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類別 中國歷史 易中天中華史10·三國紀

第3章 三、引狼入室

董卓其實是被袁紹召喚進京的。 沒錯,下達命令的是何進,出主意的卻是袁紹。袁紹出這餿主意,則原本是為了要挾何太后,也是為了給何進壯膽,說白了就是藉刀殺人。可惜,這把刀並不在袁紹的手上,董卓卻早就盼望有這麼一紙詔書。 董卓是不折不扣的西北軍閥。此人膂力過人,能左右開弓,從小就跟羌族的豪帥來往,後來靠著軍功平步青雲扶搖直上,在漢靈帝去世時做到了并州的州牧。 州牧就是一州的軍政長官。東漢制度,縣上是郡,郡上是州。州官有刺史,也有州牧。刺史從理論上講只是監察官,州牧卻集軍政、行政、財政之權於一身,相當於清代的總督,比現在的大軍區司令更有權威。 這是封疆大吏,也是一方諸侯。 所以,後來的袁紹、曹操、劉備、孫權,包括蜀漢丞相諸葛亮,都要擔任或兼任州牧。

董卓能夠擔任并州牧,當然因為有實力。所以,他也不聽朝廷的擺佈。朝廷要他入京做官,他不去;要他交出兵權,更不肯。他的說法,竟是士兵與自己相處日久難捨難分,自己則既無老謀又無壯事,只好愧對皇上! 這當然是托詞。實際情況,是董卓早就看出東漢王朝行將就木,因此擁兵自重以觀時變。也因此,他剛一接到何進的命令,就知道機不可失,不但立即上路,還發表了義正詞嚴的宣言。老謀和壯事,頃刻之間就都有了。 如此反常的態度,便讓殺豬出身的大將軍何進也不能不狐疑。他的辦法,竟是派人宣詔要董卓停止前進。可惜請神容易送神難,董卓哪里肯聽何進的?只不過見來人大義凜然,才暫時駐軍洛陽城西的夕陽亭。 結果,當洛陽城大火熊熊燃起時,董卓立即命令部隊開拔,並與逃難的小皇帝和護駕的群臣狹路相逢。

小皇帝看見董卓,哇的一聲就哭了。 群臣也大喝一聲:皇上有詔,董卓退兵! 董卓卻嗤之以鼻:諸公身為國家棟樑,不能匡正王室安定社稷,害得皇上流離失所,有什麼資格說退兵? 大臣們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答話。 於是董卓打馬上前,向皇帝請安,詢問情況。小皇帝劉辯哭哭啼啼,語無倫次,不得要領。再問旁邊九歲的陳留王劉協,則一五一十對答如流。 董卓笑了。他伸出雙手對劉協說:小王爺,我是董卓。來來來,讓我抱抱,騎我的馬回宮去。 劉協謝絕了,與董卓並馬而行。 據說就在這時,董卓起了更換皇帝的心思。 這當然靠不住。 沒錯,董卓是軍閥,卻不等於沒腦子。他初進洛陽的時候,兵馬其實只有三千。於是董卓就讓這三千人每天晚上便裝出城,第二天再換上軍裝大張旗鼓開進來,一連數日天天如此,結果人人都以為他有千軍萬馬。

董卓忽悠成功。 與此同時,他也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那就是京城裡面的那些傢伙其實並不難對付。於是,董卓決定來一個更大的動作,一舉建立自己不可動搖的崇高地位。 這個動作就是換皇帝。 公元189年9月28日(農曆九月初一甲戌日),陳留王劉協被立為大漢天子,是為漢獻帝。少帝劉辯則被廢為弘農王,並在四個月後被殺。 董卓又得手了。 然而此事卻耐人尋味,因為皇帝換得非常倉促。可以說董卓剛剛入京,就立馬把皇帝給換掉了。於是我們不禁想問:這傢伙到底要幹什麼? 這可是只有董卓才能回答的問題。也許,他的想法很簡單:你們不是都怕皇帝,都聽皇帝的嗎?如果我連皇帝都能換,還怕你們不聽我的? 何況廢掉了少帝劉辯,就可以廢掉何太后;而劉協是沒有什麼太后可以臨朝的,他的生母王美人早就被何太后毒死。有孤兒,無寡母,天下豈非就是董卓的?

可惜董卓沒有想到,這樣一來他就成了眾矢之的。因為在正統的士大夫看來,君為臣綱,皇帝乃一國之本,豈能動搖?誰要隨便換皇帝,誰就是亂臣賊子。 因此董卓的廢立,就遭到了強烈抵制。董卓卻不管不顧。他在大臣會議上說:當年大將軍霍光廢昌邑王,大司農田延年就按著劍說話(請參看本中華史第八卷《漢武的帝國》)。今天也一樣,有不同意的,軍法從事! 這可真是軍閥作風。 其實平心而論,董卓並不以軍閥自居。他進洛陽也不是為了當軍閥,反倒是要建立新秩序的。他甚至知道要依靠士族,因此大規模地為黨錮之禍的受害者平反,任命了一大批當年受宦官迫害的名士為官員。他自己從西北帶來的老部下,反倒只能擔任下級軍官。 這倒是難能可貴。

可惜事與願違,士族並不願意跟他合作,他也不知道怎樣與士族合作。比如他想請名士蔡邕出山,蔡邕便稱病不就。董卓的辦法,居然是派人告訴蔡邕:我這個人喜歡滅人家族。蔡邕只好到京,最後被王允所殺。 看來,董卓雖然也想依靠士族重建帝國新秩序,卻並不知道新秩序應該怎樣建立,自己又不按牌理出牌。結果是新秩序沒能建立,舊秩序的壽命也到了頭。 天下大亂已在所難免。 事實上,在經歷了前面說過的那場大動亂後,外戚和宦官都已經無法重溫舊夢。這時,如果董卓是士族,或者是士族能夠接受的人,歷史也許就會被改寫。可惜,董卓卻把自己變成了士族更為痛恨的對象。包括許多被他任命提拔的官員,後來也都成了他的掘墓人。 此刻,引狼入室的袁紹又該作何感想呢?

沒有史料記載袁紹的想法,但他與董卓確實有過一次正面衝突,起因則正是換皇帝。董卓雖然專橫跋扈,也知道如此大事需要有人支持。袁家四世三公,袁紹的叔叔袁隗又是當朝太傅,董卓便把袁紹叫來商量。 袁紹當然不能同意。 於是董卓勃然大怒,以手按劍罵道:臭小子!天下大事難道不是我說了算嗎?老子要幹的事,誰他媽的還敢反對?你以為董卓的刀不快,是不是? 袁紹也不含糊。他說:普天之下,難道只有董大人的刀快嗎?說完,也拔出刀來,橫刀長揖而去。 當天,袁紹就逃出京城,直奔冀州。 我們同樣無法知道袁紹當時的想法和心情。也許,這短短一個月的巨變開始讓他成熟起來。至少,他應該明白了一點:在這個非常的動亂時期,門第名望等等都是沒有用的,管用的只有槍桿子。誰掌握著槍桿子呢?軍閥。把中央政府搞得名存實亡的又是誰呢?也是軍閥。

因此,無論自救還是救國,都得把自己變成軍閥。 事實上,袁紹就這麼做了。
按“左鍵←”返回上一章節; 按“右鍵→”進入下一章節; 按“空格鍵”向下滾動。
章節數
章節數
設置
設置
添加
返回