都做不出來,褚遂良是忠直之士,而且跟劉洎又沒有仇恨,何至下此毒手?因之推測是因許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